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5|回复: 8

围棋泰斗吴清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09: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围棋天地

  吴清源,(1914年5月19日-),著名围棋手,号称“昭和棋圣”。
  吴清源本名吴泉,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一个盐商家庭,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
  吴清源7岁学棋,11岁成为段祺瑞门下棋客,时称围棋神童。
  1926年,日本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中国游历,在让子局中,对吴清源胜多负少。二人回国后,在游记中说及此事,遂引起日本棋院高手濑越宪作的注意。
  1927年,吴清源14岁,在让二子局中,执黑三胜日本五段井上孝平;让先局中,一胜一平一打挂。棋谱传回日本,濑越宪作惊为天人,遂向吴发出邀请函。
  1928年,受濑越宪作派遣,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中国,安排吴清源赴日留学事宜。期间桥本与吴让先两局皆败。同年10月23日,吴清源赴日留学,当时的日本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
  1928年,吴清源在日本棋院“段位认定”对局中连胜筱原正美(先)、本因坊秀哉(二子)、村岛谊纪(先),被定为三段。
  1929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棋”的先例。
  1930年,吴清源晋升四段。
  1932年,吴清源晋升五段。
  1933年,吴清源作为“日本围棋选手权战”冠军与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局。吴清源起手使用了“三三、星、天元”的布局,引起轰动。本局先后打挂十四次,至翌年1月29日方告结束,秀哉执白二目胜。赛后,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
  1933年,木谷实、吴清源开创新布局革*命。秋季大手合(升段赛)中两人正式开始使用新布局,在比赛中成绩分居前两位。11月吴与木谷合著、安永一主笔的《新布局法》出版。
  1934年,吴清源晋升六段。
  1935年3月,濑越宪作、铃木为次郎对吴清源、木谷实的“报知相谈棋”对局开始。最终吴与木谷执黑1目胜。
  1936年4月,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
  1939年,吴清源晋升七段。
  1939年10月,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开始。到第六局时,吴以五胜一负把木谷实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1年,吴最终以六胜四负战胜木谷实七段。
  从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开始。
  1941年6月,吴清源与雁金准一的十番棋开始。至1942年,吴清源四胜一负领先,因顾及名誉问题,雁金退出比赛。
  1942年2月,吴清源与和子举行婚礼。
  1942年3月,吴清源晋升八段。
  1942年年底,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十番棋开始。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至1944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十番棋结束。吴清源四胜六负,手合不变。
  1946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开始。至1947年,吴清源和桥本宇太郎的十番棋弈至第八局,吴以六胜二败的成绩将桥本降为先相先手合。1948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八段)十番棋结束,吴六胜三负一和。
  1948年1月,吴清源与坂田荣男(先相先)三番棋举行,吴三连胜。
  1948年7月,吴清源与岩本熏本因坊的十番棋开始,至11月吴以五胜一负将岩本降为先相先手合。至1949年,
  吴清源与岩本熏十番棋结束。吴清源七胜二败一和。
  1949年2月,吴清源取得“中华民*国”的国籍。
  1950年2月,吴清源被日本棋院授予九段头衔。
  1950年,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1951年8月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本因坊十番棋结束,成绩五胜三负二和。
  1951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至1952年,吴清源在十番棋中以七胜二负一和的成绩击败藤泽库之助九段。
  1953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的第二次十番棋开始。进行到第六局,吴五胜一败将藤泽降为定先手合。
  1954年,吴清源与坂田荣男的十番棋开始。吴六胜二败将坂田降为定先手合。
  1955年,吴清源与高川格的十番棋开始。至1956年,吴清源在十番棋前八局中六胜二负,将高川格(七段)降为先相先手合。最终吴六胜四负。
  1958年,吴清源在第一期日本最强者决定战(名人战前身,读卖新闻主办)中,以八胜二负的成绩夺冠。
  1961年,吴清源遭遇车祸住院。从此棋力大受影响。
  1979年,吴清源再次加入日本籍。
  1984年,吴清源正式宣告引退。
  1985年,吴清源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
  1986年,吴清源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吴清源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这16年,是他建立辉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被称为「昭和之棋圣」。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
  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主要著作:《新布局法》(与木谷实合作)、《吴清源全集》、《吴清源自选百局》、《名局细解》、《吴清源打棋全集》全4卷、《以文会友》、《中的精神》等。
wqy.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清源出生于1914年,其父曾留学日本,但他“从日本带回来的书,尽是些有关围棋的书刊和棋谱,而有关学问的书籍却几乎全无,而且,据说他还经常出入本因坊村懒秀甫创立的方圆社。”原来老老吴也是个棋迷。
  吴清源8岁开始学棋,和现在的孩子比,完全不算早。 当时的学习方式很落后,父亲首先教几个孩子围棋规则,然后就让他们每天打谱。惊人的是,吴清源对于围棋的记性特别好,只要是摆过一次的定式,再复杂也能记住不忘,可谓天赋已现。
  9岁时,吴大致达到当时业余初段水平。 10岁时,吴开始到当时北京唯一的棋馆——“海丰轩”去下棋。11岁时吴的父亲不幸患了开*放性肺结核病去世,顾水如把他介绍到了段棋瑞府里寄住。这两年吴的围棋进步惊人的快,11岁的吴几乎是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仅仅靠自学和对局已经接近职业段位,达到当时国内最高水平,这种现象几乎完全无法解释。纵观围棋史,这份天才可谓独一无二。
  这时,吴清源经人介绍,到日本人俱乐部和一个职业初段下了一盘棋。
  一开始,吴就中了两个骗招全面崩溃。危难之时吴的小宇宙大爆发,“拼命地吃掉了对方近四十目左右的棋”,逆转胜。面对这个小男孩不可思议般的惊人力量,对面的日本职业初段估计也感到震撼和恐慌吧。
  就是这盘棋,导致山崎有民将吴向濑越宪作推荐了吴清源。由此看来,这盘棋可谓20世纪中非常有意义的一盘对局,是它把一个伟大的导师和一个伟大的棋手联系到了一起。
  濑越宪作完全可以称得上20世纪最好的围棋导师。虽然他不如木谷实的道场那样桃李满天下,但其门下“贵精不贵多”,综合素质是空前绝后的。濑越三大弟*子:桥本宇太郎,吴清源,曹薰铉。都是不世出的超级天才(桥本可能略微差点,但也有“天才宇太郎”之称,考虑到桥本独*立创办了关西棋院和日本棋院对抗的事业,也完全有资格作为濑越的大弟*子),中日韩三国各一,充分体现了濑越的眼光和培养能力。濑越,木谷实可谓两种不同风格的导师。(当然,邱百瑞也算是一种风格,hoho。)
  一年以后,吴12岁,岩本熏等职业强手来华访问,和吴下了几盘棋,此刻吴的水平达到可以被他们让2子互有胜负的地步(3子局全胜)。再过了一年,13岁的吴执白胜了刘隶怀,名副其实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并分先和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取得1:1平手的惊人成绩。 这两年的吴,在棋力已经到达“瓶颈期”的关口,而且还是在缺乏对手和师长指导的情况下进步速度依然不减,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一个棋手只要计算力足够,就可以顺其自然的迈入业余高段水平,但要从职业初段到达职业高段实力,非得对围棋有比较深比较全面的认识不可,如果没有名师指点,很难想象光靠打谱和对局能得到这种程度的认识。吴的这种成长,只能解释为超人的悟性,这在他成熟了以后从其棋谱上也可以明显看出。
  濑越为了吴的出国来日,踏破铁鞋四处奔走,向有钱有势者周旋游说,最后终于成功为吴争取到了两年的留日考察期。濑越是日本最早的三个九段之一,可谓名宿,但他致吴清源的私人信件谦虚之极:“谨启,前几日,通过山崎氏收到了你的来函,谢谢!我虽未有与你直接见面的机会,但过去从岩本氏那里听说你年纪虽幼,但棋力高强。这次,我又看了你与井上氏对弈的三局棋谱,更加敬服你的非凡器量。若是敝人的健康与时间允许的话,我真想去拜访贵地,与你亲切切磋棋艺。然而事情可能不允许,我深感遗憾。”
  泰山北斗级的老前辈对一个13岁的小孩用这种极其谦虚的口吻,一来显示了濑越先生超人的胸怀,二来难道没有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吴的不世天才和濑越超人的眼光吗?确实是一段佳话。
  日本军方的的侵华战争导致棋界人士期望吴前往日本的愿望屡被延迟。直到吴14岁时,才终于正式动身。这一年的吴执黑对濑越的大弟*子,日本一流棋手桥本宇太郎取得了2:0的优异成绩。

  小结一下吴清源前期:
  8岁学棋;
  11岁入段(职业);
  14岁达到职业高段水平。两年内和桥本四段(实力肯定不止四段),井上五段的让先对局比分为3:1。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职业段位可不像今天这样泛滥,那时的七段以上棋手就几个人,可以认为当时段位=现在段位+2。
  一位8岁才开始学棋的少年,在只有几个业余6段陪练的年代,在缺乏名师的情况下,几乎完全靠自学和领悟,14岁就达到职业强手的水平。这个惊人的记录,预期着一段更加惊人的历史即将到来。
  初来日本,吴受到了许多友好人士的亲切接待,但棋界也不乏暗藏恶意的日本民族主义分子。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战争年代的背景总是格外复杂,人性也暴露的更加彻底,吴就在这种环境下开始了艰难的异邦生活。
  首先是关于吴的段位问题。当时与现在不同,段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所有的棋士都是根据双方的段位来决定交手棋份。濑越先生极力坚持说吴完全具有三段的实力,然而大多数的棋士则认为顶多授予初段。于是决定进行段位认定的“试验时局”。
  第一局吴对当年升段大赛时获得“一等”的蔽原正美四段,吴中盘胜;第二局是同秀哉名人的让二子局,吴四目胜;最后吴对村岛四段,五目胜。终于,反驳的人无话可说,吴正式成为三段。
  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秀哉让二子吴还仅仅是四目胜,岂不是和现在晚报杯后专业业余对抗赛中的业余选手差不多了?其实不然。
  首先,可能很多人对秀哉的实力认识不够,其实整个日本古典围棋史上,除了“三圣”道策、秀策、丈和外,最有实力的名人差不多就数的上秀哉秀荣等人了,特别是秀哉的力量型棋风,对下手杀伤力极大,而他优秀的大局观又被其杀力掩盖了,导致很多人对“末代名人”的低估。
  其次,当时的围棋理论水平不完善,布局和定式都处于研究阶段,这样棋手 下起来不可知因素更多,中盘力量更为重要。而现代业余棋手的计算力缺陷往往可以依靠对布局和定式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回避。试想如果开局大家都走些天元五五三三之类,那么业余对职业高段的让2子恐怕要难得多。
  最后一个原因是,让二子和分先的心态和手法是不同的。所以,秀哉和后来的吴自己都认为,这是下得很不错的一局。
  站稳脚跟以后,吴在一次擂台赛中碰到了木谷实。吴执黑以天元开局,然后开始模仿棋。这种下法在当时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可怜的木谷一下就手足无措了,甚至有了中断比赛的要求。这盘模仿棋黑变招以后在布局取得了相当优势,但中盘木谷出了妙手,三目胜出。
  当时的木谷是新秀棋手中的最强,也是吴清源之后整整四年的头号大敌。我有时候想,如果没有吴清源,木谷获得坂田荣男一样的伟绩也是很正常的吧。我认为他比同时代的高川格,藤泽朋斋等超一流还要强一点。
  14岁到日本之后几年,是吴完成向超一流腾飞的时期。此间吴的胜率一直很高,由于段位较低,执黑不少,号称“黑先无敌”。手法上,也以坚实的秀策流居多,这和后期吴的频繁执白并追求速度和效率成为鲜明对比。
  14-20岁六年间吴的战绩达到156:35(平局和打挂不计),胜率80%以上。
  此后吴和木谷一起研究和推广了新布局,并进行了与秀哉名人的特别对局。此时新布局思想还未成熟,吴清源的星三三天元布局在后面下得略微生硬,导致小负。其中有几步换成现在的业余棋手恐怕也知道不太好。可见在新领域进行研究的技术难度。
  说到这里不由又有点感想,即中国古棋的布局。在号称最早的《孙范对局谱》中可以看到,虽然很多招法比较幼稚,但当时的布局手法和现代反而相近,而到了号称布局完全成熟的清代中后期,布局手法反到不为我们说理解。为什么?可 能是因为“还棋头”的规则对布局手段的影响比我们感受的要大。为了局部的一目棋,吴清源可以进行全盘翻天复地的乱战和大转换,那么为了还棋头的两目,布局理论有较大的改变也是完全可能的。毕竟对于高手来说,一个断点就两目还是不小的数字。
  当然,众所周知,吴清源围棋生涯的顶峰,是在号称白刃格斗的“十番棋”擂台上完成的。
  十番棋和现在的3,5,7番商业棋赛有很大差别, 是一种极端残酷的对局。若有一方被击败,便会截然分明地比对方在名义上拉开高出一段左右的等级差。之后,败者是永远也不用与胜者平摆地对局了。十番棋就相当于是武林霸主争夺,每个棋手一辈子几乎只有一次输的机会,即使是武林盟主,一旦被人降服,就会身败名裂,永远不能东山再起,棋士生命就此断送。因此日本历史上因为十番棋吐*血送命之类的司空见惯。

  吴清源的十番棋对阵史:
  25岁,vs木谷实,前6局5:1,对手降级。(木谷是当时除秀哉和三长老外的最高段位,也几乎是吴之外的最强者)
  27岁,vs雁金准一,前5局4:1,考虑到雁金前辈的身体和名声,比赛就此中止。(雁金是秀荣弟*子,秀哉师兄,和秀哉争夺名人,始终不服,秀哉称之“看破千手而无一遗漏”,实力可见,但vs吴之后却感叹:“吴先生没有不知道的啊!”)
  30岁,vs藤泽库之助,吴让先。前7局4:3占优,但后三局期间吴被战争逼得“整日觅食,毫无安心下棋之余暇”,以至最后4:6负。 (藤泽号称“黑先无敌”,结果被让先10盘也只勉强赢了6盘-- P.S.怎么日本棋手动不动就号称“黑先无敌”?还有个趣事就是,有后台的藤泽为了和吴的十番棋把兵役都逃了)
  32岁,vs桥本宇太郎,前8局6:2,对手降级。(师兄弟对决)
  34岁,vs岩本熏,前6局5:1,对手降级。 (岩本是当年日本唯一的新闻棋战“本因坊”的保持者)
  35岁,吴清源晋升九段特别对局十番棋,8:1(一和)。这是吴对十名棋手的特别对局,幽默的是吴此时还只是八段,搞得日本棋院很尴尬,只好举行这场特别对局。对手名单为:长谷川章,娓原武雄,洼内秀知,高川秀格,细川千仞,宫下秀洋,林有太郎,前田陈尔,炭野武司,坂田荣男。
  36岁,vs桥本宇大郎,“先相先”,5:3(二和)。(桥本此刻雄踞本因坊冠军,可已被吴降级,结果先相先(三盘执两次黑)还输了......)
  37岁,vs藤泽库之助,分先,7:2(一和),对手降级。
  38岁,vs藤泽库之助,“先相先”,5:1,对手再次降级为定先。(太惨了,怪不得藤泽已经准备辞去九段证书了)
  39岁,vs坂田荣男,前8局6:2,对手降级。 (坂田这种超“超一流”居然都这样,唉)
  41岁,vs高川格,前8局6:2,对手降级。(高川为本因坊9练霸保持者)
  吴清源虽然随后遭遇车祸,但这黄金时段的整整16年,已经足够让他用擂争十番棋的悬殊比分写下一个完美的神话。
  从结果来看,木谷,坂田等超级棋手和吴是先相先的份,桥本,藤泽等大牛都已经只能落得定先的份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9: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越了所有同时代的高手——对吴清源的一些思索
    围棋,黑白两色,对比最为鲜明。围棋的本质是什么?是竞技?是游戏?是文化?众说纷纭中,一位清癯老者长身而起,朗声说道:“围棋是中和。”
  吴清源大师,围棋巨人,棋界图腾,他的围棋思想被职业棋手奉为圭臬,他的传奇故事感染着无数学弈少年。“昭和之棋圣”、“十番棋之王”、“百年一遇的天才”……无数光环笼罩之下,大师仍是一副从容淡定的神情.
  “下棋不识吴清源,便称九段也枉然。”吴大师让每一位棋迷仰视。而木秀于林,必砺风雨,光芒万丈的大师也会在身侧投下一抹阴影,留下纷纭的是非任人评说。
  2006年6月12日,是吴清源九段92岁的生日,谨以此文记述上个世纪的围棋天才吴清源。

  从技术到战绩
  缔造日本现代围棋最辉煌的黄金时代的六大超一流曾集体对古今棋士进行评说,他们所推崇的几位大棋士相当一致:道策、秀策、秀和、秀荣、吴清源。其中对吴清源的评价最高,多数人认为他是“古今最强者”,《吴清源全集》都是他们年少修业时手头必备之物,至今仍勤打不辍。
  无疑,吴清源的天才震烁古今,他弱冠之年东渡扶桑,凭一己之力,在等级森严的异国棋界树起新的标尺,创立“新布局”,雄霸十番棋,将同时代的大豪通通降级,以至后来都找不出可以与之平等一战的对手。吴清源的著作《黑布局》、《白布局》等在业余棋手中流传极广,大师对围棋的超人理解和天外之思让普通棋迷折服。
  作为业余棋手,对大师的棋进行技术上的评论是很不恭敬的,每次面对大师那一张张天才棋谱,总是有“真强啊!”的感叹。这“强”不只是说吴大师下得漂亮,也是对许多手段竟然可以如此锐利的惊诧——如果这棋出自别人之手,会被评价为“过分”吧?但吴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着自己的强硬下法,即使对手是当时的顶尖强豪,他也毫不顾忌,“啪!”一子拍下,直刺敌手心肺,全然不顾自身也未立稳脚跟。
  这样的犀利招法在吴大师手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无数英雄被大师的才华和气势所压倒,优柔地选择了回避之路,于是这一处的便宜就足够大师将优势保持到终局。自然也不乏奋起反击者,但是大师的惊人算路往往凌驾于对手之上,常有出人意料的妙招让顽抗之敌铩羽而归。在不贴目时代,或许这是执白能横扫强敌的唯一方法。也正是在执白时获得的高胜率让吴大师高出同时代的其他高手一头。
  这是对围棋的深刻理解所造成的吧——因为不贴目,不过分一点就无法取胜,所以开发出那样的强手。与其夸赞吴大师的计算深入,不如说他对局面有着惊人的判断力——说到底,围棋该是判断力之争吧,当高手的计算都到了极至,所有变化都可以一目了然时,能够选择出最适合当前局面的变化就是衡量孰高孰低的标准了。吴大师具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他知道该在何时用强、何时收手,加上极强的技术力量支持,他成功了。
  那么,可不可以说吴大师的那些过强的棋和客观的棋理稍有一点违背呢?如果对手以同样的方法对付他,他将何以应对?在吴大师的全盛期,当对手以同样“过分”的棋来对付自己时,吴大师多数时候可以一击破之。表面上看,是他算得比别人更深,其实不止于此。
  要论计算,达到职业高段水平者,没有人不具备极强的计算能力,吴大师比别人胜出一筹的是他极为灵活的思路——别人还在计算对杀谁快气时,他已经在考虑转换后的局面如何措手了。在吴大师的围棋观里,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只要对当前局面有利,二子头被扳也无所谓,棋筋被吃又有何妨?客观去看,这些招法未必是局面的最佳手段,但她所展示的天马行空的思路让对手无所适从,完全被打乱了即定部署,棋局被拖入全新的领域。而吴大师面对新局面时入局之快是别人难以比拟的,就这样,如同本来一次事先公布考核范围的考试突然完全换了内容,都是没准备过的题目。对于每名考生来说,题目是一样的,考试很公平,但有心理准备者显然更容易适应这样的变化。吴大师不受任何拘束的思维让他从来不会因为局面的未知而不知所措,他很少走固定模式的布局,而那些有自己熟悉套路的棋手因为被轻易打破宿构而无所适从,技术上本来并不明显的差距突然拉大,胜负天平就此倾斜。
  所以,吴大师强于别人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他的开*放性思维。他心目中的“棋理”不是传统的“棋理”,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棋理”。是时代造就了吴清源,就如同当年秀策的“黑先不败”,吴清源在不贴目时代的高胜率提升了围棋的理论水平,尤其是为白棋的争胜打开了一条主动之路,而不是像之前的紧跟对方,等待缓手或失着。如果单论棋的技术,吴大师自然极为出色,但并没有强到可以凌驾于所有同时代高手之上的地步。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贴目时代来临后,吴大师的战绩反倒不及以前那么醒目了。因为有了贴目,围棋理论发生了重大变革,甚至可以说,贴目的围棋与不贴目的围棋就是两种围棋。白棋没有必要再去走过分招法了,只要按部就班布阵行棋,一样可以保持局面的均衡。而黑棋需要积极主动了,不然,“贴目不足”将是很现实的问题。不可否认,吴大师在贴目时代来临时已经过了颠峰期,加上车祸等事件影响,还有原来被自己降格的对手如今要和自己平等分先对局所带来的失落感,让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恣意纵横。以吴大师的才能,让他再创造出一套贴目时代的布局理论本非难事,但是毕竟岁月不饶人,加上身体状况的原因,他只能继续坚持自己已经成型的围棋观,以此与龙精虎猛的对手们抗衡,胜率有所回落在所难免。不过吴大师在后十番棋时代的新闻棋战中仍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他参加新闻棋战的次数有限,风头逐渐被坂田荣男盖过,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
  逐渐淡出棋战一线后,吴大师开始潜心于新的围棋理论,“二十一世纪围棋”就是他的心血结晶。不过此时的吴大师已经不是驰骋于疆场的斗士,而是探索棋道与人生的哲人了。这套围棋理论极富人文价值,但在实战中的运用效果目前尚未达到最高高度。
  说吴清源的技艺超越了所有同时代的高手,或者说他其实下的是一种“过分”的围棋,这并不该成为矛盾的两面。可以超越同时代的对手,但谁也超越不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吴清源的围棋同样如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棋坛双雄颠峰期交错而过吴清源是否史上最强者

    许多人评价吴清源是围棋史上的最强者,当然,不附和的声音也很多。单从棋谱上去分析这个问题是没有结果的,前面说了,谁也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道策也罢,黄龙士也罢,他们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只要能不断赢棋就是强者。
  好象是赵治勋说过吧:“道策和秀策当然很强,但因为没有直接交过手,所以这个‘强’很难切实去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吴老师的强是显而易见的。”从理论到技术,现代围棋强于古代围棋是符合科学的事物发展规律的,那我们不妨暂时抛开古代那些极具传奇色彩的高手,来看看吴清源在现代围棋中是不是可以一枝独秀。
  东渡日本后,横亘在吴清源面前如高山挺立的是名人秀哉。作为不贴目时代“不败的名人”,秀哉的强不言而喻。但是秀哉的强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技艺之上,他不是开创时代的大师,而是旧时代的守护者。吴清源与秀哉的“三三*星*天元”之局,从技术上讲是秀哉胜了,不过吴清源的天才之思想已经完全遮盖了他棋界权威的光芒。
  之后与吴清源一路同行的大豪是木谷实,这也是位划时代的大师,他的围棋思维独特而难以模仿。如果木谷能有如吴清源一样所向披靡的战绩,也许我们现在对围棋的理解就是另一种层面了。并不是每一种伟大思想都可以流传后世的,木谷实的弟*子们横行天下,获得了所有可以获得的荣誉,而木谷实本身的围棋理念却未能流传。这是木谷本人的悲剧呢还是我们不能真正通透理解大师智慧的悲剧?
  其他如关西棋院总帅桥本宇太郎、本因坊九连霸的高川秀格、大手合产生的现代第一位九段藤泽朋斋等,都是人中之龙,但在与吴清源的直接对抗中全部以大败告终。他们都拥有别人所无法替代的成就,并不是说吴清源的星光遮住了他们的灿烂,而是每个人本就有不同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能够与吴清源一较短长的同时代棋士只有坂田荣男。坂田比吴清源年轻几岁,在吴清源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棋界最高峰时,他还是位“有希望”的年轻棋士。两人的直接交手中,前期吴清源显然带有“指导”性质,到坂田荣男卓然成大家时,吴清源已经到了棋力衰退期。两人之间最具有说服力的直接对抗是1953年到1954年间的十番棋大战,坂田荣男以先相先棋格挑战吴清源,结果是吴清源六胜二负,将坂田降为定先。如此似乎可以认定吴强于坂田,但是那时的坂田荣男还未真正成熟,而十番棋擂台又是吴清源的“生死场”,需要以命相搏。这场大胜可以证明吴清源的“强”,却不能证明坂田荣男的“弱”。
  坂田荣男的辉煌在头衔战时代,两次成为年度“七冠王”,一年内胜率过90%,视各路诸侯如草芥,绝对是“恐怖的坂田”。可惜的是,吴清源那时已经因为车祸原因淡出一线,两人在头衔战的番棋决赛上未交过手,坂田荣男没有得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复仇的机会。
  那么,吴清源时代和坂田荣男时代哪个含金量更高呢?一般认为坂田荣男是在吴清源衰退以后乘虚而入,取得了棋界权杖,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吴清源能够保持鼎盛时期的水平,他在头衔战时代是不是可以有比坂田荣男更出色的表现呢?
  恐怕很难。坂田荣男创造的纪录太惊人了,即使是全盛时期的吴清源,也没有达到那么高的胜率。何况坂田技艺大成后,他将是吴清源的头号大敌,以全盛期的技术水平比较,很难说双雄谁比谁更胜一筹。可以认为坂田从吴清源的棋中吸取了许多养分,他的锐利比吴清源犹有过之。吴清源可以占优的仍是他的境界——对棋的理解坂田荣男还是有点偏于执着了,大气方面比吴清源略有不及。
  很可惜,双雄的颠峰期交错而过了。对他们本人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各自可以获得更多的荣耀。但对于棋界,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9: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上的比较是关公战秦琼——吴清源和后辈精英
     因为过早从一线淡出,吴清源与后辈的精英人物很难得有直接的对抗,他们的强弱只能凭数据和感觉去进行分析了。坂田荣男之后制霸日本棋界的有林海峰、石田芳夫、小林光一等人,真正可以拿出来与吴清源一比的是赵治勋。
  说到赵治勋,不妨一并将曹薰铉拿来做比。这两位都是韩国天才少年,年少渡日学艺,这与吴清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两个是时常被人对比的,一个留在日本,超越了坂田荣男的六十四冠纪录,成为头衔战时代最成功的日本棋士;一个回到韩国,征服故土高手的同时,以一己之力维持着韩国围棋的水准,刀耕火种十余年,终于将韩国围棋带上世界围棋颠峰。说他们谁更成功,那是另外的长篇大论了,与吴清源作比则可以展现一下他们的特色。
  赵治勋的棋有着极鲜明的个人风格,与吴清源类似,他的“无理手”很多,而且很多时候看起来是没有必要的“无理”,只能用他是在探索一些新的东西来解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赵治勋曾经将王立诚、山城宏、小林觉的组合打到让两子并有取胜纪录,这样的强悍是别的职业棋手,包括吴清源在内所无法做到的吧?一直觉得赵治勋如果只专注于胜负,他还会有更辉煌的战绩。尽管他是最著名的“胜负师”,事实上很多时候他更在意的是取胜的过程。静下心来想一下,会发现这一点上他与吴清源似乎正好相反。吴清源的棋才气横溢,但该取胜时的果断如风驰电掣。赵治勋的算路毋庸置疑,但他在胜负关键处时常表现出的犹疑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棋士——下围棋不只是为了取胜,而且要赢的漂亮。赵治勋的思考是痛苦的,吴清源的思考是明快的。吴清源的棋更容易让大众惊艳,赵治勋的棋在专家眼里或许更有深度。
  吴清源、赵治勋曾与古代的道的一起,被誉为“古今三天才”,曹薰铉则被藤泽秀行称赞为“第一曹薰铉”,而晚年的吴清源也曾说“棋才最好的是曹薰铉”。这样看来,曹薰铉的棋与吴清源要更相似一些了。的确,他的华丽,他的不拘一格,很有吴清源全盛时期的风采。回过头去看,如果把吴清源当年的精妙棋局放在现在的世界大赛棋谱一起,肯定有许多人会认为这是“韩国流”的佳作。
  与吴清源纵横天下、求一十番棋对手而不可得之时相比,曹薰铉的寂寞要深重的多。完全没有可以一战的对手,这样的胜利来得轻易而让人厌倦。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就此甘心沦为“部落酋长”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这一点,曹薰铉最值得钦佩。与日后在世界大赛上跃马横枪、威风八面相比,彼时的曹薰铉更像个英雄。
  吴清源的衰退有不可抗拒的意外因素,而赵治勋和曹薰铉都是在岁月中渐渐老去。有时会想,如果他们互相调换一下时代,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还能达到现在的成就吗?也许很难,也许犹有过之,但无疑,他们如今的经历是最适合他们的,因为他们的围棋思想正是在各自的经历中萌芽、生长。
  很想再说一下中国围棋的振兴之光聂卫平。现在的棋友对老聂的评价远不能与吴清源大师相比。从战绩上讲,老聂确实颇有不及,他的辉煌主要来自中日擂台赛,其他赛事的表现并不如何夺目。但擂台赛的影响力之深远绝非寥寥数语可以说明。对老聂而言,擂台赛就是他的“十番棋”,他背负着与当年吴清源同样的压力,不同的是,他的成败还决定着一国、甚至是世界围棋的命运。从这点上说,老聂的可敬不逊于威震异国的吴清源。但老聂未能在最强盛的时候急流勇退,终于“失着”不断,“民族英雄”的光环逐渐黯淡。不过,从不言退不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吗?
  “史上最强”其实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技术上的比较是关公战秦琼,只看棋谱是很难判断谁比谁强的。比如林海峰的棋,看棋谱和与他实际对局完全是两回事情。吴清源开创了现代围棋的新天地,他的“强”更多是技术之外的。上面所说的各路豪杰个个有着不可抹杀的历史功绩,但他们都是现代围棋理论的收益者。武宫正树说过:“我们现在这些职业棋手都是托吴先生的福。” 从这个意义上说,吴清源在他们之上。
  “史上最强”的吴清源呼之欲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9: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吴李之争成为热门话题
    之所以还不能将“史上最强”的荣衔就这样戴在吴清源头上,是因为出了个李昌镐。吴、李之争向来是围棋论坛的热点话题,各自的拥趸都有充足的论据证明自己所拥护的大师更强。
  围棋国际化、尤其是世界大赛创办以来,李昌镐是至今唯一一个可以真正称得上君临天下的人物。他木讷的外表和飞扬的战绩形成鲜明对比,将一座座世界冠军金杯纳入囊中时看不出丝毫兴奋,仿佛那本就是他家的东西,现在不过是按例收回。
  李昌镐是和吴清源截然不同的天才。吴清源是传统意义上的“才子”、“神童”,他俊朗的外表、翩翩的风度与“昭和棋圣”的美誉相得益彰。而李昌镐是哲学意义上的天才,他本身就是哲学,他的思想、他的棋风,处处透出哲学意味。这样看,单论表象上的境界,倒是李昌镐更胜一筹了。
  不过吴清源开创时代之功是别人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扬吴抑李者的主要论据——李昌镐只是战功显赫,吴清源则将生产力大幅提升,对围棋的贡献不可同日而语。
  李昌镐真的只是一部“围棋机器”吗?不然。吴清源将现代围棋的理论升华到相当的高度。这最初的理论中难免会有一些bug,吴清源以后的高手们就是不断修订调整着这些bug。他们在现代围棋理论大系中又开发出许多具有创造性的子体系,比如武宫正树的“宇宙流”就深入人心。李昌镐对这体系做的是更精密的完善工作,他的贡献在于具体的技术细节。比如官子,李昌镐能够将实战中的收束手段发挥到极限。从业余棋迷角度看,吴清源的天才构思非常直观,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其中妙味,也能一眼确定——这一手是非凡之思!而李昌镐的棋需要很高的职业素养才能理解,他的棋在未出手前是很难有人揣测到的。因为多是相对具体的局部手段,业余棋手学起来相对困难,只能在打谱时对照高手的解说应和一句:“啊,原来这一手有如此深的含义啊!”
  有人说李昌镐的布局较弱,这或许是因为他出人意表的布局构想相对较少吧?其实这是个错觉。吴清源时代,现代围棋理论尚未完善,可以尝试的布局手法很多,怎么走都是一局精彩的棋。到了李昌镐时代,围棋技术的各方面日臻成熟,留给他的创造空间要小得多。其实他也在尝试各种布局新手,不过从直观上没有吴清源的行棋汪洋恣溢。如果把围棋比喻成一座大楼,吴清源就是最初那个决定大楼整体造型的人,后来者只好忙于大楼内各个具体地方的布置了。李昌镐在大楼的内部结构构造上贡献甚大,只是在大楼之外看得不甚真切而已。
  那么有没有可能重建一座大楼呢?重建的那个人是不是就可以和吴清源一样伟大,甚至超越他呢?也许吧,不过这可能要等到围棋的规则有所改变或者人们的观念变化极大之时了。
  棋艺之外,人品方面也是人们常将二人对比之处。晚年的吴清源提倡中和,清心淡雅,仿如仙人。但他早年的一些作为常遭人臧否,从入日本国籍到信教弥深,虽见仁见智,但亦确实有值得商榷之处。而李昌镐为人谦和,少年之时便沉稳如老僧。无论是对棋界前辈还是对普通棋迷,皆执礼甚恭,丝毫不见一点“名人”架子。在今日之浊世红尘,能保持如此纯净的赤子之心实在难得。
  吴清源、李昌镐皆为人中麟凤、棋中大师,不可妄言高低。很多棋迷内心或许是这样想的:棋艺上更欣赏吴清源,为人上更喜欢李昌镐。不过吴大师是中华血脉,中国棋迷私心中对他有所偏爱也就在所难免了。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对于围棋,两位大师都是棋史中浓墨重彩的人物,对于各位棋友,您喜欢谁就是谁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9: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步都会惹来纷纭评论——吴清源的信仰之路
    人生的信仰是自由的,但吴清源大师是公众人物,是无数棋迷心中的“神”,他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会惹来纷纭评论。
  年轻时痴迷于红X教,这是为很多棋友所难以理解的。以围棋大宗师的智慧,用得着去信仰一个看上去就不很地道的小教派吗?而且完全匍匐于教主脚底,对她的吩咐不敢稍有违抗,这让今天的我们看起来不可思议。
  但请别忘了当时的年代。作为在日本棋坛征战的中国人,在中日关系紧张、恶化,直至开始残酷战争的时代,吴清源的处境委实难堪。在棋盘上所向披靡的他,在棋之外也只是个普通的瘦弱青年。日本狂热分子的鼓噪和捣乱、破坏让他深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投身教派,寻求心灵的一种庇护也可以理解吧?
  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教也正表明了吴清源心灵的单纯。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之上。乱世出智者,乱世也会让智者丧失思考的能力。一度吴清源下擂争十番棋时都要按照教主的指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好在他及时醒悟,明白对于一名棋士,最值得信仰的只有棋道。
  如果说信仰红X教只是吴清源棋士生命中的一个插曲,那么在中日战争中加入日本国籍,甚至参与日本的劳军活动,则成为抨击者诟病他的重要依据。激愤者喊出“吴清源是汉奸”的口号,大师的光环烟消云散。
  怎么理解吴清源的行为呢?还是刚才说的:他只是个棋士,不要用政*治家的高度来要求他吧。我们相信吴清源是出于善意,他也确实曾为中日改善关系努力奔走过,在那样的恶劣环境中,这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劳军,现在看确实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但在当时,吴清源未必真能明了其中的意味。生逢乱世,棋士如同书生一样百无一用,即使是为了苟活性命,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当然,理解不代表认同。如果说是不知道事情的性质,那是判断力有问题,对于一位在棋盘上无所不能的围棋大师来言,判断力不行是一种讽刺。如果说只是迫于压力不得不然,那至少在气节上是不够硬朗了。对比同为文化艺术大师的梅兰芳,吴先生在这方面确实显得逊色。可以为他开脱的是,彼时他在日本,接受的是日本的资讯宣传,吴清源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可能还有一些幼稚的想法,无意之中成了被军国主义摆布的棋子。
  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暴力,尤其是极度的暴力面前,能保持风骨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吴清源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吧,作为棋士的他,是位大师;作为普通人的他,战争年代也只是个但求苟全于乱世的凡人而已。
  其实很难评价这样的事情的,爱也罢,憎也罢,过往之事何必追究呢?好在吴清源的劳军尚未酿成重大后果,就让我们像对待一位平凡老人一样宽容对待吴大师的“历史遗留问题”吧!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易,独善其身难啊!人生总是有太多无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09: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智慧还是故弄玄虚——吴清源“21世纪围棋”
     晚年的吴清源潜心于“21世纪围棋”的研究,引得棋界上下纷纷伸长脖子,投去景仰的目光。
  “第一步应落子于上方边上的星位。”吴大师此语一出举座皆惊。据说这是根据周易研究而来的结论,符合易经之理。大师此语显得过于高深了,但因为他是大师,尚无人高声反对。大家都是频频颔首:“大师果然高明,非我等凡类可及!”但没见实战中有谁如此开局,看来大师的智慧不是普通人体会得了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能把“21世纪围棋”运用自如?
  读过周易的棋迷毕竟是少数,能读懂、读通的更是凤毛麟角。吴大师将研究方向转到此处,委实是有些“脱离群众”了。多年前,吴清源第一本回忆录命名为《以文会友》,说“棋”却以“文”为名,境界不俗,整本书也是文采盎然,读来令人心胸愉悦。近年,大师的修*炼更胜从前,一再强调围棋的本质是“中和”。他的新回忆录就叫《中的精神》,其中已是富含玄机了。去年应氏杯决赛,吴大师亲临北京督战,接受《围棋报》独家采访时,欣然题写“用中”二字,其中妙味寻常人无法深会,还是一位易学大师引经据典,作了一番长述,解释了大师的良苦用心。
  这时的吴清源不像是一名棋士了,他更像是位得道高僧,寂寂坐于高台之上,感受着心灵与天籁的交接。曲高和寡,但台下仰望的人群中无人敢高声喧哗——就是看看大师诵读时的口型也觉收益非浅啊!
  只有快人快语的聂卫平不以为然。“什么21世纪围棋,都是些故弄玄虚的东西。”老聂此语戆直,却有那小孩“皇帝什么也没穿啊!”的单纯与豪气在内。可以认为老聂的人生境界与吴大师不能相比,甚至是相去甚远,但他只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理解的东西,而不去盲目崇拜,这又是唯大英雄能本色了。
  吴清源的“21世纪围棋”在具体手法上的代表作就是面对小目的二间高挂。这一招在吴大师的门生芮乃伟、王立诚、张栩等人手中反复弈出,他们不再拘泥于边角定式,行棋意境悠远,为棋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但是现在的棋界是现实主义的天下,韩国人用类似于吴大师当年闯荡天下的强悍手法占领了世界围棋的制高点,要与他们抗衡,最终依靠的还得是超强的杀力。所以,王立诚、芮乃伟在虚晃几下“21世纪围棋”的布局构思后,迅速投入近身肉搏的战斗,张栩也是凭借自己强大的力量登基世界冠军宝座。
  吴大师全新的围棋理念确实是超越了这个时代。他现在讲棋,只讲虚的地方,那些需要确实计算之处是年轻人的事情。去年应氏杯决赛第三局,常昊决斗崔哲瀚,一步普通的挂角被吴大师斥为“败着”,说应该换另一个方向去挂。研究室中的国手们相视一笑,未敢多作评论。对这些年轻人来讲,从哪边挂角都是一局棋,胜负不在这里。
  这是“匠”与“大师”的区别吗?还是大师的智慧离我们有点远?21世纪已经开始好几个年头了,在棋坛横行无忌的仍是实用而有些粗鲁的“韩国流”。吴大师对这些“没有境界”的棋谱不看一眼,寿眉一挑,继续研究他那有佛理、有哲学的“高知围棋”。
  谁来传承吴大师的智慧呢?“21世纪围棋”何日可以在普通棋迷中流传?
  平生事物总关情,雅谢纷纷局一枰。不是畏难甘袖手,嫌他黑白太分明。吴清源大师将全部生命投入进这黑白分明的围棋之中。在他眼里,黑与白已经不是对立的两色,她们是中和的,她们可以幻化出这世界所有的色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6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