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7|回复: 9

[与时偕行] 逻辑儒学 —— 三、中行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14: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12-8-26 11:27 编辑

凡是很容易看出得失的,都容易做出决定。而人们需要绞尽脑汁思考的地方,往往是得失参半,或者看不清其得失。
因为世界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儒家不会简单的告诉你一件事的对错,它只是教你如何分析、如何把握。虽然人有很多欲*望,但人最终所求的就是一个“心安”,当你离开人世的那一刹那,你“心安”吗?儒学的价值就在于此 —— 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选择,当你面临艰难选择的时候,它指引你做出不会让你在将来感到内疚和后悔的选择。
在《论语》中提到“中庸”、“中行”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中庸】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可谓近乎完美了,但民众缺失它已经很久了)。
【中行】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找不到中道而行的人相处,那就与狂士和狷介之士交往,狂士积极进取,狷介之士则洁身自好、有所不为)
对于“中庸”,在《论语》中只提及这一处,而且也没有解释为何“其至矣乎”。而后世根据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著的《中庸》一篇作为中庸的标准解释,但是这部分内容颇为繁杂,从中滤出中庸之核心并不容易,因此为了避免误用,本篇只讲中行而不讲中庸。
【中行】一句,所讲的其实是孔子对于各种处世方法的评价。在社会中,特别是乱世中,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激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明知不会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所追求之事成功,却仍然积极去做,蔑视一切世俗障碍,视牺牲为荣耀;第二种人洁身自好,明知同流合污、自损人格就可以获得利益,宁可不做,也不愿放弃原则;第三种人,既不肯放弃原则,却又总是积极去做,于看似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他熟悉各种可能的障碍,并且能灵巧的规避过去,而不做无谓的牺牲。
孔子所向往的是第三种人,但是孔子说他找不到这种人,因此宁愿与狂者和狷者为伍。而这三者之外的人或者浑浑噩噩、辛苦麻木,或者同流合污、飞扬跋扈,这些人对孔子来说是不值得深交的。
那么,这里的“中行”的含义就呼之欲出了:“中”意味着“度”,既不过分,也无不足,恰恰好。
以上述三种人为例:狂者固然可钦可配,但是却容易不幸身死,若不足以毕其功,则其影响力终究有限;狷者面对诱*惑能洁身自好,固然可敬,但是避世而居,有能力却听凭世风日下,难道不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如果人人如此,那么岂不是社会永堕黑暗之中?只有中行之士才会既能成事,又不堕落;既能尽量履行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又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无谓的牺牲。
他们的区别就在于“度”的把握,而最难之处就在于如何长期把握好度。
落实到儒家的善恶观上,当一件事对家庭有害而对社会有利,去做这件事,是善还是恶?答案取决于“度”。并非舍家庭而为社会奉献就是善的,如果一个人连亲人的温饱都不顾,却把挣到的钱悉数捐给慈善组织,且不说这个人是否在作秀,就连其思维是否正常都很难说。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每个亲人都人手一辆宝马的程度,却连一个贫困大学生都不愿意资助,那么这个人的品质也同样可想而知。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度。
按照马洛斯需求理论,人有各种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温饱是生理需求的一种,属于最基本的需求,所以,满足自我和亲人的温饱需求,是最基本的善,若是做到了极致,能满足全人类的温饱需求,则可谓善莫大焉。而开宝马属于“尊重需求”,当然,这只是一种肤浅和自以为的被尊重,是社会重表面轻内在的结果,是教育之过。
面对不同层次的善恶冲突,人之所以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是因为人往往无法衡量两者的相对分量。比如《天下无贼》中刘德华的一句话:“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之所以容易引起共鸣,就是因为它所质疑的正是我们社会教育形成的一种畸形的“尊重”准则 —— 你只要有钱就会被无条件的尊敬(即超乎常人的尊重)。但事实上,被尊敬是有很多条件的。且看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钱人:你应该尊敬我。
穷人:为什么?
有钱人:因为我有钱。
穷人:反正你又不会给我钱,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有钱人:我可以给你一半儿钱。
穷人:那我的钱就和你一样多了,我为什么要尊敬你?
有钱人:我可以全给你。
穷人:那就变成了我有钱你没钱,应该是你尊敬我才对。
可见,如果只以有钱作为被尊敬的条件,那么必然陷入类似的逻辑悖论中。
我认为,一个人被尊敬就在于他比较好的把握了几种不同层次善恶之间的“度”。
一个人如果能力欠佳,但是辛苦勤奋的养家糊口,他值不值得被尊敬?当然值得!
一个人如果在解决了自己家庭温饱问题之后努力帮助更多家庭达到温饱,那么他值不值得被尊敬?当然值得。
一个人如果把一个小镇治理的平安繁荣,然后努力去带动周围的村镇共同致富,那么他值不值得被尊敬?当然值得。
所以,儒家从来不讲求什么大公无私,而是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凡事从身边做起,而不是空谈众生平等、奢谈无我境界。
在公和私、利己与利他之间,有一个度,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儒家所反对的。在儒家看来,自我实现与帮助他人自我实现是密不可分的。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功,先要帮助别人成功;自己想显达于世,先要帮助别人显达于世)。要注意,在这里,孔子从未否认“己欲立”、“己欲达”的正当性,只是强调追求自己的“立”和“达”不能走向极端,帮助别人成功是让自己成功的重要途径,帮助别人显达是让自己显达的重要方法。
正是因为孔子正视人性,所以儒家产生了一个看似违反儒家恕道的理论,这就是我们下一章的话题 —— 以直报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6 14: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善三代,恶三代,中道三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6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这个社会恶不下去了,自然也就转成中道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而后立固然是一条途径,但是如果被动地等待,那也就不需要儒者了。事实上,如果被动等待,则破而后立的结果是走入破与立的无限循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6 14: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这个大环境需要时间,民众才会认清自己。

狼兄的勇气,还是第一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1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行合一 最终还是应了那句台词 不管白猫黑猫 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至善心虽好 若没有把之行入具体事务上 融之一身之本  行之而反 则悔有余 则曰没有知 那些最终能够行之知之的人 是值得敬佩的人 无论事由大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客观意义上的善恶。所以“止于至善”只能是一个主观意愿,既非客观存在,当然也就不是客观上能达到的境界。以证严法师来说,固然创建慈济,功德无量,但是是否应该说当初她逃避了家庭责任呢?所以,没有客观的善,也就是对任何人来说都无可挑剔的善,只有主观的善、相对的善。

知行合一 最终还是应了那句台词 不管白猫黑猫 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至善心虽好 若没有把之行入具体事务上 融之一身之本  行之而反 则悔有余 则曰没有知 那些最终能够行之知之的人 是值得敬佩的人 无论事由大小
碧草连天 发表于 2012-8-28 11:1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11: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客观意义上的善恶。所以“止于至善”只能是一个主观意愿,既非客观存在,当然也就不是客观上能达到的境界。以证严法师来说,固然创建慈济,功德无量,但是是否应该说当初她逃避了家庭责任呢? ...
雪狼 发表于 2012-8-28 11:17


很多问题存在即是合理吧 有支撑其存在的理由 无论善恶 而不能一言蔽之地以自己价值取舍来判断别人善恶 那些对别人强硬输入已之喜恶的现实事例太多了 思想一固定 绝对化 就难走出自我设定的圈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1: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所以这也是我在本系列文章中想要阐明的一个主题:没有客观或绝对的善恶,而儒家也不是道德裁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1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道儒(不说后儒)都是反绝对化的 一种思想说死 就没有发展进步空间了 对于孔子 我一直有种欠缺 欠一次完整的领会 哎 现在在学其它 也没顾上 谢谢雪狼先生的导引 快下班了 下次再学习{:soso_e19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