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3|回复: 5

[原创] 浅谈文化之三:文化与意识形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0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寰宇文明中看到连山先生的文化与科学。里边涉及到了文化的定义问题。
摘抄如下:
文化泛指文字,语言,图示,绘画等方式对人类已知知识的表达能力,特指人类意识形态中对知识传播形成的共识。现代人把文化划分为广义与狭义两部分。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显而易见,现代人认为: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所以,文化具有民族性。

连山先生所说的广义文化与李*长*春同志的总和论一致。
其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没有明白。
于是用古歌搜了一下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精通或熟悉本主题的专家参与编辑
协助邀请适合的人士,或参照相关专业文献,自行改善这篇条目。更多的细节与详情请参见条目讨论页
政*治系列:
政*治学科
显示▼隐藏▲政*治学


政*治名词
显示▼隐藏▲政体


显示▼隐藏▲政府


显示▼隐藏▲选举


显示▼隐藏▲其他


政*治主题页
编辑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列表
政*治系列
政*治主题页
编辑
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周德伟先生译作“意理”[来源请求])是指一种系统化的信念,期指出哪些政*治目标是可喻的及其合为实践之最佳手段[1]。是极权主义运动所依赖的乌托邦的宣传手段和脱离现实世界的生活方式。它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the noble lie)的思想。
后现代思想家们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世界的方式。它赋予人以认同、尊严和道德的幻象,而使人们与现实世界轻易地脱离。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被规定的观看事物的方法(比较世界观),存在于共识(参见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一节)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参见政*治意识形态一节),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参见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一节)。
目录 [隐藏]
[编辑] 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想法”或共识的基础,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通常都看不见它。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一种“中立”的姿态呈现,而所有其他与这个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则常常被视为极端,不论到底真实的情况为何。哲学福柯就曾经写过关于意识形态中立性的这种观念。
努力追求权力的组织会去影响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将它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政*治组织(包括政府)与其他团体(比如说在议会游说通过议案的团体)试图透过传播他们的意见来影响民众,这也是为何社会中的许多人通常看起来都有“类似的想法”(think alike)。
当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人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都很类似,甚至忘记了目前的事务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这就变成了哲学家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所说的霸权(Hegemony)。关于团体迷思(groupthink)这种规模小很多的概念,也有部份要归功于他的著作
现代语言学家在研究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的机制时,这种“类似的想法”被认为就是透过这种机制传达出去的。
[编辑] 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政*治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 liberalism)、基*督教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
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份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划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
通常是某些道德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编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提出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base/superstructure)社会模型。基础指社会的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那社会的意识形态,或如它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和宗教。对马克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着超结构,因为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的超结构便取决于什么对统治阶级最为有利。因此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有巨大的重要性,因为它混淆著从本质疏离的(alienated)群体和可产生错误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例如商品崇拜(commodity fetishism)。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其予经济因素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太大的重要性。
社会中主要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提出予社会的所有成员,使统治阶级的利益显得就像是所有人的利益。卢卡奇(Gyorgy Lukacs)形容此为统始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投影(projection of the class consciousness),而葛兰西则推进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来解释何以工人阶级中的人们对自己的利益可有错误概念。
资本主义中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依时间前后排列)有:
而它们相应于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
  • 广泛阶段(extensive stage)
  • 密集阶段(intensive stage)
  • 当代资本主义(contemporary capitalism)
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看法,是很多理论和理论家的重要的试金石,如知识社会学理论家曼海姆(Karl Mannheim),贝尔(Daniel Bell),哈伯玛斯(Jurgen Habermas)等。然而,曼海姆尝试把“完整”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至一“普遍”而“完整”的概念,承认所有从社会生活而来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广泛地发展了这个观念。
[编辑] 后现代思想家们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世界的方式。它赋予人以认同、尊严和道德的幻象,而使人们与现实的实质轻易地脱离。作为一种“超个人”的与客观的武器库(马克思语),意识形态让人们欺骗自己的良知,掩盖他们的真实境况和不光彩的动机,自欺欺人。意识形态很讲求实用,但有时则冠冕堂皇地为上上下下正名与开脱。它既面对芸芸众生也面对在天之神。它是一层面纱,用来掩饰自己的失落的境遇,卑琐和安于现状的心态。它是人人都能用的借口。小商贩们用对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的热情来掩饰他对失业的恐惧;官僚们用为工人阶级服务的词藻来掩饰对权力的贪欲。意识形态开脱和障眼术的根本功效是向后极权社会内的支柱和受害者们提供假象,让人们相信制度是与人类宇宙法则谐调一致的。
意识形态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来开脱和提供借口,跨越社会制度生存的目的之间的鸿沟。它假设制度的需要是产生于生存需要的,是一个用来代替真实世界表象世界极权通过信息封锁和宣传垄断,使其控制范围内的大多数的人们生活在被意识形态所包裹的虚假的生活之中。
意识形态具有自然的背离现实的倾向,制造假象,变成祭祀的仪式。在权力竞争公开化的社会中(例如台*湾社会),公众控制权力,自然也掌握了意识形态为权力辩解和开脱的手段。在这样的社会里,总会有办法来纠正意识形态用假象代替现实的倾向。但极权社会(例如前苏联社会)没有这种纠偏的办法,无法阻止意识形态脱离现实趋势。这样就逐渐导致了后极权社会里的现状:一个充满假象的世界,只有祭祀的典仪,只存在一种形式主义的、与现实脱节的语言,一种祭祀的、假装伪造现实语言
意识形态正日益成为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的核心支柱,为权力的存在制造借口,提供内在凝聚力。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加强了,越来越远离现实,但却具有了特异而实在的力量。它变成了现实本身。当然,这是个完全自我封闭的现实,在权力内部,这个伪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比真正的现实还有份量。祭祀仪式的重要性越来越超过藏匿在后面的现实。现象的重要性不再产生于现象自身,而在于它在意识形态概念世界里所据的座标。不是现实决定理论,而是理论决定现实。因此,权力离意识形态更近,离现实更远了。权力从理论中汲取力量,成为理论的附庸。这样难免就导致了一种悖乎常情的结果:不是理论和意识形态为权力服务,而是权力为意识形态服务。就好象意识形态在权力中凌驾权力之上,自己变成了独*裁者。最后,看起来是理论、意识形态和仪式来做出影响人民生存的决定,而不是相反。 ——《无权者的权力》(哈维尔)[2]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銀子 +2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20 + 20 + 10 学习与思索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也有意识形态的解说:
意识形态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英文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Count Destutt de Tracy)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自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的意涵。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the noble lie)的思想。

目录

基本概念
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
后现代思想家们所理解的意识形态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参见本词条“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一节)与一些哲学趋势中(参见本词条“政*治意识形态”一节),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参见本词条“作为一种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一节)。
编辑本段日常社会中的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都有意识形态,作为形成“大众想法”或共识的基础,而社会中大多数的人通常都看不见它。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识形态以一种“中立”的姿态呈现,而所有其他与这个标准不同的意识形态则常常被视为极端,不论到底真实的情况为何。哲学家福柯就曾经写过关于意识形态中立性的这种观念。   努力追求权力的组织会去影响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将它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政*治组织(包括政府)与其他团体(比如说在议会外游说通过议案的团体)试图透过传播他们的意见来影响民众,这也是为何社会中的许多人通常看起来都有“类似的想法”(think alike)。   当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人对于某些事情的想法都很类似,甚至忘记了目前的事务可以有其他的选择,这就变成了哲学家葛兰西(Antonio Gramsci)所说的霸权(Hegemony)。关于团体迷思(groupthink)这种规模小很多的概念,也有部分要归功于他的著作。   现代语言学家在研究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的机制时,这种“类似的想法”被认为就是透过这种机制传达出去的。
编辑本段政*治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政*治的、社会的、知识论的、伦理的等等。   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比如说,20世纪中最具有影响力与最被清楚界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一就是共*产主义,它是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为其基础。其他的例子有:无政府主义、资本主义、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企业自由主义(corporate liberalism)、基*督教民*主主义(christian-democracy)、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纳粹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cracy)。“系统意识形态”(systematic ideology)是指将意识型态当作意识形态来进行研究(而非研究个别的意识形态)。(参见条目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型态。)   意识形态受欢迎的程度有部分原因是受到道德事业家(moral entrepreneur)的影响,他们常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政*治意识形态是指提出某种政*治与文化计划作为参考的社会运动、机构、阶级或大团体,他们的整体观念、原则、教条、迷思或符号。它也可以是通常用来界定某个政党及其政策的一整个政*治思想结构。   通常是某些道德观形塑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编辑本段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提出  马克思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base/superstructure)社会模型。基础指社会的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并组成那社会的意识形态,或如它的法律体系、政*治体系和宗教。对马克思来说,经济基础决定着超结构,因为统治阶级控制着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的超结构便取决于什么对统治阶级最为有利。因此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有巨大的重要性,因为它混淆着从本质疏离的(alienated)群体和可产生错误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例如商品崇拜(commodity fetishism)。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其予经济因素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太大的重要性。   社会中主要阶级的意识形态被提出予社会的所有成员,使统治阶级的利益显得就像是所有人的利益。卢卡奇(Gyorgy Lukacs)形容此为统治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投影(projection of the class consciousness),而葛兰西则推进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来解释何以工人阶级中的人们对自己的利益可有错误概念。   资本主义中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依时间前后排列)有:   古典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新自由主义 而它们相应于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   广泛阶段(extensive stage) 密集阶段(intensive stage) 当代资本主义(contemporary capitalism) 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再造工具的看法,是很多理论和理论家的重要的试金石,如知识社会学理论家曼海姆(Karl Mannheim),贝尔(Daniel Bell),哈伯玛斯(Jurgen Habermas)等。然而,曼海姆尝试把“完整”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的概念进至一“普遍”而“完整”的概念,承认所有从社会生活而来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广泛地发展了这个观念。
编辑本段意识形态的三个特征
  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   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   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编辑本段后现代思想家们所理解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世界的方式。它赋予人以认同、尊严和道德的幻象,而使人们与现实的实质轻易地脱离。作为一种“超个人”的与客观的武器库(马克思语),意识形态让人们欺骗自己的良知,掩盖他们的真实境况和不光彩的动机,自欺欺人。意识形态很讲求实用,但有时则冠冕堂皇地为上上下下正名与开脱。它既面对芸芸众生也面对在天之神。它是一层面纱,用来掩饰自己的失落的境遇,卑琐和安于现状的心态。它是人人都能用的借口。小商贩们用对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的热情来掩饰他对失业的恐惧;官僚们用为工人阶级服务的词藻来掩饰对权力的贪欲。意识形态开脱和障眼术的根本功效是向后极权社会内的支柱和受害者们提供假象,让人们相信制度是与人类和宇宙的法则谐调一致的。   意识形态在社会和个人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来开脱和提供借口,跨越社会制度与生存的目的之间的鸿沟。它假设制度的需要是产生于生存需要的,是一个用来代替真实世界的表象世界。极权通过信息封锁和宣传垄断,使其控制范围内的大多数的人们生活在被意识形态所包裹的虚假的生活之中。   意识形态具有自然的背离现实的倾向,制造假象,变成祭祀的仪式。在权力竞争公开化的社会中(例如台*湾社会),公众控制权力,自然也掌握了意识形态为权力辩解和开脱的手段。在这样的社会里,总会有办法来纠正意识形态用假象代替现实的倾向。但极权社会(例如前苏联社会)没有这种纠偏的办法,无法阻止意识形态脱离现实的趋势。这样就逐渐导致了后极权社会里的现状:一个充满假象的世界,只有祭祀的典仪,只存在一种形式主义的、与现实脱节的语言,一种祭祀的、假装和伪造现实的语言。   意识形态正日益成为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的核心支柱,为权力的存在制造借口,提供内在凝聚力。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加强了,越来越远离现实,但却具有了特异而实在的力量。它变成了现实本身。当然,这是个完全自我封闭的现实,在权力内部,这个伪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比真正的现实还有份量。祭祀仪式的重要性越来越超过藏匿在后面的现实。现象的重要性不再产生于现象自身,而在于它在意识形态概念世界里所据的座标。不是现实决定理论,而是理论决定现实。因此,权力离意识形态更近,离现实更远了。权力从理论中汲取力量,成为理论的附庸。这样难免就导致了一种悖乎常情的结果:不是理论和意识形态为权力服务,而是权力为意识形态服务。就好象意识形态在权力中凌驾权力之上,自己变成了独*裁者。最后,看起来是理论、意识形态和仪式来做出影响人民生存的决定,而不是相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3: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狭义的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说,文化就变得复杂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总和论太宽泛了,狭义的文化是意识形态说,就把文化限*制得太窄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9: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再加上制度和组织,文化就走样了。按这样的定义,宣传部,文化部都是文化了。它们上经组织是不是文化?国家机构,是不是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13: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那么请教郭老:文化属性是根据人类各个民族团队(生活方式)的需要与归纳能力,是不是自自然然地形成的?从文化的本质来讲,在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到底有没有使命要求?


自然的方式与非自然的方式去建立的文化属性,哪一个更接近文化的本质?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