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2|回复: 0

彝族他留人美食和奇异婚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1 17: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彝族他留人美食和奇异婚俗
转自:丽江频道
  他留人,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乡,属彝族的一支。他们自称“他鲁”或“他鲁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只有少数“多系”(他留人的祭司)专用的象形符号,通用汉语、汉字。他留人拥有渊源的口述历史,别样的成年礼,以及“青春棚”中浪漫的婚恋方式,除此之外他留人的特色民居和他留粑粑则是他们火塘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缩影。


  他留粑粑
  他留粑粑是著名的土特产,同时也是他留人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礼仪物品,广泛用于婚、丧、嫁、娶、祭祀庆典、节日喜庆、会亲访友、接待客人等各种礼仪场合和社交场合。他留粑粑用木碓加工而成,传统工艺始自明朝,兰金寿家的木碓的石碓窝搬迁自古城,至少有130年的历史。舂粑粑时,先将米粒洗净浸泡一整夜,然后入甑子蒸熟,一次盛一瓢放入碓窝内(木碓用栗木制成,碓窝用石头打制),一人用手搅拌,另外两人站在碓尾,一前一后,一手拉着吊于上面的绳子,一手扶住前面的木桩,用脚一上一下的踩碓,大概10分钟舂好一个饭团,可将饭团再次放入甑子蒸一遍,再放入碓窝舂一遍,则制作更为精美。将舂好的饭团拌以核桃油和蜂蜡揉制成各种形状即可,也可揉成圆团,使用木模或瓷模印花。他留粑粑可以煎、炸、煮、烧、烤、炒加工食用。他留粑粑易贮藏,便于携带,便于加工使食用,味道醇香鲜脆,营养丰富,口感极佳,滋补养颜,可蘸盐、蘸糖、蘸醋、蘸蜂蜜吃,属快餐型小吃上品。

tlbb4932.jpg
  青春棚
  他留女孩在行成年礼以前穿白色裙子,梳独辫。而初潮后,就要改穿黑色裙子,梳两条辫子,并开始戴盖头布。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同一个自然村中已来过初潮的女孩要一起到村子里一位岁数较大,并享有一定威望的妇女家,请她为自己梳头。过去举行梳头仪式时,要把黑色的麻线夹在头发中,蘸猪油一起梳理。现在的梳头仪式已没有这么复杂。他留女孩一旦行过成年礼,就标志她已经不再是小孩子,而是一个可以参加社交活动的成年人了。
  偏房中远离父母房而又靠近大门的一间是“夜各阳”。“夜各阳”他留语意为“草棚”,现在一般称作“青春棚”或是“姑娘棚”。它是他留人为成年女子接待男友谈情说爱而特设的一间小房屋,一作寝室,二是爱屋。家中有几位大姑娘就有几间青春棚。青春棚可以世代相传,姑奶奶当年用过的,孙女继续用。它是全家装饰最华美的房屋,建房时就会在外墙特意留下一个小洞,专供小伙子们来捅,便于小伙子与屋内的奶娘联络“暗号”,以知虚实进退。
  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大抵是比较自由的。泉边对歌、树丛低语,姑娘吹响木叶口弦,小伙高奏竹笛葫芦笙。而居住在滇西永胜县的他留人(彝族的一个支系),则多得了一个传情递意的别致场所———“青春棚”。
    他留人家的女娃儿,到了一定的时候,做父母的便要将她从身边“赶”走———在正房外面为她搭盖一间“青春棚”(也有叫做“姑娘棚”的),让她单独住在里面,操练远飞蓝天的羽翼,开始丈量成|人的生涯。
tlqcp932.jpg
    “青春棚”可谓微缩了的伊甸园。
    姑娘住进了青春棚,表明她已经过了由孩子到成*人的洗礼,但并不意味着小伙子们立即可来“串棚”(来了也没人相陪)。姑娘还须“见习”一些时光呢。晚饭后,约了邻家姊妹,绕竹林,跨溪流,晃晃悠悠过田埂,一路推搡,一路笑骂,相伴了到某个“老资格”的青春棚去。去了便在一侧端端地落坐,一副闲耍的样子。暗地里,却在一眼一眼地瞟,一耳一耳地灌呢。闲耍一个两个时辰,瞅瞅那边的势头,该起身走了。走时把人家如何言谈如何举止的一整套“棚术”装进了心里。
    同样,那些精细小伙子,也要跟着隔壁邻舍和自家的哥哥们到这个那个青春棚去“参观学习”,“流动培训”。待到毕业了出师了,被公认为是一把合格的弓弩手了,方可单独行动,到自己瞄准了的那个青春棚去叩窗敲门。
    旧时候,他留人家是不给未婚的儿子安排住房、置办行李的。吃过晚饭,就得出门,去串棚,去找住处。串不着棚,寻不到住处,那么,就只得在野外的稻草垛上打个洞儿,蜷缩进去,或者回家去在火塘边蹲到天亮。
    姑娘在别的棚里获得了感性知识,自己又悟得了一手棚中之道,便开了自己的棚儿,找些挑花绣朵的活儿做着,几分甜蜜,几分不安,几分神往,几分羞涩,等着那取得了“串棚文凭”的小伙子来实践。
    小伙子初出茅庐,心也虚,脚也软,还不敢单枪匹马地叫阵。总是找这样那样的理由约伴前往壮威助阵,逐步练大自己的胆量。
    到了姑娘家门口,若正好遇上她的父母,不必打什么招呼,头一低,径直入棚就是了。女方的父母不会怪小伙子没有教养欠缺礼貌。姑娘有吸引力,人家才钻棚呵。
    一代代他留人,深得汉文化的熏陶。他留人的姓氏,与汉族的一样。他留人所讲的汉话,就是当地人,不细听,也分辨不出它所夹着的那一丝丝少数民族语言的韵味。
    这样,他留小伙与姑娘,虽然年纪轻轻,血液中已旺旺地奔流着眼界与知识涵养出的文化底蕴,又从飞鸟与幽泉那里学得了含蓄,从山路与河流那里悟得了委婉,相聚于青春棚中,就不仅仅只会说几句当下的时髦男女爱说的“你知道我在爱你吗”、“真是想你啊”之类的寡味白话了。谈天说地,摆古道今,讲云彩的征兆,讲庄稼的收成,讲街(集)上的热闹,讲赶马哥的狂野,讲罢几斗箩,才慢慢挨拢正题。挨拢正题了,仍不直言点破,边察颜观色,边比山比水,兴之所至,也来几句小调,也奏几段小曲。去串棚的小伙,除了自己约去相陪的伙伴,还有别路“诸侯”,目的相同,平等竞争,心照不宣,暗里使劲,成月成年的持久战,看谁最能耐,看谁最坚忍,看谁最后赢得姑娘的芳心。被挤下来的“选手”,也不嫉妒,也不忿恨,也不灰心,总结一番经验,自个儿鼓舞鼓舞士气、抖擞抖擞精神,又瞄上了另一个青春棚。
    漫长的观察、比较,心问口、口问心,哪个小伙最让人动情?姑娘终于下了决心,便朝意中人做做手势,眨眨眼睛,暗示他已经中选。那小伙呢,自然乐不可支,脸上却装得一本正经,夜静更深,别人都一步三回头地出门去了,他则磨磨蹭蹭地“赖”在了棚中。
    在棚中,俩人轻声软语地说些私房话,遂关门灭灯,款款挨床。漏进窗楼的月光,窥见床上的俩人确已同枕共被了。而那香枕与花被,却明察秋毫:裹在被窝里的小伙,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并未越雷池一步哩。
    合衣而卧,俩人继续讲些悄悄话,不知啥时,咕哝之声渐歇,各人进入了自己铺就的梦乡。倘若那小伙子经受不起坐怀不乱的考验,违犯“住棚规则”,一来便动手动脚,那定会吞下一枚苦果———被姑娘毫不容情地蹬将出去。这还不算完,两天三天以后,这位小伙定会“臭名远扬”。无论他再去串哪个青春棚,都会被棚主嗤之以鼻,严加防范。反之,如若姑娘一发现“敌情”便心旌摇荡,不作顽强抵抗,轻易放弃阵地,则免不了要被小伙轻看。随着小伙拂袖趿鞋而去,这个青春棚即使不成为废棚,也难改变“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结局。
    花开花落,谷青谷黄,经过贴身交心的漫长交往与实验以及考验,两情相依相融,不可分割了,姑娘和小伙就各自告诉自己的父母。此后,男方家便央媒人去说合,并送些必要的“礼”,女方家则紧锣密鼓置办嫁妆准备“给人”了。
    自自在在地交往,自自在在地恋爱,自自在在地度过瑰丽缤纷的青春年华。在这他留山,在这他留村寨,在这他留人的青春棚里,这种自在不知延续了传递了多少辈多少代。一代代的他留青年,分外珍惜分外珍重这份自在,“开*放”时,可以宿在一起谈情说爱,“保守”时,则牢牢地把守着自己的一片圣地,不容轻视,不容亵渎、不容玷污。所以,成婚以后,他们婚姻备加稳定,家庭格外和睦。
    云山犹自巍然,玉水依旧潺潺。今天他留人的青春棚,门窗更敞亮,摆设更光鲜。他留青年入得棚来,除了复习祖上传授下来的功课外,还在这里传递文化知识,交流新鲜信息,切磋现代舞步,一阵笑语,一阵欢歌。生人乍见,还以为这里是个小小文化站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