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44|回复: 4

[原创] 关于“中国学” Sinology(“西方汉学”)的两点考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8 00: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6-1-27 12:31 编辑

一、Sinology中文宜作“中国学”而非“汉学”

英文Sinology中文有译“汉学”、“中国学”。维 基百科(中文)作“汉学”,日文页作“中国学”。“汉学”,由于其中的“汉”字,可能有暗示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的非汉族人民和他们的文化不再是Sinology的研究范围;但这与事实不符,尤其是法国Sinology反而倾大力研究非汉族文化和历史。[注1] 其次,Sino-不含“汉”之意,[注2]其外延或所指范围与“汉”的所指也不相同。Sino-与“中国”一词原本的内涵当然也不相同,但至少外延很接近。因此,我认为“中国学”是Sinology最妥当的对应词。(如耿昇译《法国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

有人译二战后基本以美 国领头的Chinese Studies(études Chinoises)为“中国学”(而Sinology译为“汉学”),鄙见以为前者直译为“中国研究”即可,因西文的-ology(或-logy)才对应中文词的“学”后缀,将Studies译为“学”是将原文的词组改为中文的词了。

————————————
[注1]关于“汉”不代表“中国”,这在中国汉族人民的思维中也许感觉不习惯。但即便是防止“境外敌对势力”的歪曲,(如见这位网友对《Authenticating Tibet》所作的正确批评),对“汉”和“中国”在此语境中作出区分也是值得的。
[注2]前缀Sino-追根到底可能来自中国“秦”字,它进入梵语、阿拉伯语、晚期拉丁语,最后到英语(见维基辞典)。

二、愿“西方汉学”或“西方中国学”之称谓在学术研究中成为历史

“西方汉学”或“西方中国学”是世界各地华语地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一个部门,也是专门的一项学问。但这是不正常的,是暂时的、过度的。在西学东渐之初,西方科学和文化一并被称作西学。几十年后,中国的科学界内部不再称西方科学,物理学就是物理学,化学就是化学,正如火柴不再叫洋火、水泥不再叫洋灰一样。研究对象和总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非method)的统一使得西方、东方之称变得没有意义。所谓西方汉学是非中国地区、尤其欧美的研究者对(大致相当于今天)中国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研究,总的方法也是考证、用证据进行逻辑推理,与华人自身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除了写作语言不同,没有区别。因此,华人的“西方汉学”除了给外语欠佳的华裔同行做翻译和介绍外,无论作为学问还是机构都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注意我强调“单独”,我不但不低估华人的“西方汉学”学者,相反,他们可能成为能参与不分东西、作世界性研究的学者,如果其学识能超越翻译和介绍的话。)

可喜的是,大 陆以外地区的华裔研究者和大 陆部分年轻学者在研究中参阅非汉语文献,大大降低研究“成果”重复的情况。陈得芝在《蒙元史研究导论·后记》中说,“人们常常会发现,不少新论著的若干重要论述是重复前人早已研究并得出正确结论的内容。这种情况大多不属于抄袭...”。在几乎任何研究都世界化的今天,一位学者不在世界学术范围内查询自己的“新”发现是否已有前人提出,将有损于他的论文的价值。当然,在人文研究的学术世界化的具体实施中可能会有投机行为,如看似引用了许多外国文献,但实际其内容并不相关或引用错误。正常的学术批评和学者所在机构的正义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那么,华人的“西方汉学”或“西方中国学”的未来如何?它们将融入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各领域中。例如,译介非汉语学术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的学者将成为中国文学研究者的普通一员,译介历史研究的学者成为中国历史研究者。但这样的融合一定要在大多数中国文学、历史等的研究者普遍提高其外语能力之后,不可强求。这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发生的过程,但一旦转变完成,“西方汉学”或“西方中国学”将如“西方科学”一样成为论述最近几个世纪的学术现象的历史名词,代之而起的是“中国学”--或如果你实在喜欢--“汉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1 13: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这个问题的提出很重要!这是一大进步!浅龙思考中。
其实“中国历史”这一主题研究说,在严格的历史研究中也应当成为历史的!但是否有个具体的、严格意义的主题称谓并能够有个统一的共识,相信还需要有个长时间的考量的。

大部分与yong321版主有共识。

{:soso_e18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02: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这一主题研究一定是存在的。解释一下:“西方汉学”(或“西方中国学”)中的“西方”指研究者的属地(不限于学者当前的地理位置、使用语言、所属机构),而“中国历史”中的“中国”指研究对象,非研究者的属地。专业按研究对象分是正确的,但在该研究逐渐世界化或已经世界化后,按研究者属地分就落后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05: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中国的大门被尼克松敲开之前,研究中国的美 国人多半去了日 本

非常正确!约翰·惠特尼·霍尔(美籍日 本学家)在1954年说“最近,美 国人失去了可涉足研究的中国,正好将我们的东方学专家的注意力转向远东剩下的友好之地,尤其是日 本。”(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 ... ographyInJapan.html

> 我最近年了念了一篇美 国从哈佛移居到加拿大的中国问题专家教授的文章。 文章大意
> 是美 国的中国问题研究多半受冷战思维影响,口号太多,没有太有意义的东西

请提供作者和文章名。谢谢!

> 我们大 陆对晚清那段的历史向来忌讳...中国对慈禧的50年是不是也是难于启齿?

我在别处也读到这样的说法,不知细节。对当代史忌讳可以理解,为什么对晚清忌讳呢?

> 在下准备从这个角度发表一些东西

期待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17: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脉研究;国脉历史;东亚国脉史学



国脉.bm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