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00|回复: 0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即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2 1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太虚幻境之原型为北京东岳庙
太虚幻境之原型为北京东岳庙,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邓云乡就指出此点。周汝昌道:“‘太虚幻境’也有它的‘原型’,就是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北京元代古庙即东岳庙,供奉天齐大帝与碧霞元君,庙前一座石牌坊,正殿旁两厢环抱‘七十二司’,后有元君的寝宫专殿,内塑百多位侍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一切又是曹雪芹创造‘太虚幻境’的蓝本草图。”
东岳泰山是道教的冥府,佛教传入后的地狱,是中国人信仰中的阴曹地府,“如中国人死者,魂神归泰山也”。(《后汉书乌桓传》)东岳大帝(天齐大帝)主掌人之生死寿夭(《云笈七签》),奉祀东岳大帝的东岳庙大多设有管理人仙命籍的七十二司或七十五司,如速报司、催行司、福寿司等等,分别司理人的生死贵贱。
《石头记》第五回太虚幻境中的“痴情司”、“结怨司”、“薄命司”等,就相当于东岳庙之七十二司;“孽海情天”宫中的“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相当于泰岳阴司之“人仙命籍”;“迷津”则相当于阴间之“奈河”(原型为发源于泰山的泰安奈河)。
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老母等,受玉帝之命,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
泰山娘娘即警幻仙姑之原型,警幻仙姑则“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二、“潢海铁网山”即西苑三海和景山
第十三回薛蟠说秦可卿之棺材板“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潢”,积水池也。“潢海”,积水池而称作“海”。
北京城内有所谓前三海、后三海,从北往南依次为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
后三海即什刹海,又称积水潭、海子,包括现在的西海、后海、前海。积水潭是大运河在元大都城内的终点,是元代最繁华的商业区。《元史·志第十》:“海子在皇城之北、万寿山之阴,旧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清史稿·志二十九》:“西北玉河自宛平入……入德胜门为积水潭,即北海子,流为太液池。”
积水潭即“积水池”,又称作西海、海子、北海子,此即所谓“潢海”之来历。
前三海即西苑三海,又称太液池、西苑。西苑三海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及其沿岸、琼华岛、圆坻和瀛台。三海始建于金朝,1179年名大宁宫,1191年更名为万岁宫。后元朝以琼华岛为中心建大都,称琼华岛为万寿山,称水面为太液池。明朝因其在皇宫之西,称西苑。明嘉靖年间修“金鳌玉蝀桥”,将元太液池一分为二,北称“北海”,南称“中海”。明永乐十二年(1414),在太液池南端拓挖出“南海”。“北海”、“中海”、“南海”,合称“西苑三海”。
前三海、后三海之所以称作“海”,原因有二:①皇家园林在营建时追求东海三仙山的格局,以湖泊喻东海。西苑三海的“一池三山”便仿自仙境中的瑶池与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一池”即太液池,“三山”即琼华岛、圆坻和瀛台。②元朝的蒙古族人以“海子”称湖泊。由于漠北水资源缺乏,蒙古族关于水域的词汇也相应贫乏,只用“海子”(纳语儿)和“河”(沐涟)这两个词来统称。清人《咏归录》:“北人凡水之积者辄目为海。”清代王廷鼎《什刹海观荷》:“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什刹海在辽代和金代称为“积水潭”,元代则改称为“海子”,后又称为“海”。
和积水潭一样,西苑三海也是“积水池”而称作“海”。所谓“潢海”,由积水潭而得名,主要指西苑三海。
所谓“铁网”,犹“禁苑”也。所谓“潢海铁网山”,即与西苑三海同属“禁苑”之山,此乃万岁山(景山)也。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经于万岁山(煤山)。清初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即煤山之红阁也。亭新成,先帝为阅内操特建者。……遂自经于亭下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
秦可卿即崇祯帝(详见《石头真言》),“樯木”之棺材是秦可卿最后的归宿,而万岁山寿皇亭下之海棠树则是崇祯帝最后的归宿。所以所谓“樯木”即指崇祯帝自经之海棠树。
第十三回有脂批云:“‘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而天香楼在宁府会芳园,所以所谓“会芳园”即万岁山(景山)。脂批道:“会芳园,字意可思。”“会芳”即可成“景”。所谓“天香楼”即指崇祯帝自经之海棠树边的寿皇亭;海棠与桂、梅、牡丹并称“天香”。
三、大观园原型为西苑三海(含景山、紫禁城)
“潢海铁网山”即指西苑三海和景山(万岁山),会芳园即景山,会芳园中的“天香楼”即寿皇亭。
第十六回贾蓉道:“老爷们已经议定了,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所谓“转至北边”,即指从景山向北将北海包括进来,所以大观园之原型实际上就是“潢海”和“铁网山”,即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和景山(万岁山)。大观园门内“翠嶂”之原型即为景山(万岁山)。
不仅如此,《石头记》还将紫禁城缩小,也放进了大观园。大观园“正殿”之原型即为紫禁城,其前“玉石牌坊”之原型为承天门(天*安*门)。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本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寓“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火烧紫禁城,承天门亦毁。后顺治帝重建,才有了如今之天*安*门。所以大观园之原型实为西苑三海(含景山、紫禁城),而北京紫禁城也是宁国府和荣国府之原型。
“里”,居住地。《说文》:“里,居也。”《尔雅》:“里,邑(国都,京城)也。”这里借指北京明朝皇城。明皇城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其中景山偏小,故谓大观园一共“三里半大”。
《石头记》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有七首咏大观园诗,可视作西苑三海之咏。
1、元春
大观园  园之名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第一句写西苑三海之格局。
第二句写西苑三海之历史。西苑三海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而筑成,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
第三句写西苑三海之景致。
第四句总结。“锡(cì)”,通“赐”。“大观”,形容事物的美好繁多;或谓规模宏大,内容齐备。
2、迎春
旷性怡情  匾额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此诗写游园心情。“额旷怡”,即“旷性怡情”之“匾额”。“宁不”,怎不。
3、探春
万象争辉  匾额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此诗写总体印象。
4、惜春  
文章造化  匾额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此诗谓西苑三海巧夺天工。
“山水横拖千里外”:《清史稿·志二十九》:“西北玉河自宛平入……入德胜门为积水潭,即北海子,流为太液池。”而积水潭是大运河在元大都城内的终点。“横拖”,横亘绵延。
“楼台高起五云中”:此处之“楼台”指明朝宫苑建筑。“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又指皇帝所在地。唐代王建《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代梅鼎祚《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文章”,指文采,错综华美的色采或花纹。“造化”,自然界。“日月光辉”,喻皇恩。
5、李纨
文采风流  匾额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此诗着重写西苑之水和山。西苑三海的格局为“一池三山”,仿自仙境中的瑶池与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一池”即太液池,“三山”即琼华岛、圆坻(chí)和瀛台。
“蓬莱”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
“歌扇”,旧时歌者歌舞时用的扇子。“绿裁歌扇”,用绿绢裁制的歌扇。“湘裙”,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女裙;《西厢记》:“亸(duǒ下垂)香袖以无言,垂湘裙而不语。”
“珠玉”,喻精彩的诗文。“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6、薛宝钗
凝晖钟瑞  匾额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此诗着重颂圣。脂批道:“好诗!此不过颂圣应酬耳,未见长,以后渐知。”“晖”,日光。“钟”,集聚。
“芳园筑向帝城西”,点出西苑三海位于北京紫禁城之西;“帝城”,指紫禁城。
“高柳喜迁莺出谷”:高高的柳树喜迎黄莺从幽谷迁出。
“修篁时待凤来仪”:修长的丛竹时刻等候凤凰的来临。传说凤食竹实,故竹可招凤。“修”,长,高。“篁”,竹林,泛指竹子。“仪”,匹配,配合。
“宸游”,帝王之巡游。“宸(chén)”,帝王住的地方,宫殿;代指王位或帝王。“孝化”,孝道的教化。
“睿藻”,指皇帝或后、妃所作的诗文。
7、林黛玉
世外仙园  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此诗将西苑三海比作“世外仙园”。
“金谷”,即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别墅,石崇常在园中设宴豪饮。“玉堂”,嫔妃的居所,借指宠妃。《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颜师古注:“玉堂,嬖(bì)幸之舍也。”
四、“贾氏宗祠”即北京太庙
第五十三回原文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两旁有一副长联,写道是: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庚辰眉批:此联宜掉转。】
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作者偏就宝琴眼中款款叙来”。
所谓“贾氏宗祠”即指北京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北京紫禁城前面东边是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西边是社稷坛(现为中山公园),形成“左祖右社”之布局。
所谓“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暗点宁国府即紫禁城。宋玉《楚辞·九辩》:“岂不郁陶(yùtáo忧思)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九重”,指天子所居地;故以喻宫禁的深远。此处将宁国府之“九门”与“九重”之字面意思联系起来,从而借“九重”点出宁国府即皇宫。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因对联一般上联以仄声字作结,下联以平声字作结,而此联相反,故脂批道:“此联宜掉转。”“蒸尝”,《礼记·祭统》:“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yuè),夏祭曰禘(dì),秋祭曰尝(cháng),冬祭曰烝(zhēng同“蒸”)。”
太庙在东边,“贾氏宗祠”却在“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故“作者偏就宝琴眼中款款叙来”,先写宝琴眼中的下联,再写宝琴眼中的上联,点出宝琴实际上是由西向东而来,从而点出“贾氏宗祠”实际上也在东边。脂批之所谓“此联宜掉转”,则提醒读者注意其中有文章。
“贾氏宗祠”之匾悬在“五间大门”之上。所谓“五间大门”,是指横跨五个开间的大门,与大观园之“正门五间”(第十七回)相同,这比第三回黛玉眼中的宁国府和荣国府的“三间大门”要宽得多。所以此处之所谓“五间大门”,实际上是在为宝琴自西向东先看下联后看上联做铺垫。
“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
北京太庙以古柏著称,千姿百态,苍劲古拙(《太庙》)。“进入院中”,便由南向北,宝琴眼中的对联也就恢复了正常。
所以“贾氏宗祠”即太庙,宁荣二府之原型即紫禁城;宁国府主要代表明朝,荣国府主要代表清朝(详见《石头真言》)。
第五十三回回首有脂批云:“除夕祭宗祠一题极博大,开夜宴一题极富丽,拟此二题于一回中,早令人惊心动魄。不知措手处,乃作者偏就宝琴眼中款款叙来。首叙院宇匾对,次叙抱厦匾对,后叙正堂匾对,字字古艳。槛以外,槛以内,是男女分界处;仪门以外,仪门以内,是主仆分界处。献帛献爵择其人,应昭应穆从其讳,是一篇绝大典制。文字最高妙是神主看不真切,一句最苦心是用贾蓉为槛边传蔬人,用贾芷等为仪门传蔬人,体贴入微。噫!文心至此,脉绝血枯矣。是知音者。”
五、太虚幻境与大观园之寓意
《石头记》起于太虚幻境(第一回),终于天齐庙(第八十回)。太虚幻境之原型为北京东岳庙,而第八十回宝玉还愿之天齐庙亦即东岳庙。所以《石头记》实际上起于东岳庙,终于东岳庙。
第一回开卷便写一僧一道将“青埂顽石”幻化为通灵宝玉,携往太虚幻境向警幻仙子交割,并在甄士隐梦中讲述了一个“三生石畔”的神话故事。
第五回点出太虚幻境之原型即东岳庙。脂批道:“菩萨天尊皆因僧道而有,以点俗人,独不许幻造太虚幻境以警情者乎?观者恶其荒唐,余则喜其新鲜。有修庙造塔祈福者,余今意欲起太虚幻境以较修七十二司更有功德。”
东岳泰山是道教的冥府,佛教传入后的地狱,是中国人信仰中的阴曹地府。东岳大帝(天齐大帝)主生死,“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为“百鬼之主帅”。奉祀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之东岳庙,大多设有管理人仙命籍之七十二司或七十五司,如速报司、催行司、福寿司等等,分别司理人的生死贵贱。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受玉帝之命,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
第五回大书“太虚幻境”之“石牌”,相当于北京东岳庙大书“秩祀岱宗”之琉璃牌坊。太虚幻境之所谓“痴情司”、“结怨司”、“薄命司”等等,相当于东岳庙之七十二司。“孽海情天宫”之所谓“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相当于东岳庙之“人仙命籍”。太虚幻境之“迷津”则相当于阴间之“奈河”(原型为发源于泰山之泰安奈河)。
在太虚幻境“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之警幻仙姑,相当于“百鬼主帅”之东岳大帝和“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泰山娘娘。《石头记》中所有人物(包括通灵宝玉)之下世历劫,皆由警幻仙子安排。
不仅如此,劫终后还得重归警幻帐下。第一回神瑛侍者下世前先在警幻仙子处挂号,绛珠仙子也由警幻仙子派遣入世。第五回警幻仙姑原本是要去荣国府接绛珠仙子之生魂,却受宁荣二公灵魂之托,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第六十九回尤三姐死后托梦尤二姐,劝其斩杀王熙凤,“一同归至警幻案下,听其发落”。一僧一道之所谓“下世度脱几个”,实际上是将下世之所谓“一干风流孽鬼”再次接引回太虚幻境,且僧度女,道度男,一丝不乱。
第十六回点出大观园之原型为太虚幻境。脂批道:“大观园系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岂可草率?”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宝玉见到大观园“玉石牌坊”时,觉得“倒像在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即点出此点;宝玉在第五回曾梦入太虚幻境。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又把“省亲别墅”牌坊当作玉皇庙之“玉皇宝殿”牌坊,则点出大观园之原型即东岳庙。
但大观园之原型实际上为北京西苑三海(含景山、紫禁城)。大观园“玉石牌坊”之原型为承天门(天*安*门),“正殿”之原型为紫禁城,“翠障”之原型为景山。宁荣二府之原型则为紫禁城。
其实所谓泰岳阴司(东岳庙),原本就是仿照封建朝廷而设。所谓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相当于皇帝和皇后,所谓“七十二司”相当于朝廷各种文武衙门。明清时承天门(天*安*门)前东侧设有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宗人府、钦天监等官署(今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带),西侧设有五军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武职衙门(今人民大会堂一带)。
所以所谓“太虚幻境”乃万斯同仿北京东岳庙幻造而来,代表泰岳阴司,即阴曹地府。所谓“大观园”则是万斯同仿明朝皇家宫苑幻造而来,代表朱明朝廷。其意为:明(清)朝历史人物从泰岳阴司来到明朝历劫,劫终后又重回泰岳阴司。所以《石头记》起于“太虚幻境”(东岳庙),终于“天齐庙”(东岳庙)。第一回一僧一道到太虚幻境交割通灵宝玉,相约三劫后“在北邙山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也是此意。
北邙山,又称“北芒山”,即邙山,位于古都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自古被视为殡葬安冢的风水宝地,这里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十几个帝王的陵墓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古人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而三生石即在杭州。
万斯同用东岳庙将大观园(朝廷)和太虚幻境(阴司)串连在一起,其寓意即所谓“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此乃《石头记》之本旨,即写封建时期之改朝换代。
第五回“孽海情天宫”之所谓“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实际上就是中国历朝历代之历史。所谓“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乃至“三、四副”,则是“明史”及其“纪传”。故警幻仙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脂批之所谓“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三、四副芳讳”,意指明清历史人物乃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故在《石头记》之“明史”中出现的时间也是有先有后。第一回“那僧”道:“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脂批道:“若从头逐个写去,成何文字?《石头记》得力处在此。丁亥春。”所以脂批常提及之所谓“警幻情榜”(或“警幻幻榜”),实际上相当于“明史”及其本纪和列传。
第五回警幻仙姑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借《推背图》之法“指迷十二钗”、“曲演红楼梦”,但“痴儿竟尚未悟”,又与“可卿”缱绻,堕入“迷津”。第八十回天齐庙王道士见“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倚在他身上”,以为宝玉又要梦入太虚幻境,再次“领略仙闺幻境之风光”。于是道:“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宝玉不解。脂批道:“‘未解’妙!若解则不成文矣。”此处实际上反点出“天齐庙”即太虚幻境。
五、大观园即中国
第十六回:“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裁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
“明公”,本用以称呼有学识有地位的人,后泛作对人的尊称。“山子野”,脂批道:“妙号,随事生名。”“山子”,假山,指用假山造园;隐万斯同之号“石园”。“野”,切万斯同之字“季野”。所以此处之“山子野”即指万斯同。
大观园之原型虽然为西苑三海(含景山、紫禁城),但其内部结构则由万斯同“一一筹画起造”,其间各事也皆由万斯同“制度”。所以大观园实际上是万斯同以西苑三海为原型而虚构的人间仙境,是万斯同为记载“明史”而搭建的历史大舞台,代指明朝(中国)。
所以所谓“大观园”即中国。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在何处?你我乐在其中而不自知。
那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之林黛玉是谁?汉族(南明)也;那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之薛宝钗是谁?满族(清朝)也;那个“英豪阔大宽宏量”之史湘云是谁?蒙古族(北元)也……
那个“真真国”在何处?台*湾也;那个“端雅稳重,知书达礼”之邢岫烟是谁?西*藏也……
那个“琼闺秀玉,才貌俱全”之傅秋芳是谁?朝鲜也……
(详见《石头真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