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1|回复: 4

[品读经典] 说说儒家的“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0 11: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学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修身齐家,以达到“中庸”的至高境界。他们把“义”作为品德高尚之人的一种必要节操。
    所谓“义”,《论语.里仁》曰:“博爱之为仁,行而宜之谓义。”,“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孟子.离娄上》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孔子曾向老子问礼,问到“仁义”时,老子说:“今仁义惨然而汩人心……夫子修道而趋,则以至矣,又何用仁义?……夫子乃乱人之性也。”。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明确指出统治者要用“义”来修养心性、培养品德、陶冶情操。他说:“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
    他还说:“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因此,以贪图小利而破坏“大义”是不可取的。“仁”是用来安人的,“义”是用来治己的。董仲舒也说过:“《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
    他反覆强调“仁”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总结: “义云者,非谓正人,谓正我”、“义在正我,不在正人”、“义者,谓恒在我者,恒在我者,而后可以称义”、“义之为言我也,故曰有为而得义者,谓之自得;有为而失义者,谓之自失;人好义者,谓之自好;人不好义者,谓之不自好。以此参之,义,我也,明矣。是义与仁殊,仁谓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仁造人,义造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人弗予为义”(摘自《仁义法》)。
    古人曰:“父慈子孝是孝义;夫敬妻贤是情义;邻里互助得仁义;危难相救见恩义;尊老敬贤知礼义;承诺必行为信义;知耻自重有节义;明达勇仁担道义;君明臣贤结忠义。”
    综上所述,“义”是人的道德生活中不可违背的准则。
    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义”呢?
    要做到“义”,首先要能爱人,“义”与“仁”是相互延伸、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发展的。“义”的意思是“利他”。只有学会奉献,处处考虑别人,才能得到真正而深刻的“义”。这也是中国道德规范中最富有人情味的一方面。
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孟尝君亏得冯谖和其门客的‘大义凛然’,才幸免于难。”孔子着《春秋》,提倡“大义”,这是对国家、对民族有利的事。《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发誓--上安社稷,下保黎民”以及《水浒传》中“水泊梁山结义时立下盟约--替天行道”。正是体现了这个方面。
    “义”是针对“多数的,群体的利益”,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是这个道理。管仲辅佐齐桓公,孔子就认为“此大义也”。在“义”与“利”的关系中,二者是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
    在“义”与“勇”的关系中,二者却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1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修身齐家,以达到“中庸”的至高境界。他们把“义”作为品德高尚之人的一种必要节操。
    所谓“义”,《论语.里仁》曰:“博爱之为仁,行而宜之谓义。”,“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 ...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3-30 11:44

有没有读过论语?
里仁有这句话吗:博爱之为仁,行而宜之谓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里仁》认为,博爱之为仁,行而宜之谓义,“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19: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原道》 言 “ 博爱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中兴兄大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20: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后各家论"义"的文章太多,且一家学说前后观点多有歧义,说明"义"的泛滥,已非本性.
查典引文有误,多谢指正.{: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