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7|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五)“金陵十二钗”(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8: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3、贾探春
探春代表南明隆武帝及郑成功。
(1)判词
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甲戌双行夹批:感叹句,自寓。】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甲戌夹批:好句!】

画中“风筝”“掩面泣涕”之“女子”都代指移师台*湾之郑成功。
此判词写郑成功。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三路进攻西南永历朝廷,李定国等战败,形势危急。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从金门、厦门率水师北入长江,围困南京。后中清军缓兵之计,功败垂成,退出长江,回师福建。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清军基本控制大*陆地区,郑成功出兵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把台*湾经营为抗清基地。“末世”,代指南明。“清明”,代指南明政权之覆亡。

(2)“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分骨肉”,即骨肉分离;此处指郑成功退出长江,移师台*湾。“穷通”,困厄与显达。“牵连”,牵挂。“奴”,古时青年女子的自称,或称“奴家”。

4、史湘云
史湘云代表北元(元朝),其“金麒麟”即元朝之金角。(详见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第六十二回“射覆”
明兴元亡之后,元主退回漠北地区,习称北元。万历三十一年(1603)北元布延薛禅汗去世,次年(1604),其长孙林丹汗继任汗位,称呼图克图汗。林丹汗,出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原名库图可汗,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二十三世孙,达延汗第八世孙,布延薛禅汗长孙,其父莽骨早逝。蒙古察哈尔部是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蒙古(北元)汗。但林丹汗即位之时蒙古早已四分五裂,蒙古族各部各自为政,互相倾轧,战乱不断,林丹汗实际上只是蒙古察哈尔部之大汗。林丹汗力图恢复其祖先达延汗的事业,努力积蓄力量,大力整顿军备,并在当初辽代庆州旧址上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又称白城,今内蒙古赤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后金兴起后,天聪汗皇太极三征蒙古察哈尔部,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走殁于甘肃大草滩,次年(1635),其子额哲率部降金,并献上传国玉玺。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即皇帝位,封额哲为和硕亲王。额哲死后其弟阿布鼐袭为亲王,由于阿布鼐多年不朝,清廷将其革职下狱,其子布尔尼袭为亲王。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爆发。康熙十四年(1675)布尔尼乘机举兵反清,清廷派军讨伐,布尔尼被杀。布尔尼之死,标志着北元政权及其余部的彻底覆亡。
(1)“判词”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画中“几缕飞云,一湾逝水”,隐“湘云”之名,点出北元末世。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意指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即汗位时元朝已亡,而北元也早已名存实亡,林丹汗只是蒙古各部名义上的大汗。此处之“父母”代指元朝和北元。“违”,不见面,离别,这里指死去。“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借以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意指北元不久便彻底灭亡。“展眼”,比喻极短的时间。“吊”,凭吊,伤怀往事。“斜晖”,亦作“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湘江水逝楚云飞”句中隐“湘云”二字。所谓“湘云”即“猃狁(xiǎn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xūnyù),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所谓“史湘云”即“历史上的猃狁”,意谓史湘云代表相当于历史上的猃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蒙古族。

(2)“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甲戌侧批:意真辞切,过来人见之不免失声。】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甲戌眉批:悲壮之极,北曲中不能多得。】

“乐中悲”,意谓乐中寓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意指元朝已亡,北元也已名存实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意指林丹汗虽然号称全蒙古的大汗,但实际上连漠南蒙古各部也不是完全听从其号令。“纵居那绮罗丛”,代指林丹汗即汗位。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意指林丹汗即位后,积蓄力量,整顿军备,力图重新一统蒙古。“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玉堂”,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意指林丹汗之子额哲降金,封和硕亲王,以“博得个地久天长”。顺治十三年(1656)顺治帝曾对科尔沁等部道:“朕世世为天子,尔等皆世世为王,享富贵于无穷,垂芳名于不朽。”“准折”,抵消,抵折。“幼年时”,代指北元末世。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意指康熙十四年(1675)布尔尼亲王反清被杀,北元彻底灭亡。这里也嵌着“湘云”二字。“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在云梦泽中,传说楚襄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幸之而去。“涸()”,水干。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尘寰(chénhuán)”,亦作“尘阛”,人世间。“消长”,增减,盛衰。“数”,气数,命运。

5、妙玉
妙玉之原型为南宋宋恭帝,代表南宋,借指南明。“妙玉”即美玉,代指宋朝之玉角;“妙”,美,好。(详见第十七回“妙玉”、第四十一回“茶品梅花雪”
宋恭帝赵显(1271—1323),藏学家《南宋少帝赵(曰丝)遗事考辨》:“瀛国公事迹概述如下:咸淳七年(1271)九月乙丑,生于临安。度宗第二子,母全氏。九年(1273)十一月,封嘉国公。十年(1274)七月癸未,即皇帝位,明年改元德佑。时年四岁,太后全氏临朝听政。至元十三年(1276,降,五月,至大都,封瀛国公。十九年(1282)十二月,迁上都。二十五年(1288)十二月,被遣至吐蕃,习学佛法。长期住于西*藏萨迦大寺,曾任总持。更名合尊法宝,习藏语文,从事佛经翻译工作。至治三年(1323),被赐死于河西,元末即传诗文贾祸,藏族史学家皆认为冤屈而死。”
关于宋恭帝“诗文贾祸”,明初释无愠《山庵杂录》:“瀛国公为僧后,至英宗朝,适兴吟诗云:‘寄语林和靖,梅开几度花,黄金台上客,无复得还家。’谍者以其意在讽动江南人心,闻之于上,收斩之。既而上悔,出内帑黄金,诏江南善书僧儒,集燕京书大藏经。”宋恭帝的获罪之诗可以看出其满腔的故国之思。宋恭帝有《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译作传世,在其所译《因明正理論》末页留有一藏文短跋:“大汉王者出家僧人合尊法宝,在具吉祥萨斯迦大寺,取汉文本与蕃字本二者善为对勘,修订并正确翻译之,汉文本名为《入正理》,而晚近蕃地诸人名之为正理门论云。宋恭帝更名为“合尊”,汉译“王僧”或“僧王”(舍天子位而出家的僧人),即“大汉王者出家僧人”。
(1)“判词”
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终陷淖泥中。

画中“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意指宋恭帝被元廷赐死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意指宋恭帝虽遁入空门,但并不能减少元廷的猜忌。而宋恭帝也仍称“大汉王”,其获罪之“梅花诗”也充满了故国之思。“洁”,元代民间戏称和尚为“洁郎”,省称“洁”;代指佛门。“空”,指佛门。这里的“洁”、“空”意指皈依释教,无俗世杂念,特指无帝王之念。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意谓宋恭帝最终还是死于元廷之疑忌。“金玉”,指传国玺之“金角”和“玉角”。“金玉质”,意指属于皇权级别。“淖(nào)”烂泥,泥沼。

(2)“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甲戌侧批:妙卿实当得起。】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甲戌侧批:绝妙!曲文填词中不能多见。】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甲戌夹批:至语。】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世难容”,意谓难为世俗所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意指宋恭帝的皇帝身份。脂批道:“妙卿实当得起。”“阜”,丰富。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意指宋恭帝以帝王之尊被*迫出家。“孤僻”,孤独怪僻。“罕”,纳罕、诧异。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意指宋恭帝降元。“腥膻”,旧指北方游牧民族。
“视绮罗俗厌”:意指宋恭帝出家。“绮罗”,指繁华的生活。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意指宋恭帝虽然出家,但其皇帝身份仍遭疑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宋恭帝出家三十五年,被赐死时,五十三岁。“青灯古殿”,指西*藏萨迦大寺;“红粉朱楼”,指南宋皇宫。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意指宋恭帝最后还是死于元廷之猜忌。“风尘肮脏”,指世俗猜忌。“违心愿”,指宋恭帝“冤屈而死”。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无瑕白玉”,代指宋朝之玉角。王孙公子”,指宝玉,即缺角传国玺。“何须”,何必,何用。

6、贾迎春
迎春代表南明永历帝。大西军首领孙可望胁封“秦王”,并于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将永历帝迎请至贵州安龙,名义上尊奉永历年号,正式则自称秦国“国主”,实际上接管了永历朝廷的权力,永历帝处于软禁之中。孙可望任命亲信为安龙府知府,每年给银八千两、米六百石供永历君臣、随从支用。“帝以不足用为言,不答”。官员“造册,开皇帝一员、皇后一口,月支银米若干”。后孙可望“定仪制,立太庙,庙享三主:太祖高皇帝主于中,张献忠主于左,而右则可望祖父主也。拟改国号曰后明,日夜谋禅受”。
(1)判词
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甲夹批:好句!】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粱。
画中之“恶狼”代指秦王孙可望,“美*女”代指永历帝。所谓“恶狼追扑美*女欲啖”,代指孙可望欲取代永历为帝。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子系”即“孙”字繁体的分拆,代指孙绍祖,即孙可望。“绍祖”即“扫帚”,指带来灾祸的扫帚星。“中山狼”,指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
“金闺花柳质”,代指永历帝。
“一载赴黄粱”,代指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遇难。“一载”,代指康熙元年(1662)。
(2)“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甲戌双行夹批: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

“喜冤家”,意谓喜庆婚嫁招来冤家对头;此处指永历帝移跸安龙,成为孙可望之傀儡。
“构”,架木造屋。
永历帝移跸之安龙只是明代的一个千户所城,地方僻小,居民不过百家。永历帝居住的千户所公署虽称行宫,其简陋程度可想而知。而孙可望在昆明“营造王府,用黄瓦,拆呈贡县城砖石为墙,脚宽六尺。大门外设通政司,立下马牌,制天子仪仗,殿悬五龙,设螭陛,选有声音者为鸿胪寺赞礼。显然有僭称天子之形”。在贵阳也“大兴土木,建立宫殿、楼观甚美伟。又作行宫十余所于滇、黔孔道,以备巡幸”。孙可望自宝庆(今湖南邵阳)城外三十里的长烟司直至贵州、云南,每一舍设行宫一所,如清平卫宫邸“熳烂魁杰,台八*九层,榴花亭子布置俨雅,与靖州署同”。国难当头,民力凋蔽,孙可望的追求享受,讲究排场,实在令人吃惊。这同他拨给永历帝居住的安龙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顾诚《南明史》)
“觑(qù)”,看。“侯门艳质”、“公府千金”,代指永历帝。“蒲柳”,即水杨,易生易凋,用以比喻本性低贱的人,故谓“下流”。
“芳魂艳魄”,代指永历帝。“一载荡悠悠”,代指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派人“进帛”,永历帝自尽。

7、贾惜春
惜春代表鲁监国及张煌言。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在昆明遇难。五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六月,李定国病逝于景线。十一月,鲁监国朱以海病逝于金门。复明运动的旗帜既已不复存在,继续同清军作战也就失去了意义。康熙三年(1664)六月,张煌言下令解散自己部下的军队,只留下几个亲信居住于人迹罕至的悬山花岙(悬岙岛)。七月,被俘。九月初七日,张煌言在杭州遇害。(顾诚《南明史》)

(1)判词
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甲夹批:好句!】

画中在古庙里看经独坐之“美人”,代指隐居悬岙岛之张煌言。
“勘破”,犹看破。“三春”,代指南明鲁监国政权(惜春)、隆武政权(探春)、永历朝廷(迎春)。“缁()衣”,指僧尼的服装。
绣户侯门女”,代指张煌言。“独卧青灯古佛旁”,代指隐居。

(2)“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甲夹批:末句、开句、收句。】

“虚花悟”,意谓悟出良辰美景、荣华富贵皆虚幻;此处意谓张煌言悟出南明也是虚幻。
此曲之“末句”与“开句”“收句”一样,写张煌言在南明灭亡后解散军队隐居。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天和”,谓自然的和气。
“夭桃”,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绚丽茂盛的样子。“杏蕊”,指红杏。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生关死劫”,生的关头,死的劫数;泛指生死命运。
“西方宝树”,即菩提树,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而得名;“菩提”意为“觉悟”。“婆娑”即婆娑树,亦指菩提树。清代张紫琳《红兰逸乘》:“大林寺在天池之西,有西竺婆娑树一株。”“西竺”,即天竺,指古代印度

8、王熙凤
王熙凤之原型为孝庄皇太后,代表清朝。
(1)“判词”
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批:拆字法。】
哭向金陵事更哀。

画中“冰山”代指长白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努尔哈赤之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今黑龙江依兰县)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分为建州五部和长白三部。努尔哈赤所建后金之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在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中。“雌凤”指凤姐,即孝庄,代指清朝。此判词写清朝发展壮大之过程。
“凡鸟偏从末世来”:意指清朝(后金)兴起于朱明末世。“凡鸟”,由“凤”字的繁体分拆而来,指凤姐,即孝庄,代表清朝。“末世”,指朱明末世。
“都知爱慕此生才”:意指天命汗努尔哈赤、天聪汗(崇德帝)皇太极、顺治帝福临等,都充分展示才能,使清朝(后金)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入主中原。“爱”,爱惜,珍惜。“慕”,《康熙字典》:“又系恋不忘也。《孟子》大孝终身慕父母。”
“一从二令三人木”:写清朝之发展壮大。“人木”,脂批道:“拆字法。”“人木”即“休”,“人木”将“休”名词化,点出“从”、“令”也为名词。“从”,跟随的人。所谓“一从”,意指女真族本臣属于明朝,是明朝之仆从。“令”,通“鸰”,即鹡鸰,也单用。“鹡鸰(jí líng)”,
鸟类的一属《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以“鹡鸰”比喻兄弟。所谓“二令”,意指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不再臣服明朝。这犹如兄弟分家,单门独户过日子。“休”,旧指丈夫把妻子赶回母家,断绝夫妻关系。所谓“三人木”,意指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即皇帝位,改“金”为“清”,即与明朝彻底断绝关系。

“哭向金陵事更哀”:意指顺治帝福临入主北京。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经殉国。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三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此即所谓“哭向金陵”,“金陵”即南京。同日,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十月一日,顺治帝在北京即皇帝位,“定鼎燕京”。南明包括弘光朝廷、隆武政权、鲁监国政权、绍武政权及永历朝廷,前后共历19年。南明小朝廷不仅没能恢复大明江山,反而被清军逐一消灭,此即所谓“事更哀”。

(2)“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甲戌侧批:警拔之句。】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甲戌眉批: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甲戌夹批:见得到。】

“聪明累”,即聪明反被聪明误之意。此曲写崇祯帝,解释判词之“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原因。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崇祯帝在位期间,“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但还是做了亡国之君,并以身殉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写北京朱明之亡。“奔腾”,飞奔急驰;这里指各自急忙找生路。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崇祯帝十八岁登基,在位十七年,亡时三十五岁。“意悬悬”,心神不定貌。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凌晨,崇祯帝自经于万岁山(景山)海棠树下。脂批道:“过来人睹此,宁不放声一哭?”“荡悠悠”,指上吊。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意谓崇祯帝死后,明朝如大厦将倾,“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悲辛”,悲伤辛酸。

9、巧姐
巧姐为琏凤之女,代指清朝皇权和皇帝。“巧姐儿”又叫“大姐儿”,“大姐儿”代指崇德帝皇太极和顺治帝福临,“巧姐儿”代指康熙帝玄烨(详见第四十二回“巧姐”)。巧姐之判词和“留余庆”写清朝消灭南明。
(1)判词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甲戌双行夹批: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画中在“荒村野店”纺绩之“美人”,即第十五回之“二丫头”,代指南明第二个皇帝隆武帝,代表南明(详见第十五回“二丫头”)。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写弘光朝廷灭亡后之南明。故脂批道:“非经历过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刘氏”,即刘姥姥,代指降金之蒙古部落(详见第六回“刘姥姥即叶赫老女”)。所谓“济刘氏”,表面上是指第六回凤姐送刘姥姥二十两银子,第四十二回荣府又送刘姥姥许多衣物和一百八十两银子;实际上是指降金之蒙古部落和后金(清朝)一起征服漠南蒙古和南明(详见第六回、第三十九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所谓“遇恩人”,意指蒙古八旗协助清朝消灭南明。

(2)“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意指后金征抚漠南蒙古,蒙古八旗则为清朝消灭南明。“留余庆”,指行善积德,造福子孙。《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阴功”,不为人所知的善行。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狠舅”,指凤姐之兄王仁(“忘仁”,见第十四回、第四十九回),代指顺治帝“奸兄”指贾兰,即吴三桂。顺治十七年(1660),在平西王吴三桂的请求下,清廷决定出兵缅甸,迫使其交出永历帝。次年十二月,吴三桂大兵压境,获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四月十五日,吴三桂缢杀永历帝于昆明,南明灭亡。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意谓人们的所作所为老天都看在眼里,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苍穹”,苍天。

10、李纨
李纨代表率部降清(金)之明朝将领,主要代表南明灭亡后“封藩”云贵之平西王吴三桂、“封藩”福建之靖南王耿继茂(耿精忠)、“封藩”广东之平南王尚可喜(尚之信),以及封广西将军驻镇桂林之孙延龄(孔有德之婿)。
“三王”所领之地,本只是驻防地,而不是封藩的领地。但由于形势的发展,朝廷又临时授予了他们某种特殊的权力。这样,王爵加上授予的特权,才使他们名高权重,得以发挥政*治指导作用,换言之,可直接参加或干预国家的政*治生活。顺治帝在世时,命吴三桂留镇云南,授予的权力包括:兵权,军队出征的指挥权;财权、钱粮、兵饷的支配权;民政权,民事庶务、地方兴除的管理权;人事权,当地官员考核、甄别荐举、弹*劾、罢斥的任免权及赏罚权等等,地方一切事务,均授予裁决权,连本省的督抚大员也置于他的监督之下。朝廷在授予异姓王对当地的一切权力时,还特别规定:中央“内外各衙门不得掣肘”。吴三桂只对皇帝负责,“遵奉”皇帝的旨意行事。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吴三桂所作所为只能是履行必要的手续,而不能干涉,更不许随便阻止。康熙帝即位之初,又把贵州全盘交给了吴三桂,规定了享有同云南一样的权利。对尚可喜、耿继茂二王也作了同吴三桂相似的规定。恰恰是这些特权规定,使三王具有封藩、裂土分封的意义。(李治廷《吴三桂大传》)
(1)判词
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甲戌双行夹批:真心实语。】

画中之“茂兰”指贾兰,即吴三桂;“凤冠霞帔的美人”指李纨,即耿继茂(耿精忠)、尚可喜(尚之信)、孙延龄。“帔(pèi)”,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桃李春风结子完”:点出“李纨”之“纨”即“完”。所谓“结子”,意指清朝取代朱明,一统中国。此句意谓清朝在取代朱明后决定裁撤三藩。

康熙帝亲政后即决意撤藩。康熙十二年(1673),尚可喜为了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上疏自请撤藩。吴三桂、耿精忠被*迫也先后上疏求撤。尚可喜的本意并非是全撤,只是他自己撤回关外故乡,而想把王爵传给长子尚之信,让他继续留镇广东。吴三桂则估计朝廷一定会挽留他,只是假意求撤。不料康熙帝顺水推舟,下令三藩全撤。(李治廷《吴三桂大传》)
“到头谁似一盆兰”:意指吴三桂在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又起兵反清。“兰”,指贾兰,即吴三桂。

“如冰水好空相妒”:意指吴三桂等反复无常,事明而叛明,降清又反清。“冰水”,即冰和水,是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经常转换;借以指反复无常。“好(hào)”,指常常容易发生。“空”,没有结果的,白白地。“妒”,因为别人好而忌恨

“枉与他人作笑谈”:白作了他人的笑料。“枉”,徒然,空,白。

(2)“晚韶华”
镜里恩情,【甲戌夹批:起得妙!】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晚韶华”,晚年荣华。“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此曲写“封藩”后之“三藩”。所谓“昏惨惨黄泉路近”,伏清朝之撤藩和“三藩之乱”。“阴骘(zhì)”,默默行善的德行,亦作“阴德”、“阴功”。

11、秦可卿
秦可卿主要代表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拂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自经于万岁山(景山)寿皇亭海棠树下。(详见第十回“论病细穷源”、第十三回“死封龙禁尉”)
(1)“判词”
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画中“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即指崇祯帝自经殉国。
关于崇祯帝之死有两种说法:
一为自经于万岁山寿皇亭海棠树下。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亭新成,先帝为阅内操特建者。……遂自经于亭下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李清《三垣笔记》:“遂同承恩对缢煤山古树下。”赵士锦《甲申纪事》:“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
一为自经于寿皇亭。《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郑达《野史无文》:“上缢于山之寿皇亭。”《甲申朝事小纪》卷六:“乃回南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于北棂,一云灵寿亭。亭新成,所阅内操处也。太监王承恩面帝缢殉。”
所谓“悬梁自缢”,即指崇祯帝自经于寿皇亭。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谓崇祯帝是正邪两赋之“情痴情种”,正邪相逢则必亡国(详见第二回“正邪两赋”)。淫”,过度无节制滥;引申为过失。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不要说无*能的皇帝都出在朱明末世,其实亡国之兆早已出现在万历朝。荣国府即末世朱明;宁国府即朱明朝廷,其中贾敬即“嘉靖”,代指万历帝。(见第二回“宁荣二府”)
“漫言”,莫言,别说。“不肖”,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多用于子孙)。“造衅”,制造事端。“开端”,事情的起头。

(2)“好事终”
画梁春尽落香尘。【甲戌侧批:六朝妙句。】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甲戌侧批:深意他人不解。】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甲戌夹批: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好事终”,意指家败国亡。
“画梁春尽落香尘。”
意指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万岁山寿皇亭。“春尽”,春末。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意谓所谓“情痴情种”,就是亡国之根源。所谓“擅风情,秉月貌”,意指崇祯帝是“情痴情种”,乃亡国之君。“根本”,事物的根源,基础,最主要的部分。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明朝虽然亡于崇祯帝之手,但“箕裘颓堕”于嘉靖帝,“家事消亡”于万历帝,即《明史》之所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箕裘(jī qi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颓堕”,颓败崩溃。“箕裘颓堕”即家业不振。敬”即贾敬,指嘉靖帝,代指万历帝。
“宿孽总因情。”
意谓嘉靖帝和万历帝也是正邪两赋之“情痴情种”,即败家亡国之君。“宿孽”,前世的罪孽;旧有的罪孽。
脂批道:“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意谓作者心肠慈悲,已刀削斧劈般地进行过删减,不可能再进一步隐没,即“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四、《石头记》解读方法(二)“意淫”、“谋局”、“会诗”

(详见《红楼玄关》之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