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8|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十七至十八)大观园原型为西苑三海(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6 16: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七、宝玉五言律四首
元春道:“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院’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1、“有凤来仪”
本回“试才题对额”写此处“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有人认为该题“淇水遗风”或“睢园遗迹”。“淇水”和“睢(suī)园”都以竹闻名。《诗·卫风·淇奥》篇:“瞻彼淇(淇水)奥(水边弯曲地),绿竹猗(é)猗(é)。”唐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陶渊明)之樽。”
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于是题匾为“有凤来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有凤来仪。”“箫韶”,舜所制的音乐;乐一曲为一成。“仪”,匹,配合。“凤”也代指后妃,故脂批道:“果然,妙在双关暗合。
宝玉另作一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脂批道:“‘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又道:“‘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便如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
本回元春赐名为“潇湘馆”,仍紧贴“竹”字。“潇湘竹”即“湘妃竹”、斑竹。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痛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

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宝玉之所谓“第一处行幸之处”,意谓“有凤来仪”代指南明第一个政权——南京弘光朝廷。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意指弘光帝登极。“秀玉”,喻竹。“实”,指竹食。“堪宜”,正适宜。传说凤食竹实,故竹可招凤。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
这两联写竹之茂密。“个个”,竹叶攒聚,像很多“个”字;明代刘基《种棘》诗:“风条曲抽乙,雨叶细垂个。”“迸”,溅射。“砌”,台阶。“碍”,妨碍,阻挡。
脂批道:“妙句!古云:‘竹密何妨水过?’,今偏翻案。”“竹密何妨水过”,出自南宋高僧道川禅师之诗偈:“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意谓不要摇动影子(晃眼)影响午睡,好梦才开始呢。“昼”,中午、正午。

2、“蘅芷清芳”
本回试才题对额”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脂批道:“先故顿此一笔,使后文愈觉生色,未扬先抑之法。盖钗、颦对峙有甚难写者。”“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又道:“有趣!”脂批道:“前有‘无味’二字,及云‘有趣’二字,更觉生色,更觉重大。”故宝玉题为“蘅芷清芳”,蘅”即蘅芜,“芷”即青芷,皆香草。本回元春赐名为“蘅芜苑”,仍点“香草”二字。
宝玉另题一联云:“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紧贴“香草”二字。意谓吟成豆蔻诗后才思还很旺盛,在荼靡花下足睡梦也甜香。“豆蔻”即草豆蔻,花初开时成穗状,为嫩叶所卷,故俗称含胎花,以喻少女。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脂批道:“实佳。”贾政却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时古对类》:“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此诗写入主北京之清朝及清军南下消灭弘光朝廷;蘅芜苑代指入主北京之清朝。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点出“香草”。“萝薜”,藤萝薜荔。脂批道:“‘助’字妙!通部书所以皆善炼字。”本回“试才题对额”宝玉道:“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dēng)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huònà)姜荨(jiāngqián)的,也有叫什么纶组(lúnzǔ)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作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脂批道:“刻画入妙。”香草牵藤引蔓,萦绕盘曲,如绳如带,故谓其为“软衬三春”之草,“柔拖”着一缕香气。“衬”,衬托。“三春”,春天。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意谓香草牵藤引蔓,使曲径难以辨认;垂檐绕柱,青翠得就像要滴落到走廊上。脂批道:“甜脆满颊。”“轻烟”,谓香草藤蔓纤柔,萦绕盘曲,犹如轻烟。“迷”,迷惑,使…辨不清。曲径”,弯曲的小路。“冷翠”,浓绿;“翠”,绿色。“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谁说苦吟之谢灵运,梦境能长久呢?“幽梦”,隐约的梦境。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钟蝾《诗品》引《谢氏家录》道:“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
谢灵运为南朝宋诗人,故此处之“谢家”代指南明弘光朝廷。“有凤来仪”以竹喻南明弘光朝廷,极写竹之青翠、茂密,并谓“好梦昼初长”。“蘅芷清芬”则以香草喻入主北京之清朝,也极写香草之翠之香之曼妙,并反问道:“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意指清军南下消灭弘光朝廷。

3、“怡红快绿
本回“试才题对额”写此处“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绿垂碧缕,葩吐丹砂”。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故题匾为“红香绿玉”。所谓“红香绿玉”(“海棠”与“芭蕉”),代指在弘光朝廷覆亡后同时并存之两个南明政权。因唐王朱聿键就任监国后称帝,而鲁王朱以海只是就任监国,所以“红香”(海棠)代指福州之隆武政权,“绿玉”(芭蕉)代指绍兴之鲁监国政权;“红”隐“朱”。(“唐鲁争立”详见第四十八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本回元春改作“怡红快绿”,并赐名“怡红院”。怡红”即“残明”;“怡”隐“遗”,残存;“红”即“朱”元春赐名“怡红院”,意指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并存之南明已是“残明”。后怡红院”也代指南明和末世朱明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意指唐王朱聿键与鲁王朱以海争立,分别建立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脂批道:“双起双敲,读此首始信前云‘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等批非泛泛妄批驳他人,到自己身上则无*能为之论也。”“婵娟”,姿态美好,也指美*女。
“绿蜡春犹卷”:脂批道:“是蕉。”“蜡”,脂批道:“本是‘玉’字,此尊宝卿改,似较‘玉’字佳。”宝玉作此诗时,宝钗道:“他(贾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并举钱珝(咏芭蕉诗为典,让宝玉改“绿玉”为“绿蜡”。
唐代钱珝《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显然宝玉之“绿蜡春犹卷”句,本就化自钱珝诗,此处却偏由宝钗提醒,其中必有文章。
元春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并赐名“怡红院”,意指弘光朝廷覆亡后之南明已是“残明”。此处宝钗则以元春“不喜”为由,让宝玉改“绿玉”为“绿蜡”。而按照宝玉的思路,下一句中的“红妆”本当为与“绿玉”相对之“红香”,所以宝钗让宝玉改“绿玉”为“绿蜡”,等于同时也改掉了“红香”之“香”。所以此处宝玉“尊宝卿”改“玉”为“蜡”,实际上是指清军南下消灭南明鲁监国政权和隆武政权。(详见第十九回“小耗子偷香芋”)
“红妆夜未眠”:脂批道:“是海棠。”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凭栏垂绛袖”:谓栏杆旁的海棠如凭栏美*女垂下的红袖。脂批道:“是海棠之情。”
“倚石护青烟”:谓石旁的芭蕉像遮护石头的青烟。“护”,掩蔽;保护。脂批道:“是芭蕉之神。何得如此工恰自然?真是好诗,却是好书。”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此联意谓隆武政权与鲁监国政权并存。“解怜”,懂得爱惜。此联第一句后有脂批道:“双收。”第二句后脂批则道:“归到主人方不落空。王梅隐云:‘咏物体又难双承双落,一味双拿则不免牵强。’此首可谓诗题两称,极工、极切、极流利妩媚。”

4、“杏帘在望”
本回“试才题对额”:“(贾政等)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墙,墙头上皆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故宝玉取“红杏梢头挂酒旗”之意题碣为“杏帘在望”,又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名之为“稻香村”。本回元春赐名为“浣葛山庄”。
本回“试才题对额”宝玉另题一联云:“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新涨绿添浣葛处”:脂批道:“采《诗》颂圣最恰当。”《诗·南·葛覃》:“薄(语助词)浣我衣。”“新涨”,指新涨的春水。“浣葛”,洗衣。
“好云香护采芹人”:脂批道:“采《风》采《雅》都恰当。然冠冕中又不失香奁格调。” “好云”,指稻香村“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采芹”:《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毛传:“泮(pàn)水,泮宫(学宫)之水也。”郑玄笺:“芹,水菜也。”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亦指考中秀才,成为县学生员。
此处之“采芹人”代指南明永历帝。永历朝廷管辖范围主要为福建、两广、云贵等南方边疆,故用“杏帘在望”、“稻香村”等代指永历朝廷。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此诗为林黛玉代作。在南明五政权中,林黛玉主要代表弘光朝廷和永历朝廷。此诗即写南明最后一个政权,即永历朝廷。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脂批道:“分题作一气呵成,格调熟练,自是阿颦口气。”“杏帘”,这里指用竹竿挑在杏花树梢的酒幌(见第十七回)。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诗:“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红杏”隐“朱”。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此联写山庄:菱荇、鹅儿、溪水;桑榆、燕子、人家。脂批道:“阿颦之心臆才情原与人别,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荇”,荇菜,浅水性植物。“桑榆”,桑树和榆树。“梁”,屋梁,燕子筑巢处,代指村舍。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此联写田野:春韭成熟,稻花飘香。“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脂批道:“以幻入幻,顺水推舟,且不失应制,所以称阿颦。”“馁 něi)”,饥饿
南明共存续了十八、九年,其中永历朝廷坚持抗清最久,共十六年。所以元春“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并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脂批道:“仍用玉兄前拟‘稻香村’,却如此幻笔幻体,文章之格式至矣尽矣!壬午春。”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诗:“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

八、元春之“四出戏”代指《石头记》四大部分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原文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庚辰双行夹批:二句毕矣。】

此处之脂批显然属于赤反文,是《石头记》本文。
脂批道:“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元春所点之“四出戏”,实际上代指《石头记》之四大部分。
1、“第一出《豪宴》”
《豪宴》是清初李玉《一捧雪》传奇中的一出。《一捧雪》演明朝莫怀古因玉杯“一捧雪”被严世蕃(宰相严嵩子)害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脂批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贾家”代表末世朱明,所谓“贾家之败”即指末世朱明之亡。末世朱明也因“通灵宝玉”(皇权)被清朝害得家破人亡。
“第一出《豪宴》”代指《石头记》第一大部分,从第六回至第二十二回。(第一回至第五回是《石头记》之序曲)
《石头记》第一大部分从后金之兴起(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直写到南明之亡(第十七回“妙玉入园”)。主要从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即后金汗位,写到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遇难。
其中第十八回至第二十二回主要介绍清朝入关后之南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将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合为一回,即表明第十八回至第二十二回也属于《石头记》第一大部分。
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之“正月二十一日”,代指《石头记》第一大部分到第二十一回为止。因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已被合为一回,所以此处之第二十一回实际上即指第二十二回。

2、“第二出《乞巧》”
《乞巧》是清初洪升《长生殿》传奇中的一出。《长生殿》演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脂批道:“《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元春代表朱明。入宫前之元春代表南京朱明;入宫后之元春代表朱棣迁都后之北京朱明;本回“省亲”之元春代表南明弘光朝廷;“省亲”后回到宫中之元春,则根据情节或代表南明,或代表北京朱明。此处之所谓“元妃之死”,即代指北京朱明之亡。
《长生殿》中的杨贵妃自缢于马嵬坡梨树下,北京朱明崇祯帝则自经于万岁山海棠树下。脂批之所谓“《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实际上是借杨贵妃之死,隐喻崇祯帝之死。所以此处之“元妃”实际上代指崇祯帝。
“第二出《乞巧》”代指《石头记》第二大部分,从第二十三回至第三十六回。
《石头记》第二大部分从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即后金汗位、天启七年(1627)崇祯帝登极(第二十四回“贾芸谋差事”),一直写到崇祯十七年(1644)崇祯帝自经殉国(第三十七回“贾芸送海棠花”)、清朝入关。
第二十三回贾政遣人来回贾母道:“二月二十二曰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所谓“二月二十二”,即指《石头记》第二大部分从第二十二回(实为第二十三回)开始。

3、“第三出《仙缘》”
《仙缘》即明代汤显祖《邯郸记》的最后一出《合仙》。《邯郸记》演吕洞宾下凡度卢生上天,代替何仙姑天门扫花的故事。“合仙”吕洞宾度卢生至“荒山”,众仙点化。
脂批道:“《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甄宝玉”即“宝玉”即南京朱明(南明)之缺角传国玺。所谓“甄宝玉送玉”,即指“缺角传国玺”将“通灵宝玉”送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即第一回“那僧”之所谓“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代指朱明之亡。
“第三出《仙缘》”代指《石头记》第三大部分,从第三十七回至第六十九回。
第三大部分从崇祯十七年(1644)朱明之“南迁”(第三十七回“贾政离京”),一直写到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第六十九回“尤二姐吞生金自逝”)、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郑克塽降清(第四十九回“薛宝琴进京”)。
    第三十七回回首贾政“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第七十回贾政来信“说六月中准进京等语”,第七十一回回首贾政既已回京,并已“诸事完毕,赐假一月在家歇息”。贾政离京期间的章回部分即《石头记》第三大部分。

4、“第四出《离魂》”
《离魂》是汤显祖《牡丹亭》改编本中的一出,演杜丽娘因“惊梦”而夭折。
脂批道:“《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林黛玉代表南明,所谓“伏黛玉死”即指南明之亡。
“第四出《离魂》”是《石头记》第四大部分,从第七十回至第八十回。
《石头记》第四大部分主要从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永历帝移跸贵州安龙府成为孙可望之傀儡(第七十一回“司棋幽会”),一直写到康熙三年(1664)张煌言就义(第七十七回“夭风流”)。

九、“龄官”即吴三桂
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原文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庚辰双行夹批:二句毕矣。】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庚辰双行夹批:何喜之有?伏下后面许多文字只用一“喜”字。】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庚辰双行夹批:《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庚辰双行夹批: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使主人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余历梨园弟*子广矣,个个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众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贾蔷扭他不过,【庚辰双行夹批:如何反扭他不过?其中隐许多文字。】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庚辰双行夹批:可知尤物了。】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庚辰双行夹批:有伏下一个尤物,一段新文。】

此处之“龄官”代指接引清军入关之吴三桂。
南明弘光君臣对清廷和吴三桂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群臣陆续得到吴三桂战败农民军的“捷音”时,无不兴高采烈,“举手加庆”,简直把吴三桂看成了大救星、大英雄!盛赞吴三桂“惟凭忠义,当闯百万,遂能屡挫贼锋,凯奏收京,功成勒鼎”,把吴三桂比作中兴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与郭、李“同功”,乃至“功在唐郭、李之上”。朱由崧也大夸“三桂倡义讨贼,雪耻除凶,功在社稷”。他们以为,有吴三桂的累战累胜,又有清兵的援助,明朝就中兴有望了。于是纷纷建议同吴三桂取得联系,派兵进至黄河一带,与吴三桂成“犄角”之势,置农民军于死地。有人提出:“宜速檄三桂提全师,及号召秦*晋两边宿将义旅,并力入秦”,与左良玉部“前后夹攻,指顾扫灭(农民军)”。为了鼓励吴三桂效忠南明,不惜封爵之赏。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朱由崧赐封吴三桂为蓟国公,子孙世袭。加赐坐蟒滚纻丝八表里、银二百两。户部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令人自海道运送给吴三桂。其他有功将士,由吴三桂开列名单,以便给予升赏。后又封赠吴襄为辽国公,谥忠壮,吴三桂母祖氏为辽国夫人。在给吴三桂封爵时,南明弘光政权还不知道他已降清,还认为他借了清朝的兵平息了农民军,对国家创下不世之功。他们所提建议都不过是不合实际的一厢情愿。当然,他们也根本不知道清兵此次进关的目的,一直把它当成是扶危济困的“义师”。为此,弘光政权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前去北京,一则对清出兵为明复仇表示感谢之意,同清议和,平分江山;一则面见吴三桂,把勅书与封赏交给他,以使他为南明效力。弘光朝廷授权使团执行如下命令:在天寿山特立园陵,为崇祯改葬,与清议和,可割山海关外地,每年给钱十万为限;往来国书按古称“可汗”;通使礼仪,宜遵“会典”,不得曲膝,以致辱命。九月,使团到达沧州时才听说吴三桂已由清朝改封“平西王”,决定派人携带册命与书信先期赶到北京,转授给吴三桂,并说明使团此行之使命。吴三桂接到册书后,不启封,原样进呈给清摄政王多尔衮,表示他对清朝的忠诚不贰。多尔衮打开赐封吴三桂蓟国公册命,内有“永镇燕京,东通建州”的话,勃然动怒,想拒绝南明使臣进京。但诸臣议论,南明既以理来,应令使臣入京传见。多尔衮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令使臣来京。十月,使团至京。吴三桂说:“清朝法令甚严,恐致嫌疑,不敢出见。”还表示:对南明“终身不忍一矢相加遗”。弘光朝廷自海道运来的五万两银子、十万石漕米,吴三桂也婉言谢绝,一粒米不收,一文钱不要。吴三桂不见南明使臣,不拜福王诏书,使团携带赏给吴三桂的白银一万两、缎二千匹,无法当面交付给他,被前来收礼物的清朝满族官员争抢而空。南明不仅苦心笼络吴三桂的目的落空了,与清朝议和、划界为守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多尔衮拒不出见,只派官员出面交涉,断然拒绝南明的议和要求。使臣提出致祭崇祯、重新埋葬的要求,也被拒绝。不久清廷派人向使臣下逐客令,并宣布:“你们回去通告,我们即将发兵南下!”
本回元春赐龄官“一金盘糕点之属”,并夸“龄官极好”,即指弘光朝廷把吴三桂当作大功臣进行封赏。
元春命龄官任意再作两出戏,“(贾蔷)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 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
贾蔷代表清朝。“本角”即本工;戏曲界通常把扮演演员本人所属行当中的剧中人叫本工。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中的两出戏,写杜丽娘游园后梦中与柳梦梅在牡丹亭交欢之事。如果龄官作《游园》《惊梦》,则隐含着吴三桂有忠明之心,而《石头记》中的“柳氏家族”代指南明和郑氏集团(详见第四十七回“柳湘莲”、第六十回“柳五儿”)。
《相约》《相骂》是明代王玉峰《钗钏记》传奇中的两出。《钗钏记》演落难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几经波折,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相约》《相骂》:史父欲悔婚,碧桃命丫环云香去约皇甫吟相会,以便赠以金银财物,使其尽快纳聘迎娶。时逢皇甫吟不在,云香告知其母。后皇甫吟之友韩时忠竭力劝阻皇甫吟前去赴约,自己却假冒其赴约,骗走钗钏、银两。碧桃不见皇甫家前来迎娶,又遣云香前去问讯。云香与皇甫吟之母发生争执,大吵一场。
龄官“执意不作”《游园》《惊梦》,“定要作《相约》《相骂》”,意指吴三桂向清廷表明自己的忠诚。
“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此处即指南明弘光朝廷不知道吴三桂早已降清,额外赏赐吴三桂,以使其为南明效力。
“龄官”即“伶官”,指乐官。源自《诗·邶风·简兮序》:“卫之贤者,仕於伶官。”郑玄笺:“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而善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后以称供职宫廷的伶人。龄官是“红楼十二官”中唯一不从贾府辈分取名者,其目的是借“伶官”之乐官身份,点明以“龄官”为代表的“红楼十二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优伶,而是朝廷官员。
第三十六回明点龄官是小旦,《游园》《惊梦》正是其“本角之戏”,并且唱得最好,宝玉央其所唱之“袅晴丝”,便是《游园》《惊梦》中杜丽娘的一段著名唱段。
脂批道:“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

十、“戊子孟夏”之批
本回靖本有一眉批云:
“孙策(1)以天下为三分(2),众才一旅(3);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4)分*裂山河,宰割(5)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6);芟夷(7)斩伐,如草木焉!江淮(8)无(9)涯岸(10)之阻,亭(11)壁(12)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13)者,合纵缔交(14);锄耰棘矜者(15),因利乘便(16)。将非(17)江表(18)王气(19),终于三百年(20)乎?是知(21)并吞六合(22),不免轵道之灾(23);混一车书(24),无救平阳之祸(25)。呜呼! 山岳崩颓(26),既履(27)危亡之运;春秋迭代(28),必有去故(29)之悲。天意人事(30),可以凄怆(31)伤心者矣!大族之败,必不致如此之速,特以子孙不肖招接匪类,不知创业之艰难。当知瞬息荣华,暂时欢乐,无异于烈火烹油,鲜花著锦,岂得久乎?戊子孟夏,读《虞子山文集》,因将数语系此,后世子孙,其毋慢忽之。”

此批从第一句至“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句,出自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序》。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人,南北朝文学家。脂批中《虞子山文集》之“虞子山”,当为“庾子山”之音误。
译文
孙策在天下分*裂为三之时,军队不过五百人;项藉率领江东子弟起兵,人只有三千。于是就剖分山河,割据天下。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戮杀,如割草摧木一般?长江淮河失去了水岸的阻挡,军营壁垒缺少了藩篱的坚固,使得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莫不是江南一带的帝王之气,已经在三百年间终止了吗!于此可知并吞天下,最终不免于秦王子婴在轵道旁投降的灾难;统一车轨和文字,最终也救不了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祸患。呜呼!山岳崩塌,既已经历国家危亡的厄运;春秋更替,必然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天意人事,真可以令人凄怆伤心的啊!
注释
(1)“孙策”:字伯符。他在父亲孙坚死后,募得数百人从袁术,后来终于平定江东。
(2)“三分”:指魏、蜀、吴三分天下。
(3)“旅”:古代以五百人为一旅。《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中说孙策“兵不一旅,而开大业”。
(4)“遂乃”:终能。
(5)“宰割”:分割,分*裂。
(6)“卷甲”:卷起衣甲。这里是说卷甲溃逃。卷:同“捲”。据《南史·侯景传》记载:侯景作乱时,号称百万的梁朝军队都纷纷败逃或投降。
(7)“芟(shān)夷”:割草,削除。此处喻斩杀人民。侯景作乱时,曾大肆残杀无辜。
(8)“江淮”:长江、淮河。
(9)“无”:竟无。
(10)“涯岸”:河岸。“涯”:水边。
(11)“亭”:堡,即亭候,监视敌情的岗亭。
(12)“壁”:壁垒,军营的围墙,用作攻守的工事。
(13)“藩篱”:用竹木编制的屏障。
(14)“头会(kuài)箕敛”:按人头计算纳赋,用畚箕收取。语出《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此处“头会箕敛者”是指那些乘势起事聚敛民财的下层官吏。
(14)“合纵缔交”:互相联盟结合,此指互相联络起来反抗朝廷。
(15)“锄耰棘矜者”,指拿着低劣武器的下层人。“耰(yōu)”:碎土平田的农具,头如木锥形。“棘”:同“戟”。“矜”:矛柄。
(16)因利乘便:意谓乘时势之便。这里是取贾谊《过秦论》中“因利乘便,以宰割天下”一语的意思。
(17)“将非”:莫非。
(18)“江表”:江南。这里专指金陵。
(19)“王气”:天子之气运。
(20)“三百年”:自吴孙权于黄龙元年(229)建都建业,经东晋、宋、齐,至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金陵作为帝王都城约三百年。
(21)“是知”:由此可知。
(22)“并吞六合”:指秦吞并天下。“六合”:指天地四方。
(23)“轵道之灾”:指秦王子婴在轵道旁降迎刘邦的事。“轵(zhǐ)道”:亭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北。
(24)“混一车书”:即《礼记·中庸》所说的“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这里指西晋统一中国。“混一”:统一。
(25)“平阳之祸”:指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事。晋永嘉五年(311),刘聪兵陷洛阳,迁怀帝于平阳,后被杀。建兴四年(316),刘曜陷长安,将愍帝迁至平阳杀害。“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
(26)“山岳崩颓”:喻国家的覆亡。语见《国语·周语上》:“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27“履”:践,经历遭遇。
(28)“春秋迭代”:比喻朝代的更替。“迭代”:更替。
(29)“故”:指故土、故国。
(30)“天意”:是说梁的覆亡出于天意。“人事”:指人的所作所为,如侯景之作乱,梁朝的君臣昏庸腐朽,陈霸先的乘机而起等。
(31)“凄怆”:悲伤。
(《古文鉴赏辞典》)

此眉批写在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之间。第十七回之“妙玉入园”代指南明灭亡,第十八回之“元妃省亲”代指南明弘光帝登极,所以此批显然是在借庾信之《哀江南赋》而“哀南明”。此批署“戊子孟夏”,当为当时之个中人所作,戊子”即康熙四十七年(170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