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6|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十一)贾瑞即洪承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08: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本回接第十回之“论病细穷源”,介绍末世朱明之崇祯朝。
一、“凤姐看望秦氏”代指皇太极五入中原
本回所谓“贾敬寿辰”,代指天启七年(1627)崇祯帝朱由检即皇帝位。
关于秦可卿之病,邢夫人又道:“别是喜罢?”尤氏道:“从前大夫也有说是喜的。昨日冯紫英荐了他从学过的一个先生,医道很好,瞧了说不是喜,竟是很大的一个症候。昨日开了方子,吃了一剂药,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崇祯帝少年老成,登基后不动声色地将阉党一举铲除,又启用东林党人,明朝出现了一番中兴的景象。但崇祯帝的一番作为,并没有改变明朝覆亡的命运。当时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清朝(后金)征伐,朱明已尽显末世光景。《明史》:“(崇祯帝)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末世朱明早在万历朝就已患上了“红尽”之病,天启朝又经阉党乱政,已是病入膏肓。故秦可卿道:“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第十回张友士亦道:“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
本回凤姐频繁入宁府“看秦氏”,实际上代指清(金)军在崇祯帝登基后不断进攻明朝,并五入中原。本回第一次出场之“尤氏的母亲”,代指随清(金)军一起进攻明朝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详见第六十五回“红楼二尤”)。
皇太极向明朝用兵,先后取得大凌河之战(崇祯四年1631)和松锦之战(崇祯十四年1641)的胜利,并五次向关内用兵。第一次是天聪三年(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自带领大军,绕道蒙古地区,攻破大安口,围攻北京城。第二次是天聪八年(崇祯七年1634)七月,皇太极亲统大军,蹂躏宣府、大同一带。第三次是崇德元年(崇祯九年1636)七月,皇太极命多罗郡王阿济格等率军入关,到延庆,入居庸,取昌平,逼京师。接着,阿济格统军下房山,破顺义,陷平谷,占密云,围绕明都,蹂躏京畿。此役,清军阿济格奏报:凡56战皆捷,共克16城,俘获人畜17万。他们凯旋时,“艳服乘骑,奏乐凯归”,还砍木书写“各官免送”四个大字,以戏藐大明皇朝。第四次是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入关,兵锋直到济南。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多尔衮转战2000余里,攻克济南府城暨3州、55县,获人、畜46万。第五次是崇德七年(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皇太极派阿巴泰率军入关,横扫山东一带,俘获人口36万、牲畜32万余头。皇太极五次大规模入塞,攻打北京,掳掠中州,陷落济南,皇太极之胆识、之气魄、之谋略确是雄奇的。但他多次派兵入塞,屠城、杀戮、焚毁、抢掠,却是兵略中之最下者。(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尤氏对凤姐道:“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
所谓“初三日”,代指清军五入中原之前三次,即指清军在崇祯二年(1629)、崇祯七年(1634)和崇祯九年(1636)三入长城,掳掠中原。
本回凤姐饭后再去看望秦氏,则代指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清军第四次侵入中原。
凤姐劝秦氏“总要想开了才是”,道:“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什么病治不好呢?”
所谓“九月半”,即指崇祯十一年(崇德三年1638)九月皇太极派多尔衮第四次侵入长城,掳掠山东达半年之久。所谓“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意指到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经于万岁山(景山)还有四五年时间。所谓“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即指北京朱明将亡。
“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
第五回秦氏引宝玉“游幻境”,意指秦氏(崇祯帝)魂归太虚幻境。此处暗示北京朱明即将灭亡,秦可卿(崇祯帝)也即将重归警幻帐下。
看望过秦氏,凤姐带人进入会芳园,“正自看园中景致,一步步行来赞赏”,不想遇到了贾瑞。贾瑞即洪承畴。
《清代名人傳略》:“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屡击斩贼渠,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时诸贼渠高迎祥最强,号闯王,李自成属焉,承畴与战,败绩。庄烈帝擢卢象升总理河北、河南、山、陕、川、湖军务,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潼,大破之,迎祥就俘。自成号闯王,分道入四川,承畴与屡战辄胜。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关中贼略尽。是岁为崇德三年(1638)。”
《明史·本纪·庄烈帝》:“(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大清兵入墙子岭,总督蓟辽兵部侍郎吴阿衡死之。京师戒严。冬十月,卢象升入援,召对于武英殿。卢象升、高起潜分督援军。是月,洪承畴、曹变蛟大破贼于潼关南原,李自成以数骑遁。十一月,大清兵克高阳,致仕大学士孙承宗死之。罢卢象升,戴罪立功。刘宇亮自请视师,许之。十二月,卢象升兵败于巨鹿,死之。孙传庭为兵部侍郎督援军。征洪承畴入卫。十二年(1639)春正月,大清兵入济南,德王由枢被执,布政使张秉文等死之。刘宇亮、孙传庭会师十八万于晋州,不敢进。改洪承畴总督蓟、辽,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二月,大清兵北归。三月,出青山口。凡深入二千里,阅五月,下畿内、山东七十余城。”
凤姐所遇之贾瑞,正是在清军第四次侵入长城时被征入卫之洪承畴。贾瑞道:“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觑着凤姐儿”。凤姐则一面假意含笑应酬,一面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凤姐上了天香楼,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道:“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双官诰》:又名《三娘教子》、《忠孝牌》、《忠孝节义》,出自清代陈二白所作传奇《双官诰》。写冯琳如的婢妾碧莲守节教子,后来得了夫、子双份官诰的故事。诰,即诰命,封建朝廷以皇帝名义颁赐品爵的诏令。
脂批道:“点下文。”凤姐的原型为孝庄,乃皇太极之妃。此处意谓孝庄有如《双官诰》中的碧莲,夫、子皆称帝,点出顺治帝福临即将即皇帝位,孝庄将成为清朝皇太后。
上天香楼前凤姐问道:“戏唱了几出了?”婆子回道:“有八*九出了。”所谓“八”即指崇德八年(1643),这年皇太极病死,福临即位。所谓“九”即指正唱着的《双官诰》。
《还魂》:《牡丹亭》第三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作者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明戏曲作家,文学家。南宋初年,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一日游园后,梦见自己与一书生幽会,醒来后思念不已,竟至一病而亡。后书生柳梦梅也来到园中,按丽娘阴魂吩咐掘其棺,丽娘因而复生,两人遂结为夫妇,同往临安。时杜宝升任淮安安抚史,正为金兵所困,丽娘生前教师陈最良惊悉丽娘墓被掘,赶往报知。柳生在临安应试后,也因金兵入侵,发榜延迟,乃受丽娘之托,至淮安传报还魂喜讯。杜宝以柳生是掘墓贼,吊而鞭笞。主考官苗舜宾赶到,救下柳生,告知柳生已高中状元。杜宝因退敌有功升为宰相,以丽娘柳生为鬼妖,奏请皇上灭除。皇帝裁决,柳生拜认岳父,全家人*大团圆。《还魂》一出即写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为夫妇。
历史上女真族曾建立大金(金国、金朝),故称努尔哈赤所建之大金为“后金”。此戏意谓曾入主中原之金朝将“还魂”,意指后金(清朝)将再次入主中原。
《弹词》:清初洪升所著《长生殿》的第三十八出。《长生殿》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弹词》一出写唐玄宗的乐工李龟年,经“安史之乱”,流落江南,以弹琵琶卖唱为生。唱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欢离合及唐王朝的盛衰故事。
此处以“安史之乱”喻清朝入关,点出南逃之明朝宗室和大臣将在江南建立南明。
而明朝权臣贾珍等仍“带了打十番的那里(凝曦轩)吃酒”。“十番”,又称十番鼓,一种用乐器合奏的套曲。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是乐不用小锣、金锣、饶钹、号筒,只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木鱼、檀板、大鼓十种,故名十番鼓。番者更番之谓……后增星钹,器辄不止十种……若夹用锣铙之届,则为粗细十番。
看完戏,吃毕饭,喝了茶,凤姐等辞归,“贾瑞犹不时拿眼睛觑着凤姐儿”。此处犹如谓洪承畴为清军送行。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洪承畴总督蓟、辽;二月,大清兵北归;三月,出青山口。洪承畴已与清朝结下不解之缘,此即所谓“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此后凤姐儿不时亲自来看秦氏。秦氏也有几日好些,也有几日仍是那样”。而“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
此处实指“松锦之战”。(详见第十二回“相思局”)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
“这年”指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三十日正是冬至,借以点明此处之历史时间。这年二月,明朝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洪承畴兵败被俘,对明清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大决战——松锦之战,以明朝的完败而告终。经此一役,明朝精兵已尽,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曾道:“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zhuó)削,则大树自扑,朕今不取关外四城,岂能即克山海(关)?今明国精兵已尽,国势已衰,我兵力日强,若四围纵略,从此燕京可得矣。”(《清太宗实录》)
这年冬至后凤姐最后一次看望秦氏,代指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十一月清军第五次侵入中原。
《明史·本纪·庄烈帝》:“(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大清兵分道入塞,京师戒严。命勋臣分守九门,太监王承恩督察城守。诏举堪督师大将者。征诸镇入援。大清兵克蓟州。蓟镇总督赵光抃提调援兵。辽东督师侍郎范志完入援。大清兵南下,畿南郡邑多不守。十二月,大清兵趋曹、濮,山东州县相继下,鲁王以派自杀。十六年(1643)二月,范志完、赵光抃会师于平原。四月,大清兵北归,战于螺山,总兵官张登科、和应荐败没,八镇兵皆溃。”
此次清军入长城,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四月方才退出。此时“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意指“红”将“尽”矣,代指北京朱明即将灭亡。(将秦可卿之“红尽”和第八十回香菱之“干血之症”对看,细思与林黛玉之“泪尽”同理否?)所以凤姐建议尤氏“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尤氏回答说已“暗暗的预备了”,只是差根“好木头”。这里已为第十三回之“樯木”埋下伏笔。
本回中还有一脂批云:“正写幻情,偏作锥心刺骨语。呼渡河者三,是一意。”
“呼渡河者三”:宋代抗金名臣宗泽留守汴京,拟于建炎二年(1129)六月北渡黄河进攻金兵,但宋高宗对宗泽的奏疏概不答复,宗泽因此忧愤成疾,于七月病逝,死前三呼“渡河”。
此批将秦氏将死之言,比作宗泽遗言,大有“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看官万不可轻忽。

二、会芳园即万岁山(景山)
景山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辽代营建瑶屿行宫(今北海琼华岛),将余土堆积于此。金代建太宁宫,凿西华潭(今北海),又在此堆土成丘,建皇家苑囿,称“北苑”。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土丘一带正处在皇宫延春阁以北,故辟为皇宫“后苑”,称土丘为“青山”。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规模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形成五座山峰,称“万岁山”。明初曾在此堆煤,故又称“煤山”。山下遍植果树,称“百果园”。在东北隅建寿皇殿等殿台,供皇帝登高、赏花、饮宴、射箭。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万岁山”为“景山”。
第十六回原文
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蒙侧批:偏不独行,用此等反克文字。】但只见: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蒙侧批:点明题目。】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会芳园之景,以万岁山(景山)和太液池(北海)为蓝本。
“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县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云笈七签》:“第十七福地: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福地,指神仙之住所。
景山也曾有水有桥。《北京名胜古迹》:“远在13世纪中,这里(景山)曾经是元代皇帝的御苑,里面有金殿、翠殿、花亭、毡阁,又有熟地八顷,元代皇帝还到这里耕稼种植。并且还装有水碾,引玄武湖(即北海)的水来灌溉花木,想来,亭台交错,异卉参差,当时这里早已是风景所在了。”《马可·波罗游记》:“流经人工湖的溪水穿出青山(景山)山麓的沟渠,注入位于皇帝皇宫和皇太子宫之间大而深的人工湖。”
“天台”即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归后见乡邑零落,已十世矣。
所谓“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意指会芳园(景山)乃人间福地。
“篱落”,篱笆。元代“后苑”有熟地八顷,皇帝曾在此躬耕,以昭示天下。
“乍(zhà)”,刚。“暄(xuān)”,温暖。“蛩语”,蟋蟀的鸣声;“蛩(qióng)”,蟋蟀。
“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东南”之“山”,指万岁山;“西北”之“水”,指北海。所谓“依山之榭”,照应本回之“天香楼”和第十三回之“登仙阁”,为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做好铺垫。所谓“临水之轩”,照应本回贾珍等“带了打十番的吃酒”之“凝曦轩”。
“笙簧”,代指乐音。“笙”,簧管乐器;“簧”,笙中之簧片。
“罗绮”,皆丝织品,代指穿罗着锦之人。
此处之会芳园即万岁山(详见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代指明朝。带人进园之凤姐,即指第四次侵入长城之清军;“猛然从假山石后”走出之贾瑞,则指被征入卫之洪承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