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3|回复: 7

[与时偕行] 逻辑儒学 —— 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6 15: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狼 于 2012-8-27 08:58 编辑

上一章说到如何区分“直”和“怨”,这就涉及到儒家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 恕道。
所谓恕道,不能顾名思义理解为无原则的宽恕,在《论语》中,对“恕”字有个明确的解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有哪种思想是可以终身遵循的吗?”孔子说:“那就得是‘恕道’了!凡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行为,就不要施加于别人。”)
可见,孔子对“恕道”的概括就是这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是前面从‘性相近’这条公理推出来的一条定理:既然承认人性相近,则连你自己都不愿意承受的,别人必然也同样不愿意承受;如果你硬要施加于人,则必然引起反弹,最终还是会伤害到你自己。这样,“损人”之举就变成了“损己”之举,而一个人愿意伤害自己吗?显然不愿意!因此,“己所不欲,却还要施之于人”是违反人性的,这反过来证明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符合人性的。
我们再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逆否命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逆否命题并非“己所欲,施于人”,因为逆否命题必须将条件和结果取反并且对调,所以,其逆否命题是“施于人者,为己所欲”。这是一个更有意思、也更有深度的命题。
“施于人者,为己所欲”说明什么呢?这是在说:如果你对别人做了什么事,那么你必须同时认可别人对你做同样的事。所以凡是伤害了别人的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恐慌和担忧,就是因为他必须生活在被报复的阴影中。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即使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有几个能克服这种潜意识中的恐慌的?正是人性中对这种对等性的广泛认可,一方面造成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暴力循环,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法律和道德。
在洪荒时代,甚至当今非洲的某些原始部落,并不存在法律,甚至没有我们公认的这些道德。冤冤相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其起因则是没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约束,一切凭实力说话。这种“一切凭实力说话”的逻辑,叫做“丛林法则” —— 既然你认为凭实力就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做法施加于他人,那么他人等到实力强大了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同样的方式来对付你。于是这个族群难免会陷入无休止的恶性争斗中,愈演愈烈,文明也就无从生根、发芽、成长。于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陷于恶性斗争中的文明就被自然淘汰了。而能够遵循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形成某种机制阻止恶性争斗愈演愈烈的文明则存活下来,并且得以发展。
所以,法律和道德,并非是因为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而是因为没有法律和道德的文明被历史逐步淘汰了,所以剩下的主流文明无一不具有法律和道德,而这些法律和道德则阻止了将“己所不欲”的事情施之于人。以此来理解各种独*立发展起来的文明,其法律和道德在核心层面的惊人相似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刚才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同于“己所欲,施于人”,那么,两者的不同在哪里?让我们继续来看一段历史:
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侵略者登上了南美大*陆。那里有很多印加部落,他们有自己的文明,虽然已经没落,但是在历史上,那是一个曾经和玛雅文明不相上下的文明。西班牙侵略者的头目皮萨罗是个狂热的基*督徒,向来打着传播上帝福音的旗号行掠夺金银之能事。在打败了印加人之后,皮萨罗生起一堆大火,在印加人的嚎啕声中,把印加人的书籍一册一册的投入大火中焚毁。一个灿烂的古代文明就这样被从地球上抹去了。

对于皮萨罗这样一个还残留着中世纪思维的基*督徒来说,焚毁异教典籍是传播上帝福音的重要步骤,是“己所欲”中至高无上的荣耀。然而将这样的“欲”施之于人,却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如果他能反过来想想,焚毁基*督教典籍是否“己所不欲”?“己所不欲”为什么要“施于人”?那么这样的悲剧,甚至可以说“犯罪”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生活中我们常讲“换位思考”,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是指“己所欲,施于人”的时候,要好好想想后果,或者提前做好沟通,免得做了错事,或者好心办了坏事。
明白了儒家的“恕道”,那么上一章的问题:如何区分“以直报怨”和“以怨抱怨”,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如果你回应他的方式,愿意让他用同等或者稍重的方式再次回应你,那么这就更接近于“直”,因为这样的仇恨才会逐步化解,而如果这种方式连你都觉得自己无法承受,那么就不要去实施,而是想办法来逐步化解。
就现实来说。对于达到法律层面的事情,诉诸法律是首选的办法。而对于尚未达到法律层面的事情,则义正辞严的与之谈判,让他明白你受了伤害,如果他再不悔改,你将被*迫采取相应的报复行动。孟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谈判的价值就在于此:暴力固然痛快,但是未必能解决问题,反倒容易使双方陷入情绪化的争端;在展示自己的威慑力下谈判才会迫使对方理性对待,并最终达成赔偿与和解。
若是人人如此,则很多争端自然可以消弭于无形。“武”者“止戈”也,善莫大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7 08: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言”当理解为思想、主张,“有一言”意为“有一种思想或主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中的“言”指的才是“话”。
  
  《史记·乐毅列传》:“樂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顯聞於齊,稱賢師。”这里的“言”就是指思想、主张。另,《老子》的“行不言之教”中的言,指的也不是“话”而是思想、主张,“行不言之教”意为施行不将自己的思想、主张强加于人的教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8: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好,谢谢,这就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7 1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让你来做。那么人们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没有人做了?
圣人的话是好话,但是看样子也挺衰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2: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让你来做,而是不能对你做。“施于人”是指“把某种做法施加于别人”。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思想,大部分都是用来约束自我,而不是约束别人的,即使涉及到做官的部分也同样如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让你来做。那么人们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没有人做了?
圣人的话是好话,但是看样子也挺衰的。
大自在 发表于 2012-8-27 11:5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11: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思想在雪狼先生笔下已经溶融为一体的思想 佩服 不仅是对思想的论述 也为文字里透出的人品 需要我等慢慢学习{:soso_e16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谬赞了,想不透的地方还很多,知行合一方面更是差得远。共勉。

孔子思想在雪狼先生笔下已经溶融为一体的思想 佩服 不仅是对思想的论述 也为文字里透出的人品 需要我等慢慢学习{:soso_e163:}
碧草连天 发表于 2012-8-28 11:2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1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谬赞了,想不透的地方还很多,知行合一方面更是差得远。共勉。


雪狼 发表于 2012-8-28 11:30


不偏执 多玩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