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8|回复: 5

[原创] [中国网转发]浅谈《道德经》的结构与语句错乱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9 20: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统观整部《道德经》,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少数章节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之外,多数章节在结构上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而《道德经》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道论、军事、治国、修身为其要素,其中最核心的道论本应贯穿全文,但在章节表达上却是分开而论,并无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感觉《道德经》是一部格言集,类似于现在的随感录,是老子观察自然和社会,并结合自身的修道体悟,随手记录下来的文字。
    我们还可以发现,某些章节同时并存多个主题,较有代表性的有:通行本第十五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四章。
    如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这是对得道者的描述。
    又,“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此句是修道的体悟,与十六章更为接近。
    又,“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该句讲不盈,与第九章更为接近。
    再如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该段讲慎始。
    又,“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该句讲无为。
    又,“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该句讲慎终。
    又,“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该句讲无为。
    此外,经*文误录的现象也是不少的。造成此种情形无非就两个原因:
    第一、古代早期使用的竹简,翻看和携带十分不便,常有字迹模糊,竹带断裂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设想:某个较早的母本,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竹简散乱。之后,其主人根据记忆重新编排,但未能恢复其原貌。在加上长期传抄过程中,抄者依据自己的理解调整、添加、减损字句等,才造成了今本错乱颇多,难于辨识之现状。如无考古更多的新发现,若想恢复其原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各自依据自己对章节主旨的把握及对经*文的理解而进行取舍了。
    第二、还有一个可能是老子自己有意将经*文打乱。《道德经》中第三十六章或许隐晦的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若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若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若要废除它,必先抬举它,若要剥夺它,必先给予它。这是深邃的智慧。柔弱能战胜刚强。鱼儿不能脱离深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示人。
    本章主要讲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此乃天道,而最后却提到国家的利器,也就是国家的军事实力。初看与前文并无关系,因为前文并未提及国家军队,但仔细揣摩,该句只是打了个比喻,国家的军事力量若轻易示人,就很可能会引来灾祸。比如他国的窥视,引发战争等等。同理,天道若轻易示人,被恶人学了去,用之以为恶,也是会招致灾祸的。正所谓天宝不泄于非人,圣道须传于贤者。古代大医在选择传人的时候都是十分慎重的,必须经过多年的考察,确定其人品行端正,有一颗慈悲之心方可传其衣钵。因为医道可以救人亦可杀人,若所托非人,所造恶果岂非授者之过?
    我们姑且相信老子过关的传说是真实的。可以设想老子最初是不打算将经*文传播出去,他只是将其带在身上,在过关的时候,尹喜为求道而以传经作为通关条件。老子一方面观尹喜为一位修道者,志同道合,可以传道。另一方面,也就是出于上面所提到的忧虑。老子在传经前故意将经*文打乱,以期望能将心浮气躁,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心术不正的人挡在《道德经》的大门之外。
    了解《道德经》结构方面的特殊性,对于登堂入室者应是一种有益的启迪。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 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浑沌道长 + 2 + 10 言之有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4: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文已被中国网转发,详见:
http://cul.china.com.cn/guoxue/2012-11/23/content_5521390.htm
标题改为:《〈道德经〉逻辑错乱? 那是老子"设的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6: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唔。。。还有错简、重简、的现象。
如四十二章“人之所恶。。。。。吾将以为教父。”
又如:“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分别出现在 4 和 56 章。
又如第二十章,“绝学无忧”与“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似乎不是本章内容,加之则有“无厘头”感觉。
不过,如果有人想重新排列章次,他会发现自己也是无章法可言。
道德经每一篇都有主题,每个主题独*立于其它主题,所以现行版的排列似乎还有一定的优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7: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后人错解了道德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6 13: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在发展,它是从比划和吆喝中过来,不理解这一点很难正确解读古文章。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浑沌道长 + 10 欢迎村姑,浑沌恭候多时。。。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01: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有多少字已无从考证,只能通过辩证。
《老子》是三个老子将注释与《道德经》混杂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