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6|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十五)张金哥即永历帝朱由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08: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本回继续为秦氏“送殡”,写清军继续南下消灭南明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朝廷。
一、“二丫头”即隆武帝朱聿键
本回称南明第二个皇帝隆武帝为“二丫头”,并将南明隆武政权比作凤姐在“送殡”途中之打尖处。“打尖”,旅程中间的短暂停留(休息或吃饭)。
本回凤姐决定“歇了再走”,众小厮听了,一带辕马,岔出人群,往北飞走”。宁府大殡本浩浩荡荡,从北而南。此处凤姐转而向北,是因为第十四回刚写完寓居金门之鲁监国,此处则转而向北写福州之隆武帝。
明唐王朱聿键于崇祯十八年(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初七日,在福州就任监国。闰六月二十七日即皇帝位,纪*元从本年七月初一日起改称隆武元年。次年(1646)八月清军攻福建,二十八日隆武帝在汀州遇难。
隆武政权一年而亡,故谓隆武政权只是南下清军之“打尖处”。
宝玉和秦钟在打尖村庄所见之“二丫头”即指隆武帝。二丫头之“十七八岁”,代指崇祯十八年(1645),即顺治二年,也是南明弘光元年、隆武元年。叫走二丫头之“老婆子”,代指拥立隆武帝之军阀郑芝龙、郑鸿逵等郑氏集团(详见本回之“智能”)。
因宝玉在叩赏的庄妇中没有看见二丫头,所以在离去时看见二丫头怀里抱着孩子,便断定那是她的“小兄弟”。二丫头之“小兄弟”代指隆武帝之弟绍武帝朱聿鐭()。脂批道:“妙在此时方见,错综之妙如此!”
当清军进入福建的时候,隆武帝的弟弟续封唐王朱聿鐭和其他一些藩王乘船经海路逃到广州。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初二日,原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等奉请朱聿鐭监国,同月初五日正式称帝,改明年为绍武元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朱聿鐭被俘,自缢而死;苏观生亦悬梁自尽。
“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
“车轻马快”,脂批道:“四字有文章。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意指绍武政权一月而亡,“展眼无踪”。

二、“张金哥”即永历帝朱由榔
第十五回原文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服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下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甲戌侧批:开口称佛,毕肖。可叹可笑!】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甲戌侧批:“才”字妙。】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甲戌侧批:俱从“财”一字上发出。】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信,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孩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甲戌双行夹批:守备一闻便问,断无此理。此必是张家惧府尹之势,必先退定礼,守备方不从,或有之。此时老尼,只欲与张家完事,故将此言遮饰,以便退亲,受张家之贿也。】那张家急了,【甲戌双行夹批:如何便急了,话无头绪,可知张家理缺。此系作者巧摹老尼无头绪之语,莫认作者无头绪,正是神处奇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甲戌侧批:如何?的是张家要与府尹攀亲!】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甲戌双行夹批:坏极,妙极!若与府尹攀了亲,何惜张财不能再得?小人之心如此,良民遭害如此!】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甲戌侧批:五字是阿凤心迹!】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庚辰侧批:口是心非,如闻已见。】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庚辰侧批:一叹转出多少至恶不畏之文来。】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庚辰眉批:闺阁营谋说事,往往被此等语惑了。】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庚辰侧批:批书人深知卿有是心,叹叹!】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

“衙内”,唐代藩镇于所居州城之内又筑小城一重,作为节度使的治所,前为节堂,后为私邸,称作“牙城”。并自募亲兵由牙内指挥使统帅,保护牙城。五代及宋初,藩镇多用自己的子弟充当牙内指挥使,后遂称贵官之子弟为“衙内”。“衙”,同“牙”。
秦可卿寄灵于铁槛寺,凤姐则下榻在馒头庵。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脂批道:“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
“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出自宋代范石湖(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而范诗化自唐初诗僧王梵志诗:“世无百世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限”,即门槛,比喻生死界限。“土馒头”,指坟墓。
本回铁槛寺和馒头庵之名即由此而来。“铁槛寺”代指清朝,“水月庵”代指南明。
凤姐下榻“馒头庵”,却“弄权铁槛寺”,即指清军进攻南明。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封四个养子为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南明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清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等全力进攻大西军。十一月,张献忠战死。孙可望、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进入贵州。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三月,大西军进军云南,平定土司沙定洲的叛乱,占据云南。孙可望等经营云南两年,由于政策措施正确得当,社会安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大西军对云南的统治日益稳定,实力已经大大增强。孙可望、李定国等四人地位大致相当,孙可望以大哥的身分充当“盟主”,主持军政重务。永历三年(顺治六年1649),孙可望等决定领兵出滇,开赴抗清前线,派人到肇庆联络永历朝廷,请封王爵,但永历朝廷只同意封孙可望为公爵。孙可望出兵接管了贵州全省,并和李定国东攻湖广,刘文秀等进军四川。永历五年(顺治八年1651),孙可望派军赶赴南宁护卫覆亡在即的永历朝廷,并借机胁封,永历帝正式封孙可望为秦王。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二月,“无尺土一民”的永历帝接受孙可望的安排,移居贵州安龙府。七月,李定国破桂林,清平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乘势收复广西全境和湖南大部分。八月,清敬谨亲王尼堪率军入湖南。十一月,李定国在衡州大败清军,尼堪毙命。永历七年(顺治十年1653),清廷启用洪承畴,任命其为五省(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经略,抽调精兵南下。由于孙可望跋扈自雄,阴谋篡位,永历帝密诏李定国救驾。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李定国将永历帝从安龙府迎至昆明。永历帝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孙可望率军进攻云南,九月兵败逃往湖南,并派人火急送往清湖南当局一封信,说:“李定国、刘文秀等大逆不道,荼毒生灵。可旺兴师问罪,反为所诱。乞代奏大清皇帝陛下,发铁骑一万,愿献滇、黔、蜀以归一统,更报不世之仇。”清湖广当局得知孙可望处境危急,为了捞到这张王牌,派军接应,孙可望才得以进入清方管辖区。孙可望派人送信给清五省经略洪承畴,再次表示:“自行开诚,愿附大清朝,献滇、黔、蜀之土地,岁纳贡赋,祈职(洪承畴揭帖中自称)转奏大清皇帝陛下,请兵报仇,以复滇云,擒渠获丑,荡平叛逆,归版章于一统。”孙可望一手挑起的南明内讧和兵败降清,对清廷来说无异是喜从天降。在这以前,洪承畴受命经略五省总督军务,始终局促于湖南、广西境内,毫无进展。清廷决定利用南明内讧,一举荡平黔、滇。清廷封孙可望为义王,并诏其赴京陛见。为了取悦于清廷,孙可望不仅提供了永历朝廷军事机密等各方面的情况,献上了“滇黔地图”,还为清军进攻提供了一批熟悉地形的向导。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三路大军进攻云贵。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1659)年正月,清军占领昆明,闰正月,永历帝亡命缅甸。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在平西王吴三桂的请求下,清廷决定出兵缅甸,迫其交出永历帝,并摧毁在云南边境地区继续抗清的李定国*军。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十二月,吴三桂率军入缅,永历帝被俘。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十五日,永历帝被缢杀于昆明。六月,在云南边境九龙江(澜沧江)一带坚持抗清的李定国,病死勐腊(或景线)。(顾诚《南明史》)
本回之所谓“张大财主”,代指南明秦王孙可望;“金哥”,代指南明永历帝;“原任守备”,代指明军;“原任守备的公子”,代指南明晋王李定国;“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代指清朝五省经略洪承畴。
所谓“金哥已受了原任守备的公子的聘定”,意指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1656年)三月李定国将永历帝从安龙府迎至昆明。
所谓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意指清五省经略洪承畴一心要消灭永历朝廷。
所谓张家与守备家“打官司告状”,意指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1657)孙可望率军进攻云南,挑起南明内讧。
所谓“(张家)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意指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1657)孙可望降清,“乞代奏大清皇帝陛下,发铁骑一万,愿献滇、黔、蜀以归一统,更报不世之仇。
所谓“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即指孙可望之所谓“请兵报仇,以复滇云,擒渠获丑,荡平叛逆,归版章于一统”。
凤姐索要之“三千银子”,代指朱明三百年基业。从洪武元年(1368)明朝建立,到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灭亡,共295年。
前往长安县给节度使送信之来旺儿,代指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1658)大举进攻云贵之清军。
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受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
所谓“长安节度云老爷”,代指攻入昆明并留镇云南之吴三桂。所谓“云光”,指吴三桂因云南而显耀;“云”,指云南;“光”,荣耀,昭著。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三月,清廷命吴三桂驻镇云南。十月,又授吴三桂全权治理云南,“云南省凡应行事宜,听该藩遵奉上谕举行,各衙门应遵旨,不得掣肘。至于云南通省文武大小官员,悉听该藩酌举人地相宜者补授候题,请到该部之日,议复实授。如无应补之人,该藩题明前来,臣二部即行另补可也。理合会复,恭候命下,臣等遵奉施行。”清廷把云南的人事权、民政、军事、钱粮及一切事务,包括对地方的兴利除弊,实施各项措施等所有权利都授给吴三桂掌管,由他直接请示顺治帝批准。地方官员,从总督、巡抚到各政府部门都不得干预。吏兵部甚至把任免官吏权也交给吴三桂,凡他提名的,吏兵部不过履行任免手续罢了。这样,吴三桂集军民政财文大权于一身,成了凌驾于地方官之上的“太上皇”,实为顺治帝钦定的代理人。(李治廷《吴三桂大传》)
凤姐让节度使云光给“原守备”施压,意指清廷命吴三桂等剿灭云南明军残部。
第十六回原文
那凤姐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个知义多情的女儿,【庚辰侧批:所谓“老鸦窝里出凤凰”,此女是在十二钗之外副者。】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将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庚辰侧批:一双美满夫妻。】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庚辰侧批:如何消缴?造孽者不知,自有知者。】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的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甲戌双行夹批:一段收拾过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乎生之作为。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使天下痴心人同来一警,或可期共入于恬然自得之乡矣。脂砚。】

所谓“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意指在吴三桂的打击下,明军无力保护永历朝廷。
所谓 “(金哥)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将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意指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十五日,吴三桂从缅甸擒回永历帝后“进帛”,永历帝自尽。
所谓“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意指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六月撤退到九龙江一带的李定国病死勐腊。“河”,指九龙江(澜沧江),勐腊与缅甸隔江相望。
所谓“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意指南明永历朝廷灭亡。
所谓“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意谓清廷坐拥朱明三百年之江山。

三、“智能”即南明郑氏集团
第十五回原文
不言老尼陪着凤姐。且说秦钟、宝玉二人正在殿上顽耍,因见智能过来,宝玉笑道:“能儿来了。”秦钟道:“理那东西作什么?”宝玉笑道:“你别弄鬼,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没有,你搂着他作什么呢?这会子还哄我。”【甲戌侧批:补出前文未到处,细思秦钟近日在荣府所为可知矣。】秦钟笑道:“这可是没有的话。”宝玉笑道:“有没有也不管你,你只叫他倒碗茶来我吃,就丢开手。”秦钟笑道:“这又奇了,你叫他倒去,还怕他不倒?何必要我说呢。”宝玉道:“我叫他倒的是无情意的,不及你叫他倒的是有情意的。”【甲戌侧批:总作如是等奇语。】秦钟只得说道:“能儿,倒碗茶来给我。”那智能儿自幼在荣府走动,无人不识,因常与宝玉秦钟顽笑。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那秦钟也极爱他妍媚,二人虽未上手,却已情投意合了。【甲戌侧批:不爱宝玉,却爱案钟,亦是各有情孽。】今智能见了秦钟,心眼俱开,走去倒了茶来。秦钟笑说:“给我。”【甲戌侧批:如闻其声。】宝玉叫:“给我!”智能儿抿着嘴笑道:“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甲戌侧批:一语毕肖,如闻其语,观者已自酥倒,不知作者从何着想。】宝玉先抢得了,吃着,方要问话,只见智善来叫智能去摆茶碟子,一时来请他两个去吃茶果点心。他两个那里吃这些东西?坐一坐仍出来顽耍。

所谓“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代指清廷任命洪承畴经略五省,重兵围剿西南永历朝廷。与此同时,清廷又利用已降清之郑芝龙招降东南沿海之郑氏集团,此即所谓“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智能”代指南明郑氏集团。
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多罗贝勒博洛部进占浙东,朱以海遁往舟山一带海岛,鲁监国政权濒于瓦解。博洛即部署清军乘胜入闽。早在这年三月间,清廷招抚使者秘密到达福建,“见到郑芝龙,见其有诚意归附”。六月初,清军渡过钱塘江,征南大将军博洛又命其“持敕书赍送郑芝龙”。郑芝龙既已决定投降清朝,首先撤回防守仙霞岭的军队,使清军得以顺利进入福建;接着又谎称“海寇”侵扰他的故乡安平,在八月间率部返回泉州。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在汀州遇难。九月,清军占领福州。博洛写信招降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之职。郑芝龙不顾郑成功的阻拦,前往福州,却被博洛裹挟至北京,遭软禁。郑芝龙曾向博洛求情,表示他既已降清,进京“面圣”正是自己的愿望;不过,留在福建沿海的长子和兄弟拥有相当兵力,自己一旦进京,呼应不灵,恐怕海上从此多事。博洛的估计同他正好相反,以为掌握了郑芝龙,郑氏家族群龙无首,又不能不为郑芝龙的安全着想,必然惟清朝之命是听。因此,他让郑芝龙当面写了几封信,借以招抚郑氏子弟和部将。博洛回京之前,确实利用了郑芝龙的声望招降其十余万部众。
1651—1652年(顺治八至九年,永历五至六年),郑成功在福建沿海地区多次击败清军,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原大西军出滇抗清,占领贵州全省,在广西、湖南、四川战场上大显声威。清廷统治者自进关以来从未受到这佯重大的挫折,他们在军事上的弱点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于是,为了继续推行其民族征服政策,不得不把以汉制汉作为主要手段。招降郑成功就是为实现这一谋略的重大步骤。在清廷统治者看来,郑氏家族的首脑郑芝龙是自己手里的一张王牌,利用他出面招降其子郑成功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达到平定东南海域的目的。1652年(顺治九年),为了使招抚工作得以进行,首先给处于软禁状态的郑芝龙恢复名誉,肯定了他在1646年降清的功绩,把郑芝龙被骗到北京后遭到监视的过失推到多尔衮身上,承认了清廷处置失当,对郑芝龙予以安抚,将其由正黄旗拨入镶黄旗,授予郑芝龙在京的第二个儿子郑世忠为二等侍卫。清廷让郑芝龙出面写信,动以父子之情;由浙闽总督刘清泰派人向郑成功转达朝廷招抚密旨,中心意思是只要他剃发归顺,即可保持自己的军队,仍旧镇守福建沿海,不必进京,借以解除郑成功担心重蹈父亲覆辙的疑虑。清廷所作的让步实际上是在兵力不敷分配的情况下企图先稳住东南沿海的郑成功部,集中力量摧毁西南的永历朝廷,然后再迫使郑成功完全就范。郑成功从自身利益出发,既要考虑父亲的安全,又想趁机扩展兵力和势力范围。因此对郑芝龙派家人李德送来的劝降书信迅速作了回答,双方各自怀着自己的打算,开始了“清、郑和谈”。1653年(顺治十年)五月,清廷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芝龙为同安侯,郑鸿逵为奉化伯,郑芝豹授左都督,给泉州一府地方供郑成功安插和供养军队。郑成功给父亲回了一封信,反复表示他不相信清廷的诚意,因为有郑芝龙前车之鉴。但是,他又不愿把和谈的大门关死,要求再给“三府屯兵,并辖三省沿海地方”。清廷判断郑成功有归降之意,决定作出让步,引诱郑成功入彀(gòu)。于是,给郑成功颁发敕谕,同意郑军以漳州、潮州、惠州并泉州四府驻扎,并命郑成功“挂靖海将军印”。郑成功对清廷的招抚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过是“将计就计,权借粮饷”,虚与委蛇而已。他表面上盛接来使,郑重其事地“三跪九叩头”领受清朝所封海澄公敕印,却拒绝剃发,仍然使用明朝永历年号;同时又借口已受清廷封爵,堂而皇之地派人到闽、粤沿海地区征收粮饷,甚至在清廷允许驻兵的四府以外又提出新的土地要求。他要求把福建全省,广东惠州、潮州二府,浙江温州、台州、宁波、绍兴、处州五府都交给他屯兵筹粮,只有这样才算是“朝廷委用得人”,实现“海无扬波”、“地方宁静”;否则就是“大才小用”,“海寇”四起,“祸不可测”。 清政府的许多官员都看出郑成功并无归顺诚意,先后上疏朝廷希望不要为郑成功所愚弄。
和谈失败,清廷改而用兵。顺治十二年(1655),清廷一面将郑芝龙及其在京家属再次囚禁,一面派军南下福建郑成功则一面放弃漳州、泉州,加强金、厦等岛屿防务,一面派遣部将带领舟师北上浙江、南下广东,使入闽清军主力陷入进战无*能,后顾有忧的困境。永历十一年(1657)九月,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王。
1658年(顺治十五年、永历十二年),清军三路进兵西南,李定国等战败,永历朝廷形势危急。郑成功见清方主力集中于西南,决定率领主力乘船北上,展开长江战役。八月,郑成功率军进抵羊山,因飓风而返。1659年(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四月,郑成功、张煌言再次北伐,由吴淞口进入长江。六月,攻克江阴、瓜州、镇江。七月,围攻南京,清廷震动。由于郑成功骄傲轻敌,中敌缓兵之计,功败垂成。八月,郑成功退出长江,回师南下。在进攻南京战役失败以后,郑成功把目光转向了台*湾。1661年(顺治十八年)二月,郑成功出兵台*湾,十二月收复台*湾。
(顾诚《南明史》)
本回宝玉说秦钟曾在“老太太屋里”搂着智能,意指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郑芝龙降清。脂批道:“补出前文未到处,细思秦钟近日在荣府所为可知矣。”
秦钟夜间与智能“亲嘴”、“云雨”,意指清廷利用郑芝龙招降郑成功。智能之所谓“除非我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你”,意指郑芝龙希望清廷放其南归,招降旧部。而宝玉按住云雨中的秦钟和智能,意指清廷终止与郑成功和谈。
第十五回原文
秦钟连忙起来,抱怨道:“这算什么?”宝玉笑道:“你倒不依,咱们就喊起来。”羞的智能趁黑地跑了。【庚辰眉批:若历写完,则不是《石头记》文字了,壬午季春。】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蒙侧批:请问此等光景,是强是顺?一片儿女之态,自与凡常不同。细极,妙极!】秦钟笑道:“好人,【庚辰侧批:前以二字称智能,今又称玉兄,看官细思。】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一时宽衣要安歇的时节,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甲戌双行夹批:忽又作如此评断,似自相矛盾,却是最妙之文。若不如此隐去,则又有何妙文可写哉?这方是世人意料不到之大奇笔。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惧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故特因此二三件隐事,指石之未见真切,淡淡隐去,越觉得云烟渺茫之中,无限丘壑在焉。】

宝玉和秦钟同塌,凤姐则将通灵玉拿来塞在自己枕边,意指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润正月永历亡命缅甸,清廷取代朱明,一统大*陆。
第八回“比通灵”,写皇太极称皇帝,薛宝钗成为后金之金角。当日袭人伏侍宝玉睡下后,“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脂批道:“‘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
所谓“误窃”,即指此处之“凤姐塞玉”,意指清朝已将北京朱明之通灵宝玉窃走。宝玉和秦钟同塌“算账”,则指清朝将其“金角”镶补在了缺角传国玺上。此处之秦钟代表顺治帝;宝玉即缺角传国玺,而传国玺之“缺角”即宝玉之“嘴”。秦钟称宝玉为“好人”,脂批道:“前以二字称智能,今又称玉兄,看官细思。
凤姐将通灵宝玉拿走,“石头”(通灵宝玉)未见宝玉如何与秦钟“算帐”,故谓之“疑案”。
脂批道:“秦、智幽情,忽写宝、秦事云:‘不知算何账目,未见真切,不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是不落套中,且省却多少累赘笔墨。昔安南国使有题一丈红句云:‘五尺墙头遮不得,留将一半与人看。’”
“五尺墙头遮不得,留将一半与人看”,出自清初褚人获《坚瓠集》。
第十六回原文
话说宝玉见收拾了外书房,约定与秦钟读夜书。偏那秦钟的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绻缱,未免失于调养,【庚辰侧批:勿笑。这样无*能,却是写与人看。】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进饮食,大有不胜之态,遂不敢出门,只在家中养息。【甲戌侧批:为下文伏线。】宝玉便扫了兴,只得付于无可奈何,且自静候大愈时再约。【甲戌侧批:所谓“好事多魔”也。】

“外书房”,代指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永历亡命缅甸和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移师台*湾之后的明清战场。所谓宝玉“与秦钟读夜书”,即指清军进兵缅甸和进攻台*湾(详见第九回“闹学堂”)。但顺治帝在郑成功移师台*湾前既已死去,故宝玉未能“与秦钟读夜书”,“只得付于无可奈何”。
秦钟因“与智能儿偷期绻缱”而“咳嗽伤风”,意指清廷在与郑成功的和谈、交战中受到郑成功的愚弄和打击。
第十六回原文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甲戌侧批:好笔仗,好机轴。】【甲戌眉批:忽然接水月庵,似大脱卸。及读至后,方知为紧收。此大段有如歌疾调迫之际,忽闻戛然檀板截断,真见其大力量处,却便于写宝玉之文。】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鸣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

所谓“智能私逃进城看视秦钟”,意指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和张煌言北伐,围攻南京。所谓“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即指郑成功兵败退出长江后,于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移师台*湾;所谓“将秦钟打了一顿”,即指郑成功之北伐重创了清军。秦业代指末世朱明,包括明朝和清朝(详见第八回“秦家”)。
所谓“(秦业)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鸣呼死了”,代指南明之亡。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十五日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杀于昆明,南明灭亡。
第十六回秦钟之死,代指顺治帝之死。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顺治帝病逝,年仅24岁。二月,郑成功移师台*湾。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
所谓“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意指顺治帝遗诏立玄烨为皇太子,即皇帝位;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鰲拜为辅臣。所谓“父亲还有留积下的四千两银子”,代指清朝(后金)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四朝。所谓“智能尚无下落”,意指清朝尚未消灭郑氏集团
秦钟临终对宝玉道:“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意谓清朝已消灭南明,一统大*陆地区,“宝玉”(缺角传国玺)已专属清朝,劝宝玉不要再“情不情”(详见第十九回“情不情”和“情情”)。所谓“鬼叛”也“见不得‘宝玉’二字”,乃嘲讽明朝人士又纷纷转奉清朝。脂批道:“如闻其声,试问谁曾见都判来,观此则又见一都判跳出来。调侃世情固深,然游戏笔墨一至于此,真可压倒古今小说。这才算是小说。”又道:“世人见‘宝玉’而不动心者为谁?”又道:“大鬼小鬼论势利兴衰,骂尽攒炎附势之辈。”宝玉即缺角传国玺,代表皇权。
秦业即万历帝,“秦家”即“万历帝之家”,其养女秦可卿代指天启崇祯二帝,秦业之子秦钟则代指清太宗皇太极和顺治帝福临,而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和永历帝朱由榔也是万历帝之“冢孙妇”。所以第十六回秦业、秦钟之死,标志着“秦家”尽绝,“万历帝之家”彻底败亡。(参见第八回“秦家”即“万历帝之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