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乾坤客

[西周] 何尊年代的说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 07: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9-30 16:26 编辑

从种种迹像看,武王最后一年,病的时间很长,在此期间,周公掌权。三监已有作乱行为。武王于冬十二月崩,崩后,周公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算是摄政一年,此后,三叔有流言,周公“于是卒相成王”,可能是第二年正式让成王即位。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国曰:“周公将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於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鲁。

由《鲁周公世家》可以看出,周公原来是于武王崩年即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因一般王子是逾年称王,成王被立,但该年不可能即位,此后一年,“周公相成王”,前有“于是”,表明此时为成王行即位礼,颁王号,然周公依然摄政当国。可能是这个原因,周公摄政首年,可能比成王王祀早一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09: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8-28 19:35 编辑

广弘明集卷第十一:武王之世三监作乱。成王之日二叔流言。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所谓救乱者,武王世已有乱象,而周公践祚以止外乱也。

此似可作为周公摄政于武王崩年的一个重要证据。

清华简最后一句:“”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似也说明了在武王生病后,周公代王,摄政。摄政一年,应是武王崩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21: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本竹书》成王部分是混乱的,但也可看出建侯卫与成周在周公五年。
所以《尚书大传》七件事的年份与实际年份可能有一年差距。不是很准确。


赞同这个意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8: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8-29 19:19 编辑

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郕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焻季载皆少,未得封。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史记·管蔡世家》: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韂君,是为韂康叔。封季载于焻。焻季﹑康叔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焻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余五叔皆就国,无为天子吏者。

杀管叔而放蔡叔,可能因管叔为周公之兄,在武王世武王受命周公时,居功自心有不满,就有联系录子之商国之行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9: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本《竹书纪年》:“(武王)十二年辛 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牧野。王亲禽 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禄父,是 为武庚。夏四月,王归于酆,飨于太庙。命监 殷,遂狩于管。”
《逸周书·克殷解第三十六》:“乃命 召公释箕子之囚。”
《尚书·洪范》:“惟十 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逸周书·大匡解第三十七》:“惟十 有三祀,王在管。管叔自作殷之监。”

《逸周书·文政解第三十八》:“惟十有 三祀,王在管,管蔡开宗。”

由上述看来,管叔自作殷之监,有点居功自傲之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0 07: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9-1 16:36 编辑

度邑解应在前,先有武王交待后事; 其次有周公代死之祷。

度邑时,武王肯定已病重;否则,周公不至于泣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6 11: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商小屯 于 2015-9-6 11:13 编辑

铭文:考公氏克逨文王,,,唯武王。
何作器时期在武王时期之后,何之考为文王时人。何尊铭文五祀,为成王五年(也即周公摄政五年)。器物造型也具晚商特征。铭末纪年,字体也具周初特征。亦合大传。成王宅先成,而成周继续营造。是成王五年标准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1: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小屯先生好:

一般的观点都认为周公摄政元年与成王纪元应为同一年,但据历谱考证,这是不可能的。是以,我在寻求原因。认为周公摄政二年,为成王元祀。成王五祀相当于周公摄政六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6 13: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5-9-6 11:55
商小屯先生好:

一般的观点都认为周公摄政元年与成王纪元应为同一年,但据历谱考证,这是不可能的。是以 ...

乾贤观点合理。
武王去世当年,需有人(周公)继续辅政(或摄政),而武王去世次年才为时王(成王)元祀。周公执政第二年为成王元祀是合理论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6 19: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9-27 19:36 编辑

整个推理最大的问题是:成周究竟是哪一年始建的。
1、周公摄政四年三月,周公为殷迁国曾卜洛,这个基本可定,这一年,成王初朝于庙,为什么这一年既非即位年,又非亲政年,而成王却初朝于庙?除三年之丧毕这个解释外,恐没有更好的理由。恽敬 《顾命辨下》:“逾年即位必朝庙,朝庙必改元。”这说明,成王即位时并未朝庙,而是在摄政四年朝庙的。
2、如果这个时候建卫,那么到摄政五年建成,可以理解。
3、成王于摄政五年的五月丁亥践奄归宗周。这个也是可以定下来的。而且成王于摄政六年即成王五祀的四月丙戌就住在成周,从何尊来看,成王也是五祀来到成周的。他这次来,不是亲政,他来做什么?迁殷民,观新邑?
4、难道一面于四年营成周(三月既生霸,周公初基作新大邑,制康诰等三诰),一面于四年伐淮夷以至于五年践奄?
5、如果周公摄政五年营成周,那么应当在践奄回来,还是在此前,可史料上载建卫之年三月周公初基,作新大邑,如在践奄归来后,可就不是什么三月作新邑了?

这里面还有什么故事呢?周公东征方鼎说周公伐东夷,征丰白、薄古,却没提到奄地,而奄君却是被成王流放到薄古的。难道周公东征在前,是后,又有成王伐淮夷而践奄?

最好的解释是:周公四年平定了三监后,先建卫,并迁了附近的殷民到成周,初建了新大邑,这是周公“初基”即营建成周之基础、框架、部分宫室。先期殷地的殷民稳定后,因飞廉等逃到了东夷(史料《孟子·腾文公下》云:周公伐奄,“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于是又于摄政四年的某月伐淮夷而入奄,五年回周。这一年四月戊辰即回来,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召集各路诸侯,于五月丁亥成王选了个吉日作《多方》,继续完成建成周迁殷民的过程,一直到摄政六年三月,才算把营成周迁殷民的事儿弄个段落,周公于三月作了《多士》(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曰:多士,昔朕来自奄,予大降尔四国民命。我乃明致天罚,移尔遐逖,比事臣我宗多逊),成王于摄政六年四月也到成周看了看迁殷民的情况。来年,周公归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7 2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周于成王七年建成。成王五年上半年已建成成王“”宅“”。竹书云成王七年:三月周文公诰多士于成周。洛诰云:戊辰十有二月七年(成王七年)。王在新邑烝祭岁。新邑就是多士: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之新邑洛。召诰是成王五年召公于二、三月相宅,三月乙卯周公亦来洛,观新邑营,新邑洛在成王五年三月应未完工。

何尊:(成) 王五年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竹书:成王五年五月王至自奄(从奄回到宗周)。这从多方能得到验证: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由何尊、竹书、多方,可确定何尊的王五祀四月的丙戌,是成王五年四月最后一日。不用看任何今人推论的历日系统,可确定成王五年四月丙戌是四月的最后一日,而次日为成王五年五月一日丁亥,作为一个历日支点。
乾贤贴中例举周书中的一些“祀”,可做王年观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9: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9-8 17:21 编辑

1、商小屯先生可能没有详细推算成王七年的历日,那个“戊辰十有二月七年”与前面的洛诰历日“三月乙卯”等绝不能相容。是以,那个戊辰不是十二月的干支日,可能是之前某一个月的历日。
2、何尊:(成) 王五年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竹书:成王五年五月王至自奄(从奄回到宗周)。这从多方能得到验证: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由何尊、竹书、多方,可确定何尊的王五祀四月的丙戌,是成王五年四月最后一日。不用看任何今人推论的历日系统,可确定成王五年四月丙戌是四月的最后一日,而次日为成王五年五月一日丁亥,作为一个历日支点。

这个也有问题。
五月丁亥,来自奄,至于宗周;四月丙戌诰宗小子于京室,是在成周的京室。是以,二者应非同年事。

3、祀不能作年解,这个我已用两个方法做过证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20:5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 洛诰之烝祭,冬曰烝。烝祭落在十、十一、十二月。律历志认为七年的戊辰是十二月。十月亦可烝祭始御。
2.王来自奄(或王至自奄),除非周初成王去了两次奄,否则从奄回来是指同一年事,即成王五年。
3.周初成王时所言之祀,皆应指王祀(纪年法),即王年。武王崩次年就是成王元祀、成王元年。成王五祀就是成王五年。而不管成王是否行政或不行政。大传所言七年致政成王,是指成王七年周公还政于成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22: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亲自用铜器推一推,不能纯凭某一段历日的猜测,否则,很危险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8 23:02: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周历法不确。殊难准确严谨构建。青铜、经典之历日零乱,亦殊难完整复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19: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9-9 19:05 编辑

你可以先以元祀与元年相同推一推中期器,必然有矛盾产生。我于本版好像做过这个证明,记不清在哪个贴子中了,好像在某一个说明中期器的贴子中。可以说,基本上是用了穷尽法得出来的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