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老夫子

[原创] 古历入门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3: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一个材料,好像是说这个二月就是三月,“二”是误写。这个可以问问4124,他那资料可靠齐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4: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屯村 于 2013-6-15 14:53 编辑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12:34
呵呵,利簋起码是同时代的实物,如果武成时是以平旦为日界,我们很难想象商以中夜为日界,就算是追溯,有什 ...


没有人说《利簋》记载的不是真实历日,但现在讨论的并非历日问题,而是时称问题。《利簋》尚且不能证明周初的日始在天明,又遑论证明商代日始?商代甲骨材料汗牛充栋,夫子却要舍近求远,用周代材料讨论问题,倒是有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4: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13:47
另外在甲骨中,从来没有在同一夜中出现两个干支记日的现象,也是一个证据吧。

甲骨文中的众多“甲子夕向乙丑”句式正是一夜用两个干支的例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4: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屯村 发表于 2013-6-15 14:07
甲骨文中的众多“甲子夕向乙丑”句式正是一夜用两个干支的例子。

甲子夕向乙丑的句式,是说介于甲子和乙丑两日之间的一段时间,展开就是甲子日-甲子夕-乙丑日,其说甲子夕,不正是说整夜都是甲子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4: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   作者:岳南


有了对卜辞的正确释读,就可对“己未夕■(向)庚申月有食”发生的具体年份进行天文推算。不过,对这个年份的推算,又涉及另外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即商代的“日界”是从半夜开始,还是从天明开始?这是甲骨学界和天文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以裘锡圭、张培瑜为代表的专家,认为商代的“日界”从半夜开始,而以常玉芝、刘一曼、曹定云为代表的专家,则认为应从天明开始。一个“半夜”,一个“天明”,尽管看起来时间相差不多,但要以此推算几千年的月食,其结果就有了很大不同。“工程”开始后,关于甲骨文天象记录中五次月食的推算由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培瑜具体负责。

  此前,张培瑜积几十年刻苦研究之经验,相继完成、推出了《中国先秦史历表》和《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两部著作,填补了古代天文历法和年代学研究的空白。这两部著作由此成为历史年代学家、考古年代学家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参考书。张培瑜也因为这两部力作的问世,奠定了他在这门学科中的重要学术地位。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工程首席科学家聘为“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这个极其重要和关键的课题的负责人,并主持“甲骨文天象记录和商代历法”这一专题的具体研究任务。

  当张培瑜接手“工程”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后,除组织安排“武王伐纣”这个大课题的相关事宜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甲骨天象记录和商代历法”的研究之中。由于刻有“乙酉夕月食”记录的两版都是龟腹甲,而“庚申月食”既有月名和食时时间范围,又是卜骨,因此,“庚申月食”的测年,对“工程”尤其重要。但记此食的两版甲骨均藏于英国博物馆,按张培瑜的设想,如果通过协商或采取合作的方式,争取到英国取一点“庚申月食”的卜骨进行14C测年,无疑会对这次月食年代的确定,起到重大的互证作用。但遗憾的是,他的这个设想最终未能实现。关于甲骨月食年代的确定,只有靠中国人根据现有的条件自己解决。为了排除日常琐事的干扰,他打破正常的作息规律,吃住都在紫金山天文台,在山上一呆就是几个月,对专题中所涉及的内容,反复研究,仔细求证,在一层又一层的迷雾中,逐步廓清历史的真*相。。

  根据对卜辞的分期分类,工程专题人员彭裕商、黄天树对五次月食的先后顺序作了排列,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果,认为“癸未夕”月食最早,“乙酉夕”月食最晚。从字体分析,五次月食发生于商代武丁中晚期的30年之内。由于文献记载,从盘庚迁殷到商代灭亡,其间不足300年,张培瑜在天文计算中,将这段时间前后延长200年。于是,以“日界”从半夜开始,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间,可排出在中国全境包括安阳在内的44个城市可见的日食情况和月食表。月食表详细列出了安阳的见食情况。结果标明,在安阳可见的月食中,自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的300年中,只有一组年代既符合卜辞干支,又符合月食顺序,且这个结果正好在武丁中晚期的30年之内。具体数据如下:

  癸未夕月食:公元前1201年

  甲午夕月食:公元前1198年

  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公元前1192年

  壬申夕月食:公元前1189年

  乙酉夕月食:公元前1181年

 

关于“己未夕■(向)庚申”月食的精确时间,张培瑜的计算结果是公元前1192年12月27日22点51分。但是,甲骨学家常玉芝却另有别论,她认为“日界”应从天明开始,并以此推算出“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发生在公元前1166年8月14日早晨5点之后。这个结果同张培瑜的推算相差26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4: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周代幽王六年的十月之交推算周历其年之十月合朔在22:08分左右。当代历术推此年日食在辛卯日9时左右。是以,才认为辛卯旦时前的一整夜都是辛卯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6: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3-6-15 16:59 编辑

也许有人会问:在《合集》40204反中“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如果说这一天的月食发生在上半夜,又怎么理解“皿庚申”呢?
1993年裘锡圭在《释殷墟卜辞中的“ 1-005.JPG ”“ 1-006.JPG ”等字》中,通过细致严密的考证,认为“”字应释为“皿”,它“插在前后相接的两个日名之间而构成的词组(前一日名之后有时加“夕”,这种日名并可用“之”代替),如‘甲子皿乙丑’……都应该是表示介于前后两天之间的一段时间的”,这种用法的“皿”应读为“乡(向)”即“向”,“与《诗经》‘夜乡(向)晨’的‘乡’同义。‘甲子乡乙丑’犹言‘甲子夕乡乙丑’,指甲子日即将结束乙丑日即将开始之时。同类词组的意义可以类推”。
“夜乡晨”见于《诗经·小雅·庭燎》,全诗如下: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々。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从整首诗来看,“夜乡晨”应该是对“夜未央”和“夜未艾”的总括,也就是从上半夜开始,到下半夜结束的一段时间。套用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名言就是:(过了上半夜)下半夜到了,清晨还会远吗?
在甲骨刻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癸亥卜〕……七日已巳夕皿〔庚午〕有新大星并火……《合集》11503正反
“火”即大火星,也就是心宿二,天蝎座α。“新大星”有可能是新星爆发。这条卜辞的验辞记录的是商人在“已巳夕皿庚午”时观察到有一颗新的大星出现在大火星的旁边,和它一同并行。据研究,商人是以大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中天来定岁首的。从天文学知识可知,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黄昏时出现在南中天的星辰,在下半夜之后就会逐渐没入西方的地平线之下。也就是说,商人观察到有一颗新的大星出现在大火星的旁边,和它一同并行的时间是从上半夜开始,到下半夜结束的一段时间,不可能延续到天明之前。
所以,“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的月食发生在上半夜,直到下半夜才结束。它和以上卜辞在时间上是一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6: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3-6-15 16:41 编辑

左传所记,可能是后人的推算,据《春秋经》所记日食推算,当时并不是古四分历。详见下表。

00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7: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这是德效骞证明中夜说惟一证据。这个字(西上上下)他解为中夜的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7: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14:29
甲子夕向乙丑的句式,是说介于甲子和乙丑两日之间的一段时间,展开就是甲子日-甲子夕-乙丑日,其说甲子夕 ...

“甲子夕向乙丑”,展开就是“甲子日-甲子夕-乙丑日”,so,整夜都是甲子。

好吧,让我们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分析一条官方天气预报:“今天晚上到明天,有中到大雨。”“今天晚上到明天”展开就是“今天白天-今天晚上-明天白天”,so,整夜都是属于今天,是这样吗?

《合集》376:“乙丑卜,㱿贞:甲子向乙丑王梦收石廌,不唯祸唯祐?”在这条卜辞中,商王做梦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呢?
1、如果一整夜属于甲子日(日界天明说),那么商王就是从甲子夜梦到乙丑白天。
2、如果后半夜属于乙丑日(日界中夜说),那么商王就是从甲子夜梦到乙丑凌晨。
像这种卜问商王从前一日做梦做到后一日的卜辞至少还有两条。so,夫子认为商王经常懒床做白日梦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3-6-15 14:40
 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   作者:岳南

乾兄,夫子只关心历法问题,并不关心年代问题。至于日界天明说会对年代学造成什么影响,这是别人的事情,与夫子无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8: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17:03
“己未夕皿庚申月有食”这是德效骞证明中夜说惟一证据。这个字(西上上下)他解为中夜的意思。

日界中夜说的证据还有很多,建议夫子认真参考以下两篇文章:
1、李学勤:《<英藏>月食卜骨及干支日分界》
2、黄天树:《殷代的日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乙丑卜,&#15487;贞:甲子向乙丑王梦收石廌,不唯祸唯祐?”

这是商王第二天就前一天做的梦进行占卜,而甲子向乙丑,我前面说了,就是两日交界的一段时间,如果按天明说来解释,就是商王在黎明前做了一个梦,醒来后进行占验。可以解释通啊。

展开的意思,是说明这句话代表的两个日子的跨段,小屯村不要曲解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5 18: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屯村 发表于 2013-6-15 18:01
日界中夜说的证据还有很多,建议夫子认真参考以下两篇文章:
1、李学勤:《月食卜骨及干支日分界》
2、 ...

小屯村兄,谢谢您的指教。

关于日界问题,还是老秦说的,就是推历和用历有不同。在汉书中,有记后半夜的事情,但用的却是前一日的干支。但在汉代应该是中夜分界了,但习惯上,人们还是把晚上归于前一天,这也是我比较倾向于常玉芝先生的观点的原因之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18: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11:03
这个老秦说话总说一半。

先秦历法,日界与月朔是两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这些关键概念争论多多,所以只能两说。

日界(子时或卯时)和月界(晦、朔),还有年界都是可以争论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5 21: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3-6-15 22:02 编辑

再从《周易历算》的角度谈谈周代日界:

1、十月之交,朔日(月)辛卯,日有食之。这个应无疑问地将朔日定于辛卯日,日食发生在9时左右,无论以子时为日界还是寅、旦为界,都是辛卯日。周历的合朔时刻按说应在辛卯日,至少应在子时后。

2、周易历算推得周历合朔时刻为子时前的亥时,夜里10点多。按子为日界,朔日应为庚寅日。是《周易历算》错了么?这个历算的的确确是古历复原呀,怎么回事?虽然我用藉日法勉强做了解释,但还是没底。

3、另一个解释,只能是制历年时实测的冬至时刻或合朔时刻历数与当代天文所测有一定的误差。

武王伐纣的年份据文献记载和历代学人的研究,最早的定为公元前1122年,最晚的定为公元前1027年。文王受命没有超过10年,就去世了,武王继位不超过13年,伐纣。因此,文王受命时间当在公元前1145年至公元前1035年这110年之间。
西周历法的回归年长度不是365.25日,实际制历所用回归年比这个小得多,比当代历术365.2422还少0.006日。
假如西周历法制作年份历法冬至日时刻为X日,我们用当代历术密近天象的平均回归年长度推得该年冬至日时刻为Y日,二者相差|Y-X|日。
那么,每向前1年,西周历法冬至日时刻比用当代平均回归年长度所推冬至日时间多|Y-X|+0.006日,向前N年,应该比当代所推冬至日时间多|Y-X|+0.006N日,年份越远,误差越大。
同理,每向后1年,西周历法冬至日时刻应该比当代回归年长度所推冬至日也少|Y-X|+0.006,向后N年,应该比当代所推冬至日时间少|Y-X|+0.006N日,年份越远,误差也越大。
在公元前1145年至公元前1035年这110年之间,西周历法与当代历术的冬至日误差呈等差数列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的话,设N为距历法制作年的年数,y为两历冬至日误差日数,历法制作年份历法冬至日时刻为X日,当代回归年长度推得的该年冬至日时刻为Y日,二者相差|Y-X|日。

y = 0.006 N +|Y-X|

N=0时,y = |Y-X|,即历法制作年冬至误差为|Y-X|。由此式可知,要确定历法制作年,关键是要知道,历法制作年西周历法与当代历术的冬至日误差控制在多少。很明显,当y=0时,西周历法与当代历术的冬至日误差最小,但这一年未必就是真正的历法制作年,因为历法制作年的冬至日误差未必一定为0

如控制在一刻即15分钟左右,历法制作年有1-2年的误差,如控制在一个时辰左右当有15年左右的误差,如控制在1/4天左右,有40多年的误差,如控制在半天以左右,当有超过80年的误差。

我们先用张培瑜《天象》定气冬至时刻与《周易历算》所推冬至时刻做一下比较,大体可以知道,误差最小的年份在正负误差数交界附近的公元前1011左右。尽管公元前1011年易算与实际冬至时刻的误差最小,但因为历法制作年的易历冬至与实际冬至未必就是误差最小的年份,因此,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历法制作年份就在公元前1011年。因为我们无法确知当时制历者能将误差控制在多大范围,也不知道当时制历者是不是在旧历的基础上有意采用过“藉日”法,也就很难用历术单独推出西周历法的实际制作年份,但应该肯定,此历当制于公元前1011年之前。

不过,综合考虑,笔者认为,此历制作可能性较大的年份是公元前1057年。主要原因是考虑到此历与周文王受命时间相关,当在文王受命前后,而公元前1058年的冬至和合朔日同在1231日的丙午日,这是一种难得的观测天象的好日子,在同一天就可以实测气余与闰余,对于制历观测天象来说,特别方便,而此前的公元前1059年又刚发生过具有特殊意义的星聚现象,而文王受命据学者们的不断考证,其结论更多地是在向公元前1059年和1058年靠拢。

公元前1011年距公元前1058年为47年。

如果我们认为西周历法制作年所测得的冬至日时刻和当代历术完全一致,即误差为0,那么,制历年代当为公元前1011年,推到幽王六年十月之交,合朔在庚寅日亥时2208分左右。

如果当时制历年代测得的冬至时刻和当代历术有误差,误差在1/4日,那么历法可能制作于公前1058年前后,即。推到公元前776年十月之交,历法的合朔在辛卯日4:00时左右,但到不了旦时。

这样,无论日界在子时还是在寅时,历法都是辛卯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