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5|回复: 8

[中青网荐稿] [001期]论老子哲学“道”的本体及维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 15: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越中兴 于 2012-6-6 16:56 编辑

论老子哲学“道”的本体及维度
---兼论“太极图”、“阴阳二气”、“线性洛书”起源及《易》之原奥
    一、“德”、“道”二字原义及“太极简图”、“阴阳二气”、“线性洛书”的发现:
    早期甲骨文“德”字 clip_image001.gif clip_image002.gif (行,四通大道、大路)加 clip_image003.gif (直,目光向正前方看)组成字义。字的本义是: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晚期甲骨 clip_image028.gif 将四通大道 clip_image005.gif 简化为 clip_image006.gif 。早期金文 clip_image007.gif 承续晚期甲骨文字形。“德”字具有“心物广阔、清明坦然,因善行有所获,进而升华”也。
    “道”字,甲骨文缺字,首见周早期《貉子卣》铭文 clip_image008.jpg 。周晚期周厉王时代的《散氏盘》铭文 clip_image009.gif clip_image0010.gif (行,四通大路)加 clip_image0011.gif (下部为S形太极圆图,上部为二气贯入)加 clip_image0012.gif (二气承载)组成字义。造字本义是:二气贯入及承载太极,气与太极在通路中循环运行。此“道”已具备时空结构、要义、认知、价值。
    二字比较,“道”虽晚出于“德”,但内涵已超文字境界,具多*维度结构及内涵。
    经查阅、分析所有可识的甲骨文、金文独*立字形及未独*立成字的偏旁、部首,发现 clip_image0013.gif 的构造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上下拆分,也是绝无仅有的。
    比如,早期甲骨文 clip_image0014.gif 、中期甲骨文 clip_image0015.gif 、晚期甲骨文 clip_image0016.gif 、金文 clip_image017.gif 皆为“日”字,但与 clip_image0018.gif 的下半部分字形、字义相差悬殊。
    比如,周早期金文 clip_image019.gif (首),其下半部分是抬头仰视,其形似头,并非椭圆,上部为毛发。而 clip_image020.gif 的下半部分是典型的椭圆,中间S形加一点,指代浑元运动,上部是二气贯入。
    比较所有文字还发现,金文部首 clip_image021.gif (二气承载)的构造也是独一无二的。与类似的晚期甲骨文 clip_image022.gif (止)、金文 clip_image023.gif (止)字形、字义也相去甚远。
    clip_image024.gif clip_image025.gif 组合为上中下三大结构,上下直线贯通于中央太极圆图,上下各有二气循环;再以 clip_image026.gif 组合成左中右三大结构,浑元化阴阳,周天循地道。
    clip_image027.gif ,平面有九个单列体,中央立体出五重境界,外矩内圆,循环以“道”。其无限性及神秘性包涵如下:
    九体图,线性洛书之本原,五维宇宙之映照。
    中央圆图,当为后世陈抟所出“太极圆图”之蓝本。
    阴阳二气,循太极道而行。
    二、“德”与“道”的历史及文化背景、《易》之原奥:
    三皇五帝及夏时代,至上神是天、帝、上帝、太阳神,而对应以“德”、德事、德行、德政也。但“道”的文字及意义、规律、价值尚未被发现。
   《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尧帝时“德”的概念已具备帝王俊德、国治、邦政、民事等行为及价值观。
   《尚书•舜典》曰:“舜让于德,弗嗣。”,禅让,作为上德行为意义非同凡响。而“修五礼”是否指火、水、金、木、土五德?尚需探讨。
   《尚书•大禹谟》记载,舜帝与大禹、益、皋陶等大臣讨论政务时,大禹劝告舜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舜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此章表明了舜帝时代已有完备的“五德”,“德”是天地万物与人的行为和合与共的产物。这里有个重要的观点需阐明:“谷惟修”绝不是“谷,惟修”,“谷”是指“地出精华”;“谷惟修,正德”是指“五行在地上流动规范‘德行’”。在这里首次指出“五行”的天命观高于政*治德行。
    十年前发现的西周中后期周孝王、夷王时代的“遂公盨”,其铭文曰:“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寡顾在天下。用厥邵绍好,益干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讦明经齐,好祀无。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此文不仅证实了大禹及夏朝的存在,还详细阐述了那个时代改造自然之大德与德政、懿德修为的关系,展现了居乐民安、国泰业兴之新气象。
    周至春秋中期之间,铭文的“道”、“德”同步出现,不仅局限于“通道、道路”表象,二字并列承载着“性、政、行、价值、规律”体系。
    文选中“道”的哲学含义在《尚书》中最早指向舜帝时代,《尚书•大禹谟》记载,舜帝对大禹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当为治国法则。
   《尚书•周书•洪范》记载,上天赐禹“洪范”九畴,第五畴“皇极”性质是“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九畴同时主张“德”的行为、价值。说明大禹时代或是《尚书》作者的“道”、“德”观是混然未分。
    至老子,“道”的多*维度哲学体系伴随着“易”、“太极”学说的完善而得以创立,而后者早在伏羲(太皞)时代已出现。老子完善的“易”之“体系”至秦“焚书坑儒”时尚有所保存。西汉儒家兴起,其它主流学说大多被儒化,“易”则首当其冲被修改。
    从儒家文选记载看,孔子去见老子,一是问道,二是学易。但透过现象看本质,“道”与“易”的文化背景由此云开日现,这也是孔子所思料未及。老子《易》当为孔子及衣钵弟*子整理《易传》之前的原奥学说。
    公元前522年,孔子去见老子,感慨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回复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以上不难看出,老子论“道与自然关系” 内涵与《道德经》一脉相承是也。
   《孔子家语•五帝篇》记载:“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以上借孔子的话表明了老子的观点:首先,此处的“五行”已是阴阳、易变之结果,与主张儒家观点的上文所引《尚书•大禹谟》一节“五德终始论”完全不同,应是老子思想的真实体现。其次,远在五帝时阴阳五行、易变、象、义与国治、万物终始相生,这些理论应是后世所见的《易》之原始要义,借孔子之口更能体现老子思想体系的真实性。
   《孔子家语•执辔篇》也同样记载了子夏提问、孔子借老子之口答复的大段文字,对上述观点作进一步阐述,追加了“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偶,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道德》者能原其本焉。”、“天地人、数、生肖、节气、牝、牡”等阴阳数理观点,进一步说明老子的观点是,易生天地人及万物,《道德》为原始要终。易学不仅是儒家所修,道家早有研究,此乃后世所见《易》与《道德经》相关联最原始、最有力的明证。
    三、老子“道”的本体及维度是对“道”字原义的哲学完善:
    前文阐述了晚周“道”字 120408173467b2ec5cc58eedd8[1].gif 结构内涵,以及文字之于历史、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而一部《道德经》的横空出世,成就了“道”的五维宇宙哲学境界。
    老子开宗明义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关于“道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在可感的万有、万名世界之上,存在不可感的“无”,语言之上的“道”。“不可道”无限、无形、无识、无言、无名,即“道体”。“无”而“自然”,是“道识”;不可言之“言”是“道言”,所言是“常道”;不可名之“名”是“道名”,所名是“常名”。
    而“可道”,字之曰道;“可名”,强为之名曰大。“名”与“言”是道障。言即非,名则隔。“可道”与“可名”内含“道形、道理、道用、道术”四重维度,天地万物生化其间。
   《道德》一文,五千余字,微言大义。而其中以三百余字言“恍惚”太极气,即“道”之本体,当为《道德》一书之首重。
    120408173467b2ec5cc58eedd8[2].gif ,五重维度,古今无出其右!
clip_image004.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6: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的甲骨文、金文铭文字体实在无法复制,只能修改为图片再上传,编辑得很差劲。{:soso_e11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 16: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段图片未下载插入.{:soso_e11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1 18: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兄,这次因为仓促来不及跟你要原文件了。所以没有办法把你的录入,实在不好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1 18: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军师,诎文《论老子哲学“道”的本体及维度》涉及“太极”与“道”的资料佐证,容我再修改。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15: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台辛苦了,此文甚佳,只是甲骨文没有就相当可惜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8: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论坛要求一帖二发,一在樞密院,一在对应版块。而此文涉及29张图片复制及插入,如再发一帖,实在受不了。故只能一帖一发,特向管理员陈述之,希予谅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0: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兄可以进行复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8 20: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件图片复制不了,类似情况可以投稿时发个链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