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78|回复: 36

张岱年先生开的一份“国学”书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5 1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流行各种国学书目,这使我想起来张岱年先生开的一份书目。30年前的1978年秋天,我们78级研究生入学之初,张岱年先生给我们开了一份“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共80余种。这份书目所列各书,与后来张先生讲“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时所举书目,略有异同。广义的“国学”以中国古代的义理之学为其核心,狭义的“国学”即指中国传统学术思想,所以这份书目亦可视为一“国学”书目。现录之如下,供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同志,和有志于学习、研究国学和中国哲学史的同志参考。
, ~9 ]6 [4 Z- Q
  `4 o! E5 {0 S+ |: _7 r
中国哲学史必读书目
. d9 b  c" I  |* b9 d9 W/ B
老子
5 X1 T% l' [8 L 3 @# e0 l2 z; \3 X$ V7 F
老子集解(奚侗) 老子校诂(马叙伦)
3 a- u9 o; S* a0 u- i+ |1 j # T3 d4 s7 k% z1 F0 q" f
老子古本考(劳健) 老子正诂(高亨)" S4 H* G* Z6 F. x
, \9 Y2 J' P; h' C0 U2 W7 S5 y6 t
老子校释(朱谦之)
, Z2 W9 k) k$ }7 F+ m& v
, Z3 {1 |. Y: J$ m5 d! p论语7 m7 p: o  J6 A; k/ A

7 n) [; L! J, L4 D0 M论语集注(朱熹) 论语正义(刘宝楠)
& {$ |! Q7 s! w% o, u" z2 E: ^
; o. ?9 _1 G! B5 S% l' [/ D, q论语集释(程树德) 论语译注(杨伯峻)9 T9 B. W2 n9 _% w$ ?
. _) l: @  y1 I+ m# y
管子
% P! g9 n% B9 i' ~" W ! N3 c5 G. T, @6 r, U
管子集校(郭沫若) 管子学(张佩纶)
; O- \% B1 j+ d. \& s+ v
7 P. `; p; Y0 N& d& c+ }商君书
, D' J2 x  h* z: M( ^- J
  R" P; o* _# [商君书注译(高亨)# d) O) {9 C5 E- s* {& M. }, m
  b1 ~2 h+ c' g% Q' [0 g. Z8 T
孟子
* P$ {0 k8 U" [. s: R- c2 i
. W; F8 p- x0 S" }孟子集注(朱熹) 孟子译注(杨伯峻)
1 s# S+ ?: T' k5 @5 w ' z# ^* e/ }- Q8 `5 z: N) H
墨子
  c/ h. m0 t: A# ?
3 ]; @8 Z7 V& j" h" V3 {. N1 K墨子间诂(孙诒让) 墨子校注(吴毓江)% ^4 p. X1 i6 S  ~; N

+ Y7 D3 S$ H# W- c: u$ z墨辩发微(谭戒甫) 墨经校注(高亨)& y3 a1 r0 R' d8 K% R
+ q3 W2 X' O5 g% u' _' \
庄子
6 u/ J  k9 i0 h4 @
, E+ h  B: N5 f; J! G  I" Z1 p6 ~4 u5 d庄子集释(郭庆藩) 庄子集解(王先谦)
1 I! @& T" Z0 c7 h+ l+ O/ g$ q' R( c 4 ~' w* o8 Q" O, f- E
庄子义证(马叙伦) 庄子补正(刘文典)6 u/ x2 i. A6 u( J9 i* `/ u8 u
& p3 H/ f; W( h$ f
南华经解(宣颖)2 R6 ~, J* t7 K: J1 n# ^
' L# _- `1 q* S& m( W$ z4 o* g
周易
- e3 _9 d5 ^3 s$ x0 W4 i: J) }( m
0 J0 G& f# K1 L( M* V8 |! O' m  Y周易注疏(王弼、孔颖达) 周易程氏传(程颐)$ z0 T) e! ~2 h5 B

$ D* c: e% Z6 v周易集解(李鼎祚) 周易本义(朱熹) 周易述(惠栋)
4 m2 I# _: }5 h) h+ o2 v. m 5 O2 C. |) @0 b5 H5 u
周易姚氏学(姚配中) 周易费氏学(马其昶)
+ g5 [: _8 V3 q+ i9 g3 o8 ]  y
' Q. w: Y1 Y3 S1 j+ ?周易古经新注(高亨) 周易古经通说(高亨)
9 A8 H& b( m' U$ G$ e0 L* Q$ I
0 u$ J0 d  g5 T9 B3 ?公孙龙子
# A" q# \, E2 Q2 t" [( x' H/ { 2 z& p/ s* [4 T  a& U! f+ Q
公孙龙子论(陈澧)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谭戒甫)0 v1 _) f! i. i- o% ]( u
! I. R0 W6 F( d) {1 A
公孙龙子集解(陈柱) 公孙龙子译注(庞朴)
. a9 R- B$ z0 k! C( \5 U  D+ H 0 i7 X6 \& F1 }" i- P
孙子兵法
' L# \% i1 x- Y1 G3 y. d4 P: t , P( h4 D0 C" _# W/ B
孙子十家注 孙子兵法新注
1 A6 I2 c3 W0 I 8 {5 M" a5 w) C
荀子
; J" ?( ~8 ?/ |% {  Z9 B5 g4 Y
4 c# @% B: {  C+ H4 C* m荀子集解(王先谦) 荀子简释(梁启雄) 荀子选注9 ~2 K3 p3 e& q4 [

! i- h- N' F& l1 S# H! p5 H韩非子
" M& I' e& k3 v4 j5 z. h
8 x* U: q& a5 `; |# G6 l4 {韩非子集释(陈奇猷) 韩非子浅解(梁启雄)
* e6 z2 x9 _4 G# a
% a; ^6 i1 u% o贾谊
" u: T: G  [" G5 O2 \7 |- M# @
/ {& {! i5 b5 a7 T+ t贾谊集# n' _" v' F7 U7 t
$ N. G& E: N0 E' n! ^
董仲舒+ H5 b( {1 q, H/ M- t! M; m* ]1 `

5 r! D! C0 ]6 D春秋繁露注(凌曙)+ g1 g6 L0 a* Z- m" R+ c  z" L  `
5 k( V; S, U" y' o# G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
& A0 z) `  Q$ i8 G
0 p/ B* v) d  k9 p0 \3 N1 V- G王充
+ A% n9 P3 N  w. Q3 t
, a; p, S/ x  [4 K2 z论衡集解(刘盼遂)
3 t  R1 S2 M; w/ S" B" V- K+ i + J: o$ G9 d- {% Q+ J7 P9 M6 [7 `
论衡校释(黄晖) 论衡选注
/ a9 H) Q2 m" m+ B+ N! I $ Z6 Z+ b2 a, L# B7 m
南北朝
2 x! H" W4 L  x: }- d
& E6 g# b4 w8 H$ h世说新语5 |6 m; b) j3 j( W

5 C. J( X% t; k. S! ?7 ?弘明集
' C  n- [7 j9 Y1 \7 z/ n) D 1 i( D4 h3 B  C5 S- h' X! O6 D
韩愈   
: {2 B: y+ Y7 {8 m# p
* s# B  |2 a& w昌黎集* s6 ]- _) K. e
& _: T* d0 g) ?3 h( E
柳宗元 $ e. N2 t9 K) K! g8 [5 v& E5 z# g

) ~: e1 {/ L% h河东集( u+ T; E9 U% r3 @7 j

% S! E" x. i  g/ U/ G; F周敦颐 ! C1 P+ p9 q4 u) W3 x( B) m

! T5 O% Z0 A0 a- c# C+ s& t' g太极图说
. G; ^" A5 {+ u, p8 X' e通书
4 r/ F2 U/ N: k) q

& @) [5 N5 l, J- J2 {. U" v张载 " L& S' P+ Q3 R" [

  o$ k6 E. ^  ]/ v5 U% |) t正蒙
5 B7 y$ u" X3 Y) t, X横渠易説

! q+ r# ]5 A/ Y; Y& n. ]
1 ?! J3 c9 q. Q& w6 X7 e. g程颢程颐 . d4 l" }; B9 S. ~4 N

8 y/ E5 H% T0 b程氏遗书
9 ~3 S6 e0 ?3 ~- l/ {* g
' b6 V# y" F) S朱熹 , i# u8 T, W3 f4 g) Q* j2 G* M
3 R1 l! V1 D# G9 l! m: Q9 `) l8 j/ ?' |
朱子语类
: M2 t; c6 L: D" I8 b: y朱文公集 朱子全书

+ F9 Y0 w% F6 V+ O
0 F7 a# y% ?5 Y6 t* l陆九渊 + k* T3 j1 S/ c' u4 K# Z: T+ F
* X' @  K' [2 n6 B- e, y+ d
象山集
  ^2 C6 U) }) w" p" G' }
3 G* O' l% @4 l& Q! [9 Z叶适 % I  p$ m1 _) ~  B

1 G/ }1 M9 k% ]# [" B. b& ^/ f4 k习学记言
  _5 `3 e  u7 d1 T: V3 i& X
( ?' |( R1 A7 e: A* \8 ?+ i王守仁
# p8 P7 X: \) S+ ` 7 k: M% s, n  \1 M8 H+ S
王文成公全书
- y3 n  d9 n& S- K# u9 b; O
+ H+ P# Q9 ], k王廷相
# E: o" L% Y$ ?. I; U
; V& e2 ?* b9 Z5 @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 N$ c; X, F7 V& l

* n2 G' y4 t) n  g% i方以智
) n2 \7 P/ l0 a' e. y) P
' h5 ^/ K" `# b! A& m" @" A物理小识' _  c8 D6 l) A

0 _8 i3 U' J8 u" g( r" O黄宗羲 3 x3 Y1 D( z2 `  G0 n+ s
; m1 U) [$ `; R2 M- b; I
明儒学案
/ S2 }' X/ \9 I! z' [5 Y明夷待访录

! |  J& _( {6 w9 P% ?; B; f
: g/ J' D& T" W( j5 L王夫之 , Q. B' R5 r& T
/ [: F4 w: s4 Y  n8 K
周易外传
9 V5 Z! G6 Z6 v, G$ p2 ~, n0 P" |' S: }! Q尚书引义- [5 L( }+ a. z7 N& j; k
张子正蒙注

+ s: ^' J/ u' e7 F4 _/ l; d - d) z: g. C& x5 ]$ v, L) ~. ?$ t
诗广传' Z( z- }- l- r# u! I( r0 n! N: z6 H. T
读四书大全说1 j( M6 Z/ u; m& I% l& d
读通鉴论

5 {6 {, E2 i# G9 O& x  T/ b
+ Z! y( Q# w+ A) l. [3 C. U. ^. [思问录0 M6 z% ?4 A2 C' p& _3 ]
黄书) m3 s- w# }2 D( g
老子衍 庄子解

4 T* N, w! x( r7 L; N0 F) \; x
5 ?& z' G( b6 F; U% \$ S2 z戴震 9 R+ j$ i3 X7 H2 i2 d- y
% G/ I! x" P! r& q9 ?4 n
孟子字义疏证2 |6 s( y% ~, v3 R, w

0 Y/ e6 m) b% J  r& h5 e, M8 I魏源 / C9 E' t9 x( g( {& s) \1 u

5 K1 T+ ?  P4 z1 |/ q- c  y& [魏源集
  v3 Z& U5 O! {, S$ [4 g0 C
) E6 J" K* G& J# c( e6 l0 P2 n康有为
+ L; T* R5 g$ |7 O5 d% O9 k5 I* g
: f% x  w3 R. z# W. `  C. f新学伪经考
; f! P0 ~6 T6 N$ l/ T  A# \# P孔子改制考 大同书
. N$ H4 `8 i: `5 m9 u- _- l

9 H4 ^3 Q/ x7 D2 D+ z谭嗣同
/ J' P0 b, }& F; l$ c3 j1 m' c$ u 6 u' _' N6 e" u( U
谭嗣同全集+ t! g- t% l  C6 o
: H. F/ P) m( I% F7 e
章炳麟
, [: L; S7 Q2 V% Z! h/ u& K3 K8 O
0 ~" N8 p$ z( v5 X7 l  P$ {# c8 l訄书
; e% T% M4 e0 s0 }# ~* r* f* X2 K章氏丛书( M) U  g& m- V2 Y7 B7 ]2 N8 x
章太炎政论选集

评分

参与人数 3名望 +18 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寒江一叶 + 8 很赞同!
河之女 + 30
寒气冒山泽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举报

发表于 2008-5-18 12: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只读过其中部分书目,有时间还要多去读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5-23 1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读不过十分之一,任重而道远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5-27 22: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提供书目。实在惭愧,这些书俺真正看过的也不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8-20 22: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看过的不多。先留份目录,慢慢找,慢慢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9-2 15: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昏倒,只老子相关的就把我打击到了: Q: k7 a; V2 W
不是看不看得完的问题8 E0 g, G  E; Y( P
是我对这类没兴趣的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9-11 09: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量太多,浏览一遍还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0-15 20: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使用。不过现在可以看新编诸子集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0-16 23: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是经典之作,不过要读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0-24 17: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倒。能读完1/10就已经够牛的了。7 k; \' L* y# i: K1 {) i9 p+ w
我估计来这个论坛的没有一个能全部通读的。1 n: V. K, O  e- H0 Q7 U
皓首穷经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1-25 12: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详细了,有机会多读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2-21 05: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的实在不多,惭愧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2-24 0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集子或者丛书呀?
3 @5 r. t' x  x" k" Z$ `' {这书成集成丛出版估计也不便宜。
# m3 _1 R. x8 O; o# k5 Y
* `% e$ u. @# D, q' x$ d1 W现在也难以买到了,不出版了都。" T6 T! }4 U4 q4 W; O

; `. ?  h8 K5 U3 `) e[ 本帖最后由 半介书生 于 2008-12-24 15:21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2-25 21: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力求在有生之年享受一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8-12-26 09: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也应当是一个哲学家,但历来的哲学史著作基本上没有提到他的名字,更不用说他的哲学观点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2-17 10: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真是惭愧,任重而道远啊!$ v, V4 _% c; Z2 {' x% H7 Z" W
明代的李贽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家,思想新颖、大胆,一生又充满传奇色彩,应该关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6-26 1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6-26 1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任重而道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6-29 15: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都去读一读,可惜很多没读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7-16 23: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这些书,半个哲学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8-30 17: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一本也没读过啊gx1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9-20 2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心凉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9-21 08: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真把这些书读完,可以成为古文学家。同时,他对社会也就没什么用处了。至于楼上某位说至少可以成半个哲学家,窃以为不然。此书目中的家太多,读完了,你就成不了家了,称其量就是个哲学史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9-27 0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是国学经典数目,有必要看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10-26 10: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读不过十分之一,任重而道远啊。+ G5 W+ e! |9 n" `( Z% q
读了也不见得能记住,成为大师是不可及呀!!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不错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10-26 15: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惭愧,几乎没读过一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10-31 10: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文学类的没?
9 L# ~% q# P! n! u3 u0 c' l4 [很期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11-12 19: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购上述书籍要多少钱呀?我想看,可是没有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12-20 16: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学国学还是搞国学研究啊?建议还是学学禅宗的方法,即心即佛。只要心系国学,即已入国学之门,至于究竟读了多少国学之书,大可不必深究。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此生只需将国学二字深铭五内,于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常念爱国、为民,即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09-12-21 09: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辛苦了,我只看过唐以前的,后面的都没看过,以后有时间争取都翻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