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0|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三十三)“紫檀堡”即“双树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7 11: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本回接第三十二回“金钏投井”,从皇太极改“金”为“清”,一直写到皇太极无疾崩,顺治帝即位,李自成攻入北京。
一、“忠顺亲王府”代指清朝
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宝玉从王夫人处出来,不想与贾政“撞了个满怀”。“贾政见他惶悚,应对不似往日,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方欲说话,忽有回事人来回:‘忠顺亲王府里有人来,要见老爷。’”
所谓“宝玉会雨村”,代指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正式称帝。“忠顺亲王”,代指皇太极第八子福临,为顺治帝即位埋下伏笔。福临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正月。“忠顺亲王府”代指清朝。
“忠顺府长史官”来贾府索取之琪官,原为北元传国玺,在皇太极称帝后则代表清朝皇权。故“忠顺亲王”说“断断少不得此人”。“长史官”, 总管王府内事务的官吏。
宝玉起初抵赖,待那长史官点出“红汗巾子”,宝玉才道:“大人既知他的底细,如何连他置买房舍这样大事倒不晓得了?听得说他如今在东郊离城二十里有个什么紫檀堡,他在那里置了几亩田地几间房舍。想是在那里也未可知。”
所谓“东郊离城二十里”之“紫檀堡”,代指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东郊离城二十里”之“双树堡(pù)”(今兴城市东北双树乡双树村)。明朝在山海关和辽阳之间共设有十九处驿站和十九处递运所,双树堡就是宁远卫辖区内的一处递运所,东距宁远城二十里左右。
崇祯十五年(1642),洪承畴在松锦之战中兵败被俘,明军精锐尽失。而一度转入低潮的农民起义又死灰复燃,发展迅猛,已成燎原之势。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洪承畴尚困松山城中,崇祯帝便与兵部尚书陈新甲密谋议和。二月,松山城破。三月,陈新甲命人秘密赴宁远与锦州清方联系。四月底,陈新甲再次奉旨遣人往沈阳议和。皇太极在致崇祯帝书中提出了议和条件:“每岁贵国馈黄金万两,白金百万两,我国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以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贵国界,以塔山为我国界,连山适中之地,两国于此互市。”(《清太宗实录》)据史料记载,“帝(崇祯)既以和议委新甲,手诏往返者数十,皆戒以勿泄。外廷渐知之,故屡疏争,然不得左验。”一日,议和使臣将议和详情报与陈新甲,陈新甲阅后置于桌案,其家童误以为是日常对外公布的“塘报”,“付之钞传”,于是“言路哗然”。而“新甲不引罪,反自诩其功”。崇祯帝“恶其泄机事,且彰主过”,遂将陈新甲下狱弃市。(《明史·陈新甲传》)明清议和就此夭折。
明朝松锦兵败求和,皇太极提出以宁远和双树堡中间的土岭为国界,是要将清朝的管辖区域推进到土岭之东的双树堡,也就是说清朝皇权往西将可及于双树堡,而琪官代表清朝皇权。所以所谓“紫檀堡”实际上是指东郊离城(广宁)二十里”之“双树堡”,是清朝入关前其皇权可及之最西处。
本回之所谓“忠顺府长史官”入贾府索取琪官,意指明清议和夭折后,清军第五次侵入中原。《清史稿·本纪三》(崇德七年1642)冬十月辛亥,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与图尔格率师伐明。十一月丙申,阿巴泰奏自墙子岭入克长城,败明兵于蓟州。(崇德八年1643)五月癸卯,阿巴泰奏我军入明,克河间、顺德、兗州三府、州十八、县六十七,降州一、县五,与明大小三十九战,杀鲁王硃衣珮及乐陵、阳信、东原、安丘、滋阳五郡王,暨宗室文武凡千馀员,俘获人民、牲畜、金币以数十万计,籍数以闻。六月癸酉,多罗饶馀贝勒阿巴泰师还,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武英郡王阿济格郊迎之。甲戌,赐阿巴泰及从征将士银缎有差。
贾政说宝玉“无故引逗他(琪官)出来,如今祸及于我”,意指皇太极在得到北元传国玺并称帝后,不断进攻明朝,乃至在崇祯十五年(1642)松锦之战后,明廷被*迫与清朝求和,而求和夭折后,又遭清军打击。

二、“宝玉大承笞挞”代指北京朱明覆亡
贾政送走“忠顺府长史官”,又遇贾环“小动唇舌”。贾环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脂批道:“再逼下文,有不得不尽情苦打之势。”
宝玉“大承笞挞”的原因,一为“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一为“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即因“金钏投井”和“引逗琪官”。所谓“金钏投井”,代指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称帝,改“金”为“清”;所谓“引逗琪官”,则指皇太极在正式称帝后不断进攻明朝,直到皇太极无疾崩”之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1643),仍派军侵入中原。所以宝玉“大承笞挞”的原因,实际上是清朝(后金)在皇太极在位十八年期间不断发展壮大。明清(金)之间长达三十年的战争,加重了明朝百姓的负担,掏空了明朝的国库,使明军精锐丧失殆尽。这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并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导致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从西安直趋北京,推*翻北京朱明。
贾环和赵姨娘代表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大顺,改元永昌。初八日,李自成率大军从西安出发,向北京进军。北京朱明已是个空架子,农民军势如破竹,三月初已兵临宣府城下,直逼京师。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六日,崇祯下令弃宁远,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却几乎无人响应。山东总兵刘泽清谎报坠马受伤不奉诏,吴三桂则“迁延不即行,简阅步骑”……只有蓟镇总兵唐通率八千人马抵京,但随即献居庸关投降李自成。刘泽清、吴三桂等即明朝处于危急关头的所谓“聋婆子”。而所谓宝玉“说话不明白”,则指明朝廷在撤与不撤宁远的问题上优柔寡断。早在正月十九日崇祯帝就提出了调吴三桂守北京的想法,但明朝君臣都害怕承担“弃地”的责任,互相推诿,错失良机。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经殉国。此即所谓“宝玉大承笞挞”,代指北京朱明覆亡。
“(王夫人)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贾珠即崇祯帝,这里用王夫人哭贾珠,点出宝玉“大承笞挞”实指北京朱明覆亡。
贾母道:“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
此处意指在北京朱明覆亡后,南逃朱明宗室和大臣将在南京建立南明。
众人用春凳将宝玉抬至贾母房中。“袭人满心委屈,只不好十分使出来,见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自己插不下手去,便越性走出来到二门前,令小厮们找了焙茗来细问”。焙茗道:“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大爷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
焙茗说“宝玉大承笞挞”是薛蟠和贾环“下的火”。薛蟠代表清朝,贾环代表李自成农民军,北京朱明正亡于李自成和清朝之手。“下的火”,使坏进谗之意。
袭人“回来,只见众人都替宝玉疗治。调停完备,贾母令‘好生抬到他房内去’。众人答应,七手八脚,忙把宝玉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
贾府常因伤风感冒而传医用药、大动干戈。本回宝玉“大承笞挞”后,竟然只是贾府众人替宝玉疗治,为第三十四回“宝钗送药”做好铺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