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2|回复: 0

[品读经典] 再识“大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4 21: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月一帆 于 2013-1-14 21:17 编辑

再识“大体”


      《孟子·告子上》: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这段对话极为简短,但恰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为人们所忽视甚至是被曲解和湮没了的最一般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体上,“大体、小体”、“心、耳目”、“大者、小者”以及作为实施效果体现的“大人、小人”之区分是异常清晰和明确的,但都集成于“人”。只是其中的“人之心(大体/大者)”是“天”所赋予的,“人之眼耳鼻舌身意(小体/小者)”不具有“思”之功能,而且“人之眼耳鼻舌身意(小体/小者)”功能的发挥极容易陷入“物交物”的状态而被物所“引”,从而堕入为物所蔽、为物所困、为物所府、为物所役的状态——“小人”。
      因此,基于“眼耳鼻舌身意(小体/小者)”的认知必须服从源于天之“心(大体/大者)”的认知——“大人”,而且需要优先发挥来源于天之“心”的认知功能,如此“眼耳鼻舌身意”的认知及其行为就不会因“物交物”而陷入偏差、偏执、偏落,从而远离“蔽于物、困于物、府于物、役于物”的陷阱。此之谓“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换而言之,孟子的推崇和侧重集中在了来源于天之“心(大体/ 大者)”的“大人”高度和层次,且具有前提性的地位。否则,基于眼耳鼻舌身意(小体/小者)渠道的“小人”认知、判断和行为就会因其固有的“物交物”特点而“蔽于物”,极容易被“引”而陷入具相化执着进而失去客观准确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补充一点。
      “人之心(大体/大者)”和“人之眼耳鼻舌身意(小体/小者)”的关系可以借助佛学八识进行对比理解:
孟子之识
小体
大体(天)
佛学八识
眼、耳、鼻、舌、身
意识
末那识
藏识(阿赖耶识/无垢识)
      结论:人类认知自我或世界的最基本渠道或载体有两大类,基于“大体”的认知在孟子那里具有优先地位——“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大体”统“小体”,才能规避和消除“小体”的认知被误导或蔽于一曲——被“夺”。
      因此,后世所谓的“识大体,顾大局”之对“大体”的理解和认知早已把孟子所言的“大体”流变、扭曲、湮没得不成样子了。而把“大者”“小者”解读成身体的重要部分和次要部分、长幼、高低……更是把“大体”“小体”的本意给掩盖得不知所以了。
      如此,何来文化继承和发展?谈何文化自觉?奢谈文化自信!

      其他概念的还原请移步http://hyf.caogen.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36 銀子 +40 功勛 +22 收起 理由
zqc4124 + 36 + 40 + 2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