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44|回复: 16

[国学常识] 房东为何叫房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4 17: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古我们就有以东为上为大的传统,在《礼记》中的《曲礼篇》记载:“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句话说的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从文中可以看到“东”位就是代表主人。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组成一般都是一座向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权威的人的住房,上房连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是出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也就是主人的意思。' {& J4 h2 E- i8 }) b  a# t

' ~3 k( |! V: n4 \6 H
- P, V0 b! l8 W# Z                                                                                         (摘编自《光明日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22: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东”、“东道主”之“东”,都是由方位尊称而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房屋坐北朝南,东厢房位于左边,古人尊左,自然把位于左边的东厢房作为尊贵房间来看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 1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3 f! d8 S1 E7 J5 n2 x: @8 S
这个说法似乎本末倒置了,本应是东为上,西为下,因为东方是太阳(阳气)升起的地方。历史上“尚左”和“尚右”的时期都存在过,关键看你以谁的角度去看了。五岳中泰山为首(故亦称为岱宗,岱岳之宗也)也是这种理念使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7 10: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吻雪晶莹 发表于 2014-6-2 19:34 1 j5 K  o$ \2 o3 g) t. g
这个说法似乎本末倒置了,本应是东为上,西为下,因为东方是太阳(阳气)升起的地方。历史上“尚左”和“ ...
$ F; t* c/ j( l9 e2 x6 }) K
晶莹君,关于东南西北四方的高低尊卑是以描摩天地日月定位的先天八卦方位来确定的。乾天为南为上,坤地为北为下,离日为东为左为尊,坎月为西为右为低。房东之东,为大为尊是相对于西方而言。此处的“东”为指代词,指屋主为大,房客为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2: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6-7 10:47
! N! g+ D8 y; z: f! O5 K晶莹君,关于东南西北四方的高低尊卑是以描摩天地日月定位的先天八卦方位来确定的。乾天为南为上,坤地为 ...
  m) b5 G6 V' s# ^
呵呵,这个要追根溯源,恐怕都逃脱不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日出日落”较之“先天八卦”孰早孰晚?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句实话,我不大喜欢“先天八卦”这个名词,本来是人为的东西,弄得好像是天生的似的。3 _' o- d7 H- K9 Z) \+ l
{: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3: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是对天地自然象数的描模,“日出日落”现象是东升西落,‘东贵西从’应是人文的产物,两者并行不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16: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东”和“做东”“东”,都来自于在中国传统中东方为“主”的方位。这个“主”是“主客”的“主”。- B0 R& h& [4 R: N% C' h
而“东道主”的说法并不是来自“东”为“主”方的意义延伸。其意为“可在东方接待西来的客人”。这个典故出自于春秋间,郑国使者对秦国秦穆公说的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16: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东之“东”。并非是东房为主房。三合院或四合院中主房是坐北朝南的“堂屋”而真正的主人是住在“堂”边的屋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16: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堂屋两侧分别是东西厢房。居住东房的的人地位仅次于堂屋中的人,西厢房中的人次之。& V8 G) }7 B0 v, T6 F1 k" l" t
一般东厢房住长子,西厢房住其他次子,也可以安排东厢房为正室,西厢房为偏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17: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期间在一处古镇游玩,他的建筑别有一番风味。. M; p/ R7 x2 i
一处明清时期的武举人的住宅中,堂屋坐北朝南,东厢房他们称作下堂屋“一明两暗”三间做客房用。下堂屋悬挂“芹藻生光”牌匾,一个武举人家中挂这玩意,大概是恭维客人用的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20: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8#楼是来源之一。但言“东”为尊,肯为定论,“东床”之“东”同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2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礼仪文化有宾主之分,也有尊卑之别,6 v3 H8 g% L  j9 m  h
但这两个不是一回事儿。2 V, Y4 Q) I( O0 Z2 o
看《曲礼篇》记载:“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G+ T; N, U* H2 r
这里即含宾主之礼又含尊卑之意。+ w  M! e  r! [: g! r' e* z
客若降等,则是主尊客卑,客应该就主人之阶,随主人前后而行。主人固辞。主人谦让,主尊客卑的客复就西阶。复西阶是客礼,不是尊卑之理。分庭抗礼就是宾主之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2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宾之礼和尊卑之礼也有相同之处。% e* w0 u0 b  d1 ]. g
东,右主位,也是尊位。但好像中国尊左尊右不同时期不同。
* x( E: j# l: D1 F& D  r8 n但东都是主位,
- h+ {' d& c% d6 Y鸿门宴项羽请刘邦,项羽就坐于东向,刘邦坐在项羽右侧坐北向南,范增南向,张良西向。这是尊卑之礼。
) k# R# i# H0 T$ G+ k% T" d西周天子朝见宋国公时,用的是宾主之礼。朝见其他诸侯则为尊卑之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3 22: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6-13 20:56 8 D' K/ [( U0 b: O# z; ?
8#楼是来源之一。但言“东”为尊,肯为定论,“东床”之“东”同义。

+ m* }, U: P$ c  |5 C东床快婿的“东”出自何处我还真不知道~~~~~{:soso_e113:}
$ X8 E( o$ D$ ?再快的婿绝对是卑位的一般说老女婿才能混个人模样啊~~~~~~~{:soso_e127:}
8 u0 j8 _1 H3 `, A; 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4 18: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的核心是维护社会阶层的尊卑,以社会阶层间的尊卑来维护巩固社会关系,并保持稳定和高效的社会发展,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似乎证明了这一点。今天中国的高速发展似乎也在证明这点。中国和印度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但在80年代初,印度发展水平在综合实力上看要比中国的好,可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印度已经无法与中国比肩,人们能想到的理由就是中国发展是在一种中央集权制下的改革开放,而印度实行了一套西方的民*主化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就是一种竖直的、多层次权利结构。而所谓的西方民*主制度是一种偏平、层次不明显、各自为政的权力结构。而礼制所体现的尊卑正是一种高效连接各阶层的社会方式。4 H3 D0 q! N. r" E) W3 e0 |5 |0 G
中国的礼仪制度中不仅包括这种维系层级关系体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体现尊卑的礼仪制度,还有一种礼仪制度就是宾主之礼。
2 S" K* r/ T" |( r$ f# X( R( I! K宾主之礼与反应尊卑的礼仪制度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2 07: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之别其实是主次之别,然后才分尊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