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2|回复: 0

[005期]中华干支历法与远古文明

[复制链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5-1 23: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越中兴 于 2012-5-6 18:22 编辑

对于远古中华文明的重新认识和挖掘,重点应该是对《易经》前中国远古科技文明的数理核心内容是如何形成的过程深入探索与研究。破译《易经》前钟鼎文化时代科技繁荣的发展之路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知识理论体系一步一步走进尧、舜、禹鼎盛文化时代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原始人类可以从原始的蛮荒中走进钟鼎文化的科技文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再沿着这条路,再重新实践一次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的认识之路呢?为什么我们不能沿着这条路,再重新认识一下太极、阴阳、三焦、四象、五行、六气、七阶、八卦、九宫中国属性文化的数字体系呢?
    产生于远古的中国传统历法,应用到今天仍然是那么准确与精确。不能不说是人类科技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封建帝王在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都要废弃旧的年号称谓,换成自己的年号,重新来计年。但是,谁也没有能改变中国传统历法的天干地支五运六气轮回法则,谁都会自然而然的延续使用二十四节气计年法则的精确与准确的原则。也就是说,每个封建王朝的建立,首先是确立自己的国号,次之就是确立自己的年号。而后则是建都、拟政、划分君臣佐使的级别等级……,实施封建制度、建立封建科举制度、鼓吹封建思想道德文化……,继承易经神权天授的天子封建统治衣钵……。
    但是,无论封建社会五千年的历史如何变迁,远古科技文明所造就的天干地支历法理论体系却一直没有变、二十四节气计年法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一直没有变。显而易见,二十四节气为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天干地支历法体系,是中国远古科技文明文化中的一个知识瑰宝。也可以说是远古科技文明流传至今的一块活化石。
    自古以来,善数者没有一个不是精通历法的饱学之士。而善易者、善道者,善儒者在易经后文化时代虽门派多出,但多为易而不数之徒。所以,传统文化则可以分为善数之学与不善数之学两个大的派别。善数者不易,善易者不数。则是这两个派别的分水岭。
    我们不妨以易经产生的时代,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两个历史时代。在易经后产生了封建文化知识理论体系中,我们可以划分为善数者不易,善易者不数两个派别。那么,易经前的钟鼎文化时代呢?善数者与善易者也应该是具有同时存在的连贯性与连续性。只不过,易经前的钟鼎文化时代中,善数者多,而善易者少,而易经后,善易者众,善数者寡而已。
    善数与善易的多少,众寡变化,发生在尧、舜、禹,殷、商、周六朝之变的一个漫长历史时代。在这个历史时代中,产生善数与善易之多少、众寡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远古人类对数字理论的认识方法被符号化后,产生了两个体系,一个是天圆地方的属性符号认识相对简易体系,一个是周天历度的数字计算体系。天圆地方属性形貌化知识体系,形成了伏羲先天八卦理论体系。周天历度的数字计算体系产生了天干地支周天历度历法。
    尧、舜、禹时代是伏羲先天八卦理论体系与天干地支周天历度历法体系各自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不断的拓朴发展的一个百家争鸣时代。所以,这个时代应该是钟鼎文化最繁荣的历史时期。由于两种不同的知识理论与认识方法的不同,结绳而治的绳纹文字时代的绳纹定式文字,在一种绳纹的印迹表达两种不同的认识概念的时候,出现了非常不方便的定式字母对两种不同认识表达的无*能为力性。数理表达与卦爻理论之间绳纹表达出现了结绳而治的定式文字局限性。因为绳纹的印迹是一个有限的定数字符范畴。在垒石结绳时代与河图洛书时代用三焦纽结来表达三焦的阴阳变化,用四象纽结表达四象阴阳变化的全息过程还有其数值相同的合理性。但是,无论是卦爻的四版本变化,还是数理展示出来的无穷尽变化,都需要文字表达对它的广泛适应性。所以,字母化的绳纹符号的有限性就变成了天圆地方,周天历度时代人类多元认识理论表达的一个障碍。文字变革的需要随着钟鼎文化的进步则越来越展示出来了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所以,尧、舜、禹时代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字文化处于结绳而治走进形意属性的方块文字自由化表达的特殊变革时代。中国人从有限的绳纹印迹符号作为字母来作为语言表达约定俗成的主体文字,进化到泛意的形貌与属性取象约定俗成的方块文字,则是远古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于是,产生的苍颉造字取代结绳而治的文字变革时代。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尧、舜、禹时代不仅仅产生了科学技术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人类文字史上由定式字母文字的结绳而治时代,迈进形貌、属性、数字化一体性表达的自由组合文字的新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文字应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科学技术高度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文化进步的必然。
    殷、商、周时代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特殊年代。所以,周易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思想文化的一部鼻祖之作。由于天子神权天授的垄断文化使易经独霸了中国远古文明历史中的八百年传承。结绳而治产生的繁荣钟鼎文化与远古科技文明,形成了千古不解的中国传统文化断代之迷。
    关于探索天干地支之学产生年代的问题,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因为当前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认识上不能突破。天干地支之学,产生在《易经》之前还是之后的问题,会动摇《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源头的绝对化理念。由鉴于此,本人提出以下观点,以期有识之士深思和共鸣:
    1、《易经》自称为“后天八卦”。那么,“先天八卦”自然不会产生在《易经》之后。所以,“先天八卦”肯定产生在《易经》之前。但是,“先天八卦”的《归藏经》,《连山经》并没有流传下来。于是,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只有“后天八卦”的经*文传世,而断档了“先天八卦”的经*文流传呢?
    2、在民间流行的先天八卦版本中,有四种版本。而后天八卦却只有一个版本。那么我们在这里又要提出一个疑问: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间一版本与四版本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联关系呢?是后天八卦统一了先天八卦四版本?还是把四象变化的自然观僵化为一种孤物独识?
    3、从易前的神话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伏羲”画八卦有两个依据:一是天地轮回的自然变化形貌归纳法则,被称为法天法地;二是河图洛书的数理法则,被称为数理数法。那么,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数理数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法天法地的自然变化形貌归纳成果又诞生在什么年份呢?中华民族又是从什么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的呢?
    4、史料记载中“伏羲”画卦,应该是发生“尧舜”时代。而《易经》后天八卦应该产生在周代。从尧、舜、禹,到殷、商、周经历了六个朝代的更替轮回。为什么这一段漫长的社会变迁史却成了空白?历史在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尧、舜、禹时代与殷、商、周比较,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5、如果说尧、舜、禹时代是中国钟鼎文化的一个鼎盛时代。那么,是什么样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这个远古文明时代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
    6、准确的说,《易经》应该是封建文化的鼻祖。也可以说是封建帝王制度的一个历史开端。《易经》后的历史应该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发展史。如果把中国科学文化史定性在《易经》为源头的起点上,那么,准确地说,《易经》后的科学与文化也只能称为中国封建帝王制度下的科学发展史。所以,本人在这里继续提出一个问题:封建帝王制度下的科学文化发展史,是中华民族整体文化与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吗?在封建帝王制度之前,中华民族就没有自己的科学与文化理论体系吗?如果有,那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呢?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能揭示这个科学文化体系的本来面目呢?
    7、封建帝王文化,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科学历史的全部。封建帝王文化之前,仍然存在文化,仍然存在科学理论体系。只不过《易经》后,天下独传《易经》一书八百年,把这些珍贵的东西遗失了,变成了神话了。中国是世界上各民族中,神仙最多的民族之一。中国的神有两类,一类是《易经》前的神,诸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伏羲浴日”……。一类是《易经》后的神,诸如“文圣人孔丘”,“武圣人关羽”……。《易经》前的神大部分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而《易经》后的神都是皇帝们封建的。无论是民间流传的,还是皇帝封建的,每个神都有自己的文化内容。那么,我们如何从众神文化中分离出它们表达的文化性与科学性呢?我们可以把神分为科学类型的神仙与文化类型的神仙两大类,分别探索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与文化上的贡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伏羲浴日……等神话故事划在科学探索之神的行列,研究它的行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科学探索的内涵。而把文圣,武圣划在封建帝王社会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范畴来研究封建文化中君臣佐使理论思想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存在历史最长的奥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