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9|回复: 0

[小说故事] 石头真言(三十五)傅秋芳即朝鲜国王李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7 1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本回又回写到清朝入关之前,交代相关历史势力及其代表人物。
一、“莲叶羹”代指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本回薛蟠向宝钗母女道歉后道:“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宝钗道:“黄澄澄的又炸他作什么?”“炸(zhá)”,将旧金属器物加工,使重现光泽。
此处明点宝钗之“金”乃“项圈”,即金璎珞,代指后金之金角,从而将时代背景转回到皇太极正式称帝之前。
本回宝玉说要吃“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凤姐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作,今儿宝兄弟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姑妈、太太都不吃,似乎不大好。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托赖连我也上个俊儿。”“上个俊儿”,尝个鲜、沾点光之意。
“老太太、姑妈、太太”和凤姐等一起吃“莲叶羹”,意指皇太极在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十月改族名“诸申”(女真)为“满洲”(即满族),而“满洲”的主要成分为女真族、蒙古族、汉族和朝鲜族。“莲叶羹”当谐音“连叶根”。
做“莲叶羹”的模子共“四副”,“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所谓“四副”,代指构成“满洲”之女真族、蒙古族、汉族和朝鲜族。所谓“共有三四十样”,意指“满洲”中的女真部落和蒙古部落,再加上汉族和朝鲜族,共有“三四十个”。
贾母夸凤姐嘴乖,宝玉道:“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宝玉勾着贾母原为赞林黛玉的,不想反赞起宝钗来,倒也意出望外,便看着宝钗一笑。宝钗早扭过头去和袭人说话去了。”
贾母夸宝钗,与第二十九回张道士为宝玉“说亲”寓意相同,意指皇太极即将正式称帝。
金钏代表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此处之白玉钏则代指降金(清)之漠南蒙古察哈尔部。崇祯七年(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走死青海打草滩。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统军三征察哈尔部,林丹汗的继承人、其子额哲率部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封额哲为和硕亲王(《清史稿》)。此即所谓“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代指皇太极正式称帝,漠南蒙古察哈尔部已被纳入清朝版图。

二、《红楼梦》中的朝鲜(三)傅秋芳即李朝仁祖李倧
第三十五回原文
忽有人来回话:“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宝玉听说,便知是通判傅试家的嬷嬷来了。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的,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其中原来有个原故: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庚辰夹批:痴想。】【蒙侧批:大抵诸色非情不生,非情不合。情之表见于爱,爱象则心无定象,心不定,则诸幻业生,诸魔蜂起,则汲汲乎流与无情。此宝玉之多情而不情之案,凡我同人其留意。】因此连忙命让进来。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今日遣来的两个婆子偏生是极无知识的,闻得宝玉要见,进来只刚问了好,说了没两句话。那玉钏见生人来,也不和宝玉厮闹了,手里端着汤只顾听话。宝玉又只顾和婆子说话,一面吃饭,一面伸手去要汤。两个人的眼睛都看着人,不想伸猛了手,便将碗碰翻,将汤泼了宝玉手上。玉钏儿倒不曾烫着,唬了一跳,忙笑了:“这是怎么说!”慌的丫头们忙上来接碗。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蒙侧批:多情人每于苦恼时不自觉,反说彼家苦恼。爱之至,惜之深之故也。】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己烫了。众人上来连忙收拾。宝玉也不吃饭了,洗手吃茶,又和那两个婆子说了两句话。然后两个婆子告辞出去,晴雯等送至桥边方回。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蒙侧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深意味,岂能持告君。】两个人一面说,一面走出园来,辞别诸人回去,不在话下。【庚辰双行夹批:宝玉之为人非此一论亦描写不尽,宝玉之不肖非此一鄙亦形容不到,试问作者是丑宝玉乎?是赞宝玉乎?试问观者是喜宝玉乎?是恶宝玉乎?】

“傅试”,即趋炎附势之“附势”,代指明清嬗代之际的李氏朝鲜从奉明朝为宗主国改奉清朝。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知州与通判的关系,正是明朝与李朝之间的关系。明朝是宗主国,李朝是藩属国,李朝内部事物自可做主,但所有大事必须报明朝备案或得到明朝批准,新国王继任也必须得到明朝的册封。
“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
几句道尽明朝和李朝之间的关系。李朝是明朝的藩属国,历来仰仗明朝的势力,比如万历二十年(1592)万历帝出兵朝鲜,驱逐日本军队。此即所谓“着实看待”。
“常遣人来走动”,意指李朝与明朝本是朝贡关系。
“那傅试原是暴发的”,意指李朝本是高丽国将军李成桂通过政*变所建;而倧也是通过宫廷政*变而上台。《明史·本纪二十二》:“(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癸巳,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
李朝仁祖倧(16951649)本为李氏朝鲜第十六代国王,但太祖李成桂曾追封祖先穆祖、翼祖、度祖、桓祖,共四代;后来其他国王又追封德宗、元宗,加上一代废王燕山君,共三代。这样算来仁祖倧正好是李氏朝鲜第二十三个国王。此即所谓“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所以令宝玉“十分诚敬地遐思遥爱”之“傅试家的傅秋芳”,代指李氏朝鲜之仁祖倧。所谓“遐思遥爱”,乃传神之笔,活画出了明朝对李朝之关切。
所谓“尚未许人”,意指处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李朝正在观望,尚未抉择最后归附何方。
“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说才貌俱全。”
意谓李朝虽是藩属国,但倧仍为一国之君。
“今日遣来的两个婆子偏生是极无知识的……”
“萨尔浒之战”时李朝曾派军参战,朝鲜兵在后金军的攻击下“瞬息间两营皆没”,最后大营被围,“全军投降”。
所谓“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点出宝玉之“情不情”,代指朱明末世。
所谓宝玉“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意指朱明已是外强中干。所谓“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意指朱明正受到清朝(后金)的打击。
“傅秋芳”即“附酋方”,意指李朝投降清朝(后金)。
皇太极曾两征朝鲜。第一次为天聪元年(1627)之“丁卯之役”(“丁卯胡乱”),后金与朝鲜结“兄弟之盟”(详见第九回“闹学堂”)。故称傅试为“傅二爷”。
第二次为崇德二年(1637)之“丙子之役”(“丙子虏乱”)。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在沈阳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拒不跪拜,双方撕扯,仍不屈服。皇太极认为这是朝鲜国王效忠明朝、对清不从的表现。十二月,皇太极以此为借口,第二次对朝鲜用兵。皇太极亲自统率清军渡鸭绿江,前锋直指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倧逃到南汉山城。皇太极也率军到南汉山城外驻营。第二年正月,李倧请降,奉清国正朔,向清帝朝贡。于是,皇太极在汉江东岸三田渡设坛,举行受降仪式,确立了清朝同朝鲜的“君臣之盟”。皇太极两次用兵朝鲜,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一是改变了朝鲜依违于明朝和清朝之间的立场,二是得到了来自朝鲜的物资供应,三是解除了南攻明朝的东顾之忧。(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朝鲜国王为了阻止和抗击清军入侵,其备御之策除了传谕八道加强
战备外,就是遣使请求明朝给予支持和援助。可是,当时的明王朝已处
在农民军与清兵的夹击之中,自身都难保,不能给朝鲜有力支援。虽然
几次派人赴朝表彰其反清精神,但是又说:“见贵国人心器械,决难当
彼强寇,勿以一时奖谕,以绝羁縻之计。”这些话使朝鲜君臣感到失望,抗敌的信心和决心受损。(李鸿彬《清朝开国史略》)

李朝发现朱明已处于末世,外强中干,于是转投清朝(后金),即“附酋方”(傅秋芳)。

三、“黄金莺”代指清朝之金角
莺儿本名“黄金莺”,即“皇金印”,代指皇太极正式称帝后之“清朝之金角”。第八回之“金莺”即“金印”,代指后金之金角,即薛宝钗之“金璎珞”,代指薛宝钗。此处之“黄金莺”也代指薛宝钗,但不是薛宝钗之金璎珞,而是薛宝钗之金麒麟,即清朝之金角。
莺儿善打各种络子。本回薛宝钗让莺儿给宝玉“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宝玉之通灵宝玉即北京朱明之玉角,宝钗所谓“犯色”之“大红”即隐“朱明”,而宝钗要用之“金线”则隐后金。宝钗之所谓“打个络子把玉络上”,意指正式称帝后之皇太极要与朱明争夺皇权。
“宝玉听说,喜之不尽,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正值袭人端了两碗菜走进来”,说王夫人打发人指名给她送了两碗菜来,“还不叫我过去磕头”。宝钗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还有呢。”
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四月,皇太极即皇帝位,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清史稿》)。此即指王夫人指名送袭人“两碗菜”之寓意。
莺儿之所谓“十六岁”,代指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于天启六年(1626)即后金汗位,崇祯九年(1636)改“金”为“清”,改元崇德。崇德七年(1642)是皇太极在位的第十六年。
崇德七年(1642)“松锦之战”,洪承畴兵败降清。莺儿之所谓“十六岁”正为了将洪承畴包括进降清(金)明臣之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