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7|回复: 3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十七至十八)大观园原型为西苑三海(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0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本回接第十六回之所谓“省亲”和“南巡”,继续写清军南下消灭南明,并介绍大观园及其主要处所
一、“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将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合为一回,却又在回首批道:“此回宜分二回方妥。”(庚辰本)又在“妙玉入园”后批道:“‘不能表白’后是第十八回的起头。”(己卯本)点明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实为两回,并应在“妙玉入园”后分回。这是作者对《石头记》之章回及“明史”之时代背景的精心设计,详见后文。

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本回贾珍等来回贾政,说大观园工程告竣,请题匾额对联。贾政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出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脂批道:“点雨村,照应前文。
大观园为元春“省亲”而建,而所谓元春“省亲”代指朱明之“南迁”,第十六回“贾政生辰”即指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三日朱由崧就任监国,故大观园由贾政等题写匾额对联。第十六回贾雨村与林黛玉一同进京,则指多尔衮入主北京,故贾政又道:“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本回还提及“有雨村处遣人来回话”。但最后大观园之匾额对联皆由宝玉题就,脂批道:“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且暂题灯匾联上,再请赐题,此千妥万当之章法。”宝玉即缺角传国玺,代表朱明皇权。
本回借“试才题对额”,详细介绍了大观园及其主要处所。其中“翠嶂”之原型为景山(万岁山);“正殿”之原型为北京紫禁城,其前之“玉石牌坊”之原型为承天门(天*安*门)。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本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寓“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火烧紫禁城,承天门亦毁。后顺治帝重建,才有了如今之天*安*门。所以大观园之原型实为西苑三海(含景山、紫禁城),而北京紫禁城也是宁国府和荣国府之原型。
第十六回有脂批云:“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本回宝玉见了正殿前的“玉石牌坊”,“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在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那月日的事了”。脂批道:“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
“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太虚幻境的原型为北京东岳庙,大观园之正殿的原型则为北京紫禁城,这里将东岳庙和紫禁城联系起来。东岳庙前的石牌坊相当于紫禁城前的承天门(天*安*门),东岳庙的正殿则相当于朱明皇宫。东岳庙中设有“七十二司”,分别司理人的生死贵贱;承天门前则设有文武官署衙门,是朱明朝廷的统治中枢。东岳庙是阴曹地府,紫禁城则是朱明朝廷,这正如第十五回脂批之所谓“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详见第八十回“警幻情榜”)
本回有几个脂批值得注意。
1、贾政等进入翠障山口时,脂批道:“此回乃一部之纲绪,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盖后文十二钗书,出入来往之境,方不能错乱,观者亦如身临足到矣。今贾政虽进的是正门。却行的是僻路,按此一大园,羊肠鸟道不止几百十条,穿东度西,临山过水,万勿以今日贾政所行之径,考其方向基址。故正殿反于末后写之,足见未由大道而往,乃逶迤转折而经也。”
所谓“不得不细写,尤不可不细批注”,点明曹雪芹和脂砚斋都是作者,即万斯同。
2、贾政等出山口,“再进数步,渐向北边”。脂批道:“细极。后文所以云进贾母卧房后之角门,是诸钗日相来往之境也。后文又云,诸钗所居之处,只在西北一带,最近贾母卧室之后,皆从此‘北’字而来。”
第十六回介绍大观园由宁府会芳园“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此处则点出大观园直至荣府西大院。第三回介绍“贾母卧室”在荣府西大院。此批点出西苑三海在紫禁城之西北。
3、对“正殿”脂批道:“想来此殿在园之正中。按园不是殿方之基,西北一带通贾母卧室后,可知西北一带是多宽出一带来的,诸钗始便于行也。”
此批也说大观园西至荣府西大院贾母卧室之后,点出西苑三海在紫禁城之西北,

三、“黛玉误剪香囊”
第十六回贾蔷回贾琏道:“赖爷爷说,不用从京里带下去,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
所谓“江南甄家”之“五万银子”,代指南明五政权(四帝一监国)。所谓“先支三万”,意指清军先消灭三个南明政权,即南明弘光朝廷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所谓“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的使费”,意指清军后消灭南明鲁监国政权和永历朝廷。
本回贾政在“有凤来仪”(潇湘馆)问起“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贾珍道:“那陈设的东西早已添了许多,自然临期合式陈设。”贾琏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了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帘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帘二百挂,墨漆竹帘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帘二百挂,每样得了一半,也不过秋天都全了。椅搭、桌围、床裙、桌套,每分一千二百件,也有了。
贾琏之所谓“帘栊帐幔”已大部分“得了”,意指清军即将消灭南明鲁监国政权和永历朝廷,并将在“秋天”将其彻底消灭。
本回“试才题对额”后,小厮们求赏,“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黛玉误以为她做的荷包也被宝玉给人了,赌气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铰破。等看到宝玉将荷包珍重地带在“里面红袄襟上”后,又自悔莽撞。宝玉生气地将荷包掷还黛玉,“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拿起荷包来又剪”。宝玉忙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黛玉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宝玉道:“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又将荷包拿起来带上。
宝玉即缺角传国玺,代表皇权;林黛玉代表南明,这里代指永历朝廷。林黛玉因荷包与宝玉怄气,意指南明永历朝廷仍然在坚持抗清,即仍在与清朝争夺“宝玉”。故宝玉道:“好妹妹,明日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

四、妙玉即宋恭帝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原文
此时王夫人那边热闹非常。【庚辰双行夹批:四字特补近日千忙万冗多少花团锦簇文字。】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又另派家中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众女人们,如今皆已皤然老妪了,【庚辰双行夹批:又补出当日宁、荣在世之事,所谓此是末世之时也。】着他们带领管理。就令贾蔷总理其日用出入银钱等事,以及诸凡大小所需之物料帐目。【庚辰双行夹批:补出女戏一段,又伏一案。】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庚辰双行夹批: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彩)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庚辰眉批: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畸笏。】【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庚辰双行夹批:因此方使妙卿入都。】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庚辰双行夹批:补出妙卿身世不凡心性高洁。】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庚辰双行夹批:补尼道一段,又伏一案。】【己卯眉批:“不能表白”后是第十八回的起头。】

本回进入大观园之“妙玉”,即宋恭帝赵显1271—1323。(详见第五回“妙玉”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点出南宋都城杭州。《石头记》常用苏州、扬州代指古都南京、杭州。
“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
宋恭帝赵显五岁降元,即所谓“自小多病”;后为元世祖忽必烈所疑忌,自愿出家才保住了一命,“替身儿”当然不中用。所谓“今年才十八岁”,意指宋恭帝在“十八岁”时被遣至吐蕃,习学佛法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八:“至元二十五年(1288)丙寅,赐瀛国公赵显钞面锭。遣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土番。”
第六十三回邢岫烟道:“闻得他(妙玉)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意指宋恭帝为蒙元之权势所不容,不得已才赴西*藏“学佛法”。清代昂孙《网庐漫墨》:“《符台外集》云,宋幼主北迁,降封瀛国公。一夕,元世祖梦金龙舒爪绕殿柱,明日瀛国来朝,立所梦柱下,世祖(忽必烈)感其事,欲除之,谋诸臣下。瀛国公知之,大惧,遂乞从释号合尊大师,往西天受佛法,事获免。”
“妙玉”即美玉,代指宋朝之玉角。(详见第四十一回“茶品梅花雪”)
“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
“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元末权衡《庚申外史》:“国初收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今甘肃张掖大佛寺)。”宋恭帝在前往西*藏前,已为僧白塔寺、张掖大佛寺,所以“经*文也不用学了”。
“西门外牟尼院”,即指北京白塔寺,即妙应寺。妙应寺地处辽代南京城(北京)北郊,寿昌二年(1096)曾在此建佛塔,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经等佛教圣物,后毁于战火。至元八年(1271),元世祖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上重建喇嘛塔。至元十六年(1279)白塔建成,随即迎请佛舍利入藏塔中。同年,忽必烈又下令以塔为中心建造“大圣寿万安寺”。至元二十五年(1288)寺院落成,因位于大都城西,故又称“西苑”。“牟尼(mù ní)”,梵语音译,意为寂静;多指释迦牟尼。
“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
至元二十五年(1288)丙寅,忽必烈“遣瀛国公赵显学佛法于土番”,此即妙玉之“结果”,即指本回妙玉之“入园”。
“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
所谓“帖子”,诏令也。元代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勅令瀛国公往脱思麻路习学梵书、西番字经。”
妙玉即宋恭帝,代表南宋,借指南明。本回妙玉之“入园”,意指在南宋灭亡后宋恭帝赴西*藏学佛法,保得一命;这里借指在南明灭亡后,朱明宗室也借出家保命。大观园代表末世朱明,西*藏当然也在其中(详见第五十七回“《石头记》中的青藏地区”)。所以本回之所谓“妙玉入园”,代指南明覆亡。
贾蔷“从姑苏采买”之“十二个女孩子”,代指南明时期之明清历史人物。那些“曾演学过歌唱”之“皤然老妪”们,代指清军南下消灭南明之前的明清历史人物;贾蔷代表清朝,故“令贾蔷总理其日用出入银钱等事”,为后文埋下伏笔。“皤()然”,白貌,多指须发。
“十二个女孩子”入住梨香院,梨香院便成了“梨园”。梨园原为唐代长安的一个地名,后唐玄宗李隆基在此教演艺人。《旧唐书·玄宗本纪》:“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新唐书·礼乐志》:“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也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后世遂称戏曲界为梨园界或梨园行,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薛家代表清朝(后金)梨香院代指以沈阳(盛京)为中心的东北之清朝(后金)。本回“十二个女孩子”入住梨香院,薛家则“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为后文埋下伏笔。所谓“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仍代指东北之清朝。
(至于脂批之所谓“警幻情榜”,详见即第八十回之“警幻情榜”。)

五、“元妃省亲”代指弘光帝登极
第十六回之所谓“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代指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三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本回正月十五日之“元妃省亲”,则代指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
本回贾府众人早起就在门外等候,有太监来报:“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戍初才起身呢。”回末元春回宫前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古代以十二地支计时,即以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时辰,一时辰等于两小时,前一个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十二地支为:子(23~1)、丑(1~3)、寅(3~5)、卯(5~7)、辰(7~9)、巳(9~11)、午(11~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戌(19~21)、亥(21~23)。
本回元春是在元宵节归省,如果将下午视为上午,所谓“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则变为弘光帝之登极大典。
且看明朝之“登极仪”。《明史》志第二十九礼七:“明兴,太祖以吴元年十二月将即位,命左相国李善长等具仪。善长率礼官奏。即位日,先告祀天地。礼成,即帝位于南郊。丞相率百官以下及都民耆老,拜贺舞蹈,呼万岁者三。具卤簿导从,诣太庙,上追尊四世册宝,告祀社稷。还,具衮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贺……遂遣官册拜皇后,册立皇太子,以即位诏告天下。成祖即位仓猝,其议不详。仁宗即位,先期,司设监陈御座于奉天门,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是日早,遣官告天地宗社,皇帝具孝服告几筵。至时,鸣钟鼓,设卤簿。皇帝衮冕,御奉天门。百官朝服,入午门。鸿胪寺导执事官行礼,请升御座。皇帝由中门出。升座,鸣鞭。百官上表,行礼,颁诏,俱如仪。宣宗以后,储宫嗣立者并同。正德十六年,世宗入承大统。先期造行殿于宣武门外,南向。设帷幄御座,备翼善冠服及卤簿大驾以候。至期,百官郊迎。驾入行殿,行四拜礼。明日,由大明门入。省诏草,改年号,素服诣大行几筵谒告。毕,设香案奉天殿丹陛上。皇帝衮冕,行告天地礼。诣奉先殿、奉慈殿谒告,仍诣大行几筵、慈寿皇太后、庄肃皇后前各行礼,遂御华盖殿。百官朝服入。传旨免贺,五拜三稽首。鸿胪寺官请升殿,帝由中门出御奉天殿。鸣鞭,赞拜,颁诏,如制。”
本会之所谓“宝灵宫拜佛”,即指“诣奉先殿”和诣大行几筵”。“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大行”,古代称刚死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几筵”,犹几席,祭祀的席位,后亦称灵座。
所谓“进太明宫请旨”,即指到皇太后前行礼。
所谓“起身”,即指入朝(御奉天殿)。
   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所谓“风灯”、“盆景”、“通草绸绫纸绢”作成之“花叶”、“螺蚌羽毛”等作就之“荷荇凫鹭”等,意指南明弘光朝廷乃一派虚假繁荣。“通草”,即通脱木,茎含大量白髓,采髓作薄片,可制通草花或其它饰品;也可入药。桡(ráo)”,船桨。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原文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贾母,刻未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庚辰侧批: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庚辰侧批:转得好。】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庚辰侧批:有是论。】【庚辰双行夹批:一驳一解,跌宕摇曳,且写得父母兄弟体贴恋爱之情,淋漓痛切,真是天伦至情。】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庚辰双行夹批:一句补前文之不暇,启后文之苗裔。至后文凹晶馆黛玉口中又一补,所谓“一击空谷,八方皆应”。】

元春代表朱明。“未入宫”之元春代指南京朱明;“选入宫作女史”之元春代指朱棣篡位迁都后之北京朱明;本回“省亲”之元春则代指南明弘光朝廷。
元春“未入宫”时宝玉之所谓“三四岁”,代指南京朱明存续之“四十年”,即从洪武元年(1638)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到永乐七年(1409)朱棣第一次北巡。
朱棣迁都北京后,实行两京体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南京和京师一样,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京师相同。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所在府为应天府,合称二京府。此即元春入宫后之所谓“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
宝玉即缺角传国玺,代表朱明皇权,而元春“省亲”代指南明弘光朝廷,所以贾政令宝玉题撰匾联,“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原文
闲文少叙,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坐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庚辰双行夹批:每的周到可悦。】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镜”四字,【庚辰双行夹批:不得不用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庚辰双行夹批:妙!是特留此四字与彼自命。】于是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庚辰双行夹批:庭燎最俗。】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本 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随侍太监跪启曰:“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贾妃点头不语。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陛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庚辰双行夹批:一丝不乱,精致大方。有如欧阳公九九。】昭容再谕曰:“免。”于是引退。

本回“试才题对额”,贾政等从稻香村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茶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故宝玉题为“蓼汀花溆”。“蓼(liǎo)”,亦称水蓼、红蓼。“汀(tīng)”,水边平地,小洲。“溆()”,水边。
本回“归省庆元宵”,元春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花溆”之名,本因其临近茶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而有。但如果将其与“蓼汀”并列,“花溆”之“花”则指芦花。第三十八回宝钗之“忆菊”诗:“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红蓼花与芦花花期相同,代指秋天。而此处之“贾妃”代指即将登极之弘光帝,所以“贾妃”将“蓼汀”去掉,意指南明才刚刚建立,还是“元春”,而“花溆”之荼靡、牡丹、芍药、蔷薇等将陆续开*放。
大观园正殿之原型为北京紫禁城,而紫禁城是以南京明皇宫为蓝本而修建,故此处之正殿代指南京明皇宫。正殿前“石牌坊”之原型为承天门(天*安*门),原题“天仙宝境”,元春改为“省亲别墅”,意指弘光帝又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南京建立南明。
所谓“礼仪太监”引贾府人等“月台下排班”、“昭容传谕曰‘免’”,即指登极大典上百官拜贺,“传旨免贺”。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原文
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拜等事……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贾政退出。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庚辰双行夹批:至此方出宝玉。】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庚辰侧批: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庚辰双行夹批:至此一句便补足前面许多文字。】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贾妃极加奖赞,又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
“顾恩思义”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庚辰双行夹批:是贵妃口气。】

“元妃”,国君或诸侯的嫡妻;这里代指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朝廷。本回一直称元春为“贾妃”,只在元春见宝玉时才改称“元妃”。所谓“元妃见宝玉”,即指弘光帝登极,成为南明第一个皇帝。
元春为正殿题“一匾一联”。所谓“顾恩思义”,意指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又在南京建立南明。所谓“恩义”,是指朱元璋之“恩义”。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此联即写弘光帝之登极大典。“赤子”,刚生的婴儿;“苍头”,言头发斑白,指年老的人;“赤子苍头代指百姓。“旷典”,稀世盛典。

六、咏大观园诗
元春为省亲别院赐名为“大观园”。
元春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
大观园代表末世朱明,其原型为西苑三海(含景山、紫禁城,下不注),即“潢海铁网山”。其中大观园“翠嶂”之原型为景山(万岁山),“正殿”之原型为北京紫禁城,“玉石牌坊”之原型为承天门(天*安*门)而北京紫禁城是以南京明皇宫为蓝本而修建,故其正殿又代指南京明皇宫。北京紫禁城也是宁国府和荣国府之原型。(详见第十六回“起造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题对额”)
本回之七首咏大观园诗,可视作咏西苑诗。元春之“大观园”诗,是对西苑三海之总写,其它六首则从不同角度进行分写。
1、元春  
大观园 园之名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第一句写西苑三海之格局。
第二句写西苑三海之历史。西苑三海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而筑成,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
第三句写西苑三海之景致。
第四句总结。“锡(”,通“赐”。“大观”,形容事物的美好繁多;或谓规模宏大,内容齐备。

2、迎春  
旷性怡情 匾额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此诗写游园心情。“额旷怡”,即“旷性怡情”之“匾额”。“宁不”,怎不。

3、探春  
万象争辉 匾额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此诗写总体印象。

4、惜春

文章造化 匾额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此诗谓西苑三海巧夺天工。“横拖”,横亘绵延。“千里外”、“五云中”,是夸张说法。“文章”,指文采,错综华美的色采或花纹。“造化”,自然界。“日月光辉”,喻皇恩。

5、李纨  
文采风流 匾额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此诗着重写西苑之水和山。西苑三海的格局为“一池三山”,仿自仙境中的瑶池与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一池”即太液池,“三山”即琼华岛、圆坻(chí和瀛台。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 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
“歌扇”,旧时歌者歌舞时用的扇子。“绿裁歌扇”,用绿绢裁制的歌扇。“湘裙”,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女裙;《西厢记》:“亸(duǒ下垂)香袖以无言,垂湘裙而不语。
“珠玉”,喻精彩的诗文。“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6、薛宝钗  
凝晖钟瑞 匾额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此诗着重颂圣。脂批道:“好诗!此不过颂圣应酬耳,未见长,以后渐知。”“晖”,日光。“钟”,
芳园筑向帝城西”,点出西苑三海位于北京紫禁城之西;“帝城”,指紫禁城。
高柳喜迁莺出谷”:高高的柳树喜迎黄莺从幽谷迁出。
“修篁时待凤来仪”:修长的丛竹时刻等候凤凰的来临。传说凤食竹实,故竹可招凤。修”,长,高。“篁”,竹林,泛指竹子。“”,匹配,配合。
“宸游”,帝王之巡游。“宸(chén)”,帝王住的地方,宫殿;代指王位或帝王。“孝化”,孝道的教化。
“睿藻”,指皇帝或后、妃所作的诗文。

7、林黛玉  
世外仙园 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此诗将西苑三海比作“世外仙园”。
“金谷”,即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别墅,石崇常在园中设宴豪饮。“玉堂”,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颜师古注:“玉堂,嬖()幸之舍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读小说累不累啊?{:soso_e10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2: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牛弹琴是我的错,对不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6: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证明,对一个迷途羔羊呼唤,实在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