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0|回复: 17

[原创] 此句何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6 01: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想不通这句,希望高人指点,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2: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兄过谦了。
古往今来,悟道、解道,本无高人一等者。能吸收众多有益的观点而为我所用,推陈出新,方自明。
欢迎各位学道者,各抒己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2: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38章最后一节原文: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观语法结构,“者”者,人也。与后一句“大丈夫”比照,是指层次不同的二类人。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我的理解:有先知先觉者,只能预见道之表象,则愚昧随之而至。
此观点有“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可反证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5: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不对。
前面有“道之华”,后面有“不居其华”。此处华与实是相对的,所以我觉得应该这么解释吧。
“能提早知道事情发生的能力,不过是道的表面(华即花,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估计是一样的。),实则上是愚蠢的表现。
比如说,有一个人算了一卦,预知到自己这次出去会摔一跤,那么就决定不出去,明天一算,会损失什么,又不行。看似是趋吉避凶的精明之人,而实则上则浪费了许多东西,这样下去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所谓“善易者不卜”,就是这个道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4楼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区别在主语,我指"人",你指"事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两位道兄解释的都很好,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修道之人就是应该博采众长,做到冲而用之或不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两位道兄解释的都很好,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修道之人就是应该博采众长,做到冲而用之或不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22: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引文,帛书本作:“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与之形成对文的是上一句:“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据此可知,文中的“者”指代的就是“者”之前的名词,起调整行文节奏和强调其所指代的名词之用。亦即,“夫礼者”中的者指代的就是礼,“夫礼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礼制这种东西;“前识者”中的者指代的即是“前识”,“前识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前识这种东西。
  
  那么,什么是前识呢?
  
  识,这里的意思是知识、见解。《庄子·山木》:“侗乎其无識,儻乎其怠疑。”《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須有三長,世無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長:謂才也,學也,識也。”
  
  前识,某一时刻或某一事件发生前的知见。联系到《老子》:“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可知,这里所谓的前识即是指听取百姓之心之前的知见,也即是首领个人的知见、心志。
  
  《老子》以为,政*治的主体和决策的主导是百姓,因此,任何个人的知见和心志相对于百姓这个主体和主导而言,都是肤浅(华、薄)的、非主体(实、厚)的,想要以个人的知见和心志去引领处于主体和主导地位的百姓,自然是愚不可及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22: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这样理解:
先认识到的东西,往往是道的表象,愚昧正是从此而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22: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2-7-16 22:47 编辑

【续8楼】
另,帛甲本《老子》将“之道,以御之有,以知古始”作为为道的纲领(道纪),故“前识”也有指代“古之道”的意思。“之道,以御之有,以知古始” 既然是为道的纲领,那么“之道,以御 之有,以知古始” 自然就是“愚之首”了(从纲领这个最高层面开始犯浑了)。
因此,“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这是《老子》作者对复古特别是复礼思潮的严正批评。遗憾的是,儒家独尊之后,“之道,以御之有,以知古始”的道纪竟被儒化为“之道,以御之有,以知古始”,《老子》从此不再《老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16 23: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今无古,属厚今非古,进化论的崇拜者,指的是你这样的人。
有古无今,属厚古薄今,腐儒者是也。
无古无今,属混沌未开,混沌道长之流是也。
有古有今,属跨越古今、贯通中西,非你辈之流所能管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连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7-16 2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往不咎”!古“咎”学,为研究福、祸,安、危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的相对、相反、相变、相通的四象一体观。既往发生的事,是历史确定的唯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所谓变与不变。而未发生的事,运动变化的事,才是“咎”!日之咎为“日晷”,月之咎为“月晷”。日月晷之学,则为干支历法之源头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22: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续8楼】
另,帛甲本《老子》将“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作为为道的纲领(道纪),故“前识”也有指代“古之道”的意思。“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既然是为道的纲领,那么“执古之道,以御今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23: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能不能这样理解:
先认识到的东西,往往是道的表象,愚昧正是从此而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3 17: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出了拘泥不前的弊端。   实际是阐述“动与不动”、“变化与不变化”的观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5: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最多的解释是韩非子的,做事不要靠猜测,要实地去考察。看来老子不是在谈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09: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乾坤客的解释。
道是反对知识的,或者说反对唯知识,要求大家放下知识,这也才会取得正确的,否则坚守知识,而知识是有局限和缺陷的,必然会导致严重问题。而道是虚柔,是随机应变,而不是固守知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4 17: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华而不实也。所谓先知先觉违反规律性,虚妄至极,愚昧之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