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17|回复: 35

[易书评论] 易经不是中华古科学和文化的源头

[复制链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3-7 16: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经》不是中华古科学和文化的源头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生与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成功运用与开拓。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体系自然也应该如此。当然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中华古典属性数学产生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治疾病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结晶,它与中国古天文学、古历法学、古算经、古算术、古社会意识形态学,古逻辑思维学,古气象学,珠算术……等学科,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中华古典属性数学是中华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体系的基础结构框架和核心。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科学文化发展史,就是在这一整体基础理论结构框架中,通过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诸多分支学科。中医学辨证论治,形神兼备的理论精髓无一不是这个理论框架中的一部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只是在这一科技体系中的应用领域开拓。但是,与古中医药学、古天文学、古历法学、古气象学、古爻卦算法、古珠算算法等众多学科中的丰硕成果相比,“四大发明”展示的内容远远不是这一体系中的精髓。所以,探索中华民族古老科学与文化体系之源头是否存在一个数学理论结构框架?用什么样的数学研究手段才能揭示出这个基础理论结构框架的精髓所在?应该是国学复兴的当务之急。
       马克思曾经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中华民族的古老科学和文化体系曾经发展到相当完美的程度,不可能是只凭借着一个“朴素的古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就能铸就。其奠基之初,肯定产生于一个数学基础理论结构框架。至于为什么现在这个框架变得如此神秘的问题,当然有历代封建文化的封*杀和垄断的历史根源,也有中西方科学建立的基础科学理论差异等多种原因。而这个根本差异所在,肯定是数学基础理论框架结构上的差异。 
  “五四”以来,中华民族开始全面接受西方文化与科技。按照西方人的认识,也把“太极、阴阳、八卦、五行”理论习惯称为中华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并认为,正因为有了如此“朴素的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人如此称呼,意在展示中国是辩证唯物主义原始的故乡?还是在说明中华民族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是否要把西方人赞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说成是“朴素的古辩证唯物主义”促进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有人把此种匪夷所思作法叫作“给木乃伊穿西装”,失去了考古研究的真谛。
  西方人能够在近五百年中远远地超越东方人是因为西方科学技术出现了一个空前大革*命。西方人称之谓人类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而哲学革*命也伴随着科学技术大革*命的来临,同时进行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之所以能战胜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就是因为人类第一次科学技术大革*命产生的先进科学理论促进了先进哲学的发展。不难看出,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都是由数学家开创的数学方法与科学家发明的基础科学理论构成的。法国人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为人类洞开了“分析”逻辑的大门;英国人牛顿、德国人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数学更是把“分析”、“归纳”的逻辑延伸到了一切可能的领域;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学的发明,为我们广泛运用的计算机奠定了理论基础。继而,门捷列夫化学周期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 · · · ,其实就是人类逻辑思维的最先进成果组合,是人类最杰出的共同智慧的结晶。显而易见,用瓦特发明蒸气机把生产引入社会化的贡献,不能说明西方科学技术五百年的发展史。同样,“四大发明”也同样不可以囊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科学和文化发展与中国古科学中众多学科取得的科技成果。
  中医药学、古天文学、古历法学、古气象学、爻卦算法、珠算算法……都是在阴阳、八卦、五行等属性科学理论体系框架上发展起来的应用科学门类。尽管珠算之类的算法在计算机日益发展的今天已经逐步退出了它所统治了几千年的计算舞台。中医药学却依然在人类健康的事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绚丽的,许多学科都已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构成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科学和文化体系,并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那么,中华民族辉煌科学和文化的源头何在?如果这些完善的学科真的来源于中华民族古老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那么,构成中华民族古老而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又是由什么科学理论组成的呢?难道西方哲学的产生与完美过程是众多科学家先进研究成果的集合。中国古代的哲学就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中国人,自己不知道“古老朴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产生根基在哪里?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哀。而更悲哀的则是神化科学,权威化科学造成的恶果,让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中迷失了“天地人一体一理”的科学真谛。
       目前史书中记载的文化源头只是伏曦、周文王遗留下来的两张图。一张称为“先天八卦图”,一张称为“后天八卦图”。显而易见,这两张图根本不可能是中华民族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兴起源头。因为卦义与卦形成因理论肯定要早与这两张图。这两张图,充其量也只能是伏曦、周文王学习这门学科时的一个简易手稿或者是一种心得。仅仅是排列次序不同而已。周文王演义的六十四卦,称为《易经》而流传后世。此二位帝王就成了中华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鼻祖。至此八百年的周朝历史再无其它论著推出。上演了神化科学,权威化科学的封建垄断文化、科技的历史悲剧。就连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要依据《易经》的绝对阴阳认识论去修改后,才能流传于世。
  春秋之际,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老子李聃,试图以道法自然的观点,用象数、数理来重新探索中国古哲学的源头。但自秦汉之后,此理为道家、丹士所用,步入占卜、预测吉凶的歧途。
  之后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中,《易》为群经之首,“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礼教的核心内容。学问的有无是通过儒教主考大人一关一关的科举制度考出来的。最有学问的人是皇帝钦试出来的。天子是天下的主宰,天下最聪明的人自然也就是皇上了,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天子的门生。有人说:在这个历史时期的中华民族与中国,是一个完全不知道真理为何物的民族和国家。中国的哲学,就是天子的哲学;古哲学的起源人是伏曦与周文王之说也就不以为怪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权威独霸下的封建哲学。所以,尽管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科学和文化历史与古典属性科学理论体系的底蕴,也不能挽救西方人远远超越东方人之五百年历史。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哲学是众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启蒙更多后来的科学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更新创造;再用更先进的科学理论、更卓越智慧发展哲学。中国呢?古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除了两千年流传下来的占卜算卦诸法,只剩下一门无从下手挖掘与继承的中医药学了。中国人自己不知道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六气、……的哲理来源于哪里,西方的外国人又无法用自己的科学基础理论来解释这个神秘的结构框架。就连学了百年西方人文化与科学的中国人自己也开始说这是伪科学了。甚至对建立在这个理论框架上的中医药学的挖掘继承过程中,也视古典属性科学中的“阴阳、五行、八卦”为雷池。更谈不上什么实质上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了。
  看看我们今天的现状,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度里,今天的生活中却不得不几乎全都依靠和运用西方人五百年间所创造的文明工具与哲学理论。而我们自己除了儒学之外,只能躺在祖先早已编织好的“四大发明”的远古文明摇篮中骄傲过去,对中华古属性科学的科技含量地开发,竟然几乎是一无所获。居然将古文化中的“糟粕”-------封建垄断文化“孔孟之道”,当成国学,要去复兴,要去向世界传播。我们不要洋人的“垃圾”,难道洋人会要我们的“垃圾”吗?
  造成这一非常令人焦虑而又严酷现实的原因主要来源于数千年封建文化对知识的独霸与垄断,来源于数千年的科举制度,来源于独尊儒术的封建礼教……。只要是统治者禁忌的,民众就不准研究;只要是皇帝不喜欢的,官府就会令行禁止。直到今日,科技文化方面还不能完全从这个模式中摆脱出来。而是把八股文章的封建科举制度,演变成了当今“科技八股”时代的早已过时了的科技知识的层层会考。考试成为学子们的唯一仕途之路。众多学子为考试而学,拥挤在层层会考关卡之外,围绕垄断会考通关权之官员规定的大纲之内,大作科技八股文章也就成了一种时髦。中、小学教育如此;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如此;甚至博士攻关、导师科研、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的发放也是如此。中国实在是缺少一种“百家争鸣”的科研气氛,实在是缺少展示全体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环境与科技沟通的畅通途径。
  春秋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史中空前绝后的一次知识大爆炸。也可以说是抗拒周王朝八百年封建垄断文化的一次大革*命。诸侯争霸削弱、架空了天子独霸的统治地位,给了春秋文化兴起的发展空间。诸侯除了武力争霸之外,科技文化领域中的争霸也是诸侯展示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诸侯豢养家臣,大夫招揽门客,也就给诸子蜂起造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千载难逢之机遇。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而各路诸侯也在“百家争鸣”的文化中选择能为已用的文化来达到争霸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春秋文化也可以称作诸侯争霸文化。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这段知识大爆炸式的诸侯争霸形成的文化复兴,也凄惨地落下了幕帷。结束在“焚书坑儒”的封建垄断文化的复辟之中。
  《易经》不是中华民族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源头。春秋文化,也仅仅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绝无仅有的一次向封建垄断文化宣战的知识大革*命。冲破封建垄断文化的束缚,探索中华民族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源头,是这次知识大革*命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皎皎者就是李聃,试图用术数、数理、象数等理论重新演义古哲学源头科学的数学内涵。并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论创建了“道法自然”的道学。但是,道学,也不是中华民族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科学内涵应该是古数学、古天文学、古历法、古气象学、古农业科学、古中药学……等科学的综合知识与智能的结晶。这些学科的科学基础理论内涵,形成了中华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核心理论基础。而古医学、古农学、古气象学、古历法、古天文学等,诞生的时间肯定要比伏曦画卦的时间早。所以,挖掘中国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源头,首先应该回归中华民族祖先对自然的认识,不能只限于在封建垄断文化遗留下来的卦图、卦经上作注脚。
  中国古典属性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是通过卦爻形式表示法构成的。这种构成的表示方法是一种数学逻辑表达形式,包涵数字的量、形、意、数的属性概念,认知逻辑分析和归纳的属性概念,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动静变化过程、存在形式的有无等属性概念。是一种独特的整体数学属性结构表达框架。它可以从最基础的二进制来表达数字的计算概念,也可以在整体数学属性结构表达框架中表达特定进制的不同数字之间的计算关系。无论从数学角度还是从逻辑角度,都是超越任何量值数字运算内涵的一种独特属性符号。这种符号的发明与运用,说明这个数学表达工具在产生的学科中具有概全整体的总体全息表达性。显而易见,伏曦与周文王研究的卦爻内容与卦爻结构是相同的,只有卦的位置与顺序上的差异。这就是说,卦爻的位置与顺序上的差异是古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问题,而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引用了基础学科中的卦爻概念。
  那么,在中华民族古典属性科学的各种学科中,卦爻产生于哪个学科呢?卦爻的产生原理、科学价值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能被古社会科学所运用呢?
  可以确切地说,卦爻算法,是中国古典属性数学中的一种算法。我们称之为“爻卦算法”。它与珠算术一样,是中华民族古典属性数学的一部分。
  卦爻算法是在一个庞大的属性数学理论体系中,展示出自然数整体地永恒运动和变化的自然属性。“阴阳、五行、八卦”是自然数整体永远运动在动静变化、存在的有无等逻辑判断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特征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永恒运动和变化的概全整体总存在,保持着完美的对映存在。
  中华古典属性数学,才是中国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的真正源头!
  封建文化的垄断,把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变成了只会按“天子”意愿空谈的中国传统文人。现在我们希望中国的学者们,能从为封建垄断文化歌*功*颂*德的圣经、圣言作注解为业中解放出来,学点古典数学,懂点属性科学知识。成为专业学科的发明人。通过中国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源头的重新探索和挖掘,开创出一个国学复兴,中华复兴的新时代!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銀子 +5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浅龙勿用 + 20 + 50 + 10 我很赞同“易經不是中華古科學和文化的源頭 ...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7: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3-7 21:57 编辑
《易经》不是中华古科学和文化的源头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生与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数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成功运用与开拓。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体系自然也应该如此。当然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
  中华古典属性数学产生了 ...
连山 发表于 2012-3-7 16:37

此论大为不妥,《周易》是古典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典范,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历法与历训相结合的典范,历法难道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么?在《周易》成书之前,有对科学的明文叙述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8: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和科学是道的化身,但不是道的全部,终归是术的层次。
看样子,估计楼主科学也懂不多,道学也懂不多呀,易经也未通呀,否则不会这么武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9: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如果看過台灣學者許倬雲先生根據大陸一直以來的考古資料所寫就的《西周史》書籍的學人們,可以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也就知道其先周與周人以及所稱周文王等都是什麼樣一種族群了,而我們也就不會以周人為祖宗的了呵呵。


況且馬王堆帛書易經《六十四卦》開篇第一卦之【鍵】卦所記述的人類間大事既是從公元前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發大水而寫開去的。它並不是記述上古人類的思想史、哲學史、科學史、巫祝史等等,而是樸素地記述著上古游牧民族在各地經歷的人類間的發見事蹟,其中有對數字產生運算的【箇】卦;有告知怎樣醫治天花病的【 捕获丰.GIF 】卦;有對占卜術作評價的【蒙】卦;有記述怎樣打井工作的【井】卦;有記述婦人在哪裡生孩子的【孺】卦;又有記述產婦怎樣做月子的【既濟】卦;還有記述古老的捕魚技術的【習贛】卦;更有記述怎樣建設城池的【比】卦等等,每一卦所闡述的上古人類史的事蹟都比我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古老得多得多,但不一定沒有記載我華夏萬邦民族的文化史。那是一本記載世界遠古人類歷史的巨著,是空前的人類的文明史!


淺龍非常贊同樓主連山先生的論說!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的論說,只要腦袋不殘疾的學人通讀幾遍帛書易經《六十四卦》即會明白它並不是上古所謂占卜算命的書,更不是記載人類高尚思想的哲學書籍。只不過可以用當今的知識系統可以認知卦符所標識遠古時期發生事件的地點、人物、氣候的史前史。而這一史前史大多都沒有更加明確的歷史出處而已。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9: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人能够在近五百年中远远地超越东方人是因为西方科学技术出现了一个空前大革*命。西方人称之谓人类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而哲学革*命也伴随着科学技术大革*命的来临,同时进行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之所以能战胜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就是因为人类第一次科学技术大革*命产生的先进科学理论促进了先进哲学的发展。不难看出,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都是由数学家开创的数学方法与科学家发明的基础科学理论构成的。法国人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为人类洞开了“分析”逻辑的大门;英国人牛顿、德国人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数学更是把“分析”、“归纳”的逻辑延伸到了一切可能的领域;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学的发明,为我们广泛运用的计算机奠定了理论基础。继而,门捷列夫化学周期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 · · · ,其实就是人类逻辑思维的最先进成果组合,是人类最杰出的共同智慧的结晶。显而易见,用瓦特发明蒸气机把生产引入社会化的贡献,不能说明西方科学技术五百年的发展史。同样,“四大发明”也同样不可以囊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科学和文化发展与中国古科学中众多学科取得的科技成果。
=============
在下颇不以为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2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3-7 21:40 编辑

单说易经而不说《周易》,因经则为经,传则为传,经传虽合称周易,实则,传已不完全得经之象数真*相,然传得经之哲理、思想,此经之数理真*相与历颇有联系,如说历有科学成分的话,则经必有科学成分,发扬经之科学精神,传之人文精神,方得《周易》之真谛。楼主于周易象数尚陌生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21: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如果看過台灣學者許倬雲先生根據大陸一直以來的考古資料所寫就的《西周史》書籍的學人們,可以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也就知道其先周與周人以及所稱周文王等都是什麼樣一種族群了,而我們也就不會以周人為祖宗的了 ...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2-3-7 19:46

先生于帛易特有玩味,虽与吾见不同,愿聆听新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08: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标题无疑是正确的。
遗憾的是楼主没有说清楚,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中华古典属性数学产生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治疾病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结晶,它与中国古天文学、古历法学、古算经、古算术、古社会意识形态学,古逻辑思维学,古气象学,珠算术……等学科,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体系。中华古典属性数学是中华古典属性科学和文化体系的基础结构框架和核心。
说的不是源泉问题。

科学,应该是广义文化的一部分。
狭义文化,与科学是并列的。
这给我们讨论文化带来了不少麻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08: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易经》不是中华古科学和文化的源头,妾更认同易是道说,道的具体应用成就了易。马克思“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的述说,只能证明数学的证伪存真的作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09: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某种认知形成“学”了,就已经离开源头甚远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09: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多次提出古代对数学的运用,也有数学是一切学问的源头意识,是吗?
象、理、数。无象则无理,无理何来数?

先生怀疑古代有一套完整的数学体系,后来被人遗忘了,是吗?
请先生指出中化古典文化中数学的影子,以便讨论。

从道德经里“善数不用筹策。”的句子里,我们可以想象“珠算”在老子的年代并不存在。
您在“盲人摸象”的帖子里所提及的“四侧运算”,是否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
其立数的基础,其运算的理性,其方程的结构,是否可以证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9 2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读易小童 于 2012-3-19 23:08 编辑

周髀算经是数学吗?楼主怎么定义 中华古科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23: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是封建文化的源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12: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风佛斜阳 于 2012-4-15 17:16 编辑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各国的文化就和人一样,各有各的特长。
在中华民族古典属性科学的各种学科中,卦爻产生于哪个学科呢?卦爻的产生原理、科学价值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能被古社会科学所运用呢?
你问题的这些问题,下面这些已经回答了
法国人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学为人类洞开了“分析”逻辑的大门;英国人牛顿、德国人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数学更是把“分析”、“归纳”的逻辑延伸到了一切可能的领域;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数学的发明,为我们广泛运用的计算机奠定了理论基础。继而,门捷列夫化学周期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先生弄出一个中华古典属性数学,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有的书上都有了,挖的在深也挖不出个元宝出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5 21: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于帛易特有玩味,虽与吾见不同,愿聆听新论。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3-7 21:52
不好意思,淺龍剛看到。
有空一定寫,並且從八卦符號開始介紹先天八卦的功用性。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21: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连山 于 2012-4-25 21:42 编辑

12# 读易小童
      《周髀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周髀算经》仅仅是古数学中的具体计算技术而已。书中虽然记录了商高讲述的数字产生的来源及认识和应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商周文化断档的原因,其中的数理、数法内容名存而实亡。
     中华古数学是形、性、数一体一理的数理,孤数独识、格数致知、博数辨识的认识方法,以及从而产生的具体实用计算技术,即数理、数法、数术三合而一的认识和表达自然的综合数字化知识体系。是所有的中华古科学学科通用的理论方法。所以,中华古科学【理同科异】,【科同理同】。其中的天文历法、医学等学科,与现代西方科学中的同类科学名同实异,实属【科同理异】。而西方科学中的分科,【科异理异】(如物理学中的定律并不适用于化学;理化规律并不能通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就是物理学中,也存在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的科同理不同的现象)。由于缺乏一个能够综合认识和表达自然的通用数学理论,所以才造成现代分科科学知识的大爆炸,理论危机四起,分而不能合的现代困境。
     所以,无论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还是现代科学发展的角度,深入探索和挖掘中华远古文明中的宝贵财富“古为今用”,都是国学复兴和民族复兴的当务之急。
感谢先生的问题!欢迎继续沟通和交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6 07: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不是纯科学,它是具有科学性的一种古文化学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6: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17# 沂水易士
周易中的科学性内涵又是从哪里来的?绝不从天上掉下来的!
大江截留之后,从溢洪道流出的水,被人当成了源头。古今中外,这样的实例还少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17: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文明是独具一格的文明!不要老拿别的文明来证伪我们的文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2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 名利灯
世界文明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通过比较,才可知道相同与不同。才可知道孰先进孰落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影响,是相得益彰的。忽视任何一方,都意味着精神和智力上的缺陷和障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5 22: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源头是有巢氏的巢居、燧人氏的钻木取火、神农氏的百草和耕种。之所以被认为是源头或许和能否记载有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9 1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7-10 07:51 编辑

看来楼主比较崇尚科学,逻辑思维能力很好,那么请读一下鄙人拙作《左手易经 右手内经》。

乾坤客对该贴进行了一下小小的编辑。删除了一些不太合版规的内容,请谅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1 2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乾坤客,发扬经之科学精神、传之人文精神,方得《周易》之真谛,有论文发表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06: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有分析问题的学问,有解决问题的学问,古老易学三才八卦就是侧重分析问题的学问,是诸经之首。
孔子易经或说儒家易经是伦理内涵,说他不是中华古科学和文化的源头是对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0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8-22 12:03 编辑
请教乾坤客,发扬经之科学精神、传之人文精神,方得《周易》之真谛,有论文发表吗?
好想国学 发表于 2012-8-21 20:15

俺只是一个易学草根,没有发表过什么书面论文。关于经之科学精神,俺的观点是经的卦序中蕴藏有西周独特的历法闰法,这个闰法,可以通过对卦序结构的分析得出来,再通过卦爻辞得以检验。写卦辞的人和写爻辞的人,是懂得西周历法的人。
经的历法特点还表现在其筮法上。其原始筮法,是历筮法,也就是用数学方法推卦的方法。传对经的原始筮法略有透露,如系辞谈到其巫筮之法,是仿照西周历法的筮法经“象闰”而来的。
西周历法依周易的闰法可以复原,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历日可以从复原历法中找到坐标,从而可以为我们了解西周历史打开一扇窗户。

下面的表,其实,就是根据《周易》卦序结构和卦爻辞分析出来的闰法特点复原出来的。复原时用到了这篇小贴中的方法:易源研究离不开历法离不开数学。http://zlhx.5d6d.net/thread-24225-1-1.html。所以说,经的历法特性决定了,它蕴有自然科学的精神。经本身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的典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目前发现,唯有《周易》是施用过的卦历方法与史实记载完全一体的产物,是真正的易历同源。太玄经、皇极经世、三易洞玑,这些作品的历法虽然做的齐整,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施用过的卦历方法与史实的结合作品,是作者独特的主观创作产物,事实已经证明,后二者虽然唯美,其所述历史并不附合历史真*相,而太玄经只不过是在汉代历法产生后,扬雄自创卦历以附会汉代历法,这样的卦历也没有任何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唯有《周易》原始历数筮法,方能与《周易》卦爻辞配套使用。后起的巫筮法(系辞筮法)是太史们对历筮算法的一个特例方法的介绍,被附会流行成周易巫筮法了。关于西周历法的闰法与周易的关系可以参看本坛小贴:乾坤客:《周易》卦序与西周历法闰法    乾坤客:《周易》与西周月相辩析---兼论月相纳甲法之起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0 21: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soso_e10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3 11: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不是中华古科学和文化的源头 那么文字是如何来的?{:soso_e104:}{:soso_e10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3 21: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曾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过“学数学有什么用?”的想法。韩寒曾经在他的一篇博文里说: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后来因为粗心和偏爱写作,数学成绩就稍差一些。再后来,我就遇上了我的初恋女朋友,全校学习成绩前三名的Z。Z是那种数学考卷上最后一道压轴几何题都能用几种算法做出正确答案的姑娘,而我还是恨不得省去推算过程直接拿量角器去量的人。”
这种话应该代表了很多人对数学的看法,“我能用量角器为什么要用数学推算”,这也是题主所提的问题。
我们大概从小就听到有人说过那个故事,中学生数学竞赛,问几点几分时针和分针重合,美国中学生拨手表指针,中国用笔算。证明中国教育的失败。其实这个故事是有问题。
有人想过吗,用笔算的人用的是数学思维,你的能力不会受制于器具,这才是教育的目的,量角器精确到度,难道以后设计光学仪器时你要说这不公平吗?
只用量角器的人,只能算到度,再精确你就要估读了,这就是量角器的极限,而只用量角器的人只能被迫受限于这个工具。工具只是“器”,使用工具只是“术”,而背后的数学思维才是“道”。
年前给一个朋友的孩子补习过数学,一个很可爱的小萝莉,但是特别讨厌数学。她说你讲的其实我都懂,但是我不知道学一个水龙头放水,一个水龙头灌水,这样的数学有什么意义?
当时正好上海踩踏事件出来没多久,我说,你看过新闻知道这个事件吗?小萝莉说,知道。
我告诉她,上海踩踏事件其实就是一个水池放水问题,进去的人流是进水,出去的是放水,也许是管理问题,也许是设计问题,最后这个水池溢出来了。这个模型要比你学的复杂多了,但基础是你学的水龙头问题。你以后可能是一个交警,你要考虑怎么疏导车流,你可能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你要考虑建筑的通风,甚至可能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你要设计一个城市的生活。当你想要给别人带来更好生活的时候,数学就是你必不可少的工具了。所以你看,你认为最没用的数学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如果说你只是要买买菜,砍砍价,数学可能对你真的没用,这就是“夏虫不可语冰”。
可是社会发展很快,你不能保证你在高中阶段就能成为红人,然后靠抖机灵享受十年红利,这是小概率事件,多给自己一条出路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1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国学 发表于 2012-8-21 20:15
请教乾坤客,发扬经之科学精神、传之人文精神,方得《周易》之真谛,有论文发表吗?

回23楼“有论文发表吗?”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0 09: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山用户被删掉,如果将他的:易經不是中华古科學和文化的源头。
     改为如下两条文意中的1条,即可成为一幅好文章楼主同意吗?
              1,易经是中华古科学和文化的源头。
              2,易經不是中华古科学和古文化的源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