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83|回复: 16

[疑难辨析] 儒教名称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5 01: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教名称考

      孔子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继承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所不断创造和改进的事业。这个事业的目的,是使国家保持秩序,社会保持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因而儒教的基本主张,也被称为“先王之道”或“先王之教”。要保持秩序和稳定,用礼仪制度使人们养成安分守己的习惯,是最重要的手段,所以也被称为“礼教”。人们在这样的秩序中,都有相应的地位;相应的地位都有相应的名称,比如君臣父子夫妇等。这相应的名称都有相应的要求。在实行礼仪制度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名称,对个人提出相应的、必须遵守的要求,因而又被称为“名教”。此外还有一些说法,但是以这几种最为普遍和流行,它们和儒教是同义语。

       孔子以后不久,战国时代早期的思想家墨翟曾称儒教为“道教”,因为儒者们奉行着自认为正确的“道”。汉代末年,一部中国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论》中,也称孔子的教为“道教”。直到晋代,皇帝在征召儒者到朝廷服务的诏书中,仍然称儒教为“道教”。

       “儒教”一词首先出现于《史记》,其《游侠列传》道:“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这或许仅仅是“儒”与“教”两个字偶然的连接。到了汉代末年,儒者蔡邕就正式使用作为名词的儒教:“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踰三千。”(《蔡中郎集》卷五《司空杨公碑》)魏晋时代,“儒教”这个概念逐渐流行开来。隋唐以后,就成为指称由古代圣帝明王开创和不断改进的、由孔子加以综合创新的、在汉代被国家立为国教的宗教。

       儒教的意思,就是儒者们所从事的“教”。教,就是教育、教化。这个教育、教化,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而且是对于广大民众。这个教,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而是借助神祇进行教育、教化,即“神道设教”。“神道设教”是儒经《周易》里的话:“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周易·观·彖》)依照儒者们的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神道教育民众,民众容易接受和服从。后世有人把这话解释为儒者们自己不信神祇,而仅仅用神祇来教育民众,乃是对儒教的误解。现存所有的儒教文献,都找不到儒者们不信神祇的记载。儒者们有时抨击或否认某些低级的神祇,那是为了维护更高的、更加重要的神祇信仰,就像基*督教、佛教都常常抨击该教之外的神祇一样。

       神道设教的意思,也就是宗教。“宗教”这个概念,直到最近,还被学界,包括宗教学界认为是个“外来语”,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代原有的词汇。其意义就是用神祇的意志教育民众,也就是神道设教。据许慎《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宀”表示的是一个屋子。而“示”的意思是“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神至切。”因此,宗的意思,就是盖个屋子祭祀神祇。而宗教,就是用神祇的意思教育民众。迄今为止,至少是脱离了原始状态的宗教,无一不是一部分人借助神祇的意思来教育民众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宗教这个概念,比起英文的“religion”,可说是更加准确而深刻地反映了这类社会现象的本质。

      中国历史上,最早自称宗教的是佛教,其次是儒教和道教。到了清代末年,儒者们已经把宗教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称呼,来称呼所有的宗教了。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古代文献中,在和佛教、道教相提并论的文字中,都认为儒教是和佛教、道教一样性质的社会存在,区别仅仅在于为公为私,为国家还是为个人。在儒者们看来,儒教是为国家民族服务的出以公心的宗教,而佛教、道教则是仅仅追求个人私利的宗教;或者认为儒教是禀承天意行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安定的宗教,而佛教仅仅诉诸人的内心,教人不守秩序因而危害社会安定的宗教。佛教、道教认为自己是懂得人心的“内学”,而认为儒教不过是仅仅精通外在礼仪制度的学问。在通过神祇教育民众这一点上,则互相一致,没有相互指责过。

      与儒教同义的另一称号是“孔教”,孔教的字面意义是孔子之教,相当于把佛教称为“释教”,把基*督教称为“耶教”,都是把该教中最重要的圣人作为教的代名词。意思是说,该教所遵循的,就是那位圣人的教导。

       在中国古代,儒教或孔教始终居于社会或国家的统治地位。个别皇帝或国家官吏崇拜佛教、道教,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不代表国家。中国古代国家,从汉代开始,一直是把儒教或孔教作为国家宗教,其中包括由元代建立的政权,也把对天的祭祀作为最重要的国家祭祀,并以此为中心,按照儒教的要求建立了一套规范的礼仪制度。

       经过长期磨合,儒教、佛教和道教逐渐形成以儒教为核心和主导,佛、道二教为辅助,共同为当时的国家服务的局面,因而它们并称为“三教”。虽然伊斯兰教很早就在中国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群体,但仅仅是处于局部的宗教;基*督教后来虽然有很大发展,但直到清朝灭亡,儒教被弃,中国社会一直认为它是外来的宗教。所以直到中国封建社会终结,中国古代就只有三教并提。而把儒教和佛教、道教并称三教,也充分说明了儒教的宗教性质。

       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中国古代儒佛道三教都认为自己是“圣教”。佛教、道教说自己是圣教,儒教也说自己是圣教。清朝末年,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基*督教的步步进逼,儒教仍然认为自己是圣教,而基*督教等不是。

       与圣教相伴的一个名称是“圣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圣经”一词常常使用,在儒者们的言论中,这指的是儒教的经典,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等。起初是五部,后来发展到十三部,称“十三经”。现在一提到“圣经”,几乎人人都会认为指的是基*督教的《新旧约全书》,这是由于中国基*督教徒这样称呼他们所信仰的经典,而其他中国人则忘记了自己历史的结果。至于与此相伴的“圣诞节”,在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耶诞节”,是正确的。因为中国的圣人,是孔子。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銀子 +10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100 + 30 谨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2: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3-6-5 02:31 编辑

什么是宗教?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在中国也有被称作儒教的宗教。
按照现代的标准,儒家不成教。
一般说宗教有三大特征:教义、教仪、教团。具有着三大特征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
这三个儒教基本都不具备。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6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6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2: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儒教在现代学术眼光看,就是一种多神论的外延。
其本身与儒家没有直接的关系。
这有点道家与道教关系一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对,儒教不是严格意义的宗教,但在两千年来,确起到了宗教的作用,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2: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接触儒教的东西不多。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有儒教这一说法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2: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儒教思想本身是与儒家思想相违背的。就是孔子说的怪力乱神,儒家是不会和儒教有什么关系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2: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的一段:

      “儒教”一词首先出现于《史记》,其《游侠列传》道:“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这或许仅仅是“儒”与“教”两个字偶然的连接。到了汉代末年,儒者蔡邕就正式使用作为名词的儒教:“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踰三千。”(《蔡中郎集》卷五《司空杨公碑》)魏晋时代,“儒教”这个概念逐渐流行开来。隋唐以后,就成为指称由古代圣帝明王开创和不断改进的、由孔子加以综合创新的、在汉代被国家立为国教的宗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36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36 + 30 实至名归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中的儒教,教是教化教育的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3: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什么什么教的”教“,一定是从教化一词演变过来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3: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对,就是教化的意思,其实西方的“教”,也有这个意思。

现在人们对儒家或儒教多持批判态度,尤其对三从四德等等深恶痛绝,其实这只是从皮毛来批,并没有真正完全了解儒家的思想,毛搞儒法斗争的一套,其庸俗的一面,至今还有市场,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3: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没有了解儒家思想精髓,儒家思想可以依附在许多社会形态上,所说的精髓就是不依附社会形态的思想。而大家批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体现形式。这也是一种不随社会发展的不进步。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进步,一直随社会发展调整自己的价值理念。不肖子孙们,固化了儒家思想,静止看待了儒家思想。什么是儒家精髓?这不好定义,但一定是符合现代社会的那些东西,今天应该发扬光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3: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5 03:21
很对,就是教化的意思,其实西方的“教”,也有这个意思。

现在人们对儒家或儒教多持批判态度,尤其对三 ...

持批判态度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常正常态度。他与否定不同。否定是一种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3: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孔子的思路是由己到家,然后亲族乡党,最后才是社稷天下,他一直是按这个思路来对待人生和社会,这就是中国人的思想深处的东西,而我们批判和忽略的往往是这个。

    换句话说,我们在指责一个东西的时候,先要自省,自己做到了吗?如果和他一样,甚至不如他,还有资格指责他吗,中国人缺乏西方独*立人格,这个人格首先要负责任,中国人说风凉话的居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3: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太难了,也太重要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5 03: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思想本来就是一种最求人的社会化的东西。人的个性属性符合社会属性。这本来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如何让评价这些差异,那是价值观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以社会决定个人。符合社会标准也应是孔子的一种最高境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随心所欲,就是完全的个性化,但又不逾矩,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这是什么的境界呀。孔子认为七十岁才能达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4: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使劲批孔子的,大都不是文化虚无主义,就是文化实用主义,孔子可以批,但要先搞清为什么要批,其真正目的不在孔子,而在个人私利,概莫能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08: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夫子好!
您的这个帖子很好,我学到了许多。
您介绍台*湾称圣诞节为耶诞节,我今天才知道。我觉得应该在大*陆宣传推广。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高老夫子 + 20 谢谢您的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