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2|回复: 4

云南保山赶花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9 10: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7-14 16:22 编辑   A- l, o& q! P" r2 M8 c

% G; g) \% c/ O" K, c/ ]! q4 n* t云南保山赶花街) A8 S, J6 k6 C" G
  (崔敏 范南丹 杨润民)- y- K' `) x& Z6 [& q, e

  Q& _( B' j6 q+ Z) l: e3 z hjc069.jpg
. I7 [  L5 F* `; P2 ?% B端午节何处去 云南赶花街8 N) E* h4 L3 Y- k" ]4 I; K/ P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对于素有节日情结的中国人来说,包粽子、插艾、赛龙舟、小孩搽雄黄这些习俗总是必不可少。
( l* j2 q; K9 L; k' E  }+ q  在云南,端午节节日氛围尤为浓厚,尤其是一些地方还保留有历史悠久的“赶花街”习俗,在各处要赶的“花街”里,则要数保山市和宜良县的花街最具特色。保山花街胜在历史悠久、规模大;而宜良花街则在于花木品类奇特、繁多,喜欢出游的读者在这个端午小长假中亦不妨赶上一把花街,将自己置身于沁人的花香里。
3 \$ v5 O. h8 Q- y0 P- e! w  保山花街上溯清代
! d8 J' A* S  V8 w1 y  对于云南保山人来说,每每端午节可谓是热闹非凡,不单节日氛围浓,周期也很长,民间过节赶街前后要持续十五天左右。节日期间,保山满城满街皆花,家家户户都要买花种花,以之装扮亭院居室。花街上,卖花的人多,买花的人更多,男女老幼怡然穿梭于花丛之间,花香扑鼻,群花斗艳,甚是享受;城内街头巷尾更有各种药材、小吃、土特产等竞相举市,大家聚而观赏成交。极具特色的保山花街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各方游人到来。
, k* f! A4 Y$ s5 K  [0 w) N' T  保山人种花历史极久远,可上溯汉晋,后至元明清,尤以明末清初为盛。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观保山花街时曾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群花尽放,凭空望之,满城皆花,如锦如云,极为佳丽。” 千百年来,保山人民形成了以花陶冶情怀,以花繁荣市境的习俗,而花街作为一个市场的形成,约在清同治年间,即1870年前后,距今约140年。% v' u1 [: [7 C2 q% f- \8 l$ M
  在这百余年的历史中,保山花街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从发展初期一直延续到解放后近100年的时间内。在这一阶段,花街以民间自办为主,所展示的也主要是各种花卉、果树、药草和药材,形式比较单一。第二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自上世纪80年代起,花市逐年繁荣起来。每年至端午,不仅当地人将其视为一个隆重的节日,就连周边地区德宏、怒江、临沧和大理的老百姓也都纷纷前来赶花街。第三阶段则是2004年后,花街从昔日的民间自发组织发展成为由政府组织协调、统一筹办的大型综合博览会。0 I2 q) r! \6 _" \/ P) |
  随着时代更迭,如今的保山花街除了赏花外,还被赋予了更丰富、更时尚的内涵。今年的保山花街,除了《百年花街闹隆阳》文艺晚会、李心草交响音乐会、 “秀美隆阳”书画展外,还有啤酒狂欢节、“杯品咖啡”、品尝传统土罐烤茶等系列活动。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可以在这个热闹的节日里尽情地赶花街、逛药市、看明星、赏展演和喝啤酒,愉快地感知百年花市带给你的美好的视听享受,而节日期间开设的百货商品展销一条街、中药材展销一条街,更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 @' L: j0 N. \( V8 U) S4 \  _" I8 b6 K/ L) J3 _4 p% y6 p% _

相关帖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0: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山芒果
( N' q1 J+ \' H, g hjc169.jpg
' B* G  K9 Z7 H8 a  保山的潞江坝是个馨香扑鼻的“芒果之乡”。素有“果王”之称的芒果在这里落地生根的历史几乎和世世代代生息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历史同样古老。据说,先民选址定居 之时,总要在房前屋后种下几棵芒果树,年久天长,村村寨寨也就掩映在古意苍苍的芒果林中了——五六百年高龄的芒果村在这里不算太老。 * b- E$ a( ~: O% I, i- o
   悠久的种植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可观的种植规模,使潞江坝顺理成章地被列为云南省芒果生产基地之一。所产芒果不仅品种多、产量大,品质亦出类拔萃。在 40余个品种中,“三年芒”尤为驰名,曾以肉厚核小、味香汁丰、色美形秀等全优表现,在1987年举行的云南省芒果鉴定会上出尽风头,公推第一,堪称水果 王国的“王中之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0: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山市龙陵县有上千公顷桫椤 曾经是恐龙的美食
& G0 m. k, P! v1 r! ~' V4 d- i hjc269.jpg
- q3 g  U2 y% I9 O- D0 `3 o7 d! `' @7 k作者:崔敏 赵志苍 杨开庆* N. F# I! s& k( ]) u% C7 ?
  桫椤,又称树蕨,这种与恐龙一个时代的植物,曾经是恐龙的食物。虽然历经几亿年的演变,却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它们还被科学家形象地叫作活化石。如今,成片的桫椤在世界范围内已是十分少见,人们偶尔只能在山间一隅窥见它们孤单的身影。然而,在保山市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一碗水境内,却有一片桫椤群生长着。在这里,树高4米以上的桫椤比比皆是,最高的可达10余米。
  `$ f; ^' U/ g, N5 e% D* x, X  成片桫椤林生长在丛山里6 J4 E* K; O: Q: t% s" R1 I7 Y, @
  龙陵县龙山镇云山社区一碗水自然村吴家沟居民小组的桫椤林错综复杂。继续往前走,革家坡居民小组的一片桫椤林甚是显眼,因为周围没有太高的植被。据介绍,整个一碗水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783公顷,集中连片的桫椤群甚至占到了1/3。( N! _/ D% ?5 `8 h, s* ]& G
  在公路上眺望,只见成片的桫椤似乎没有尽头。面对如此完美、壮观的桫椤植物群落,让人丝毫找不到一点“珍稀濒危”的感觉。0 O# K$ X3 k% A
  站在桫椤树群之下,遥望桫椤树叶间湛蓝的天空,不由使人想起当年和桫椤同时代的巨无霸——恐龙。硕大的恐龙曾是地球上的主宰,称霸万物,而最后却灭绝了。但是桫椤,却逃过劫难,在一些地方竟然能生存至今。
6 q8 a  P4 g" p1 i* D+ a) w) t& _7 v
  当地村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 L( V+ }9 w$ w; S: @  |  M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李林清副所长告诉记者,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同时还成立了省级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同时,保护区加大了宣传力度,并聘请了护林员进行防火巡查。如今,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已经大大增强。
+ ^$ S6 E  i$ u# ^% x  龙陵县龙山镇云山社区村支书李顺昌告诉记者,在当地,桫椤被祖辈们称为“花猫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村民还用桫椤的淀粉来充饥。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和宣传,并列为保护植物后村民都自觉进行保护了,如果有盗伐的现象发生村民都会进行举报。
; w' w  p1 u( R. e% a' c  据了解,龙陵县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的桫椤面积,甚至比国内专门的桫椤保护区总面积还要大,在种群数量上也有很大的优势。在国外,很少能见到4米以上的桫椤科植物的植株,而这里,4米以上的植株比比皆是,最高亦可达10米。李林清说,像这样高的桫椤要生长几百年。5 b( p. p5 Q$ ]& C5 I

* ?( K% O9 E2 o4 T6 U7 z3 x  游客陶醉于古桫椤林的神奇
' K7 z2 R& H+ z8 u7 N3 [8 t. x' U  昆明的杨先生说,他们是来龙陵谈生意时,听朋友介绍后到了这里,从看到这片桫椤林的第一眼起,就感觉到真的是很神奇。杨先生说,以前,也听说过看见过树蕨,但只是零星的几棵。而像这样大规模,成片成片,又高又大,生长得非常完好的桫椤群倒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这些树蕨与恐龙一同生长,如今还能在这里生长着,觉得大自然真的是很神奇。
& `% [' d- z! W% W/ m2 f4 E0 F- ?4 l/ L% T
  桫椤群关注度日益增高
5 z& E  U$ e* b( W7 e  李林清副所长说,由于珍稀濒危“活化石”桫椤群的存在,这引起了人们对一碗水这块土地的强烈的兴趣,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和游客慕名纷至沓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的官员一走进一碗水,就忘情地大呼:“这块桫椤面积宽、密度大,当今世界难找与之相比的第二块,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 b6 }7 G9 G4 m; D! d) Y! ^  李林清还说,一碗水的桫椤不仅吸引了众多科考人员的关注,当地党委政府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也尝试着对它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如今,一碗水的桫椤已从山谷的密林中走了出来,在龙陵县城新城区的环岛上悄然安家,在扮靓这个年轻的城市之时也增添了一分古老的色彩;而且,当地党委政府还将它送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昆明,并在世博园安家落户。# f1 ^5 I9 i- \
" L) i) t2 u3 \
  ■新闻链接
# z1 P) u' h! C, Q5 E  桫椤在我国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重庆等地。在距今约1.8亿万年前,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但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地球上的桫椤大都罹难,只有极少数在被称为“避难所”的地方才能追寻到它的踪影。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0: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8-19 10:35 编辑 % M2 O. P! n! ?4 F& C, u: E

4 a  f# D' q* g* ]' N! D站在保山双虹桥的上空( ^- u1 Y7 ?/ F# W( ^
hjc369.jpg . U' u5 P: R- e+ W0 U
hjc469.jpg
! P, O1 S7 U; o. A- V6 `9 k$ T( z hjc569.jpg : S; u' @2 }, D# ^6 a  t! p
  站在怒江东岸的崖壁上,脚下的双虹桥凌波飞渡,静若雨虹;苍茫暮色里,山风瑟瑟,苇叶飞扬,一种摄人心魄的宁静之美弥散在冬日的怒江大峡谷。
7 w( `6 |% R  {. K& V; s6 y) U  以往都是站在桥体上抚摸滔滔怒江的大气磅礴、用眼睛过滤一条千年古道的如烟岁月;此刻站在双虹桥的上空,竟是一种心欲飞翔的迷幻,云和晚霞离身体很近,似乎伸手就可以抓一缕披到身上。在蜿蜒的古道上,马帮的铃声若有若无,尽管那不是走向夷方的马帮,只是附近山民驮运粮食的劳动伙伴,但在丝绸之路的蹄印里,仍可把它当作古道深处最有韵味的风景。+ {$ |' R' n  g5 S. X- e3 s* ]
  双虹桥,隆阳区芒宽乡境内、南方丝绸之路上怒江天堑里一座最古老的桥,它此刻的存在,其实已不在于桥本身,而完全是一种文化象征了。两千多年前,当来自成都的蜀布、筇竹杖,来自云南各地的盐巴、丝绸,汇集于西南大商埠永昌,再走过茫茫四十里西山梁子到达怒江东岸时,眼前绝对是江水汹涌,惊涛拍岸,往来客商要过怒江,必须以船渡之。徐霞客在游记里记载:“崇祯巳卯年四月十一日,自永赴腾,过怒江。又五月二十二日,自腾返永,过怒江,并于此渡船。”万历通志载:“潞江渡,旧刳木为舟以渡,往来甚惊人。” 因水流湍急,货物马匹众多,舟楫不能负重将人和马匹冲走的事时有发生,加之怒江古为瘴疠横行之地,所以在古时渡怒江成了崎岖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险事。& `% V" f' L! G( V! M
  为方便过路马帮和商人,使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知府陈孝升捐资建桥,两百多年前的造桥工匠可谓利用地利的天才,江心有一石崖,便“砌之以石,两岸以铁索横牵之,悬空而渡,遥望之,如双虹然,故名”(光绪府志)。恰恰是工匠在江心桥墩上那么看似轻描淡写的“一 抖”,使这座飞虹卧波的“双虹”成了丝绸古道上最经典的风景,历经几百年风雨仍牵引着我们的脚步去寻找逝去的古道荣光。从这时起,双虹桥承载起特殊的使命,从这里,马帮翻过高黎贡,经腾冲出缅甸,到达遥远的印度、大夏(阿富汗),接起通往南亚的古老商业文明。
9 |/ `5 E7 B; p! \8 T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是在百年风雨的冲刷剥蚀下不断毁灭,不断修复下保存下来的。清咸丰九年,它被兵士焚毁;1923年,被罗明、蒲缥士绅在旧址重建。1942年,怒江以西在东瀛铁蹄下沦陷,远征军拆桥以守,1945年反|攻腾冲,远征军在栗柴坝、双虹桥一带渡江,收复腾冲后又修复了双虹桥,沿用至今。
7 F4 p8 A) o# @  现在,桥的东面关搂犹在,桥墩下的礁石虎群一样伏在江心,大有一跃而出之势。人站在晃晃悠悠的铁索桥上,江水奔腾,东岸的怒山和西岸的高黎贡撑起双虹桥最雄性的美。春来怒江之时,这里又是另一翻容颜,江水清碧,木棉盛开,阳光,沙滩,马帮,古桥……怒江峡谷的绰约风姿,满足了一切前来踏浪寻幽的梦想。
6 ^; ^0 R; }' d) F& @4 X# i  i* I" {4 m; ]+ v4 n' m1 s. k&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8-19 10:47 编辑
) D2 f' Z) R9 x+ M% _' z7 W& d9 m. Q
保山邦腊掌地震观测站
: r' `- K# K7 L1 ^
5 R$ u/ l4 n& t* |$ \取样泉
9 F  l; y0 R% r6 \8 ? hjc669.jpg
# W. M9 A/ q/ t hjc689.jpg
3 t# T6 p7 }6 C
$ n* M' g9 b. J7 ~: o1 X; G5 s  邦腊掌地震观测站,创建于1976年3月,1976年4月6日观测出 第一组水氡资料,值为77Bq/L,水温80℃;1976年6月16日增测流量,值为0.00667L/s;1989年增测HCO3-、SO42-、F-、电导等,加上气压、气温、降雨等辅助手段共17项。到目前为止积累了11万多组观测资料。: `. g  P# G  {% l3 X8 R) q1 V( G) f
  位置及自然环境:邦腊掌一号泉(滇09泉),位于龙陵县城东北8千米处,东经98度40分32秒,北纬24度39分6秒,泉口标高1280米,属自然泉。沿香柏河两侧。600×250平方米范围内有70余口温度为40—100℃的温泉群,总流量9.01L/S,水质类型为CO3—HCO3—Na·K型。; ?' U9 W$ F! F- }5 S% J# Y6 q7 Q# k
  地质、水文:构造体系以北东向压扭性龙陵—瑞丽断裂为主体。沿香柏河两侧河谷边自东向西出露的温泉群有:黄草坝、大竹林、小烂田、老户蚌﹑邦腊掌温泉群。邦腊掌温泉群水温>80℃的温泉呈一近东西条带展布,条带两侧水温逐渐依次降低,推测沿香柏河河床展布存在一条张性香柏河断裂,沟通龙陵—瑞丽和怒江断裂。温泉地处龙陵—瑞丽断裂以西新构造运上升区近45°方向的褶皱上,断裂发育、活动频繁,地形陡峻。由于北东向龙陵—瑞丽断裂影响香柏河断裂横穿切割。地下径流受到深部热源加热,沿断裂上升,成为“断裂上升泉”,地下水补给区广阔深远,故其流量、水温动态稳定。% N+ R  R* A9 ]7 e: w
  观测项目:水氡、水温、流量、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氟离子、电导率、气压、降雨、气温、湿度等共17项。
! Y  J! N! Q) H1 J9 c. m# o hjc769.jpg
" n3 }7 L4 ]# t+ U0 F hjc869.jpg 7 [' Y( X# s" W+ u" T" r7 f$ c
  特色评述:
% T3 E! J. n1 S( H. s' _4 r  ⒈优越的监测地质位置﹕西南地区现化构造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印度板块直冲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结合部。腾冲火山群、地热分布和地震频发成为这一区域的显著特征。活火山、高温热泉和深大峡谷,说明西南地区是地球地壳运动 的活跃地带。5 J. X" s) r( D$ T7 _
  邦腊掌热田位于香柏河地热系统的最西端,该区为怒江断裂和瑞丽—龙陵断裂的交汇部位,成岩裂隙,风化裂隙发育,断裂沟通地下深部热源,地下水热沿断裂上升至地表出露,形成断裂上升泉。水温达100℃以上。滇09泉出露于独*立的变质花岗岩上,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据二十七年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①西南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理化数据都会出现显著的异常前兆;②异常前兆与滇09泉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有关;③泉眼溢出的流体携带的异常信息来自地壳的深部。被人们称之为地球的“肚脐”。+ ~5 N. N4 }3 l+ L0 H
  ⒉稳定的观测仪和可靠的数据﹕滇09泉采用的水氡观测仪是上海电子仪器厂生产的FD—105K型静电计,其工作原理——水样中的氡气经真空扩散脱气,被鼓入电离室,氡及其子体的α—射线使空气中的分子电离,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电离电流,使静电计的石英丝偏移,目测石英丝指示的移动格数(格/分),然后计算氡浓度。. R+ ]' U. ]2 p" w) o; g* B- r) A
  ⒊前兆异常与地震有良好对应关系﹕邦腊掌前兆异常与地震,早在1986年初,国家地震局汪成民、云南省地震局万登堡等专家在《邦腊掌温泉动态及映震特征》(地震研究1987第六期)一文中论述到:①邦腊掌温泉群是一个巨大的热储窗口,其通道与当地构造密切有关,每一个泉口虽出自同一热源,但本身具有自己固有稳定的通道。每一口泉的各种水文理化因子具有本身固有的规律性、稳定性、与各因子之间的匹配性。②引起水温、水氡在震前、震后急剧变化的原因,通过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认为均受流量变化所支配。一次大地震后在震中附近地区会产生大量的微裂隙,改变了地下水通道及伴随而产生的地下水理化性质变化和多泉相互混合的有利条件。这些现象已被邦腊掌温泉最突出的下硝07号泉断流、迁移、温度、流量急剧变化及上硝03号泉震后噴沙、冒水,水柱高达数10米所证实。③该泉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匹配关系,给我们提供了提出地震异常和研究震水关系的条件。也提供了单因子或多因子预测另一个因子的可能性。本文利用此发反演了龙陵大地震前水氡异常变化,弥补了由于工作条件所限*制未能取得理想的水氡数据这一缺陷,此结果对研究本区大震前异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④邦腊掌温泉是一地震敏感点,映震能力强,方向有选择性,为一北东向条带与该泉所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北东向断裂体系展布已为卫片所证实。
: Z8 @2 S0 D7 q/ m7 e: u( b  在后来的10多年中,相继发生了: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1991年施甸地震;1994年密支那地震;1996年丽江地震;2001年施甸地震;2003年大姚地震。地震前都有典型的微观、宏观异常前兆,更进一步证实了“邦腊掌温泉动态及映震特征。7 G- s* R; i9 l' r/ m: ?1 G, m
  地震预报: ⒈1991年6月,县地震办公室根据邦腊掌观测的微观、宏观异常现象,1991年6月16日向县委、政府做汇报并提出预报意见。内容有:7 r$ r. i) N! \4 M: U
  一、   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六月下旬至七月底,下述范围内将发生M=6.2±0.5级地震。1、以北纬25˚东经99˚相交点为参考点,半径120公里范围2、最大可能是以龙陵为中心半径80公里范围 。2 `% S+ m: Y' j4 x
   结果:于1991年7月1日、22日,发生5.0、5.3级地震。, e- e5 W8 H$ B, ]/ M0 g. |
  二、2001年3月,县地震局又依据邦腊掌地震观测站所测到微观、宏异常。于3月21日,给县委、县政府作汇报和预测:"根据省局、地局预测结论,结合我们掌握的前兆资料来看:5 E, N; Q& m* H2 ^  s( d9 F
  第一邦腊掌观测站观测资料是可信的。) _0 x( C# Y; k5 M3 [, P. a
  第二观测数据明显异常,是6.0级以上地震异常背景。: ^! H/ Y" L2 N# p, o, _
  第三与周边地震部门互通情况,北至鹤庆,西至德宏、南至景谷,及保山地区内县市。仅是大理电磁波有5.0级异常背景,鹤庆泉水发混,弥渡,CO2有异常外,均无明显异常。
5 A( m4 u: k+ T8 K6 e+ w  第四邦腊掌单点异常,呈一种趋势性状态。是一种同步异常现象,但是配套的宏观异常没有出现。下结论还稍早一点。# `  o* T4 G1 b/ q
  第五茄子山水库蓄水及邦腊掌无序开发是否造成影响,有待于论证,到目前为止,已记录到水库库区周边10千米范围地区地震36次,最大3.6级,最小1.9级。根据上述原因,认为:近期内以龙陵为圆心50千米范围内发生Ms≥5.0级破坏性地震可能性不大,但6级地震发震背景日趋迫近,应全力以赴抓短临跟踪。"+ z5 e5 e- C2 _. Z4 ?
  地震局根据县委指示:进入临震状态,随时做好面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应急准备。
" e6 v: r1 l) B" b! l  结果:于4月10日、12日,6月8日,发生5.2、5.9、5.3级地震。
3 |! k, R, t; y
* J* R8 [* L) ~5 d. Z: {3 E hjc969.jpg
6 }! |7 F9 x! J/ R! X3 e  t0 k hjca69.jpg $ X- ~* ^9 Y% O  D
hjcb69.jpg * {) O+ p( \, @  U( n

; z" o& r+ T  D; I$ [% r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