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57|回复: 36

[资料整理] 读P.2669《毛诗传笺(大雅文王之什,齐风、魏风)》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9 18: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讀P.2669《毛詩傳箋(大雅文王之什,齊風、魏風)》札記

           《文王》:“祼將于京”,P.2669“京”作“亰”。案:“祼”漢熹平石經《魯詩》殘字作“灌”。叔平先生言:『《詩·大雅·文王》。羅氏以校記中有“灌將齊”之文,以爲《魯詩》作“祼將”當作“灌將”,遂以此石爲《大雅·文王》“有虞殷自天”之文。首行從水之字,即“灌將于京”之灌,其言似矣。但其上一字之殘畫,不似“敏”字,豈又有異文耶,存以俟考。』龖案:雪堂並叔平之言是也!此校記殘石亦詳下圖,殘字有“灌將齊”則《齊詩》當有與《魯詩》不同之異文者是也。或《齊》、《毛詩》相同作“祼將”乎?存此備考。《論語·八佾》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禮記·禮器》“灌用鬱鬯。”《說文》:“祼,灌祭也。從示果聲。”《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註》:“祼之言灌,灌以鬱鬯,謂始獻尸求神時也。”“灌、祼”二字同音意同。

              《羣書治要》卷第十五《漢書》三《楚元王傳》劉向上疏諫成帝言“臣聞《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故賢聖之君,博觀終始,心通三統。(一曰天統,二曰地統,三曰人統。)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灌將于京。’喟然歎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于子孫。’是以富貴無常,不如是則王公其何以戒愼,民萠其何以勸勉。”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劉向上疏諫成帝言“臣聞《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故賢聖之君,博觀終始,窮極事情,而是非分明。王者必通三統,(應劭曰:「二王之後,與己為三統也。」孟康曰:「天地人之始也。」張晏曰:「一曰天統,為周十一月建子為正,天始施之端也。二曰地統,謂殷以十二月建丑為正,地始化之端也。三曰人統,謂夏以十三月建寅為正,人始成之端也。」師古曰:「二家之說皆不備也。言王者象天地人之三統,故存三代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也。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師古曰:「此大雅文王之篇。殷士,殷之卿士也。膚,美也。敏,疾也。祼,灌鬯也。將,行也。京,周京也。言殷之臣有美德而敏疾,乃來助祭于周,行祼鬯之事,是天命無常,歸於有德。」)喟然歎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于子孫,是以富貴無常;不如是,則王公其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勸勉?」”龖案:此俗儒北宋以前從《毛詩》改《漢書》“灌”作“祼”者!
187圖一八七tb017093灌、殷自.jpg
188圖一八八tb023142灌將齊、言囗之.jpg
“灌將于京”元和二年1616年銅活字印本駿河版.jpg
天明本“灌將于京”.jpg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劉向上疏諫成帝.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21: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29 21:51 编辑

“殷之未喪師”,P.2669無“之”字。《禮記·大學》言:『《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龖案:參考圖一八七tb017093“灌、殷自”殘拓恢復漢石經後,知《魯詩》當與現行本《毛詩》相同而有此“之”字!

    “克配上帝”,P.2669“克”作“尅”。
 
     “冝鑒于殷”,P.2669“鑒”作“監”。案:詳上文《禮記·大學》引《詩》“鑒”即作“監”!昜

            “駿命不易”,P.2669“易”作“昜”,下同。案:由寫卷上《箋》文有“不可改昜”字,知寫本當還是“易”義!
《大明》P.2669法藏.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21: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29 22:04 编辑

《大明》:“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P.2669此條抄在《大明》詩前作“大明八章(上二章第四章第七章皆六句第三第五第六及卒章皆八句。)”案:由P.2669此條分章,可知南宋朱熹《詩集傳》不類!

   朱熹《詩集傳·大明》分章:(詳見四部叢刊三編景日藏宋刊本《詩集傳》725至732頁)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其一六句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聿嬪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其二八句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其三六句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其四八句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其五六句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其六八句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矦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其七六句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惟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其八八句      
    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
   
        結合參考漢熹平石經殘拓圖一八*九tb017094“有命、女惟莘長子”、圖一九零tb017095“涘、之”、圖一九一tb017096“子俔”、圖一九二tb017097“林矢”並法藏P.2669寫卷,《毛詩》古本即漢石經《魯詩·大明》分章如下:

22眀眀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惟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其一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23周聿嬪于京乃及王季惟德之行其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其三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24涘其四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其五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惟莘長子惟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其六
殷商25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惟予矦歆上帝臨女無貳爾心其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惟師尚父時惟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瀞眀其八

        大眀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26●
   
      說明:分章中數字“22、23、24、25、26”爲漢石經所在碑列數。
189圖一八九tb017094有命、女惟莘長子.jpg
190圖一九零tb017095涘、之.jpg
191圖一九一tb017096子俔.jpg
192圖一九二tb017097林矢.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00: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序》“故天復命武王也”,P.2669作“故天[氵复]命武焉”

  “使不挾四方”,P.2669作“使不挾於四方”。案:“於”若是《經》字當作“于”,由圖一八*九tb017094“有命、女惟莘長子”、圖一九零tb017095“涘、之”、圖一九一tb017096“子俔”、圖一九二tb017097“林矢”相關位置,知漢熹平石經《魯詩》無法排入此字!“於”字當是衍字。

    “纘女維莘”,P.2669“莘”字下部兩橫。

             “篤生武王”,P.2669“篤”字從“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0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右命爾”,P.2669作“保佑命尔”。《釋文》:『右音祐,字亦作“佑”。注同。』

  “燮伐大商”,P.2669“燮”作“爕”。《康熙字典》引《字彙》言:“爕,俗燮字。”

  “矢于牧野”,P.2669“于”作“於”,案:《五經》文“於”多作“于”,P.2669“于”作“於”當是誤字。

  “上帝臨女”,P.2669“女”作“汝”。宋紹興本《毛詩正義》『《閟宮》云:“致天之屆,于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汝。”彼“無貳”之文在“臨汝”之上,是戒武王使無貳心。此文與彼大同,明亦戒武王,言伐紂必克,無有疑心也。伐紂之事,本出武王之心,詩人反言眾人之勸武王,見其勸戰之甚。《太誓》曰“師乃鼓噪,前歌後舞,格于上天下地。咸曰:‘孜孜無怠。’”是樂勸武王之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0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時維鷹揚”,P.2669“揚”作“楊”。龖案:碑陽三第32行《鄭風·楊之水》圖九十五tb081030、碑陽四第24行《隸釋》卷十四載《唐風·楊之水》漢石經《魯詩》殘字“揚”皆作“楊”。《釋文》:『揚,如字,激揚也。或作“楊木”之字,非。』案:此當是亦言“漢石經爲三體”的陸先生非是!

  “涼彼武王”,P.2669“涼”作“諒”。《釋文》:『涼,本亦作“諒”,同力尚反,《韓詩》作“亮”,云:“相也。”』

  贀谷大學藏寫本《毛詩箋》“以天期已至兵甲之彊師率之武故今伐殷合兵以清明”,P.2669作“以天期已至兵甲強帥之武故今伐殷合兵以清明”,P.2669此“帥”字爲類“師”形之俗“帥”字!《釋文》:『帥,所類反,亦作“率”。』龖案:P.2669“(師#)”,乃古“帥”字,又見伯2620、伯3192、伯3402、伯3606、斯3011、宗重卿貞和三年前鈔本《論語》等作“(師#)”。類“師”形之俗“帥”字詳附圖版:

   《緜》:“緜九章章六句”,P.2669作“綿九章々六句”,亦抄寫在《緜》詩前!
[S]“帥”類“師”8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0: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30 10:56 编辑

“緜”,P.2669作“綿”,漢熹平石經《魯詩》殘字作“[上白下木右系]”。“[上白下木右系]葛藟”,石經殘字。叔平先生言:“緜字下從木,與《隸釋》所錄《緜竹令王君闕》字同,漢時俗書也。”龖案:叔平先生“漢時俗書”說稍誤。《老子道經》:“天地之根,緜緜若存。”長沙馬王堆帛書甲本第103行、乙本222下行並作“[上白下木右系]”。《老子》甲本亦不諱“邦”字,當與《魯詩》相同爲漢前古本,則作“[上白下木右系]”當是秦、漢時正字是也!

   《毛序》:“緜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P.2669作“綿文王之興本大王也大能興綿々之化文王日以廣大也”,“大能”旁後添附小“王”字。《釋文》:『緜,彌延反。本由,一本無“由”字。“大王也”,《序》舊無《注》。本或有《注》者,非。』案:乖乖!這個P.2669此條簡直就是德明先生所見本!!陸德明(約550-630年),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蘇州吳(今江蘇吳縣)人。隋、唐間儒家學者,經學家。
88圖八十八tb006023此百憂.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1: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P.2669作“民之初生自土沮柒”。案:唐石經“民”字缺末筆,避唐初李世民諱,P.2669不避!《漢書·地理志》:“杜陽,杜水南入渭。”班氏自《注》言:“《詩》曰:‘自杜。’”師古曰:『《大雅·緜》之《詩》曰:“人之初生,自土漆沮。”《齊詩》作“自杜”,言公劉避狄而來居杜與漆、沮之地。』

    “古公亶父陶復陶穴”,P.2669作“古公亶甫陶[氵复]陶穴”。案:“甫陶[穴復]”,漢石經《魯詩》殘字。叔平先生言:『《詩·大雅·緜》(此石未見)。《毛詩》“甫”作“父”,“[穴復]”作“復”,“乃”作“迺”。按《說文·穴部》:“[穴復],地室也。從穴復聲。《詩》曰:‘陶[穴復]陶穴。’”』龖案:《說文》所引《毛詩》古文是也,現行本當是後人寫刻時從三家《詩》改。

     說明:此拓鄙人遍尋未遇,我更關心此從“穴”從“復”之字!叩請有見過此拓圖片的師友惠我。
194圖一九四098《集存》未見拓 甫陶.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3: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迺疆迺理”,P.2669“疆”作“彊”。案:漢熹平石經《魯詩》:“迺”“乃”詳上文未見拓,“疆”作“畺”詳《豳風》圖一二三tb010053“鬱及薁七”殘拓。《釋文》:『迺疆,本亦作“壃”,同居良反。注及後放此。』《康熙字典》:“彊,又與疆通。《集韻》疆或作彊。《賈誼·審微篇》昔衞侯朝於天子,周行人問其名,曰辟彊。行人還之曰啓彊。辟彊,天子之號也,諸侯弗敢用。衞侯更名燬。”

          “縮版以載”,P.2669“版”作“板”。《禮記·檀弓》:“今一日而三斬板,而已封。”鄭玄注:『板,蓋廣二尺,長六尺。斬板,謂斷其縮也。三斷止之,旁殺,蓋高四尺,其廣袤未聞也。《詩》云:“縮板以載。”』《考文》:“古本‘縮版以載’,版作板,《注》同。”龖案:龍谷大學藏寫本《毛詩》即同P.2669作“縮板以載”。

          “作廟翼翼”,P.2669“廟”作“庿”。《康熙字典》:“庿,《說文》古文廟字。《儀禮·士冠禮》筮於庿門。”

               “肆不殄厥”,P.2669“殄”作“弥”。
“畺”圖一二三tb010053鬱及薁七.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9: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棫樸》:“薪之槱之”,P.2669“槱”作“梄”。《釋文》:『梄音酉,字亦作“槱”,弋九反,云:“積木燒也。”』

  “烝徒楫之”,P.2669作“承徒揖之”。

  《旱麓》:“麓”P.2669作“鹿”,下同。

    “旱麓六章章四句”,P.2669作“旱鹿六章々四句”,案:亦抄寫在《旱鹿》詩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9: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序》“世脩后稷”,唐石經“世”字缺末筆,P.2669不避唐初李世民諱。

  “豈弟”,P.2669作“愷悌”,下同。《釋文》:『豈弟,本亦作“愷”,又作“凱”,苦亥反;弟亦作“悌”,徒禮反,一音待。豈,樂也。弟,易也。後“豈弟”皆同。』《國語·周語下·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錢》言:“《夏書》有之曰:‘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詩》亦有之曰:‘瞻彼旱麓,榛楛濟濟。愷悌君子,干祿愷悌。’夫旱麓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樂干祿焉。若夫山林匱竭,林麓散亡,藪澤肆既,民力彫盡,田疇荒蕪,資用乏匱,君子將險哀之不暇,而何易樂之有焉?”韋昭《注》:“《詩·大雅·旱麓》之首章也。旱,山名。山足曰麓。榛,似栗而小。楛,木名。濟濟,盛貌也。盛者言王者之德被及也。愷,樂也。悌,易也。干,求也。君子,謂君長也。言陰陽調,草木盛,故君子求祿,其心樂易也。”

    “魚躍于淵”,唐石經“淵”字缺末筆,P.2669不避唐高祖諱。《文選》王子淵《四子講德論》:“飛鳥翕翼,泉魚奮躍。”李善注引《韓詩》曰:“鳶飛戾天,魚躍于泉。”薛君曰:“魚喜樂,則踴躍于泉中。”案:此又諱“淵”爲“泉”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9: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2-12-30 23:30 编辑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P.2669“瑟彼柞棫民所燎矣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案:“瑟彼柞棫民所燎矣”爲圈刪後重寫“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思齊》“思齊四章章六句故言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P.2669作“旱鹿六章々四句”,亦抄寫在《旱鹿》詩前!恢復的漢熹平石經《魯詩》根據圖一九八tb017100“其四瑟”殘拓位置作“思齊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

    “無射亦保”,P.2669“射”作“[身矢]”。《說文》:“[身矢],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逺,從矢身。臣鍇曰:[身矢]者身平躰正,然后能中也。神隻反。篆文射,從寸。寸,法度也,亦手也。”

          “古之人無斁”,P.2669“斁”字從“睪”從“犬”。《釋文》:『斁,毛音亦,厭也。鄭作“擇”。』《正義》曰:『“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孝經》文也。《箋》不言字誤,則此經本有作“擇”者也,故不破之。以身無可擇,化其臣下亦使之然。臣下亦能無擇行擇言,自然有名譽、成俊士矣。』
3   P266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23: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皇矣》:《毛序》:“皇矣美周也天監代殷莫若周周世世脩德莫若文王”,P.2669作“皇矣美周也天監代殷莫若于周世々脩德莫若文王”。唐石經“世”字缺末筆,P.2669不避唐初李世民諱。《釋文》:『“皇矣”,一本無“矣”字。“天監代殷莫若周”,絕句。“周世世脩德”。一讀“莫若周世”絕句,“周世脩德”為一句。一本無下一“世”字。義並通。崔《集注》“莫若周也。世世脩德”。』

  “求民之莫”,唐石經“民”字缺末筆,P.2669“民”字不避唐初李世民諱。

   “乃眷西顧此維與宅”,P.2669無“乃”字。《論衡·初稟篇》:『《書》方激勸康叔,勉使為善,故言文王行道,上聞於天,天乃大命之也。《詩》曰:“乃眷西顧,此惟予度。”與此同義。天無頭面,眷顧如何?人有顧睨,以人效天,事易見,故曰眷顧。天乃大命文王,眷顧之義,實天之命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23: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葘其翳”,P.2669“葘”作“[蕢去貝換日]”。《釋文》:『葘,本又作“甾”,側吏反,又音緇。《韓詩》云:“反草也。”翳,於計反,《爾雅》云:“木自斃,柛。蔽者為翳。”郭云:“相覆蔽。”《韓詩》作“殪”,云:“因也,因高填下也。”』

    “自大伯王季”,P.2669“大”作“太”。

        “貃其德音”,P.2669“貃”作“貊”。《釋文》:『貉,本作“貃”,武伯反,《左傳》作“莫”,音同。《韓詩》同,云:“莫,定也。”』《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成鱄對魏獻子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詩》曰:‘唯此文王,帝度其心。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國,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無悔,故襲天祿,子孫賴之。主之舉也,近文德矣,所及其遠哉!”杜預注:“《詩·大雅》。美文王能王大國,受天福,施及子孫。”《禮記·樂記》:『子夏對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詩》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此之謂也。』鄭玄注:『此有德之音,所謂樂也。德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慶賞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俾”當為“比”,聲之誤也。擇善從之曰“比”。施,延也。言文王之德,皆能如此,故受天福,延於後世也。』
4 P266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1: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1-1 09:00 编辑

“其德克明”,P.2669“克”作“尅”,下同。

   “侵阮徂共”,P.2669“共”還作“恭”,注同。《釋文》:『共音恭。注同。毛云:“徂,往也。共,國名。”鄭云:“徂、共皆國名。”』《正義》曰:『王肅云:“無阮、徂、共三國。”孔晁云:“周有阮、徂、共三國,見於何書?”孫毓云:“案《書傳》文王七年五伐,有伐密須、大夷、黎、邘、崇,未聞有阮、徂、共三國助紂犯周、文王伐之之事。”皆以為無此三國,故訓徂為往。鄭必以為皆國名者,正以下言“徂旅”,徂有師旅,明徂是國,故知三國與密須充上四國之文。事在此《詩》,即成文也。於時書史散亡,安可更責所見?張融云:“晁豈能具數此時諸侯,而責徂、共非國也?《魯詩》之義,以阮、徂、共皆為國名。是則出於舊說,非鄭之創造。《書傳》七年,年說一事,故其言不及阮、徂、共耳。《書傳》亦無玁狁,《采薇》稱玁狁之難,復文王不伐之乎?鄭之所言,非無深趣,皇甫謐勤於考校,亦據而用之。”《釋詁》云“旅、師”俱為“眾”也。對則為少多之異,散則可以相通,故云“旅,師”。嫌其止出一旅之人,故明之也。“按,止”,《釋詁》文。彼作“按”,定本及《集注》俱作“按”,於義是也。』
567伯2669《毛詩傳箋》_页面_1.jpg
567伯2669《毛詩傳箋》_页面_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1: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按徂旅”,P.2669“按”作“安”。《釋文》:『按,安旦反。本又作“遏”,安葛反。此二字俱訓止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趙歧注:“《詩·大雅·皇矣》之篇也。言文王赫然斯怒,於是整其師旅,以遏止往伐莒者,以篤周家之福,以揚名於天下。文王一怒而安民,願王慕其大勇,無論匹夫之小勇。”龖案:由上文《正義》所言,P.2669所抄底本爲“定本及《集注》”以前本是也!

  “侵自阮疆”,P.2669“疆”作“彊”。釋詳上《緜》之“迺疆迺理”。

        “執訊連連”,P.2669“訊”作“訅”。《釋文》:『訊音信,字又作“訙”,又作“誶”,並同。』龖案:宋本《釋文》“訙”字中“ヽ”畫不清,通志堂本作從“言”從“鹵”。足利學藏宋刻附《釋文》十行《註疏》本、鐵琴銅劍樓藏宋巾箱本、宋本景印纂圖互註本引《釋文》皆作“訙”。
“訅、訙”? 《經典釋文》上中下(上古影宋元递修本).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08: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方以無拂”,P.2669無“以”字。龖案:由新出漢石經殘石9“王詢爾”拓版恢復碑後知漢熹平石經《魯詩》當有此“以”字,否則本列將缺一字。另漢石經《魯詩》“拂”作“柫”。

  《靈臺》:《毛序》“以及鳥獸昆蟲焉”,P.2669“蟲”作“虫”。《釋文》:『蟲,直弓反,本或作“虫”,非。』

  “麀鹿攸伏”,P.2669“麀”從“鹿”從“山”,下同。

         《下武》:《毛序》:“復受天命”,P.2669“復”字從“氵”從“复”。
202圖二零二  新出漢石經殘石9“王詢爾”.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08: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1-1 08:49 编辑

“下土之式”,P.2669作“下土是式”。

   “應侯順德”,P.2669作“應侯”漏抄“囗德”二字。《正義》曰:『《序》言“繼文”,此云“順德”,故知是順其先人之心,成其祖考之德。所引《易》者,《升卦·象辭》。升卦巽下坤上,故言木生地中。木漸而順長以成樹,猶人順德以成功。彼謂一人之身,漸積以成,此則順父祖而成事,亦相類,故引以為證。定本作“慎德”。准約此《詩》上下及《易》,宜為順字。又《集注》亦作“順”,疑定本誤。』案:《正義》之言不至確!《易釋文》:“‘以順德’,如字,王肅同。本又作‘愼’,師同。‘以高大’,本又作‘以成高大’。”元和二年銅活字本、天明六年刊本《羣書治要·易》“升,《象》曰:‘地中升木,升。君子以愼德,積小以成高大。’”《荀子·仲尼篇第七》“主尊貴之,則恭敬而僔。主信愛之,則謹慎而嗛。主專任之,則拘守而詳。主安近之,則慎比而不邪。主疏逺之,則全一而不倍。主損絀之,則恐懼而不怨。貴而不爲夸,信而不忘處謙。任重而不敢專財,利至則言善而不及也,必將盡辭讓之義然後受。福事至,則和而理。禍事至,則靜而理。富則施廣,貧則用節。可貴可賤也,可富可貧也,可殺而不可使爲姦也。是持寵處身不厭之術也。雖在貧窮,徒處之埶。亦取象於是矣!夫是之謂吉人。《詩》曰:‘媚兹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此之謂也。”龖案:由《荀子》前言“謹慎、慎比”,知所引《詩》原文或作“應侯慎德”。《淮南子·繆稱訓》:“《詩》云:‘媚茲一人,應侯慎德。’慎德大矣,一人小矣,能善小,斯能善大矣。”《孔子家語·弟*子行》『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請問其行。”子貢對曰:“夫能夙興夜寐,諷誦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苟,是顏回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媚茲一人,應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則。’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則王者之相也。』王肅注:“一人,天子也。應,當也。侯,惟也。言顏淵之德之以媚愛天子,當於其心。惟慎德,言能長是孝道足以為法則也。”《漢書·敘傳》:“張湯遂達,用事任職,媚茲一人,日旰忘食。”師古曰:“《詩·大雅·下武》之篇曰:‘媚茲一人,應侯慎德’。一人,天子也。媚,愛也。此敘言張湯見愛於武帝。”《太平御覽》卷第一百九十九封建部二同姓封“《陳留風俗傳》曰:周成王戲其弟,桐葉之封。周公曰:君無二言,遂封之於唐。唐侯常愼其德,其《詩》曰:‘媚兹一人,唐侯愼德’是也。”漢石經《魯詩》碑後或當有“慎、順,應、唐”三家異文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媚茲一人應侯慎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則”錯章《校記》。
“順德、愼德”页面提取自- 《經典釋文》上中下(上古影宋元递修本).jpg
慎德不作順德- 1群書治要五十卷.jpg
愼德不作順德《羣書治要》魏徵等撰细井徳民等校.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08: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1-1 08:59 编辑

“於萬斯年”,P.2669“萬”字從“阝”從“萬”,下章還作“萬”!

  《文王有聲》:《毛序》“卒其伐功也”,P.2669無“也”字。

  “作邑于豐”,P.2669“豐”作“豊”,下同。案:“豊、豐”,馬王堆帛《易》、漢熹平石經皆作“豊”!李陽冰《上李大夫論古篆書》言:“蔡中郎以豊同豐”所譏非是!!

   “鎬京辟廱”,P.2669“廱”寫作“維”。案:此“維”當爲“雍”之誤字,龍谷大學藏寫本即作“雍”!
567伯2669《毛詩傳箋》_页面_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西自東”P.2669同。《韓詩外傳》卷第四:『禮者,治辯之極也,强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統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隕社稷也。是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爲武,高城深池不足以爲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爲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昔楚人蛟革犀兕以爲甲,堅如金石,宛巨鐵釶,慘若蜂蠆,輕利剽疾,卒如飄風。然兵殆於垂沙,唐子死,莊蹺起,楚分爲三四者,此豈無堅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汝淮以爲險,江漢以爲池,緣之以方城,限之以鄧林,然秦師至於鄢郢,舉若振槁然。是豈無固塞限險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紂殺比干而囚箕子,爲炮格之刑,殺戮無時,羣下愁怨,皆莫冀其命,然周師至而令不行乎左右。其豈無嚴令繁刑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若夫明道而均分之,誠愛而時使之,則下之應上如影響矣。有不由命者,刑一人而天下服,下不非其上,知罪在己也。是以刑罰競渻而威行如流者,無他,由是道故也。《詩》曰:“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如是則近者歌謳之,遠者赴趨之,幽間僻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若赤子之歸慈母者,何也?仁刑義立,教誠愛深,禮樂交通故也。《詩》曰:“禮義卒度,笑語卒獲。”』案:卷第五另兩引此詩皆作“自東自西,自南自北。”龖案:《孟子·公孫丑》、《荀子·儒效篇》《王霸》《議兵篇》、《大戴禮記·曽子大孝》、《禮記·祭法》(《羣書治要》引同)、《孝經·諫爭章》(《羣書治要》引同)、《鹽鐡論·繇役》、《新序·雜事》並《說苑·脩文》等引皆作“自西自東”,蓋《魯詩》如此而《韓詩》作“自東自西”也,漢石經《魯詩》碑後當有此句異文《校記》。

           “詒厥孫謀”,P.2669“詒”字後添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8: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1-2 11:45 编辑

“毛詩卷第五齊雞鳴詁訓傳第八”,P.2669作“齊鷄鳴詁訓傳第八眀鑓”。“雞”P.2669作“鷄”,下同。

  《毛序》:“《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P.2669“淫、成”二字後添附,後無“焉”字。

  “雞鳴三章章四句”,P.2669作“鷄鳴三章々四句”。案:P.2669此唐石經以下諸本同寫在詩後,“々四句”不是小字雙行!

  《還》:《毛序》“從禽獸而無厭”,P.2669“厭”作“饜”。《釋文》:『厭,於豔反,又於占反,本或作“饜”,音同,止也。』
8- 伯2669《毛詩傳箋》_页面_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8: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並驅從兩肩兮”,P.2669、P.2529“肩”作“[犭幵]”,《釋文》:『肩如字,《說文》云“三歲豕,肩相及者”。本亦作“豜”,音同,又音牽。』《說文繫傳》:“豜,三歳豕,肩相及者。從豕幵聲。《詩》曰:‘並驅從兩豜兮。’激賢反。”恢復漢石經碑從許慎引《毛詩》古文。從石鼓文《車工》從豕從肩之字,可知現行《毛詩》造僞之痕迹!

  “子之茂兮”P.2529同,P.2669“茂”作“戊”。

  《著》:《毛序》“時不親迎也”,P.2669、P.2529皆無“也”字。

  “充耳以青乎而”,P.2669、P.2529“充”皆作“珫”。

    “尚之以瓊瑩乎而”P.2669同,“瑩”P.2529作“螢”。
100圖一百shiguwen0006《石鼓文車工》“豕肩”.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21: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東方之日》:《毛序》“刺衰也君臣失道男女淫奔不能以禮化也”,P.2669、P.2529作“《東方之日》,刾襄公也”,P.2669“刾襄”上有鈎改痕!《釋文》:『刺衰,色追反,本或作“刺襄公”,非也。《南山》已下,始是襄公之《詩》。』

    “在我室兮在我室兮”P.2529同,P.2669作“在室兮在我室兮”。龖案:由圖一零二tb008036“子在、之”殘拓恢復碑後,知漢石經《魯詩》亦當有“我”字!P.2669當是佚一“我”字。
102圖一零二tb008036子在.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21: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闥兮”,P.2529、P.2669“闥”作“達”。《釋文》:『闥,他達反。《韓詩》云:“門屏之間曰闥。”』

  《東方未明》:《毛序》“朝廷興居無節”,P.2669作“朝廷興居而無莭度”,“廷”字後添附;P.2529作“朝廷興居而無莭度”,“而、度”,二字後添附。

  “自公令之”P.2529、P.2669“令”作“命”。

            “不能辰夜不夙則莫”,P.2529、P.2669作“不能晨夜不夙則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23: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毛序》“大夫遇是惡作詩而去之”,P.2669作“大夫遇是惡也作詩去焉”,P.2529作“大夫遇是惡作詩而去焉”。

    “蓺麻如之何”,P.2529、P.2669“蓺”作“藝”。《釋文》:『蓺,魚世反,本或作“藝”,技藝字耳。』

         “衡從其畝”,P.2529、P.2669作“從衡其畝”。《釋文》:『衡音橫,《注》同,亦作“橫”字,又一音如字,“衡”即訓為“橫”。《韓詩》云:“東西耕曰橫。”從,足容反,注同。《韓詩》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取,七喻反,注下皆同。』《禮記·坊記》『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別,使民無嫌,以為民紀者也。故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以此坊民,民猶有自獻其身。獻猶進也。《詩》云:‘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蓺麻如之何?橫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103圖一零三《坊記》引《南山》 禮記二十卷【漢·鄭玄注.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1: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1-2 11:42 编辑

《甫田》:“無田甫田”,P.2529、P.2669作“無佃甫田”,下同。

  “緫角丱兮未幾見兮”,P.2669作“総角丱兮未幾見之”;P.2529作“総角丱兮幾未見之”,“未”旁有鈎改符。《釋文》:『緫,本又作揔,子孔反。丱,古患反。幾,居豈反,《注》同。“見兮”,一本作“見之”。』

  《盧令》:《毛序》“故陳古以風焉”P.、P.2669“風”前有“刾”字。

            “令”P.2529、P.2669、宋紹興本《毛詩正義》作“鈴”。《呂氏讀詩記》、王應麟《詩考》並引董氏曰:“《韓詩》作‘盧泠泠’”《說文繫傳》:“獜,徤也。從犬粦聲。《詩》曰:‘盧獜獜。’臣鍇曰:今《詩》作‘令’。里神反。”
9- 伯2669《毛詩傳箋》_页面_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4: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載驅》:“蕈茀朱鞹”P.2529同,P.2669“鞹”作“鞟”。

  “四驪濟濟”,P.2529、P.2669“四”作“駟”。

  “齊子豈弟”,P.2529、P.2669“豈弟”作“愷悌”。《正義》曰:『《箋》以為,齊子愷悌,文在魯道之下,則愷悌為在道之事。若是其心樂易,非獨在道為然。且上云“發夕”,此當為發夕之類,故云“此愷悌猶發夕”,言與其餘愷悌不同也。愷悌之義,與發夕不類,故讀愷為闓,易稱闓物成務。《說文》云:“闓,開也。”《古文尚書》即今鄭注《尚書》是也,無以悌為圉之字。唯《洪範》稽疑論卜兆有“五曰圉”,《注》云:“圉者,色澤光明。”蓋古文作“悌”,今文作“圉”。賈逵以今文校之,定以為“圉”,故鄭依賈氏所奏,從定為“圉”,於古文則為“悌”,故云“《古文尚書》以悌為圉。圉,明也”。上言發夕,謂初夜即行。此言闓明,謂侵明而行,與上古文相通也。《釋言》云:“愷悌,發也。”舍人、李巡、孫炎、郭璞皆云“闓,明。發,行”。郭璞又引此《詩》云“齊子愷悌”,是闓亦為行之義也。今定本云:“此愷悌,發也,猶言發夕。”又云:“悌,《古文尚書》以為圉。”更無悌字,義並得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4: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齊子遊敖”P.2669同,P.2529作“齊子遊遨”。《阜诗》有S107“子敖游”。

  《猗嗟》:“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P.2529、P.2669作“抑若陽兮美目楊兮巧趍蹌兮”。《原本玉篇·阜部·陽字》引《韓詩》:“‘卬若陽兮。’眉上曰陽。”

  “清揚婉兮、禦”,P.2529、P.2669作“清楊椀兮、御”。上博竹簡《孔子詩論》廿二簡有:“於嗟曰四矢反以御亂吾憙之▂”

   “齊國十一篇卅四章百卌三句”,P.2669作“齊國十有一篇卅四章百卌三句”,P.2529未抄此條。
37圖卅七詩2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9: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1-2 19:21 编辑

“魏葛屨詁訓傳第九”P.2669同,P.2529“第”作“苐”。

  “宛然左辟佩其象揥”P.2669“辟、揥”作“僻、楴”。

   《葛屨》:“其君儉以能勤”,P.2529、P.2669同。《正義》曰:『“莫,菜”者,陸機《疏》云:“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為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間謂之莫。”案王肅、孫毓皆以為大夫采菜,其《集注序》云:“君子儉以能勤。”案今定本及諸本《序》直云“其君”,義亦得通。』
10- 伯2669《毛詩傳箋》-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19: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維是褊心是以為剌”,P.2529、P.2669“剌”作“刾”。“惟是褊心是以為刾”漢熹平石經殘字,載於宋·洪適《隷释》卷十四,詳圖版一零四。

         《汾沮洳》:“殊異乎公路”P.2529、P.2669“路”作“輅”。《春秋正義》卷第十三僖公《注》大輅至有服《正義》曰:“《周禮》巾車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旂以賔同姓,以封革路竜勒絛纓五就,建大白以即戎金路以封同姓。知大輅是金輅也,革路以即戎言:戎輅戎車即《周禮》之革路。”
104-1圖一零四《隷释》卷十四《魯詩》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