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7|回复: 19

[思想综合] 读《潜夫论治要》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6 1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讀《潛夫論治要》札記

        《羣書治要》精裝全套三冊台幣二四00元(唐)魏征、褚遂良、虞世南合編  臺灣世界書局股分有限公司縮印东瀛尾張藩刻本二0一一年三月一版一刷,二0一二年三月一版三刷。


      第三冊爲卷卅六吳子 商君書至卷五十袁子書  抱朴子

第584頁上  卷卌四《潛夫論治要》“故《志》曰:黃帝師風后,顓頊師老彭,帝嚳師祝融,堯師務成,舜師紀后,禹師黑如,湯師伊尹,文、武師姜尚,周公師庶秀,孔子師老聃。”案:天明本眉簽“‘黑’作‘墨’。”

    《潜夫論》卷第一讃學第一“故《志》曰黃帝師風后,顓頊師老彭,帝嚳師祝融,堯師務成,舜師紀后,禹師墨如,湯師伊尹,文、武師姜尚,周公師庶秀,孔子師老聃。”龖案:《太平御覽》卷第四百四人事部四十五師“故《志》曰:黄帝師風后,顓頊師老彭,帝嚳師融,堯師務成,舜師紀后,禹師黒始,湯師伊尹,文、武師姜尚,周公師庶季,孔子師老聃。”即現行本《潜夫論》蓋在北宋以後“黑”訛誤爲“墨”!

            又《白虎通德論》卷第四臣班固纂集辟雍“《傳》曰:黄帝師力牧,帝顓頊師緑圖,帝嚳師赤松子,帝尭師務成子,帝舜師尹夀,禹師國先生,湯師伊尹,文王師吕望,武王師尚父,周公師虢叔,孔子師老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5: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4下頁  《潛夫論治要》“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學也,猶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不琢不錯,不離礫石。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繭之絲耳。使巧倕加繩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製之以機杼,則皆成宗廟之器。黼黻之章,可羞於鬼神,可御於王公。而況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敎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導之以《詩》、《書》,幽讚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不濟乎!”

        《潜夫論》卷第一讃學第一“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智。《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徃行以畜其徳。’是以人之有學也,猶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雖有玉璞卞和之資,不琢不錯,不離礫石。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蠶繭之絲耳,使巧倕加繩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機杼,則皆成宗廟之器。黼黻之章,可著於鬼神,可御於王公。而况君子敦貞之質,察敏之才,攝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師,文之以禮樂,導之以《詩》、《書》,讃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濟乎!”
               龖案:《治要》卷第一《周易》有“大畜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經典釋文》:“識,劉作志。”案:劉即劉表(142-208年) 也。現行本《周易》並《治要》卷第一《周易》爲王弼本。王弼(226年-249年),字輔嗣,三國時代曹魏山陽郡(今山東濟寧、魚臺、金鄉一帶)人,經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則劉表本《周易》是早於王弼的別本!!!

附:劉表 - 劉表與荊州學派
   
          荊州學派是形成在劉表任荊州牧時的一個以講《易》為主的地方性經學派別。荊州學派之所以得以形成,是因為劉表為之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和人才條件。劉表積極參與並以其傑出的學術成就推動了荊州學派的形成和發展。荊州學派學術領袖人物是南陽宋衷。王粲《荊州文學記官志》稱“乃命五業從事宋衷所作文學,延朋徒焉。”主持荊州的教化。宋衷在學術領域內確實成就非凡,是推動荊州學派事業發展的關鍵人物,但是,荊州學派的發起人劉表,對於荊州學派學術發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劉表本人在學術上也深有造詣,其著述有:《周易章句》九卷,《喪服後定》一卷,《荊州占》二卷,集一卷。盧弼還以為劉表曾撰《新定禮》一卷。《英雄記》曰“州界群寇既盡,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使綦母闿、宋忠等撰定《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所謂“後定”之學,正式荊州學派的學術成果。至少可知:劉表的《喪服後定》一卷是在荊州所作;《荊州占》兩卷也是同期作品;盧弼又認為“新定既後定,題小異耳”,知《新定禮》一卷也是該時期的作品。劉表在治理荊州的百忙之中,依然著筆著述,無疑,在荊州學人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推動了荊州學術的發展。由此可見,劉表本人的文化素養和學術成就對荊州之學的運量,形成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荊州之學,實際上是劉表對兩漢以來的郡國學的繼承和發展。郡國學是一種地方官學,創始於景帝時蜀郡文翁,他“修起學官於成都市中”。以後,郡國學一直受到了兩漢歷代皇帝的重視,但長期以來,郡國學並沒有得到健康的發展。靈帝光和元年(178年),宦官集團為了和士人的太學相抗衡,創立了鴻部門學。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中央太學的補充,地方官學具有了更重大的意義。黃巾起義之後,中原連年混戰,作為學術文化中心的洛陽,飽受兵災,更趨於衰落。此時,劉表興起荊州之學,使荊州成為新的學術文化中心,這對中國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兩漢時期,地方官學的主要任務是獎禮樂,推廣教化。荊州之學正是兩漢地方官學的繼續和發展。
   
        荊州學派是以講《易》為主的學派。《易》學是漢末經學的主流。劉表曾撰《周易章句》九卷,而荊州學派最有影響的宋衷,也著《周易注》十卷。但荊州學派在其傳學之中不只注重《易》學,《荊州文學記官志》詳盡的表達了對《易》,《書》,《詩》,《禮》,《春秋》要旨的論述,其學術主題與傾向可見一斑。《三國志·劉表傳》,《後漢書·劉表傳》均強調荊州學派所撰的五經之章句。宋衷遍注《易緯》,《樂緯》,《春秋緯》,《孝經緯》,劉表作《新定禮》,可見荊州學派學術內容的主體依然是兩漢以來的五經之學,而偏重於《易》,這反映出漢魏之交時代的學術特色。
  
         建安三年劉表平定張羨,開土遂廣,起立學校;建安四年,劉表立學宮。荊州學派從劉表設立學校算起,自建安三年到建安十三年,劉表卒,曹操平定荊州,荊州學派星散,荊州學派僅僅存在十年左右。應該說,作為一個學派,荊州學還在形成之中,在沒有完全成熟之際就解體了。但是這十年間,劉表的荊州是全國文治最盛之地。來自各地的博學鴻儒,使荊州之學輝煌一時,學術影響輻射四周。在荊州從事學術活動的儒士之中,知名的有宋衷,王粲,王肅,尹默等人;遠至江左的張昭,陸績,虞翻等也深受影響;曹操平定荊州後,荊州學派的主要人物又將荊州學術傳播到了北方。荊州學派在其短暫的存在和解體後,影響遍及了魏蜀吳三國。http://www.hudong.com/wiki/%E5%88%98%E8%A1%A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6: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符(85年?~163年?)東漢政論家、文學家、進步思想家。字節信。漢族,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王符一生隱居著書,崇儉戒奢、譏評時政得失。因“不欲章顯其名”,故將所著書名之為《潛夫論》。王符思想深刻、觀點鮮明、文筆犀利,至今讀其作仍給人一種淋漓暢快的感覺。與馬融、張衡等著名學者友善。他是庶出之子,舅家無親,所以在家鄉受歧視;又不苟於俗,不求引薦,所以遊宦不獲升遷。於是憤而隱居著書,終生不仕。延熹五年(西元162年),同鄉度遼將軍皇甫規解官回安定。鄉人往謁,皇甫規冷落退職太守,而歡迎王符。以致時人傳語說:“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可見他在當時頗負盛名。王符著書“以譏當時失得,不欲章顯其名”(《後漢書·王符傳》),題曰《潛夫論》。今存本35篇,《敘錄》1篇,共36篇,雖有脫亂,但大致仍屬舊本。全書以《贊學》始,以《五德志》敘帝王世系、《志氏姓》考譜牒源流而終。其餘諸篇,分題論述封建國家的用人、行政、邊防等內外統治策略和時政弊端,兼及批評當時迷信卜巫、交際勢利等社會不良風氣。“其指訐時短,討謫物情,足以觀見當時風政”(《王符傳》),而在思想上則“折中孔子,而複涉獵於申、商刑名,韓子雜說”(汪繼培《箋〈潛夫論〉序》),大致以儒為體,以法為用。所以《文心雕龍》歸之“諸子”,而《隋書·經籍志》則入於“儒家”。在文學上,王符主張文章以載“教訓”,要“遂道術而崇德義”,批評當時學者“好語虛無之事,爭著華麗之文,以求見異於世”;認為詩賦應“頌善醜之德,泄哀樂之情”,要“溫雅以廣文,興喻以盡意”,批評當時文人“苟為饒辯屈蹇之辭,競陳誣罔無然之事,以索見怪於世”(《務本》)。《潛夫論》基本上實踐了他的文學主張。他總結三代以來的歷史經驗教訓,以此立論,批評東漢後期政*治弊端,是非明確,內容切實,說理透闢,指斥尖銳。由於辭賦的影響,東漢政論“往往以單行之語,運排偶之詞,而奇偶相生,致文體迥殊於西漢”(劉師培《論文雜記》)。《潛夫論》幾乎通篇排偶,遣詞駢儷,相當突出地表現著東漢後期政論散文的駢化趨勢,漸啟建安盛行的華麗之風。《潛夫論》有清人汪繼培箋注本。范曄《後漢書》有王符傳,但記述簡略,除節錄《潛夫論》三十六篇中五篇的部分內容外,有關王符生平事蹟,只說了三件事。一是說王符的四位朋友。他們是馬融、竇章、張衡、崔瑗。從與他友善的這四位朋友看,我們不難想像,王符出生於與匈奴、羌人鄰近的邊地,假如不是遊學到了東都洛陽,結交上了這些全國第一流的經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文章大家,並受其影響的話,他就不大可能具有寫出《潛夫論》這樣一部批判當世的名著的勇氣。甚為遺憾的是史文缺漏,他們怎樣進行學術交流的,他們的友誼怎樣開始並貫徹的,我們後世已難於考稽了。二是說王符“無外家”。這在古代,母系來路不清,是要遭人賤視的一個話題。漢代,嫡、庶十分嚴明,庶出無權繼承,其外家不被承認。王符既是庶出,就說他“無外家”。宋代黃庭堅曾為此抱不平,他有詩云:“能著《潛夫論》,何妨無外家?”。三是說度遼將軍皇甫規對他很尊重。皇甫規是他的同鄉,與段穎、張奐是當時平定“羌亂”的三大將。皇甫規告老回鄉,二千石長吏來見他,他都很怠慢,可是王符到門,皇甫規卻衣不及帶,屣履出迎,同坐極歡。這個情景,看來是皇甫規的晚年,也是王符的晚年了,而鄉人傳話說王符是個“縫掖”。“縫掖”是一種剪裁得很不稱身的衣服,足見王符晚年,也還是這麼一副窮書生的模樣。http://baike.baidu.com/view/137678.ht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5頁上  《潛夫論治要》“今工好造雕琢之器,僞飾之巧,以欺民取賄。雖於姦工有利,而國界愈病矣!商賈者,所以通物也。物以任用爲要,以堅牢爲資,今競鬻無用之貨,淫侈之弊,以惑民取產,雖於淫商有得,然國計愈失矣。”案:天明本眉簽“‘界’疑‘計’。”

          《潛夫論》卷第一讃學第一“今工好造彫琢之器,巧偽餝之,以欺民取賄。物以任用為要,以堅牢為資。今商競鬻無用之貨,淫極侈之弊,以惑民取産。雖於淫商有得,然國計愈失矣。”龖案:天明本眉簽所言“‘界’疑‘計’”非是,《治要》本可補今本佚文爲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9: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5頁下  《潛夫論治要》“此三者外雖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內有損民貧國之公費。”案:天明本眉簽“‘費’作‘實’爲是。”

   《潛夫論》卷第一讃學第一“此三者外雖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内有損民貧國之公實。”

第585頁下  《潛夫論治要》“此傷道德之實,而惑矇夫之失者也。”案:紙本無眉簽,早稻田藏天明本眉簽:“‘失’作‘大’。”

         《潛夫論》卷第一讃學第一“此傷道徳之實,而或矇夫之大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6頁上  《潛夫論治要》“今多姦諛以取媚,玩法以便己,苟得之徒,從而賢之,此滅貞良之行,開亂危之源者也。”案:天明本眉簽“‘玩’作‘撓’。”

   《潛夫論》卷第一讃學第一“今多姦諛以取媚,撓法以便佞,苟得之,從而賢之,此滅貞良之行,開亂危之原也。”

第586頁上  《潛夫論治要》“是故人君通必兼聽,則聖日廣矣。”案:天明本眉簽“‘必’作‘心’。”

           四部叢刊本《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明闇第六“是故人君通必兼聽,則聖日廣矣。”龖案:天明本眉簽所據本蓋與四庫劣本相同“‘必’作‘心’”,不可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0: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1-16 21:03 编辑

第586頁上  《潛夫論治要》“《詩》云:先民有言,詢于蒭蕘。夫堯舜之治,闢四門,明四目,通四聰。是以天下輻湊,而聖無不照。故共鯀之徒也,靖言庸回弗能惑也。”案:天明本眉簽“‘徒’下有‘弗能塞’三字。”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明闇第六“《詩》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夫堯舜之治,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聡。是以天下輻湊,而聖無不昭。故共鯀之徒弗能塞也,靖言庸囬弗能惑也。”《貞觀政要》卷第一論君道一“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徴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徴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聴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詩》云:先人有言,詢于芻蕘。(《詩·大雅·板》篇之辭。芻蕘,採薪之人,言雖賤而不棄也。人《詩》作民,盖避太宗諱,故以人代民,他皆類此。)昔唐虞之理,(堯曰陶唐氏。舜曰有虞氏。理本作治,盖避髙宗諱,故以理代治,他皆類此。)闢四門,明四目,逹四聦。(《虞書》史賛舜之辭,謂開四方之門,以来天下之賢俊。廣四方之視聴,以决天下之壅蔽也。)是以聖無不照,故共鯀之徒不能塞也。(共音恭,鯀音衮,共工,唐虞官名,古之世族官也。鯀崇伯名,夏禹父也。共工淫辟,鯀治水無功,舜流共工于幽洲,殛鯀于羽山。塞,猶蔽也。)靖言庸囬不能惑也。”龖案:《治要》本省“弗(不)能塞”三字,當是“刪其繁蕪,擇其精粹”而省也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6頁下  《潛夫論治要》“是故明君莅衆,務下之言,以昭外也。敬納卑賤,以誘賢也。其無拒言,未必言者之盡用也,乃懼拒無用而讓有用也。其無慢賤也,未必其人盡賢也,乃懼慢不肖而絕賢聖也。是故聖王表小以厲大,賞鄙以招賢,然後良士集于朝下,情達于君也。”案:紙本無眉簽,早稻田藏天明本眉簽:“上‘聖’作‘望’,‘表’作‘責’。”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明闇第六“是故明君位衆,務下言以昭外。敬納卑賤,以誘賢也。其無距言,未必言者之盡可用也。其無慢賤,未必其人盡賢也,乃懼慢不肖而絶賢望也。是故聖王責小以厲大,賞鄙以招賢,然後良士集于朝下,情達于君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6頁下  《潛夫論治要》“故治國之道,勸之使諫,宣之使言,然後君明察,而治情通矣。且凡驕臣之好隱賢也,旣患其正義以繩己矣。又耻居上位而明不及下,尹居其職,而策不出於己。是以郤宛得衆,而子常殺之。屈原得君,而椒蘭搆讒。耿壽建常平,而嚴延妬其諫謀。陳湯殺郅支,而匡衡挍其功。由此觀之,處位卑賤,而欲効善於君,則必先與寵人爲讎矣!乘舊寵沮之於內,而己接賤欲自信於外,此思善之君,願忠之士,所以雖並生一世,而終不得遇者也。”案:天明本眉簽“無‘居’字,‘尹’疑‘尸’,無‘諫’字,‘挍’作‘捄’。”天明本眉簽“‘乘’作‘得’”,早稻田藏天明本無此條眉簽。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明闇第六“故國之道,勸之使諫,宣之使言,然後君明察而治情通矣。且凡驕臣之好隱賢也,既患其正義以繩已矣。又耻居上位而明不及下,尹其職,而筞不出於已。是以郄宛得衆,而子常殺之。屈原得君,而椒蘭挺讒。耿壽建常平,而嚴延妬其謀。陳湯殺郅支,而匡衡捄其功。由此觀之,處位卑賤,而欲効善於君,則必先與寵人為讎,恃舊寵沮之於内,接賤欲自信於外,思善之君,願忠之士,所以雖並生一世,憂心相皦而終不得遇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1: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7頁上  《潛夫論治要》“國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亂也。人君莫不好治而惡亂,樂存而畏亡,然甞觀上《記》,近古巳來,亡代有三,穢國不數,夫何故哉。察其敗,皆由君常好其所以亂,而惡其所以治。憎其所與存,而愛其所與亡。”案:天明本眉簽“二‘與’字共作‘以’。”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思賢第八“國之所以存者,治也。其所以亡者,亂也。人君莫不好治而惡亂,樂存而畏亾,然常觀上《記》,近古已來,亾代有三,穢國不數,夫何哉。察其敗,皆由君常好其所亂,而忘其所治。憎其所以存,而愛其所以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1: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7頁上  《潛夫論治要》“故養壽之士,先病服藥,養世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脈永也。”案:天明本眉簽“舊無‘脈’字,補之。”元和二年銅活字本作“故養壽之士,先病服藥,養世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永也。”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思賢第八“是故養壽之士,先病服藥。養世之君,先亂任賢。是以身常安,而國永永也。”

        清·汪繼培箋言:「兩“永”字有誤。程本作“國脈永”。按“脈”字疑非是。《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淮南子·說山訓》云:“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俞樾云:‘上“永”字不誤,下“永”字乃“予(下亅換小)”之誤。予(下亅換小),古文“保”字,見《說文》。“身常安”與“國永保”,兩文相對。」龖案:當以元和二年銅活字本《治要》爲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2: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7頁上  《潛夫論治要》“治身有黃帝之術,理世有孔子之經。然病不愈而亂不治者,非炙鍼之法誤,而五經之言誣也。”案:天明本眉簽“‘炙鍼’作‘鍼石’”,早稻田藏天明本無此眉簽。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思賢第八“治身有黃帝之術,治世有孔子之經。然病不愈而亂不治者,唯鍼石之法誤,而五經之言誣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2: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7頁上  《潛夫論治要》“苟非其人,猶尚無功,則又況乎懷道以撫民氓,乘六龍以御天心者哉。”案:天明本眉簽“‘道’下有‘術’字。”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思賢第八“苟非其人,猶尚無功,則又況乎懐道術以撫民垊,乗六龍以御天心者哉。”

第587頁下 《潛夫論治要》“凡有國之君,未甞不欲治也,而治不世見者,所任不固也。”案:天明本眉簽“‘固’作‘賢’。”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潜歎第十“凡有國之君者,未嘗不欲治也,而治不世見者,所任不賢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7 22: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7頁下 《潛夫論治要》“正節立則醜類代,此姦臣亂吏思私之徒,所以爲日夜杜隔賢君義士之間,亟使不相得者也。”案:天明本眉簽“‘思私’作‘無法’,‘隔’作‘塞’”,早稻田藏天明本無此二條眉簽。天明本眉簽“‘亟’作‘咸’。”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潜歎第十“正節立則醜類代,此姦臣亂吏無法之徒,所謂日夜杜塞賢君義士之間,咸使不相得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8頁上 《潛夫論治要》“故聖人之施舍也,不必任衆,亦不必專己。必察彼己之謂,而度之以義。故擧無遺失,而功無廢滅也。”案:天明本眉簽“‘謂’作‘爲’。”天明本眉簽“‘功’作‘政’”,早稻田藏天明本無此眉簽。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潜歎第十“故聖人之施舍也,不必任衆,亦不必專已。必察彼已之為,而度之以義,或舍人取已。故舉無遺失,而政無廢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1: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8頁上 《潛夫論治要》“故有周之制,天子聽政,三公至於列士獻詩,庶人傳語……”案:天明本眉簽“‘三’上有‘使’字。”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潜歎第十“故有周之制也,天子聽政,使三公至於列士獻典,良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庻人傳語……”

第588頁上 《潛夫論治要》“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妬之議,獨用宿媚蠱惑之言。”案:天明本眉簽“‘宿’作‘苟’。”

            《潛夫論》卷第二王符撰潜歎第十“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妬之議,獨用苟媚蠱惑之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8頁上 《潛夫論治要》“夫詆訾之法者,伐賢之斧也。而驕妬之臣,噬賢之狗也。人君內秉伐賢之斧,而外招噬賢之狗,欲其至理也,不亦悲乎!”案:天明本眉簽“‘而’已下作‘權噬賢之狗,而外招賢,欲其至也’。”

   《潛夫論》卷第二潛歎第十“夫詆訾之法者,伐賢之斧也。而驕妬者,噬賢之狗也。人君内秉伐賢之斧,權噬賢之狗,而外招賢,欲其至也,不亦悲乎!”

第588頁下 《潛夫論治要》“勝負之數不用乎將心,士卒進無利,而退無畏,此所以然也。夫服重上嵠,歩驟千里,馬之禍也。”案:天明本眉簽“‘用’作‘明是’,‘嵠’作‘阪’。”

          《潛夫論》卷第五勸將第二十一“勝負之數不明乎將心,士卒進無利,而自退無畏,此所以然也。夫服重上阪,出馳千里,馬之禍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2: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8頁下 《潛夫論治要》“乃義士且以徼其名,貪夫且以求其賞爾,今吏從軍敗没死公事者,以十萬數。”案:天明本眉簽“‘徼’至‘爾今’舊作‘求實取令’字,改之。”元和二年銅活字本作“乃義士且以求實,取令吏從軍敗没死公事者,以十萬數。”

           《潛夫論》卷第五勸將第二十一“乃義士且以激其名,貪夫且以求其賞爾。今吏從軍敗没死公事者,以十萬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2: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9頁上 《潛夫論治要》“卒然有急,則吏以暴發,虐其士,士以所屈遇敵抉,此爲將吏驅怨以禦讎,士卒縛手以待宼也。”案:天明本眉簽“‘屈’作‘拙’,‘抉’作‘巧’。”

   《潛夫論》卷第五勸將第二十一“卒然有急,則吏以暴發,虐其士,士以所拙遇敵巧,此為吏驅怨以禦讎,士率縛手以待冦也。”

第589頁上 《潛夫論治要》“然明不繼踵,忠不萬一者,非必愚闇不逮而惡名也。”案:天明本眉簽“‘一’作‘全’,‘名’下有‘揚’。”

             《潛夫論》卷第八明忠第三十一“然明不繼踵,忠不萬一者。非必愚闇不逮而惡名揚也。”龖案:蓋天明本眉簽所據本與四庫全書等劣本同“‘一’作‘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8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90頁上 《潛夫論治要》“上君撫世,先其本而後其末,順其心而理其行。”案:天明本眉簽“‘順’作‘慎’”,早稻田藏天明本無此眉簽。

            《潛夫論》卷第八徳化第三十三“上君撫世,先其本而後其末,慎其心而理其行。”龖案:《貞觀政要》卷第六公平第十六貞觀十一年“是以上君撫世,先其本而後其末,順其心而履其行。”即“慎”乃“順”之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