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8|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十三)秦可卿即崇祯帝朱由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08: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本回接第十二回之“相思局”,写北京朱明之亡。
一、“秦氏托梦”
本回回首有脂批云:“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
秦可卿即崇祯帝。秦可卿道:“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所谓“树”,代指北京朱明崇祯朝和崇祯帝;所谓“树”,代指北京朱明崇祯朝之覆亡。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经殉国,北京朱明灭亡。所谓“猢狲”,代指南明诸政权和四帝一监国。所谓“猢狲散”,代指南明诸政权之建立及覆亡。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三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南明建立。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五月,朱由崧为清兵所俘,弘光朝廷覆亡。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七月,明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就任监国。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八月,朱聿键被俘遇害,隆武政权覆亡。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隆武帝之弟续封唐王朱聿鐭(称帝于广州。同年十二月朱聿被俘自缢,绍武政权一月而亡。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明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即皇帝位,改明年为永历元年。永历七年(1653)鲁监国上疏提出退位归藩,奉永历帝为正统。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永历朝廷覆亡。十一月,鲁监国病逝金门。(参见第二十二回贾母之“荔枝”谜)
甲戌本有眉批云:“‘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甲戌”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往前推“三十五年”即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这年润正月,永历帝亡命缅甸,南明基本灭亡。此即所谓“猢狲散”,故脂批道:“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所谓“可卿梦阿凤”,主要说了两件事,一为“祖茔祭祀”,一为“家塾”。
朱明之“祖茔”,在朱元璋老家凤阳。凤阳明皇陵位于中都城西南7公里处,陵墓中安葬着朱元璋父母及兄嫂、侄儿的遗骨。朱元璋出身贫寒,元至正四年(1344),其父母、兄嫂相继去世。朱元璋年仅10余岁,无力大办丧事,仅以“被体恶裳,浮掩三尺”之礼,安厝亲人。20多年后,朱元璋受封吴王,命故臣汪文等赴濠州修缮父母陵寝。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诏在家乡兴建中都城,同时诏谕因旧陵之地,培土加封。洪武八年(1375),罢建中都,又用中都余材,再次营建父母之陵。到洪武十二年(1379),皇陵的总体格局基本形式,外有城垣,内有护所、祭祀设施;又在陵前竖起高大的皇陵碑和成双成对的石像生。
秦可卿道:“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
秦可卿之所谓“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意指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朱明灭亡后,朱明宗室将在南京建立南明。
所谓“家塾”,在第九回“闹学堂”中代指东北,是明清(金)交战的战场。此处秦可卿之所谓“将家塾设於祖茔附近”,意指南明即将成为明清战场。
秦可卿道:“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脂批道:“‘瞬息繁华,一时欢乐’二语,可共天下有志事业功名者同来一哭。但天生人非无所为,遇机会,成事业,留名于后世者,办必有奇传奇遇,方能成不世之功。此亦皆苍天暗中扶助,虽有波澜,而无甚害,反觉其铮铮有声。其不成也,亦由天命。其好人倾险之计,亦非天命不能行。其繁华欢乐,亦自天命。人于其间,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尽已力以周旋其间,不计其功之成否,所谓心安而理尽,又何患乎?一时瞬息,随缘遇缘,乌乎不可!”
所谓“非常喜事”,即指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三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南明建立。同日,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翻开清朝历史的新一页。这就是秦可卿托梦于凤姐的原因;凤姐代表清朝,这里主要代指多尔衮。秦可卿称凤姐为“脂粉队里的英雄”,说“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束带顶冠”,头上戴着朝冠,腰上束着玉带。旧指朝廷命官的装束。
秦可卿临别赠凤姐两句话道:“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意谓南明灭亡后,朱明宗室须各自寻找各自的生路。“三春”,代指弘光朝廷覆亡后之南明永历朝廷(迎春)、隆武政权(探春)、鲁监国政权(惜春)。故脂批道:“此句令批书人哭死。”又有署名“梅溪”之批道:“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
所以所谓“秦氏托梦”,点出了北京朱明之亡和南明之亡,为下文埋下伏笔。

二、“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在《石头记》中,有关秦可卿的章回笔墨并不多,但不管是其生,还是其死,都笼着薄雾,罩着轻纱,处处透着神秘。
第五回说秦可卿是贾母“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那时贾母只有秦可卿这一个重孙媳妇,不知跟谁比出的“第一”。
第五回秦可卿之卧房:“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果何人哉,如斯之奢华也!
关于秦可卿之死,第五回画中“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点出秦可卿将“悬梁自缢”。“红楼梦曲”“好事终”第一句亦道:“画梁春尽落香尘。”再一次点出秦可卿将悬梁自缢”,并点出自缢时间在“春尽”,即春末。脂批道:“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意谓作者已对此书进行过刀削斧劈,已不可再做更删。
但本回秦可卿并非悬梁自缢”,而是病死。第十回秦可卿既已病重,第十一回尤氏已在为其寻找做“那件东西”的“好木头”,本回秦可卿便“没了”。
对这种前后之出入,本回回首有脂批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意谓前后之出入是因为“删去天香楼一节”,而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则与第五回“册籍”和“红楼梦曲”中之“悬梁自缢”一脉相承。脂批又道:“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心也。”对“天香楼”和瑞珠“触柱而亡”也有脂批道:“是未删之笔。
果何人哉,如斯之令人忌讳也!
秦可卿死后,众人之表现更令人不可思议。宝玉“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莫不悲嚎痛哭者”。贾珍要“尽我所有”为其料理后事。丫鬟瑞珠“见秦氏死了,也触柱而亡”,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殓殡,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小丫鬟宝珠“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等等。
果何人哉,如斯之受人爱戴也!
且看秦可卿之棺材板“墙木”。
第十三回原文
(贾珍)一面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推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甲戌侧批:删却,是未删之笔。】【靖眉批: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然后停灵于会芳园中,灵前另有五十众高僧、五十众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用。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樯木,【甲戌眉批: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出在潢海铁网山上,【甲戌侧批:所谓迷津易堕,尘网难逃也。】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蒙侧批:“坏了事”等字毒极,写尽势利场中故套。】就不曾拿去。现今还封在店里,也没人出价敢买。你若要,就抬来罢了。”贾珍听了,喜之不尽,即命人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赏。贾珍笑问:“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工钱就是了。”【甲戌侧批:的是阿呆兄口气。】贾珍听说,忙谢不尽,即命解锯糊漆。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甲戌侧批:政老有深意存焉。】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甲戌侧批:夹写贾政。】【甲戌眉批:写个个皆到,全无安逸之笔,深得《金瓶》壶奥!】此时贾珍恨不能代秦氏之死,这话如何肯听。【蒙侧批:“代秦氏死”等句,总是填实前文。】

“樯木”,脂批道:“樯者,舟具也。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宁不可叹!”“樯”,本义为桅杆,指竖立于船的甲板上的长杆,用来挂帆悬旗或兼做吊杆柱等。“樯木”即桅杆。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十二·物异考十八》:“(东吴孙权)赤乌十二年四月,有两乌衔鹊堕东馆,权使领丞相朱据燎鹊以祭……明年,太子和废……东馆,典教之府,鹊堕东馆,又天意乎?(东吴孙权)太元二年正月,封前太子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有鹊巢其帆樯(船桅,桅杆)。和故官僚闻之。皆忧惨,以为樯木倾危,非久安之象。是后果不得其死。”
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脂批“何必定用‘西’字?读之令人酸鼻!”
本回之“天香楼”,在靖藏本中作“西帆楼”。“西”是“栖”之本字,本义为鸟入巢息止。那么所谓“西帆”即“帆”,意指鸟巢于帆樯。
薛蟠说“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潢”,积水池也。“潢海”,积水池而称作“海”。
北京城内有所谓前三海、后三海,从北往南依次为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
后三海即什刹海,又称积水潭、海子,包括现在的西海、后海、前海。积水潭是大运河在元大都城内的终点,是元代最繁华的商业区。《元史·志第十》:“海子在皇城之北、万寿山之阴,旧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清史稿·志二十九》:“西北玉河自宛平入……入德胜门为积水潭,即北海子,流为太液池。”
积水潭即“积水池”,又称作西海、海子、北海子,此即所谓“潢海”之来历。
前三海即西苑三海,又称太液池、西苑。西苑三海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及其沿岸、琼华岛、圆坻和瀛台。三海始建于金朝,1179年名大宁宫,1191年更名为万岁宫。后元朝以琼华岛为中心建大都,称琼华岛为万寿山,称水面为太液池。明朝因其在皇宫之西,称西苑。明嘉靖年间修“金鳌玉蝀桥”,将元太液池一分为二,北称“北海”,南称“中海”。明永乐十二年(1414),在太液池南端拓挖出“南海”。“北海”、“中海”、“南海”,合称“西苑三海”
前三海、后三海之所以称作“海”,原因有二:①皇家园林在营建时追求东海三仙山的格局,以湖泊喻东海。西苑三海的“一池三山”便仿自仙境中的瑶池与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一池”即太液池,“三山”即琼华岛、圆坻和瀛台。②元朝的蒙古族人以“海子”称湖泊。由于漠北水资源缺乏,蒙古族关于水域的词汇也相应贫乏,只用“海子”(纳语儿)和“河”(沐涟)这两个词来统称。清人《咏归录》:“北人凡水之积者辄目为海。”清代王廷鼎《什刹海观荷》:“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什刹海在辽代和金代称为“积水潭”,元代则改称为“海子”,后又称为“海”。
和积水潭一样,西苑三海也是“积水池”而称作“海”。所谓“潢海”,由积水潭而得名,主要指西苑三海
所谓“铁网”,犹“禁苑”也。所谓“潢海铁网山”,即与西苑三海同属“禁苑”之山,此乃万岁山(景山)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经于万岁山(煤山)。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亭新成,先帝为阅内操特建者。……遂自经于亭下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李清《三垣笔记》:“遂同承恩对缢煤山古树下。”赵士锦《甲申纪事》:“二十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
崇祯帝就有如鸟雀巢于帆樯,“息止”于万岁山寿皇亭之海棠树。所以所谓“樯木”即指海棠树,秦可卿即崇祯帝。樯木”之棺材是秦可卿最后的归宿,而海棠树则是崇祯帝最后所“栖”之所。
薛蟠说“樯木”“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去”。 “义忠亲王老千岁”,代指清摄政王多尔衮;顺治七年(1650)十二月多尔衮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追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此处点出崇祯帝之葬礼乃为清朝所办。《明史本纪二十四》:“是年(崇祯十七年1644)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贾政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脂批道:“政老有深意存焉。”点出秦可卿乃“非常人”。
天香楼(西帆楼)在宁国府“会芳园”,那么会芳园即万岁山(景山)。脂批道:“会芳园,字意可思。”“会芳”即可成“景”。
关于崇祯帝之死有两种说法:一为自经于寿皇亭海棠树下;一为自经于寿皇亭。《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郑达《野史无文》:“上缢于山之寿皇亭。”《甲申朝事小纪》卷六:“乃回南宫,登万岁山之寿皇亭,自经于北棂,一云灵寿亭。亭新成,所阅内操处也。太监王承恩面帝缢殉。”
《石头记》也记载了这两种说法:一为“栖”于“樯木”,即自经于寿皇亭海棠树下;一为“淫丧天香楼”,即自经于寿皇亭。
天香楼”之名便来自寿皇亭下之海棠树。
海棠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海棠的种类既有属蔷薇科的木本植物,又有属秋海棠科的草本植物。古人有所谓“五恨”之说,其中一恨为“海棠无香”。其实海棠不仅有香,而且与桂、梅、牡丹等并称“天香”。宋代王十朋《点绛唇》:“谁恨天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宋代吴芾《咏海棠呈子肃》:“海棠元自有天香,底事时人故谤伤。不信请来花下坐,恼人鼻观不寻常。”宋代王质《一斛珠》(十一月十日知郡宴吴府判坐中赋海棠):“天香国色浓如酒。”宋代洪咨夔《烛下次海棠》:“天香更与牡丹分。
寿皇亭下有海棠树,而海棠花香亦天香,故《石头记》称寿皇亭为“天香楼”。
秦可卿死后停灵于会芳园之登仙阁,第十四回凤姐曾在这里哭灵。《明季北略》道: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寿皇亭又称“阁”。秦可卿则停灵在“登仙阁”,而其“棺材”即“樯木”,亦即海棠树,那么所谓“登仙阁”亦即寿皇亭,“登仙”即指崇祯帝死于此处。而所谓瑞珠“触柱而亡”则指“王承恩缢殉”。所谓秦可卿和瑞珠“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中之登仙阁”,意指崇祯帝和王承恩一起自经于万岁山寿皇亭
第五回之所谓有一美人悬梁自缢”、“画梁春尽落香尘”,即指崇祯帝自经于寿皇亭,即“悬梁自缢”。本回之所谓“樯木”和“西帆楼”,则指崇祯帝自经于寿皇亭下之海棠树。

所谓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即指崇祯帝自经殉国。“淫”,点出秦可卿(崇祯帝)是正邪两赋之人,乃亡国之君。“淫丧”,即指崇祯帝亡国,并以身殉。
第二回贾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所谓“后带花园子”即指万岁山(景山),在明皇宫之后。脂批道:“‘后’字何不直用‘西’字?”“西”即“栖”,意指崇祯帝自经于万岁山寿皇亭海棠树下。脂批又道:“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这显然是批者与作者之间的一问一答。
秦可卿即崇祯帝。秦可卿卧室之奢华已不言自明。李自成迅速攻进北京,崇祯帝突然自经于万岁山,“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这正是当时明朝臣民们的反应。清初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之三:“(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四日,有内官至南京,府部科道等官始知北京被陷确信,上殉社稷,大小惊惶。
崇祯帝曾是明朝中兴之希望,故宝玉“听见说秦氏死了”,“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脂批道:“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贾珍则“恨不能代秦氏之死”。《明史·本纪·庄烈帝》道:“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此即所谓“瑞珠触柱而亡”、“宝珠摔丧驾灵”。《明史·本纪·庄烈帝》道:“然(崇祯帝)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所以,“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三、“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第十三回原文
贾珍因想着贾蓉不过是个黉门监,【庚辰侧批:又起波澜,却不突然。】灵幡经榜上写时不好看,便是执事也不多,因此心下甚不自在。【甲戌侧批:善起波澜。】可巧这日正是首七第四日,早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甲戌侧批:妙!大权也。】先备了祭礼遣人来,次后坐了大轿,打伞呜锣,亲来上祭。贾珍忙接着,让至逗蜂轩【甲戌侧批:轩名可思。】献茶。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甲戌侧批:难得内相机括之快如此。】贾珍忙笑道:“老内相所见不差。”戴权道:“事倒凑巧,正有个美缺。如今三百员龙禁尉短了两员,昨日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我,现拿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到我家里。你知道,咱们都是老相与,不拘怎么样,看着他爷爷的分上,胡乱应了。【甲戌侧批:忙中写闲。】还剩了一个缺,谁知永兴节度使冯胖子来求,要与他孩子捐,我就没工夫应他。既是咱们的孩子【甲戌侧批:奇谈,画尽阉官口吻。】要捐,快写个履历来。”

“黉门监”,即监生,本指在明清时代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后来也可以捐钱买得,不一定要在国子监里读书;“黉(hóng)”,古代学校。
“大明宫”,唐代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之一,地处长安城北部禁苑中的龙首塬上,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内相”,本为翰林的别称,这里是对太监的尊称。“戴权”,脂批道:“妙!大权也。”
此处之“大明宫”实际上代指大明皇宫,所谓“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代指朱明皇权。
“逗蜂轩”,脂批道:“轩名可思。”所谓“逗蜂”,“逗封”也,即逗露出“封号”。“逗”,透露,显露点出所谓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之中大有文章。
龙禁尉”,书中点明为“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
“襄阳侯”,代指李自成。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所谓“襄阳侯的兄弟老三”来求封龙禁卫,意指“襄阳侯”李自成将称帝。戴权之所谓“胡乱应了”,则指李自成称帝。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
“永兴节度使冯胖子”,代指称帝后之李自成。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永兴”即“永昌”;冯胖子”即李自成(参见第四回之“冯渊”)。
所谓“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要与他孩子捐”,意指李自成将在北京再次称帝。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经殉国。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二十六日,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三十日撤出北京。戴权之所谓“没工夫应他”,即指李自成在北京匆忙称帝后西撤。
戴权道:“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贾蓉之履历为:“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曾祖,原任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祖,乙卯科进士贾敬;父,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珍。”
贾蓉为“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点出南京。秦可卿即崇祯帝,在崇祯帝死后贾蓉被封为“御前侍卫”,意指南明建立。所以所谓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实际上是指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
“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癸巳(六日),(弘光帝朱由崧)为大行皇帝举哀哭灵。六月戊午(二日),上大行皇帝、皇后庙谥。”(钱海岳《南明史·本纪·安宗》)所以次日贾蓉“领凭回来”,灵牌疏上皆写“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这里特意点出“天朝诰授”,“天朝”即指朱明(南明)。“恭人”,旧时命妇封号,根据丈夫的官职品级而定。《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但贾蓉所捐之龙禁尉是五品,秦氏当为宜人。所谓“恭人”,实际上代指弘光朝廷为崇祯帝所上之庙谥。
僧道对坛榜上则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恭人之丧……
贾蓉是贾敬之“冢孙”,即嫡长孙;“冢”,长。秦可卿为贾蓉之妻,是贾敬之“冢孙妇”,即嫡长孙媳妇。而所谓世袭宁国公”代指万历帝(贾敬)崇祯帝之兄天启帝朱由校即万历帝之“冢孙”,崇祯帝则相当于万历帝之“冢孙妇”。

三、“贾蓉之妻”
“贾蓉之妻”秦可卿死于本回,但此后贾蓉之妻仍然不断出现。第五十三回有眉批云:“自可卿死后未见贾蓉续娶,此回有‘蓉妻回避’语,是书中遗漏处。绮园。”
第二十六回有署“壬午雨窗,畸笏”之批语,故此处署“绮园”之批疑似畸笏叟在不同时间或地点所作。但不管是否为畸笏叟所作,此批都提出了一个关于“贾蓉之妻”的问题。
本回将崇祯帝比喻为万历帝之“冢孙妇”。但万历帝之“冢孙妇”不只崇祯帝朱由检,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和永历帝朱由榔也是万历帝之“冢孙妇”。
弘光帝朱由崧为万历帝之孙,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之堂兄弟,万历帝第三子福王朱常洵之长子。永历帝朱由榔为万历帝之孙,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之堂弟,万历帝第七子桂王朱常瀛之四子。
《石头记》不写“贾蓉续娶”而又继续出现“贾蓉之妻”,并非“书中遗漏”。秦可卿死后之“贾蓉之妻”,或代表崇祯朝,或代表弘光朝,或代表永历朝,主要点出相当章回之时代背景。

四、“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自经殉国,北京朱明灭亡。五月三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南明建立。同日,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所谓“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即指清朝入主北京。
清军在山海关地区作了短暂的休整后,向北京进发。四月三十日晚上,多尔衮在蓟县获悉大顺军已经撤离北京,命令多铎、阿济格和吴三桂等带领精兵火速追击,目的是进一步重创大顺军,尽量截留被大顺军运走的金银财物。他自己率领部分兵力于五月初二日由朝阳门进入北京。(李治廷《吴三桂大传》:多尔衮进北京时间,如《国榷》、《明季北略》、《甲申核真略》等书都记为五月三日,惟《清世祖实录》记为五月二日。)当时北京城里的官绅士民并不清楚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等情况,纷纷传说吴军杀败大顺军,夺回明太子朱慈烺,即将送回北京即位,因此准备了皇帝的卤簿法驾出城迎接。没想到昂然而来的是清摄政王多尔衮,许多人*大吃一惊偷偷溜走,少数官僚则将错就错地把多尔衮迎入劫后仅存的武英殿,拜倒在爱新觉罗皇室脚下。(顾诚《南明史》)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和少数官僚将多尔衮迎进北京,即指贾珍请求凤姐“协理宁国府”,并将宁国府对牌交与凤姐;贾珍代表明朝权臣。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逐鹿时,号称“仁义之师”。他在给吴三桂的信中说:“予闻流寇攻陷京师,明主惨亡,不胜发指。用是率仁义之师,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灭贼,出民水火。”(《清世祖实录》)在进入北京前又晓喻明朝官民:“义师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惟闯贼。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师行以律,必不汝害。”(《沈馆录》)在“复君父仇”的幌子下,北京的大批明朝官僚将清兵迎入北京城,并胡说清兵是什么“仰承天命吊民伐罪”,“圣人出而解民悬”。进入北京后,多尔衮也采取措施拉拢明朝官吏,比如各衙门官员照旧录用;薙(剃)发归顺,地方官各升一级;朱姓各王归顺不夺其王爵等等。(《清世祖实录》)又“以帝体改葬(崇祯帝),令臣民为服丧三日”(《明史·本纪·庄烈帝》)。
推荐凤姐“协理宁国府”的是宝玉,宝玉即缺角传国玺,代表封建皇权,宝玉之推荐含有皇权更迭之意。脂批道:“荐凤姐须得宝玉,俱龙华会上人也。”所以所谓“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实际上是指清朝打着“义师”的旗号入主中原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这是对朱明朝廷之总结,这五件实是明朝之“风俗”。脂批道:“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痛血泪盈面。所谓“三十年前事”,代指后金兴起时北京朱明万历朝之“风俗”
第十四回凤姐道:“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并将误时之人打了二十大板,革了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一月银米。于是降清的原明朝大小官吏们,“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南明弘光朝廷曾派代表团到北京感谢清朝“复君父仇”,欲与清朝“议和”实行“联虏击寇”,并赏赐吴三桂。吴三桂却道:“清朝法令甚严,恐致嫌疑,不敢出见。”(《北使纪略》)
第十四回从荣国府来领牌支领东西之“来旺媳妇”、“王兴媳妇”、“张材家的”等执事人,都代指清臣或清朝入关前降清之明臣,宁国府之执事人则代指清朝入关后降清之明臣。
“(凤姐)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又跟到宁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凤姐见如此,心中倒十分欢喜,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理得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
第十四回凤姐在“五七正五日上”为秦可卿哭灵,即指清廷之所谓以帝体改葬(崇祯帝),令臣民为服丧三日”。
本回前来吊丧之“秦业”代指朱明;“秦钟”代指入关之清朝和顺治帝。秦业即万历帝,秦业之养女秦可卿代指天启崇祯二帝,秦业之子秦钟代指清太宗皇太极和顺治帝福临二人(详见第八回“秦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代指接引清兵入关之吴三桂和从龙入关之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忠靖侯史鼎的夫人”,代指蒙古八旗;“史家”代指蒙古族,故脂批道:“小姐湘云消息也。”等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