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7|回复: 12

[资料整理] 读《群书治要》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7 06: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從省圖借出是書二冊,對比從本壇下載的二種版本翫閱。另據宮內省圖書寮:《圖書寮漢籍善本書目》知日本內府蔵有一更古的原金澤文庫寫本,詳附圖版。

《羣書治要》第一冊(唐)魏征、褚遂良、虞世南合編

《羣書治要》第二冊(唐)魏征、褚遂良、虞世南合編  

臺灣  世界書局股分有限公司縮印日本尾張藩刻本二0一一年三月一版一刷  定價:全套十冊 台幣二000元  網址:http://www.worldbook.com.tw/

出版緣起  第一一頁   據記載,此書原裝本應是二十五冊,縱三十一公分,橫十八·二公分。龖案:是書每頁十八行,行十八字。與從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html/wa04/wa04_06270/index.html下載的早稻田大學蔵本的每頁九行,行十八字者不同!日本光格天皇天明六年爲大清乾隆五十一年乃西曆1786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1897.htm據日本尾張國校督臣細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刊印《羣書治要》時寫的考例中記敘,早在西元13世紀日本鐮倉幕府第五代武將軍北條即時(亦稱金澤即時),因其“好居書籍”,故在發現《羣書治要》後,請中秘書寫“以藏其金澤文庫”,《羣書治要》因此得以傳世。後來,此書歸德川家康,他在得到這個本子後,曾於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羣書治要》已經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殘存四十七卷了。半年後,《羣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贈給了德川家康的後裔尾張、紀伊兩家藩主。事實上等於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在外間的不多。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家的大納言宗睦,有感於《羣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借得原“金澤文庫”藏僧人抄本《羣書治要》,重新校刊。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贈諸藩主和各位親臣。這就是今天流傳於世的天明本《羣書治要》。

案:日本後水尾天皇元和二年爲明神宗萬歷卌四年乃西曆1616年。元和二年銅活字板的二個有鈐印圖版詳下:
1.jpg
2.jpg
島田翰藏書記.jpg
紀伊德川氏藏板記.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序目:第四十七 劉廙政論  天明本 上眉箋:“本文作劉廙別傳”。


         第四十八  體論   元和二年銅活字本“體”作“躰”{:soso_e182:}

      
         第五十袁子書   天明本 上眉箋:“本文作袁子正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6: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首頁  《周易》“元亨利貞”,“貞”字,元和二年銅活字本缺末筆。

        “无咎”,《治要》本皆作“無咎”。

         此二條不詳何意,待考 {:soso_e127:}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6: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P6頁  噬嗑 象曰   明罰整法   天明本 上眉箋:“本書整作敕。”案:《經典釋文》:“[來力]法,恥力反,此俗字也。《字林》作勅,鄭云:[來力]猶理也,一云整也。”


P17頁 《繫辤》“遂成天下之文”  天明本 上眉箋:“下作地。”案:《釋文》:“天地之文,一本作天下。”

             龖案:此二條證《治要》本存唐前古字也{:soso_e18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6: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P23頁《尚書·堯典》“達四聽”。天明本眉箋:“本書聽作聰。”
        
P26頁《尚書·大禹謨》“至誠感神,矧茲有苗。”天明本眉箋:“誠作諴。”案:查《尚書文字合編》僅八行本似作“至誠感神”,詳附圖版:
感神”.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09: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P32頁《尚書·湯誥》“肆台小子,將天命明威,弗敢自赦。”天明本眉箋:《治要》舊書敢下有“自”字,據本書刪之。
龖案:由此眉箋知所言“舊書”乃元和二年銅活字本,“本書”當爲唐石經以下諸本。天明本“據本書刪”“自”字,使《治要》本失去校勘原本意義,非也!

P50頁《尚書·君陳》“無求備于一人”。案:唐石經“一人”作“一夫”。

“命曰烏虖父師”。《注》:“畢公代周公爲大師,爲東伯,命之代君陳也。”天明本眉箋:“王舊作‘命’,改之。”
案:天明本作“王曰烏虖父師”。現行本《畢命》作:王若曰:嗚呼!父師。《孔注》:“王順其事歎告畢公代周公為大師,為東伯,命之代君陳。”天明本據本書“命”“改之”作“王”字,使《治要》本失去校勘原本意義,亦不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0: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P54頁   詩
周南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鄕人焉,用之邦國焉。風,諷也,敎也。風以動之,敎以化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情動於衷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發猶見也,聲謂宮商角徵羽,聲成文者,宮商上下相應也。)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敎化,移風易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自誡,故曰風。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吿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始者,王道興衰之所由也。)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敎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周南、邵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婬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關雎后妃之德也。”案:“關”,天明本同,元和二年銅活字本作“関”。
天明本眉箋:“‘以一’至‘至也’,本書入‘變雅作矣’下。”龖案:此處與唐石經有異文!唐石經詳下附圖版:
页面提取自- 1《毛詩》景刊唐開成石經_页面_1.jpg
页面提取自- 1《毛詩》景刊唐開成石經_页面_2.jpg
页面提取自- 1《毛詩》景刊唐開成石經_页面_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0: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P55頁“邵南”,案:唐石經作“召南”。


“君子好仇”,《注》“窈窕,幽閑也。淑,善也。仇,逑也。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爲君子仇逑也。”天明本眉箋:“‘仇逑也’作‘仇匹也’。‘仇逑也’作‘匹逑也’。”


案:唐石經以下諸本作“君子好逑”。《釋文》:“逑音求,毛云:匹也,本亦作仇,音同。鄭云:怨耦曰仇。”漢熹平石經申公《魯詩》亦作“仇”,此《治要》存古本正字者。{:soso_e182:}漢石經《魯詩》殘字詳附圖版:
46圖卌六tb00101一、仇.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4: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P56頁“鄁風”、“栢舟”,案:唐石經以下諸本作“邶風、柏舟”。《經典釋文》言:『邶,蒲對反,本又作“鄁”,《字林》方代反。柏音百,字又作“栢”。』正統道藏本汲冢竹書《穆天子傳》之“柏夭”作“栢夭”,斯789《毛詩》、斯2729《毛詩音》作“鄁栢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5: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P68頁《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蝕之,亦孔之醜。”案:“朔日、蝕”,唐石經、斯3330、紹興九年刊《正義》單疏本、四部叢刊景鐵琴銅劍樓藏宋巾箱本《毛詩》、朱熹《詩集傳》、足利學藏宋刻《附釋音毛詩註注疏》十行本、宋本景印纂圖互註本、山井鼎簽識的明福建刊本《毛詩正義》作“朔月、食”;舩橋氏清原家寫本、清家文庫寫本、龍谷大學藏寫本、龍谷大學藏刻本、伏原氏清原家慶長活字本、宋刻本蘇轍著《詩集傳》、谷村文庫藏古活字本作“朔日、食”、《羣書治要》本作“朔日、蝕”。太史公《天官書》言:“故月蝕,常也;日蝕,為不臧也。”《漢書·楚元王傳》劉向上封事諫曰:『當是之時,日月薄蝕而無光,其《詩》曰:“朔月辛卯(北宋景祐本如此,《補注》本作朔日。),日有蝕之,亦孔之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6: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P100頁  襄公九年  冬諸侯伐鄭,(鄭從楚也。)鄭人行成。(與晉成也。)
天明本眉箋:“‘冬諸侯’以下恐有脫誤。”龖案:《羣書治要》乃摘擇諸書精華而成,不存在“脫誤”說。由S133《羣書治要》本與之此處全同,知天明本眉箋非也!


     《左氏》此段全文作:“冬,十月,諸侯伐鄭。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匄門於鄟門。衛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于師之梁。滕人、薛人從欒黶、士魴門於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斬行栗。甲戌,師於氾,令於諸侯曰:‘脩器備,盛餱糧歸老幼,居疾於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20: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P129頁  昭公廿年“其祝史祭祀,陳信不媿;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注:家無猜疑之事,故祝史無媿於鬼神。)”天明本眉箋:“‘求’舊作‘媿’,改之。”

       龖案:《說文》:“媿,慙也。從女鬼聲。愧,媿或從恥省。俱位切。”《廣雅》:“媿,恥也。”《莊子·駢拇》:“永媿乎道德。”《荀子·儒效》:“眾人媿之。”唐石經以下諸本作“其祝史祭祀,陳信不愧;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注:家無猜疑之事,故祝史無求於鬼神。)”《晏子春秋》卷第七作“陳信不愧。”《潛夫論》卷第九、《太平御覽》七百三十六引作“陳信不媿。”即元和二年銅活字本作“媿”字較“求”義長並保存古本如此!天明本誤改非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20: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羣書治要》本斯133,{:soso_e179:}惜其爲片段,全軼貼此{:soso_e182:}
S133《羣書治要》斯10-522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1_页面_1.jpg
S133《羣書治要》斯10-522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1_页面_2.jpg
S133《羣書治要》斯10-522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1_页面_3.jpg
S133《羣書治要》斯10-522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1_页面_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