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3|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九)秦钟即天聪汗皇太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7: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本回接第八回之“比通灵”,继续介绍东北之后金。
一、“香怜”、“玉爱”代指后金皇(汗)权
秦钟代表皇太极和福临父子两人。秦钟是秦可卿之弟,本比宝玉低一辈。本回宝玉说“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将秦钟拔高一辈,只叫秦钟“兄弟”,或叫其表字“鲸卿”。而薛蟠即多尔衮,与宝玉同辈即与多尔衮同辈。所以本回之秦钟代指皇太极;本回之薛蟠则代指曾与皇太极争夺后金汗位之代善和多尔衮。
朝鲜李肯翊《燃黎室记述》:“建州虏酋奴尔哈赤,疽发背死。临死命立世子贵荣(一作永)介。贵荣介让于弟弘他时(一作弘太始)曰:‘汝智勇胜于我,汝须代立。’弘他时略不辞让而立。或曰:奴尔赤临死,谓贵永介曰:‘九王子应立而年幼,汝可摄位,后传于九王。’贵永介以为嫌逼,遂立洪太氏云,僭号天总(聪)。”(“贵永介”即代善,“弘他时”、“洪太氏”即皇太极,“九王”即多尔衮。)(潘喆、孙方明、李鸿彬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
《明熹宗实录》:“奴酋死于沈阳,四子与长子代善争立未定。”(“四子”即皇太极。)
上面的史料说明代善和多尔衮曾与皇太极争夺汗位。
本回之“贾家义学”(家塾)代指明朝之东北,是明清(金)双方之战场。故宝玉上学前只辞黛玉而不辞宝钗。“香怜”、“玉爱”代指后金皇(汗)权。所谓“香怜”、“玉爱”已被薛蟠“哄上手”,意指本应由代善(或多尔衮)继承后金汗位并进而称皇帝。
努尔哈赤生前为巩固权位,先幽死胞弟舒尔哈齐,又杀*死长子褚英。努尔哈赤晚年在汗位继承问题上非常烦恼,他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宣布《汗谕》: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制度。所以,他死之后,尸骨未寒,汗位之争,非常惨烈。当时在诸贝勒中,以四大贝勒的权势最大,地位最高;此外,还有多尔衮、多铎。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座次和年齿均列第四,为什么却能登上后金国汗的宝座?因为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中,长期而巧妙地运用了谋略。
  当时的形势是:二贝勒阿敏是皇太极的堂兄,其父舒尔哈齐获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过,自然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争夺汗位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是皇太极的五兄,有勇无谋,生性鲁莽,军力较弱。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过失获罪,莽古尔泰竟亲手杀*死母亲。这种人,名声差,可做统兵大将,但不能做一国之君,更没有条件争夺汗位;大贝勒代善有资格、有条件也有可能继承汗位。代善性格宽柔、深得众心,且军功多、权势大。努尔哈赤曾预示日后由其袭受汗位,说:“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极虽怀大志、藏玄机、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争夺汗位继承,各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地位,于是不得不暗设机关。
  这里面有一个故事:努尔哈赤小福晋德因泽向天命汗告讦(jié)大福晋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又送给四贝勒,四贝勒受而未食。大福晋经常派人去大贝勒家,还在深夜外出宫院。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他不愿家丑外扬,便借故惩处大福晋。这件事在满洲贵族中曝光后,大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无力争夺汗位。有人说小福晋德因泽告发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皇太极藉大福晋同大贝勒代善难以说清道明的“隐私”,施一箭双雕之计:既使大贝勒声名狼藉,又使大福晋遭到惩处。大福晋在这次事件中受了点“伤”,但没有“死”,不久又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
大福晋就是多尔衮、多铎的生母大妃乌拉那拉·阿巴亥。阿巴亥12岁嫁给努尔哈赤,共同生活25年。她当时37岁,正值盛年,丰姿饶艳。阿巴亥生有三个儿子:当时阿济格22岁、多尔衮15岁、多铎13岁。多尔衮、多铎兄弟也有资格同皇太极争夺皇位。要削弱多尔衮、多铎的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处死大妃。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和几个贝勒说先汗有遗言,让大福晋殉葬。在皇太极等四大贝勒的威逼下,她自缢而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阿巴亥死后,多尔衮、多铎年幼,失去依靠,没有力量同皇太极争夺大位。据《清史稿·索尼传》记载,多铎曾说:“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由此看来,努尔哈赤生前或有遗诏,可是至今没有见到。多尔衮死后议罪,一大罪名就是曾说:“太宗文皇帝之继位,原系夺立。”  
代善失势、多尔衮失母,皇太极在大位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新汗的推举议商,在庙堂之外进行。大贝勒代善的儿子贝勒岳讬、萨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说:“这是我的夙愿!你们所说,天人允协,谁不赞同。”这样,父子三人议定。第二天,诸王、贝勒、贝子聚于朝。代善将他们的意见告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及诸贝勒。没有发生争议就取得共识。皇太极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谋划,终于登上大位。皇太极初登新汗宝座时,四大贝勒并肩而坐,处理军政大事,四人轮流分值。尔后,皇太极除掉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胁服大贝勒代善,终于“南面独坐”,稳固了权力。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薛蟠“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秦钟、宝玉趁机和香怜、玉爱“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此即指皇太极暗设机关,谋夺汗位,为“闹学堂”做好铺垫。

二、《石头记》中的朝鲜(一)金荣即李氏朝鲜
第八回介绍贾代儒是“贾家塾中现今司塾”,“乃当今之老儒”,脂批道:“随笔命名,省事。”贾代儒代指天启初年执掌朝政之东林党人士。本回所谓“可巧这日代儒有事”,意指东林党人士失势,即指第八回宝玉撵李嬷嬷(阉党)却撵走了茜雪(东林党人士)。所谓“暂且管理学中之事”之贾瑞,则指代替孙承宗经略辽东之阉党人物高第、王之臣等。
“原来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附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明史·袁崇焕传》(宁远大捷):“(天启)五年(1625)夏,承宗与崇焕计,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缮城郭居之。自是宁远且为内地,开疆复二百里。十月,承宗罢,高第来代,谓关外必不可守,令尽撤锦、右诸城守具,移其将士于关内。崇焕力争不可,曰:‘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第无以难,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我大清知经略易与,六年正月举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抵宁远。崇焕闻,即偕大将(满)桂等集将士誓死守。崇焕更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明日,大军进攻,载楯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砲,伤城外军。明日,再攻,复被却,围遂解。初,中朝闻警,兵部尚书王永光大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经略第、总兵麒并拥兵关上,不救,中外谓宁远必不守。及崇焕以书闻,举朝大喜,立擢崇焕右佥都御史,玺书奖励,桂等进秩有差。高第镇关门,大反承宗政务,折辱诸将,诸将咸解体,遇麒若偏裨,麒至,见侮其卒。至是,坐失援,第、麒并褫官去,而以王之臣代第,赵率教代麒。
本回“拿住”秦钟香怜之金荣,代指明末清初之李氏朝鲜。金荣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所谓“东胡同”即指朝鲜之方位和地形。所谓秦钟和香怜“贴烧饼”,即指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即后金汗位。
李氏朝鲜(13921910),韩国称朝鲜王朝史学界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1388年高丽国将军李成桂政*变上台,1392年在松京(开城)寿昌宫即位。李成桂拟定“朝鲜”和“和宁”两个国号请朱元璋裁决,朱元璋以“朝日鲜明”之意,定其国号为“朝鲜”,但朱元璋认为李成桂“顽嚣狡诈”,没有册封。建文三年(1401),建文帝册封李成桂之子李芳远为朝鲜国王。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天启帝又封李倧为朝鲜国王。李氏朝鲜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明清附属国。
当时明金对峙,朝鲜的态度确实举足轻重。后金与朝鲜仅一江之隔,因此后金要想西进征明,就要考虑东邻朝鲜的行动,为此在后金统治集团内有两种意见,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第三子洪太时(即皇太极)常劝其父欲犯我国,其长子贵永介(即代善)则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务要安全,非爱我也,实自爱也。”努尔哈赤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不敢冒险,故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曾多次派遣使臣赴朝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同后金结盟,所谓“不事南朝,子子孙孙,永结盟约”。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坚决支持明朝,反对后金。(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
所谓薛蟠“把香、玉二人丢开一边”,意指代善已放弃争夺汗位,转而支持皇太极。所谓“就连金荣亦是当日的好朋友”,即指代善曾对朝鲜极力主和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 )“萨尔浒之战”,朝鲜曾派军参战,后全军投降。代善与李朝都元帅姜宏烈在战场上共同盟誓讲和。代善想先移兵都城,令姜宏烈等朝见努尔哈赤后,将李朝官兵再释放回国。而努尔哈赤知道这批官兵有很强的战斗力,将对后金构成威胁,于是采取分散办法,将一部分分到村庄外,借口杀掉数百人。代善认为双方已讲和,“阵上之约不可负”。同时,他鉴于后金“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大非自保之策,对于李朝“极力主和”,坚决反对杀害李朝官兵,丧失信誉。皇太极和莽古尔泰等主张屠*杀投降官兵,并主张出兵李朝,然后再进攻辽东。因此,在李朝问题上两个代表人物代善与皇太极“和战异议,所见相左”,争论十分激烈。兄弟争论最终裁判自然是汗父。从正常人情道理说,真理是在代善一边。努尔哈赤无奈,表态说:好!好!“当从汝言”。而皇太极和莽古尔泰早就摸清汗父心思。因此,这场军事路线的大争论,也是努尔哈赤对代善嗣位动摇的重要原因之一。(滕绍箴《多尔衮之谜(明清卷·人物)》)
金荣代表朝鲜,贾瑞代表明朝辽东经略,所以当秦钟香怜(后金)来告金荣“无故欺负他两个”时,贾瑞“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香怜反讨了没趣,连秦钟也讪讪的各归坐位去了”。“金荣越发得了意,摇头咂嘴的,口内还说许多闲话,玉爱偏又听了不忿,两个人隔座咕咕唧唧的,角起口来”。不想早触怒了贾蔷。
“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兄弟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了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辞。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来触逆于他。”
“诟谇谣诼(gòusuìyáozhuó)”:诟:辱骂;谇:斥责;谣诼:造谣污蔑。辱骂斥责,造谣诽谤。形容相互勾心斗角,弄得乌烟瘴气。
贾蔷代表后金(清朝),所谓“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意谓女真族(满族)本臣属于朱明。
所谓“父母早亡,从小儿跟贾珍过活”,则指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又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明将李成梁误杀。
所谓“如今长了十六岁”,点出此处之时代背景在天启年间。女真族自朱元璋时起就是朱明之臣民。所谓“十六岁”代指南京朱明三朝(洪武、建文、永乐)和北京朱明十三朝(从永乐朝至天启朝,含废帝景帝,参见第二十四回之“小红”)。
所谓“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意指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自立门户”。
“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中人谁敢来触逆于他。”
贾珍与贾蓉代指明朝权臣。明将李成梁和努尔哈赤家族可能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庄氏《明史辑略·李成梁传》称努尔哈赤为李成梁所豢养。相传努尔哈赤青年时曾到李成梁麾下,后跟随李成梁到京师,因而出现“义犬救主”、“乌鸦护驾”和“大青马”的故事。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娶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女为妾,还生了儿子。所以当时流传“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的民谣。(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本回与秦钟一起入学之宝玉,代指后金皇(汗)权。所以宝玉之男仆李贵以及书童茗烟、锄药、扫红、墨雨等都代指清军。贾蔷“调拨”茗烟对付金荣,即指皇太极即后金汗位后派兵进攻朝鲜,史称“丁卯之役”。贾蔷之所谓“是时候了”,意指皇太极认为到了解决朝鲜问题的时候。
茗烟揪住金荣,金荣“夺手要去抓打宝玉秦钟”。“金荣的朋友暗助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却打在了贾兰贾菌座上。
贾菌(jùn)代指明朝东江镇统帅毛文龙。后率部降清(金)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皆为其部将。
明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 ),明辽东巡抚王化贞,为了组织明军出广宁、渡辽河,从正面进攻后金,便派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领军丁二百余人,深入敌后,联络辽民,以牵制和分散后金的兵力。五月,毛文龙得知后金镇江守将佟养真派兵外出,城防空虚,以镇江中军陈良策为内应,一举攻破镇江。镇江捷报,附近城堡相继投降。毛文龙因功授参将,不久又晋升为平辽总兵。后金派大军前来镇*压,毛文龙不战而退入朝鲜境内。后金兵几次入朝进击,并且遣使赴朝致书说:“如果我两国真心想友好相处,那么就逮捕毛文龙、陈良策交来。”朝鲜方面为了不使事态严重,“恐有日后之患,言其利害于毛将,使卷入海岛”。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 )十一月,毛文龙率部进驻朝鲜皮岛(即椴岛、稷岛、从云岛)。此岛位于明朝、后金和朝鲜之间,“地广衍,有险可恃”,“南可以屏蔽登莱,东可以联络朝鲜,北可以攻冲辽沈,乃平辽阨要区也”。此后,朝鲜为了防御后金侵犯,便大力支援毛文龙,如划给大*片“闲田”,使其兵民驻耕,“以助军饷”;供给大量粮食,以解决十万军民的生计;补充大批火器,增强明军的战斗力。毛文龙一方面经常派兵袭扰后金,又派人潜入后金,鼓动辽民起来反对后金政权。毛文龙对后金的军事行动规模不大,仅是骚扰性的,但“牵制则有余”。后金的许多贝勒大臣认为:“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随着毛文龙势力日益壮大,后金就更加归罪朝鲜的支持,正如毛文龙所言:“奴酋之恨巨掣尾,每转恨于朝鲜之假地。”努尔哈赤虽然多次致书要朝鲜断绝与毛文龙往来,如果擒获毛文龙,则以朝鲜降将姜弘立作为交换,但是遭到朝鲜严词拒绝。当时后金战略的重点是在辽西,而对东江的毛文龙则封官许愿,采取招抚之策,然而毛文龙乃无降金之意。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虽然继续推行其父努尔哈赤进取中原的战略总方针,但是为了摆脱目前受包围的困境,在对明的策略上有所调整,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进行议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由西转向东,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毛文龙,以解后金的后顾之忧,“丁卯之役”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
天聪元年(明天启七年,1627)一月,皇太极命大贝勒阿敏为统帅东征朝鲜。皇太极面授方略说:“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照此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故整旅徂往)征。若朝鲜可取,则并取之。”后金兵先克义州,后攻铁山。由于毛文龙自冰合后,移驻皮岛,未能捉住。阿敏于是挥戈东进,把主攻目标由毛文龙转向朝鲜。为了减少和削弱朝鲜军民的抵抗,阿敏“一边进兵,一边求和”。后金兵连克定州、安州、平壤,直取朝鲜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离开汉城,逃往江华岛。三月,朝鲜国王李倧率领群臣和后金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阿敏对誓文很不满意,不予承认。李倧被*迫无奈,派遣王弟赴平壤后金大营,再次举行盟誓,结“兄弟之盟”。其间朝鲜向明廷求援,“上命文龙相机战守”。毛文龙不断派兵袭击入侵朝鲜的后金兵,“五战而五胜”。在阿敏准备率军渡江返回沈阳时,毛文龙对后金发动一次新的攻势,“传集诸将,面授方略,度地远近险要,发兵设伏,出奇夹攻,俱约至十三日齐到义州、鸭绿江边,水陆公开截杀”。(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
贾菌本要反击金荣朋友,却将“书匣子”砸在了“宝玉秦钟桌案上”。此即指毛文龙反击后金兵。
“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住砚,极口劝(贾菌)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贾兰代指山海关、宁远、锦州方向之明军。贾兰后代指吴三桂,吴三桂也是宁锦方面之明将。《明史·袁崇焕》:“崇焕锐意恢复,乃乘大军之出,遣将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再使使持书议和。会朝鲜及毛文龙同告急,朝命崇焕发兵援,崇焕以水师援文龙,又遣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九将将精卒九千先后逼三岔河,为牵制之势,而朝鲜已为大清所服,诸将乃还。”
茗烟等主打,李贵则主劝。意指后金统帅阿敏“一边进兵,一边求和”。
“金荣强不得,只得与秦钟作了揖。宝玉还不依,偏定要磕头……金荣无奈,只得进前来与秦钟磕头。”
所谓“作揖”,意指朝鲜与后金地位平等。所谓“磕头”,则指“丁卯之役”朝鲜被*迫与后金结“兄弟之盟”。
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金荣之母胡氏劝金荣不要“争闲气”,金荣只好“忍气吞声”,金荣姑母“璜大奶奶”却气冲冲去宁府问罪。金氏听尤氏说秦可卿正病重,又为秦钟之事“又是恼,又是气”,于是“把方才在他嫂子家的那一团要向秦氏理论的盛气,早吓的都丢在爪洼国去了”。意指明朝已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救援朝鲜。
胡氏、金氏、金荣都代指朝鲜。金氏为“贾家玉字辈的嫡派”璜之妻,意指李氏朝鲜本为明朝藩属国。“金荣”,代指转投后金之李氏朝鲜,故脂批道:“妙名,盖云有金自荣,廉耻何益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