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军康

[先秦诸子] 杨朱即庄周说补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13: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先生所谓动机论证其实从学术史承继角度论证。杨朱为与墨子相抗衡的学派首领,不应没有相关书籍流传下来,虽其未必亲自作书,也当有弟*子集其语录留下。在孟子先杨学极盛,孟子后杨朱之学当有传承。在孟子后墨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皆非杨朱之传承,唯《庄子》一书传承杨朱学说。杨子轻物重生,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庄子》一书多有重生的论述,《让王》篇最为典型,废一手以得天下不为也。假设庄而非杨,杨朱学说当另有传承,不当附于庄子名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1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先生所谓动机论证其实从学术史承继角度论证。杨朱为与墨子相抗衡的学派首领,不应没有相关书籍流传下来,虽其未必亲自作书,也当有弟*子集其语录留下。在孟子先杨学极盛,孟子后杨朱之学当有传承。在孟子后墨名法阴 ...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4 13:36


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损天下以侍一人不与也,人人不利天下,人人不损一毫,天下治矣。这才是原文。

庄子重生,也善死,有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也有庄子也骷髅的对话,如果仅仅因为庄子善生以无视其善死,那就就是片面了。


虽其未必亲自作书,也当有弟*子集其语录留下。


这个只是想当然而已,随着历史的前进与战乱,不少当时名动一时的学派也没有留下具体的学说。比如说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到哪里都是国君亲自迎接,名动天下,但到后来就基本没有留下具体学说是怎么样。即使有语录留下,也未必能经历战火的洗礼。

再说,庄子与孟子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他们的书中都提到梁惠王。而孟子的那一段当中,提到的是墨子,也非墨家当时的代表人物。而庄子学归于老子,孟子却不提老子。可见杨朱并非庄子,而是杨朱学说的创立人,而这个人比孟子还要早得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20: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32# 子之半
杨朱贵生,但杨朱公然宣扬反专*制的言论,以置生死于度外,超越了生死。庄子与骷髅对话是超越生死的表现。
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其原意见《列子》杨朱篇。
春秋战国学者众多,某人书籍语录失传很正常,但某学派首领,尤其是开创者的书籍语录失传很不正常。一个极负盛名的学派思想流传,开创者书籍语录却失传,不可思议(以汉代为参考)。邹衍学说非没有留传(以汉代为参考,汉武独尊儒术,后来大量书籍失传),是你读书太少。具体请看《汉书 艺文志》。
庄子与孟子若同时,庄子也是“无君”,二者必有争论,这有记录吗?
庄子出于老子一说始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对比《庄子》与《老子》,二者其实大相径庭。明末清初觉浪道盛,方以智有庄子托孤说,言庄子为儒门正宗,教外别传,不得己托孤与老子门下,可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之半 于 2012-2-14 20:36 编辑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他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而较孟子稍晚。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县一带)人。孟子生于何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他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的说法,较为合理。

有人说梁惠王不是个明君,就是没让这两个人见过面。庄子文中没出现过孟子,孟子文中也没出现过庄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0: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之半 于 2012-2-14 21:30 编辑
32# 子之半  
杨朱贵生,但杨朱公然宣扬反专*制的言论,以置生死于度外,超越了生死。庄子与骷髅对话是超越生死的表现。
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其原意见《列子》杨朱篇。
春秋战国学者众多,某人书籍语录失传很 ...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4 20:17


反专*制宣言就是置生死度外?你说笑吧,那个时候哪来后世的集权转职。

书籍失传就失传,国语也被毁了几次,左丘明也重修了几次,在那个乱世,这是什么不可思议,你给我找找邹衍的语录出来。

老庄并称,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庄子学说与杨朱学说的差别,你看看庄子·天下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1: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你说我少读书,我再读一遍,给你看一段

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这是《庄子·骈拇》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这是《庄子·胠箧》中的


庄子文里已经明确反杨朱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22: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35# 子之半
与君语如同对牛弹琴。《汉书  文艺志》阴阳家有《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当时君权至上的制度照你说是民*主制度了?
汉代以老庄并称,古人若都是对的,还要思考研究干什么?
《庄子》即称子,当为后学所做(辑录),未免有非庄子本意而为他人借庄子之名以显己意。《天下篇》是对各家的评论,作者显然非庄子。而《天下》篇本身并为把庄子与老子,关尹归为一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22: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34# 子之半
梁惠王管的着庄子与别人见面吗?难道庄子被囚禁不成?假如二人同时代,二人即使没碰面难道连对方的主张没有听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35# 子之半  
与君语如同对牛弹琴。《汉书  文艺志》阴阳家有《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
当时君权至上的制度照你说是民*主制度了?
汉代以老庄并称,古人若都是对的,还要思考研究干什么?
《庄 ...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4 22:01


君权至上四个字表明你对当时的社会的认识是流于电视剧的形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2: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34# 子之半  
梁惠王管的着庄子与别人见面吗?难道庄子被囚禁不成?假如二人同时代,二人即使没碰面难道连对方的主张没有听闻?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4 22:07


你以为像现在有电视有报纸啊,没见面就没见面,不是很正常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22: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34# 子之半
《庄子》之书几经删改,并非原貌。前已言《寓言》篇杨朱见老子由孔子见老子所改,此二处也经改动。杨朱贵生重己,岂会陷于坚白之辩?有墨子善辩,惠施善辩,公孙龙善辩,何来杨朱善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22: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39# 子之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于何典?所述何意?所处何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4 22: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40# 子之半
孟子庄子二人的弟*子会不相遇吗?知道对方观点而不能反驳,不会问之于师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2: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34# 子之半  
《庄子》之书几经删改,并非原貌。前已言《寓言》篇杨朱见老子由孔子见老子所改,此二处也经改动。杨朱贵生重己,岂会陷于坚白之辩?有墨子善辩,惠施善辩,公孙龙善辩,何来杨朱善辩?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4 22:22


坚白是惠子的观点,是庄子老朋友老对手,庄子一向都拿他做例子。杨朱贵生重己,岂会陷于坚白之辩?这句话没有必然逻辑联系。贵生重己的人为什么不能善辩?庄子自己也经常跟惠施辩论,庄子里从逍遥游开始记载得N多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 子之半  
孟子庄子二人的弟*子会不相遇吗?知道对方观点而不能反驳,不会问之于师吗?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4 22:30


庄子之道主要是隐士之道,不及于朝;孟子主要游说于朝堂,这两个人没有交集才是正常。孟子是儒,庄子要对儒,他针对孔子也不会针对他。而孟子,他个人的观点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他主要是希望能在朝廷上得已重用,才不会耗费精力去对付一个不见于朝廷的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4 23: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39# 子之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出于何典?所述何意?所处何时?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4 22:26


你看看东周王室的境地,再看看宫廷内的规矩再说吧,明清之前,没有所谓的皇权至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07: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44# 子之半
那庄子应先钳己之口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08: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46# 子之半
那是诸侯尾大不掉,东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权。就是在诸侯国内部,君主的权力有哪位臣子可以抗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0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45# 子之半
你既不懂庄子,也不懂孟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0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取)”与“居”是一名一字,看过的说法不少,大概有以下三种:
1.杨朱(珠),字子居(琚),即名珠,字子琚。
2.杨取,字子居(据),即名取,字子据。
3.杨取(聚),字子居,即名聚,字子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0: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44# 子之半  
那庄子应先钳己之口了?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5 07:38

所以庄子没有游说于朝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0: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取)”与“居”是一名一字,看过的说法不少,大概有以下三种:
1.杨朱(珠),字子居(琚),即名珠,字子琚。
2.杨取,字子居(据),即名取,字子据。
3.杨取(聚),字子居,即名聚,字子居。
知北游 发表于 2012-2-15 09:07


从孟子所说的,杨朱再怎么也先于孟子,否则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内影响天下。

而孟子与比庄子大。

他都无视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1: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51# 子之半
庄子所说钳某之口,反对的是对外在事物的喋喋不休的争辩。杨朱轻物重生,岂会为争名与他人相争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1: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52# 子之半
孟子比庄子出生早,仅是一种推测,你到当成了真理。
再者,出生先后与悟道先后有必然关系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1: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51# 子之半  
庄子所说钳某之口,反对的是对外在事物的喋喋不休的争辩。杨朱轻物重生,岂会为争名与他人相争辩?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5 11:1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1: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52# 子之半  
孟子比庄子出生早,仅是一种推测,你到当成了真理。
再者,出生先后与悟道先后有必然关系吗?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5 11:30


先后是无关,但是要知道几点。

第一,当时的传播速度。

第二,学说主要的对象。

邹衍虽然名动天下,但他的主要对象是各诸侯,凭借在诸侯间的名气,是很容易传播的。而庄子不是游说诸侯的人,以当时的环境以及战乱,光靠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能达到天下的学说,没个四五十年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庄子真的是天下闻名的杨朱,怎么向监河候借粮的时候也要说个枯鱼的故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2: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军康 于 2012-2-15 12:22 编辑
先后是无关,但是要知道几点。

第一,当时的传播速度。

第二,学说主要的对象。

邹衍虽然名动天下,但他的主要对象是各诸侯,凭借在诸侯间的名气,是很容易传播的。而庄子不是游说诸侯的人,以当时的环 ...
子之半 发表于 2012-2-15 11:45

战国与后世现代交通工具未运用各朝代交通条件在一个等级。一种学说传播速度在于学说本身特点是否突出,言之有理。不在本人即其对象的名气。
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大梵寺说法,其学说迅速流传。
明代王阳明学说流传速度也是很快的。
清初李颙为一布衣,其学术名声传播之快,非你所能想象。
至于庄子借粮与名声无关。庄子枯鱼之说是比喻,远水解不了近渴。
学术高深,与经济收入成比例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2: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与后世现代交通工具未运用各朝代交通条件在一个等级。一种学说传播速度在于学说本身特点是否突出,言之有理。不在本人即其对象的名气。
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大梵寺说法,其学说迅速流传。
明代王阳明学说流传速 ...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5 12:10


那是太平盛世,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谁会四处传播。而且在秦朝建立了驰道,后世也有各种驿站方便游人,唐朝更是随便可以去。到了明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已经相当高了,这怎么能跟乱世死后相比。

一种学说是否能快速传播,更重要的是当时是否被人们需要。显然,当时社会,“国”的概念比“个人”更重要。杨朱虽然重己,但这个己是建立在“国”这个体系之下的,损天下以侍一人,那就表明,他的学术不是针对自己。这个庄子的真正重“己”是不一样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2: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太平盛世,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谁会四处传播。而且在秦朝建立了驰道,后世也有各种驿站方便游人,唐朝更是随便可以去。到了明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已经相当高了,这怎么能跟乱世死后相比。

一种学说是否能快 ...
子之半 发表于 2012-2-15 12:22

杨朱学说强调的是个体的人,平等的观念。并非建在国家概念之上。否则孟子不会说杨朱“是无君也”。
当时虽各国相争,但远未到兵荒马乱之时。杨朱学说强调个人,强调生命比功名重要,不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吗?谁希望自己的儿子为他人地位征战沙场?谁不想做一个人,而去做奴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朱学说强调的是个体的人,平等的观念。并非建在国家概念之上。否则孟子不会说杨朱“是无君也”。
当时虽各国相争,但远未到兵荒马乱之时。杨朱学说强调个人,强调生命比功名重要,不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吗?谁希 ...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2-15 12:37


无君就是一定是个人?无政府主义者也是以国体为考量。杨朱学说针对国,而庄子的学说针对个人,按照西方的说法,混乱善良跟混乱中立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战国都不是兵荒马乱,那么三国时期也和平得很。

说实话,我们两个都在瞎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