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4|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六)刘姥姥即叶赫老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6: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石头记》前五回一面讲述“明史”中的历史事件,一面介绍《石头记》的来历及其时代背景、人物等,《石头记》之正文则从本回开始。从第六回至第二十二回为《石头记》第一大部分,有选择性地讲述了清朝从兴起到一统中原的历史。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这还得从“叶赫老女”许配努尔哈赤说起。
明代女真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分。其中野人女真离明朝辽东腹地较远。海西女真主要分为四部——叶赫部(明长城“镇北关”较近,又称北关)、哈达部(南关)、乌拉部、辉发部。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叶赫部和哈达部。建州努尔哈赤起兵后,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首先,整合建州女真,然后对海西女真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四部,展开攻势,软硬兼施,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征抚并用,逐个吞并——万历二十九年(1601)攻灭哈达;万历三十五年(1607)灭亡辉发;万历四十一年(1613)并取乌拉;万历四十七年(1619),吞并叶赫。努尔哈赤先后用时三十六年,统一女真各部,实现了自元末两百多年以来女真空前大一统的局面。
“叶赫老女”又称“北关老女”,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时的一朵奇葩,她串起了女真族叶赫部、建州部、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以及蒙古内喀尔喀部之间的戏剧性关系。万历二十五年(1597),叶赫与建州睦邻友好,叶赫贝勒布扬古把妹妹(时年十四)许配给努尔哈赤,不久悔婚,将其留在叶赫部不嫁,后成为老女。这个老女还和哈达、辉发、乌拉和蒙古有婚姻关系。万历二十七年(1599),叶赫贝勒劝诱哈达贝勒说:如果你抓住从建州来援的两个将领,并全歼他们的两千兵,我就把你希望娶的女人嫁给你。这就是那个原先许配给努尔哈赤而又未嫁的女人,哈达贝勒竟然相信了。努尔哈赤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出兵攻破南关,哈达灭亡。万历三十五年(1607)辉发贝勒求努尔哈赤把女儿嫁给自己并得到同意,却背约不娶,而要娶叶赫老女。努尔哈赤以此为借口,亲自率兵攻灭了辉发。万历四十一年(1613),努尔哈赤听说乌拉贝勒要娶叶赫老女,亲率大兵讨伐。乌拉贝勒仅以身免,投往叶赫,努尔哈赤继续进攻叶赫。叶赫贝勒向明朝求援,明朝派兵帮助叶赫守城,同时遣使告诫努尔哈赤:“自今以后,勿侵叶赫。”努尔哈赤亲自到抚顺向明将说明原委并退兵。叶赫得到明朝支持,便将已许配努尔哈赤的女人改嫁蒙古内喀()尔喀部巴哈达尔汉(明作暖兔)贝勒的长子莽古尔岱。叶赫贝勒想依恃明朝,联姻蒙古,来对抗建州。努尔哈赤发兵三千屯住南关,与叶赫部对峙,气氛相当紧张。后来在明朝的干预下,北关(叶赫)得以保全。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后金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征讨明朝,其中第“四恨”为:明朝越境帮助叶赫,将我已聘之女,改嫁蒙古。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亲率倾国之师,攻破北关,灭叶赫,雪洗叶赫老女之耻,解除进攻明朝的后顾之忧,实现统一海西女真的宿愿。(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叶赫老女嫁给蒙古内喀尔喀部时,已经三十三岁,是标准的老女。努尔哈赤道:“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叶赫老女嫁内喀尔喀部不到一年死去,时年三十四岁,明朝称之为“北关老女”。(《清史稿·列传十》)作者选择“叶赫老女”作为《红楼梦》之“头绪”,可谓提纲挈领。脂批道:“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而“刘姥姥”之名,也正由此而来。“刘姥姥”,“留,老、老!”留之闺阁,老之又老!脂批道:“音老,出《谐声字笺》,称呼毕肖。”刘姥姥脱胎于“叶赫老女”,是了解努尔哈赤兴起之历史的最佳切入点。
叶赫老女当初嫁给了蒙古内喀尔喀部,那么我们先了解一下努尔哈赤兴起之初的蒙古:
明兴元亡之后,元主退回漠北地区,习称北元。北元蒙古贵族实行封建割据,不时犯扰内地。明朝为解除蒙古在北方的威胁,曾多次出兵朔漠,力图消灭北元势力。明初,徐达四次北伐,朱棣七次亲征,明朝终于击败北元势力,并与他们逐渐地建立了臣属关系。但是,北元势力虽被击败,却未被消灭。蒙古贵族势力在不断地骚扰北陲,尤以正统之后,明代北患益甚。万历初年,张居正为相,“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明廷采取分其枝,纳其款,顺者市赏,犯边攻剿的策略,辽东蒙古势力或受挫,或分化,逐渐地走向衰落。但辽东地区明朝军队同蒙古骑兵斗争的结果,是双方的力量都受到了严重削弱,反而为努尔哈赤登上历史舞台铺平了道路。明代后期,蒙古已逐渐形成三大部:生活在蒙古草原西部直至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漠西厄鲁特蒙古,生活在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尔喀蒙古,生活在蒙古草原东部、大漠以南的漠南蒙古。同明朝汉族聚居地带近邻的漠南蒙古,西北有黄河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部,正北有呼和浩特土默特部,东北则有察哈尔、内喀尔喀和科尔沁等部。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后,率军伐明,先后攻克辽东抚顺、开原、铁岭。万历四十七年(1619)“萨尔浒之战”,消灭了明朝在辽东地区的有生力量。天启初年,努尔哈赤又连续攻克沈阳、辽阳、广宁,并于天启五年(1625)迁都沈阳。努尔哈赤一面伐明,一面对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外围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采取离间、拉拢、威胁等手段,以孤立和削弱林丹汗的势力。努尔哈赤对科尔沁部主要是结姻盟。天命七年(1622),科尔沁部十六贝勒各率所属军民归附后金。从此别立“蒙古一旗”,奠定了以后蒙古八旗的基础。由于蒙古科尔沁部归附后金最早,影响了清初五朝四帝的政*治,其中以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尤为突出。因此蒙古科尔沁部成为了后金的政*治同盟和军事支柱,也成为清朝的联袂懿亲和军政屏藩。努尔哈赤又与内喀尔喀部会盟。天命四年(1619),努尔哈赤命大臣与内喀尔喀五部贝勒的使臣对天盟誓。此后,努尔哈赤将攻击目标直指联明抗金的察哈尔部林丹汗。(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第六回原文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甲戌双行夹批:与贾雨村遥遥相对。】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甲戌双行夹批:两呼两起,不过欲观者自醒。】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甲戌双行夹批:《石头记》中公勋世宦之家以及草莽庸俗之族,无所不有,自能各得其妙。】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甲戌双行夹批:音老,出《谐声字笺》。称呼毕肖。】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这小小之家”之“王家”,代指漠南蒙古(北元)。“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代指努尔哈赤;“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代指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曾随父东征西讨,广有战功,万历四十三年(1615)因过错被处死。本回之王夫人原是“二小姐”,代指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所谓“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即指漠南蒙古科尔沁部与后金结姻盟,内喀尔喀部与后金会盟。
“王成”即“王城”,即漠南蒙察哈尔部林丹汗的都城瓦察尔图察汉浩特(白城),代指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
所谓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意指由于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与后金结盟,使得林丹汗势力退回到察哈尔部原有之地。
“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
“青”即“科尔沁”之“沁”(“科尔沁”意为“带弓箭的侍卫”,“沁”意为“人”或“民”),“青儿”代指科尔沁部。因科尔沁部与后金结姻盟,故谓其为“嫡妻刘氏”所生。刘姥姥即叶赫老女,“刘氏”代指女真族。
“板”,蒙语音译,又作“板申”、“板升”等,简称作“板”,意指房子、住房、村舍、居住地等,主要用来构成地名。“板儿”代指内喀尔喀部。喀尔喀蒙古因分布于喀尔喀河而得名,“喀尔喀”意为遮挡、屏障。
狗儿将刘姥姥接来照看“青板姊妹”,意指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进一步归附后金,并借助后金势力对抗林丹汗。“狗儿”代指归附后金之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
本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则指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在皇太极即后金汗位后彻底投降后金,并将随天聪汗皇太极一起征伐察哈尔部林丹汗。此时之刘姥姥已转而和板儿一起代指漠南蒙古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
狗儿道:“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于是本回刘姥姥到荣府先找到“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脂批道:“‘也要显弄’句为后文作地步,也陪房本心本意实事。”
“周瑞家的”是王夫人之“陪房”。所谓“陪房”,是指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时建州女真之“陪房”,即海西女真乌拉、哈达、辉发三部。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乌拉、哈达、辉发三部后建立后金。王夫人代指建州女真,“周瑞家的”代指海西女真乌拉、哈达、辉发三部,而脱胎于叶赫老女之刘姥姥则原属于海西女真叶赫部。
所谓“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意指在后金与北元的争斗中蒙古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曾出大力。所谓“争买田地”即指后金与北元争夺土地。
“周瑞家的”道:“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
凤姐即嫁给皇太极为妃之孝庄,此处代指天聪汗皇太极。
在刘姥姥眼中“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之“平儿”,代指早期降金(努尔哈赤)之汉人,比如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努尔哈赤攻陷抚顺时降金之游击李永芳、“仗剑谒军门”之范文程等。
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大姐儿”代指清朝(后金)皇权;此处意指皇太极在即后金汗位后将称皇帝。
刘姥姥在凤姐园中正琢磨吊钟,“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脂批道:“细!是巳时。”
“巳”为地支的第六位,借指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石头记》常用此法点出历史时间。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病死。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即后金汗位,改元天聪。天启七年(天聪元年1627 )九月,皇太极以盟主身份率蒙古科尔沁、喀尔喀等部,亲征察哈尔部林丹汗。十月,皇太极大胜而归,进一步确立了盟主地位,从此建立了归附蒙古各部对后金的臣属关系,“令悉遵我朝制度”。
“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
刘姥姥虽穷却甚有骨气,不准板儿吃凤姐剩饭
“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话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
按连宗辈分算,板儿本是凤姐的侄孙。刘姥姥初见凤姐时即一边下拜,一边说“问姑奶奶安”。但刘姥姥见凤姐态度傲慢,又见凤姐“正经侄儿”贾蓉来借“玻璃炕屏”,于是心生一计,将板儿改称作凤姐侄儿。意谓若得不到好处便取消“连宗”,即将板儿由侄孙恢复到侄儿,意谓蒙古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将不臣服于后金。
凤姐明白其意,这才问“可用了早饭没有”,并命“快传饭来”。凤姐又向“周瑞家的”确认王夫人的意思,听说“也不可简慢了他”,这才又告一番艰难,送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
所谓“二十两”,代指后金存续之二十年。意指在“刘姥姥”所代表之蒙古科尔沁部、内喀尔喀部的协助下,皇太极得以消灭察哈尔部林丹汗(北元),建立清朝。
崇祯五年(天聪六年1632 )三月,皇太极再次亲征察哈尔部林丹汗,命降金各蒙古部落出兵随征。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命多尔衮等三征漠南蒙古,收抚察哈尔部众。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率部降金,并献上传国玉玺。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在盛京(沈阳)尊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辰汗”(宽温仁圣皇帝)。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正式即皇帝位,改国号“清”,改元崇德。
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改“金”为“清”,后金前后共存续了二十年。
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女儿道:“实对你老人家说,你女婿前儿因多吃了两杯酒,和人分争,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递解还乡。所以我来和你老人家商议商议,这个情分,求那一个可了事呢?”文中交代:“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近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来讨情分。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
“冷子兴”即指因与努尔哈赤结姻盟和会盟而遭到察哈尔部林丹汗猜忌和打击的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因为频繁联姻,女真族与科尔沁、内喀尔喀蒙古族早已变为“亲家”(详见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所谓“卖古董”,意谓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将北元出卖给后金。所谓“古董”即指元朝(北元)之“传国玺”,代指林丹汗之北元政权。所谓“要递解还乡”,意指林丹汗要恢复对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的统治。所谓“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则指科尔沁部和内喀尔喀部借助后金力量来对抗林丹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