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2|回复: 1

贵州安顺红崖天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8 10: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7-14 11:13 编辑
, y5 A( ?! J: H- \1 @* m) I% v: h: G/ W  N5 u% T; m
fd6883.jpg
3 ^* |" Y) g" O- R- m
7 R8 ?6 D6 Z1 b! T8 V# g转自:贵州旅游2 ^' W+ e# H3 \/ N9 N

) U* A+ d1 M- f4 ^  红崖天书,原名“红岩碑”,是深藏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处神秘景观,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十五公里晒甲山半山。
; e( Y- e4 }% T. x  从黄果树大瀑布沿黔滇公路西行,穿过两山之间的大花哨垭口,就进入名胜古迹荟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索岭保护区了。这里长岭绵延、峰峦接天,山间是灞陵河大峡谷,幽深千丈。灞陵河东岸莽莽长坡之上,有一脉巍巍大山名红崖山,因传诸葛亮曾在山上屯兵晒甲,故又称晒甲山。山的西侧一壁通红的崖面如火焰灼灼,高30米,宽100米。这幅横披的北端,一块高6米、宽10米的岩面上有一些赭红色遗迹,若字若图,非镌非刻,非阴非阳,竖不成行,横不成列,大者齐人,小者如斗,结构奇特,笔划古拙,难以辨认,仿佛是漫不经心地挥洒在岩面上。这就是被誉为“上侪禹碑,下陋秦石”的“南中第一奇迹”红崖古碑。说它是碑,是因为崖面上这些遗迹数百年来如碑碣长存。然而从文物的角度来看,这些遗迹非碑非碣,因此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它为省保单位时,根据著名古迹鉴赏家陈恒安先生的意见,命名为“红崖古迹(红岩碑)”。保留碑的俗称,是因为1956年贵州省人民委员会第一次公布它为省保单位时曾用此名。近年安顺地方政府在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组建以文物工作者为主的“红崖古迹重修组”予以复修。首期工程将原迹前石台扩修成可对崖面遗迹观赏研究的“晒甲台”,恢复明代红崖山亭,从20余种红崖摹本中选择数个散刻在原迹西侧百米的岩面成为“摩崖廊”,以供观赏、认识和研究之参考。此外,修建了登山旅游公路,还在红崖亭、摩崖廊及晒甲台之间仿古驿道修建了曲折回环的游览小道,绿化了环境,初步形成了红崖景区的格局。
4 |- {% T' S* `3 t' |4 P, s9 k4 Z5 H1 N( B  {5 A# ^8 ?
  红崖古迹研究的两次热潮
( u8 d3 Z$ ?3 n! `  红崖古迹以其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享誉中外,数百年来中外学者对它的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热潮,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x/ o( ]8 j: X+ E, ]
  关于红崖,明中叶弘治《贵州图经》和《贵州通志》都有记载,然对“红崖碑”却无记载。明《嘉靖图经?贵州名胜志》、集宋元明清之刻本抄本的《四部丛刊》(金石录)以及明末《徐霞客游记》等对“红崖碑文”也都只字未提。直至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撰《黔书》才提到红崖山“有诸葛公碑”。之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永宁州志》、咸丰元年(1851年)《安顺府志》及民*国《贵州通志?金石篇》等志文才大谈其谈“红崖碑”。+ x- j& F7 e* K+ `" n# S
  关于“红崖碑文”记载,最早的要算明嘉靖邵元善的《红崖诗》了。此后二三百年寂然无闻。至清道光中,宦黔官吏首倡考证,文人硕土群起响应,在历史上掀起了一股红崖研究热。此间清代著名金石家赵之谦、叶易炽将红崖摹本收入全国碑刻著录。邹汉勋、刘心源、沈毓荫、莫友芝、冯志清、瞿鸿锡、姚华、任可澄以及民间皆有摹本、复刻本、复刻拓本、木本和民*国时期照片。清光绪年间陈炬精印刘心源释本,东瀛驻华使馆重庆领事德丸作藏和游历使鸟居龙藏获悉,不远万里来黔索书,将其带回藏于东京帝国大学西图书馆及学校古寺中,引起东瀛学术界极大兴趣。观者摩肩接踵、车马云集。法国汉学家雷柏茹和弗岚海尔两中尉受考察队长亚陆纳指派,也不辞辛劳实地考察。近代和当代学者丁文江、姚华、郭沫若、田汉、徐特立以及裴文中、王静如等也潜心研究或投注了极大兴趣。清末民初可说是近现代红崖古迹研究的第一个热潮。
$ `( C8 a, ?# J6 z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一些专家、教授、学者及好奇人士又对红崖发生了极大兴趣。他们撰文著述、实地考察,出现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如吴雪俦的《红崖碑初探》,王正贤根据古彝文翻译对红崖碑文的诠释,李业成根据《济火纪功碑》的出土考证其为六祖时代“彝汉结盟修好碑”的说法以及《关于红崖古迹的重识》文章的发表等等。红崖古迹研究又掀热潮,其标志是以1995年春安顺地区“悬赏破译”的设想为先导。促使这次热潮的原因主要是:一、省政协考察团实地考察了红崖古迹及安顺文物古迹,对其开发利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省政协主*席龙志毅发表了颇具影响的《逼上红崖观天书》一文。二、安顺地方政府提出“以旅游商贸为龙头”发展经济的思路,文物古迹的开发利用在这个思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开发红崖景区首当其冲。三、不少学者在红崖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形成红崖研究咄咄逼人的势头。省内出版了三个专辑,各地发表了数十篇文章。四、新闻媒介的介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央电视台、贵州台、广东台、山东台频频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多种语言向国外广播,造成了轰动效应。( c5 r5 m1 l' t9 q1 N
  红崖热经历了一个从宣传、普及、扩大影响到再次进入学术研究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安顺地区接待国内外各地来电来函和实地考察300余人次,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1996年红崖热进入了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领域,其标志是刘乐一、李业成《“红崖天书”考释》一文的发表。虽然只是一家之说,一种有待商榷、深化或被否定的意见,但它已摆脱猜测谜底以破释碑文为目的的参与行为,进入了学术研究的正常境界。红崖研究正沿着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继续升温。8 I' p$ C8 \7 @

& p. k; q' l) t' q0 W  红崖文化研究概述
+ T3 N1 n; U# {) Q& ~  红崖研究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那么它数百年来的研究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 S/ S8 U8 t, {; K  (一)红崖原迹问题
+ g3 i( p* ^0 b4 [, ~3 }  红崖研究首当其冲的是原迹问题。由于自然风化的原因、各个历史时期崖面留存的遗迹不一。加之人为的因素,临摹水平的差异,摹本繁多。各地缩刻不同,便有多种拓本出现。更有甚者,好事者随意更改涂摸,造成破坏。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安顺知府瞿鸿锡令永宁州捶拓红崖碑文。因原迹非刻划雕琢难以捶拓,永宁州团首罗光堂便令人用桐油石灰钩勒“字”体以捶拓。后因世人反对,罗又将桐油石灰用沸水浇淋及铲凿,使原迹面目全非。之后贵州提督徐印川(或周达武)又在其上书一草书“虎”字,更混淆耳目。近年,世上运用所谓“宇宙讯息”、“特异功能”及难以称谓的办法考察,出现的“版本”更是五花八门。
, q9 Z8 L/ ]+ @6 n% z  根据历史资料、民间藏本及“考察”结果,现存版本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无“虎”字本,有17种;二是有“虎”字本,有6种;三是新本(近年红崖碑文破释各说中出现的版本,未经考证认可,但与研究有关),有4种。
; o* H3 a0 l0 A8 Z  以上近30种版本中,有50余“字”、40余“字”、34“字”、27“字”、25“字”、20余“字”、19“字”以及难辨“字”数者。有的系明显谬误,有的因拓摹遗漏造成异本。何为真迹、原迹?谁是谁非?尚待考证发掘。
8 D; T$ s, S' g  (二)红崖古迹释疑多说
) x1 U% ?9 @# K9 O  红崖古迹是否文字,何种文字,何人所为,产生于何时,是何遗迹?研讨了数百年,大致有以下各说:9 {; p3 d9 H2 S1 O4 l( ^
  1.“红崖禹迹”。认为是公元前21世纪的遗迹,史称禹导黑水至三危,莫友芝认为南北盘江即黑水,红崖山“适近二盘之会”。该“碑”系大禹治水至此所留遗迹。瞿鸿锡赞之“可与衡岳禹碑、太学石鼓鼎足而三,横绝古今”。
1 o1 G' K) N" r. d1 p2 G  2.“殷高宗伐鬼方纪功碑”。《安顺府志》总修邹汉勋考证为公元前12世纪前后,殷高宗伐鬼方东还,经过红崖纪功刻石。
9 _3 T; ~8 q6 D: G' Z  3.“诸葛碑”。红崖山一带地名及传说故事多与三国诸葛相关,又因《华阳国志》有“诸葛为夷人作图谱”故事,当地人士邵元善、张世雄、谢庭薰等以“碑”文类似牛马樽酒幡盖之形,谓之“诸葛武侯碑”。0 N( x% {- w/ z9 {7 D( }. t9 |
  4.“少数民族文字”。主要有赵之谦、任可澄“苗文古书”、“爨文先声”及今人“古彝文”之说。近年有学者翻译“碑”文,认为是彝族先民打了胜仗,打牛庆功时留下的遗迹。也有人根据彝文《济火纪功碑》的出土,考证为六祖时代(公元225年前后)济火联结的部族在红崖山留下的遗迹,谓之“彝汉结盟修好碑”。* P2 ^4 |0 Q; [3 H5 ?, y
  5.“自然石花”。此说以丁文江为代表,姚华持类似观点,认为“石质中若含朱砂水银之属,故字青石赤”。法国人雷柏茹和弗岚海尔实地考察后对于是否文字也表示怀疑。
& N7 [# C+ w8 w  6.“汉字隐语”。近年一些学者考证岩面遗迹为汉字。认为是为了表达某种隐蔽的含意,采取添加、省减、移位、图释等方法书写的。因明代以前未见有关“碑”文的记载,根据对汉字的研究,刘乐一、李业成考释其“书写年代与明前叶建文皇帝遁踪云贵大有关连”。有人则认为是明永乐年间蒋廷瓒所为。还有人认为与清慈禧发动的宫庭政*变有关,系百余年前的遗迹。
6 b% n: f% {7 `; Z. @7 }  7.神秘杂说。曾有人说是“道家符篆”、“巫师古书”、外星人遗迹。近年有“天界碑”、“金符志”之说。称根据“宇宙信息”和“碑”文所示,可发掘古代超前科技和超前文明的实物遗存。有人说是“藏宝图”,有人释为“夜郎挂经”,还有人谓此“天书”可提示某种人间祸福。 各说虽不同,甚至混杂无稽之谈,然而红崖研究历时之久远,涉及面之广,地域之宽,影响之深远,是世上罕见的。4 |8 s( E) D( @# X! V8 [. i

$ r7 L8 v5 _0 c' S6 U5 u  }- o  红崖古迹开发的价值1 z# a4 b% Q+ E( \+ x
  迄今为止的研究所形成的红崖文化是结晶,是财富,红崖古迹是黔中瑰宝,地方财富,也是中华财富。它的价值在于:(1)它是“千古之谜”,“奇妙天书”,极具吸引力和神秘性;(2)它的研究多姿多彩,内涵丰富,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3)它座落在黄果树、龙宫、织金洞3个国家级风景区及文物古迹荟萃之中,早已是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4)它位于黔滇交通要道,黄果树公路向西延伸路段,是贵州西线旅游颇具开发实力的人文景观;(5)这里有美妙的神话传说、民族风情及勤劳朴实的人民;(6)这里的山山水水气势磅礴,具有高原大山的神韵。从旅游角度来看,观赏了黄果树瀑布,遍游了龙宫、织金洞石穴,登上红崖山顶,山脉绵延,狭谷深邃,思古情幽,心中如纳百万雄兵,是一种有别于宽阔海洋的大山情趣;(7)红崖古迹景区复修后能更好地保护文物古迹,使之流传千古,延续这片古迹的生命;(8)它的开发利用能促进边远山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文化扶贫、富裕一方方面有积极意义。7 l/ L9 {& q/ V# A, e3 N
  红崖古迹不仅仅是前人留下的静止景点,而且是具有生命力的活的中华文化财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8 10: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近景点:黄果树瀑布+ f9 w9 d1 H4 n0 W, q" b/ i
  黄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级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因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黄果树瀑布不只一个瀑布的存在,以它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18个。
. o( e$ \6 L( x6 ^ h553d3b1.jpg ) k6 g3 m6 G* z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