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3|回复: 9

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8 16: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7-14 11:32 编辑
9 N! w! G" v9 c$ e
) ?) D( d% [6 ~1 s$ U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 g8 A" a. l( M- ]0 ]) j
转自:东北网% m% L; j+ E/ K3 t+ F
  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人特有的一种风味肉食品。
8 r9 l% e0 b; X& o4 `2 E  S
& Y" L+ D4 i9 M" R$ y* @0 P4 N elcr5589.jpg   u1 L7 i7 }* Z* f( G- L7 x4 p
  做法
4 u: l, O# b' L  r7 j! q; G6 e: @# G  手把肉做法十分简单。先把打到的狍子或兽的皮剥掉,掏出内脏,洗干净,再把肉切成几块,放在架起的锅里煮就行了。
! l5 p+ H2 j# S! l2 r; j# t  煮制; C6 k. ~9 J4 R5 Y
  煮手把肉掌握火候很重要,掌握好了煮出来的肉既嫩又鲜。狍肉一般开锅就捞出。野猪、犴和鹿肉的时间稍长些,煮熊肉时间须更长些,煮烂了才好吃。
' g( G) P! u, r1 H2 P5 |( k% B  吃法
6 K* |* Y/ b- b% l, b- G  吃的时候要每人发一把腰刀,再给每人一块带骨头的肉,用刀削着吃。这些肉大多不会全熟,都带着血丝的,只要五分熟就好。吃肉时还要蘸些盐水,盐水是用煮内汤调制的,里面放入少许食盐,再撒些野韭菜花和野葱之类的调味品,使肉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吃香喷喷的手把肉,当然要配上猎人自己酿制的米酒,边喝边聊。# R, p$ b$ C5 ^: N' j( g+ m
elcz5589.jpg
# H3 p& e* y  n( |2 Y) @; G elcz4589.jpg
; T% `6 P( U' V& k# `& @ elcz3589.jpg
( e# K# o* ]9 ]$ o+ s& Z& |& j( h: m! ~+ R; K
4 U( s9 q4 P; K/ p1 Q
* @% S: P) x/ `9 Z) P( K! P
3 _9 x5 f; O8 H( V" s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3: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9-21 13:11 编辑
& ~/ E( R/ C5 R# ?1 X# \
* a$ Z5 g3 Z( ^勇敢的鄂伦春
9 c( ^) s: ?) t$ X3 Z) A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
* p7 F8 x( J. z5 y# V7 X, p  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 [$ c; K$ I8 v' P  一呀一匹烈马一呀一杆枪/ W4 b, _/ D% x/ w2 `% d: Y( F
  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呀打不尽4 H( Y) n0 u" ]7 Q3 n9 r
  黑龙江的流水哗啦啦的滚
: C. v% g7 Q3 B  q/ T) v: A  V  兴安岭的森林都呀么都有根
# p$ }0 ~) Z, R: _: \( [" y3 g# h  咱们的日子美好又呀么又快活) C6 C8 ]1 v- L: t( _
  千年万年我们也要记呀记在心
0 N' b# B  Z; D+ s/ v+ j0 N elc303.jpg
( S% D- h6 S6 y elc313.jpg
' ^, X" m/ f) m0 Z* S elc323.jpg 1 G$ h+ [& B& g6 ], |! S6 @+ k$ M
elc33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7: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11-2 17:51 编辑
" t6 P7 c+ A5 l- c  m
) ~2 A6 k) d& v; ^+ G' |鄂伦春狩猎文化' Q9 O$ M8 b- n* t" y( Z
elc02843.jpg
: \& s' n9 U. U4 W$ Q" _ elc12843.jpg
* f& J) v9 V/ \7 q' I  鄂伦春族是我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智慧的典型狩猎民族,也是人口最少、定居最晚的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生活环境和历史原因,始终过着随山而居、逐兽而迁的原始游猎生活。+ C7 i/ r' ]' C$ V9 ]
  鄂伦春族狩猎,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大致分为以“乌力楞”(子孙)为单位的集体出猎,以“安额”为单位的狩猎小组和个体狩猎三种形式。“乌力楞”是同一父系的几代子孙,是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组织起来的狩猎组织,在生产力十分低下,只能使用弓箭、扎枪等原始工具的时期里,人们要猎取猎物,尤其是猎取凶猛的动物时,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有可能。
) u. m: t2 h! l7 f2 h( t5 i; a8 H  “安额”狩猎小组的产生。狩猎工具进步了,如:有了火枪等先进的狩猎工具,是由三四人或五六人自愿组织起来的临时性的生产组织,鄂伦春语叫“安额”,狩猎结束,小组解散,下次出猎再重新组合。这样的小组多半是由亲戚或志趣相投的朋友组成的,“红围”(即好的狩猎季节)期一到,由一人发起,邀请几个人一起出猎,就坐下来商量出猎的有关事项,并选举狩猎组长“塔坦达”(即燃一堆火的狩猎组长),由他来指挥安排整个过程。" o: \0 e% f1 k: Y
  长期的游猎生活使鄂伦春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每个猎人精骑善射,而且对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和活动规律也都了如指掌,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狩猎方法。一个成熟的猎手,见到野兽的踪迹后,就能看出此动物所走的方向、时间长短,甚至判断出公母来,准确地判断出动物在什么方位,根据山形、风向去寻找,十有八*九能猎到。狩猎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的二、三月份为鹿胎期,夏季的六、七月份为鹿茸期,秋季的九、十月份为鹿尾期,落雪后的冬季为打皮子和打肉期,是打猎的黄金季节,统称为“红围”期。鄂伦春人的狩猎方法有很多种,对每种动物都有一套猎取方法,择其主要的几个加以介绍。
1 N9 H/ g) G. F# {/ o. F3 P; r: S  跟踪追随法,鄂伦春语叫“乌加任”。循动物的踪迹寻找猎取的方法,每种动物无论冬夏总会留下踪迹,猎人见到踪迹后,选好山形,看好风向循迹慢慢寻找,就可能见到动物。如果猎马好,且猎区山势平坦,树林又不很密,可以骑马追打,过去秋冬季猎野猪、捕捉公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用这种方法也可以猎取虎、猞猁等猛兽。虎和猞猁虽跑得很快,但没有耐力,因而骑马追撵就可追上,见到虎就可以射击。猞猁如跑不动往往会上树躲避,猎人追到树下就可猎取。
2 N3 \% Y. t: L- A6 d3 g& q- N9 j  猎犬围圈法,鄂伦春语叫“库日任”。当动物钻入密林,爬上陡峭山坡,或遇到虎、熊等猛兽难以接近时,猎人往往采取猎犬围圈的方法来猎取。当发现动物的踪迹后,将猎犬放出,猎犬会很快找到猎物并围圈住狂咬狂叫,猎人可乘机接近猎取。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被击伤而逃匿的动物。
( }; e( s; p) H4 o  堵截法,鄂伦春语叫“阿黑玛任”,猎人在动物经常走动或在其必经之地堵截而猎取的方法。动物都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如:有的动物经常去河边或水泡子边喝水或吃水草,晚去早归,并有一定的来往路线,猎人只要一早一晚在此“守株待兔”就可以了。还有些动物如果受惊,就会不顾一切地往高山或密林深处跑,如果判断准确就可以在动物必经的地方堵截而猎取。猎人必须要有长期积累经验的方行。
% b( O) \! H( o; z8 d  W  蹲碱场法,鄂伦春语叫“库底日”,是鄂伦春人在春夏季打鹿茸(包括狡浫首)的最好方法。碱场是天然形成的盐碱地,鹿、狡浫等动物喜食盐碱,在春夏季的夜晚经常来此舔食盐碱。猎人根据这一规律来此碱场附近蹲伏,可猎到鹿、狡浫及狍子等动物。用同样的方法,也可猎到经常来水泡子吃水草和洗澡的鹿、狡浫等动物。  Q9 s6 M* u0 p$ m+ n
  堵洞法或掏洞法,鄂伦春语叫“阿格顿玛任”,鄂伦春人猎熊的一种方法。一到冬季,熊要进入洞穴避寒,直到第二年的春季才能出洞。棕熊体大,不会爬树,就蹲伏在洞穴内。黑熊会爬树,所以一般在树洞内蹲伏。根据这一规律,猎人要猎熊就要仔细寻找,如果找到蹲伏有熊的洞穴就想办法让熊钻出洞来,然后猎取之。用这种方法猎熊虽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只要掏洞的方法得当,猎熊的效果还是很高的。
( Q' J! [- D# b- j$ W  诱叫法,猎人用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引诱动物而猎取的方法。春季猎人用狍哨叫“皮查文”诱叫狍子而猎取,秋季猎人用鹿哨叫“乌力安”诱叫鹿或狡浫而猎取。也可用此方法猎取其它一些兽类或鸟类。遛河法,鄂伦春语叫“鹅由任”,划着桦皮船或木筏顺水遛河的一种狩猎方法。在炎热的夏季,鹿、狡浫等动物都喜欢到河边乘凉或喝水、吃水草。
6 a+ l: U  c; z# q7 ]! w7 |  根据这一规律,猎人只要驾船或木筏慢慢顺流而下,就可能遇到鹿、狡浫等动物,并猎取之。8 _* Y+ g6 J% w: E& d
  窖鹿法,或称窖趟子捉鹿法。猎人在鹿或狡浫等动物经常走动的地方,拦腰用两三米长的木杆筑起一道木栅栏来,短则几里,长则十几里,其间留出多处缺口。然后在缺口处挖出约两三米深的土坑,并用树枝、树叶等物将坑口伪装起来。当鹿、狡浫等动物在此经过时,便会掉入坑内。过去鄂伦春人捉鹿后来饲养,就是用这种方法将鹿捕捉到的。这些鄂伦春族原始的狩猎生产,是鄂伦春民族生存的最基本保障。# [( g2 u9 L0 V9 G; ]8 V5 S/ o
  2008年,“鄂伦春族狩猎文化”被批准为第二批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0 F) m, l% V/ I! a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7: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11-2 19:51 编辑
9 L& [' s% U3 ^( C: d
- [$ k2 ~, ]6 s, k( A& k鄂伦春族说唱“摩苏昆”
, Q" {, U( K* ?8 O1 u  鄂伦春族摩苏昆是形成并流行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聚居区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形成于清代末期。"摩苏昆"是鄂伦春语,意为"讲唱故事"。演出形式多为一个人徒口表演,没有乐器伴奏,说一段,唱一段,说唱结合。" M# P* k& v# t" f) g
elcmsk01.jpg
6 n7 x2 u# }; a' q  w9 x  1简介, v0 k2 ?9 {; b8 ^
  "摩苏昆"是一种内容十分丰富的说唱艺术,"含有悲伤地述说或喃喃自述苦情的意思,多讲唱'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自己苦难的身世"。"摩苏昆"来源于生活,同时它的产生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萨满不仅是专门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而且也是能歌善舞、会说能讲的表演艺术家,"萨满大多数本身就是讲唱文学的创作者、传播音和继承者"。"摩苏昆"是说唱结合的表演形式,曲调不固定,由说唱者自由发挥。故事有长有短,长的要讲上几天其至十几天,故事人物鲜明。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英雄格帕欠》唱词达1900行,十万余字,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借代等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地描述了格帕欠同恶魔斗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罕见的宏大史诗。
+ N; S  a8 H/ ~" Z  ~6 m$ H- d elcmsk11.jpg
( L  o$ d9 n! T- a  U  2曲调
  d4 }8 Q8 h3 O7 ]! N& ~  "摩苏昆"曲调多不固定,且因流行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流传在逊克的多用【库亚若调】,流传在呼玛的多用【库尧勒调】,流传在黑河的多用【因交调】,属于"类型曲调"。还有根据节目不同而使用不同曲调的情形,如演出《阿尔旦滚蝶》时必用【四季来临的时候】,演出《双飞鸟的故事》必用【渡口河边】,演出《猎人和心爱的妻子》必用【妻子的礼物】,属于"定型专用调"。另有自由选用或借用各种曲调表演的情形。
: Z! Q+ m+ I( E2 o0 W7 c$ M( f* s3 C8 I  3现存的代表作品
# b4 H8 b) R/ q. R$ \  现存"摩苏昆"说唱体代表作品用:《英雄格帕欠》、《娃都堪和雅都堪》、《波尔卡内莫日根》、《布提哈莫日根》、《双飞鸟的传说》、《鹿的传说》、《雅林觉罕和额勒黑汗特尔根吐求亲记》、《诺努兰》和《阿尔旦滚蝶》等十余篇。其中有悲壮的英雄故事,有代表忠贞的爱情故事,有受苦难的生活故事,有不甘屈辱的反抗斗争故事等等。那些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感染力极强,再加上优美的曲调和幽默生动的语言艺术,使听者更加废寝忘食,如醉如痴。"摩苏昆"的文学语言艺术,有流畅、押韵、精炼、朴实的特点,在散文和韵文中均有很突出的表现。
$ y* `1 j! E# ^& g$ q3 H  4著名艺人
( W$ N0 h, c# n4 g  摩苏昆的艺术传承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著名艺人有莫海亭、李水花、魏金祥、初特温、孟德林等。
' y1 K; z& _& X0 D+ N& s  5前景, q' g# V8 o, Q# V% ?
  摩苏昆在形成后的整个20世纪,曾经是鄂伦春族人民重要的娱乐和教化手段,同时又是其民族精神和思想的载体,对于了解和研究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北方各渔猎民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和宗教传统意义十分重大。但今天的摩苏昆遭到了现代化的强烈冲击,生存出现危机,亟需加以保护。: A; T' O' u; D! \( @% u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n( X9 _" y* f
, M' N! c* H  x( H* 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18: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11-2 18:09 编辑 - A- [# j# P* q5 }9 i
# |$ k0 q7 J8 w" M
走进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5 M* d7 z0 N: c2 N   来源:兄弟民族
; G* z+ b& V  g, {5 `% L    2012年8月6日,一位鄂伦春族青年身着民族服装骑马经过新生鄂伦春族乡的大门。
" r3 U3 d  v+ B+ v; @/ p# O elcmsk21.jpg
; T' u( A0 X% }    8月6日,黑龙江省首届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在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举行。鄂伦春族的男女老少身着民族服饰,用下马酒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当日晚上,人们燃起篝火载歌载舞,庆祝鄂伦春节日的到来。
' N! p0 ]+ m0 k. {, l. H7 H2 v7 R# T' J0 T
    古伦木沓节是鄂伦春族祭祀火神的节日,也是鄂伦春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2006年经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T' m9 z7 E) q- T) W/ u: F, u
- Q9 c  M4 N; K0 D1 h0 Q% h  8月6日,一位身着鄂伦春民族服装的小姑娘在和伙伴玩耍。 王建威 摄
  ?5 \0 @4 v6 ^& }. m& ~ elcmsk31.jpg 7 i% ^/ W, n  _& ^9 p, Q
  8月6日,几位鄂伦春族老人身着民族服装出席古伦木沓节活动。 王建威 摄
! e6 w7 Q5 v7 x3 u& o elcmsk41.jpg # P  V' ]# v  d+ ^/ ^
  8月6日,鄂伦春族的马队护送客人经过。 王建威 摄4 Q4 g5 ~7 ?& w
elcmsk51.jpg " O' R+ U' ?" W- O( @# Y- N
  8月6日,鄂伦春族少女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敬上下马酒。 王建威 摄
4 @% L* G7 v" K- S% W& O elcmsk561.jpg
( T5 D7 Y: L1 P" E' k  8月6日,鄂伦春族群众在篝火旁边载歌载舞。 王建威 摄
4 u# _1 O4 k* o  g1 p$ y+ V9 M; z elcmsk571.jpg # m2 z$ F* A4 U, C. S
  8月6日,身着民族服装的鄂伦春族群众唱着民族曲调欢迎客人的到来。 王建威 摄( }- I& P5 V( }% P5 Z
elcmsk58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6: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狍肉宴介绍:# s3 F! d+ b  e. w) a' e
  鄂伦春族的传统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肉,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
7 x8 u+ r1 ^. H: I8 ^  狍子属鹿科食草动物,肉质鲜嫩、纯厚,入口回味无穷,营养丰富。过去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狍子很多,所以一直是鄂伦春人的猎取对象和衣食之源。6 g7 x3 d  D; B' `9 E( s0 p3 M
  鄂伦春人食用狍肉的方法有烤、煮、炖、涮等多种,其中手把肉是最常见的吃法。且以似熟非熟,略带血丝者为上品。另外,猎民们还喜欢生食狍肾和狍肝。每当猎获到狍子后,便会就地开膛破肚,取出鲜嫩的肾和肝分而食之。他们认为生食动物的肾和肝对人有明目健身的作用。" ~& B' [" I( {0 j+ N- d; `
  在婚礼、节日或款待贵宾之时,鄂伦春人还常常举行丰盛的狍肉宴,以狍肉为主制作美味佳肴,其中婚礼狍肉宴是最为讲究的。按照鄂伦春人的传统习俗,新婚的男女双方家均须举行一次。婚礼狍肉宴须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刀,所用狍子必须是生擒的一对。剥下的狍子皮要放在火上烤焦,据说这是为了让烟雾带着狍皮被烤焦的特殊香味弥漫整个猎乡,让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婚礼的欢乐与幸福。
. D, E. T, C6 w2 O5 ~ pry09814.jpg & u& R3 ]  x7 w& e
pry29814.jpg % E- `1 y% _# u3 A/ Y( t2 H
pry19814.jpg # R$ L! R+ D$ ~. X7 f' {/ O6 Z
pry39814.jpg
4 F8 h' W  c- T pry4981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8: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鄂伦春族狍皮制作技艺4 K0 I$ X1 x' q  Q4 j1 \3 L
   鄂伦春族人的服饰也充分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色。鄂伦春妇女加工的狍皮结实、柔软、轻便,为了适应寒冷气候和狩猎生活所创制的狍皮衣和狍皮帽,独具匠心,别具特色。狍皮衣,鄂伦春语叫“苏恩”,多半保持狍皮的本色,用狍筋搓成细线缝制,形式多半为右偏襟长袍,身上装饰“弓剪形”、“鹿角形”、“云卷形”等图案,既美观又结实。鄂伦春族的狍头帽,戴上去很像一个狍子头,既生动又逼真,而且很保暖,非常精巧别致。?
2 w- l2 o2 V1 H% e5 A     鄂伦春族妇女善于刺绣,从头上戴的到脚上穿的,都要绣上花、鸟、鱼、虫和小动物的图案,显示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鄂伦春族人特别是妇女还很擅长用白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这些物品不但轻巧耐用,而且雕刻的花纹图案形象逼真、美观大方。2 u  w# {& q5 q3 U, R: y
     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妇女的衣袍以布制为主,在农区衣袍要镶边衬里,穿长袍时外面罩长、短坎肩。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妇女穿连衣裙,衣领较大,加白、黑、红色领边。前面对襟。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妇女冬夏都穿连衣裙、上身较窄,下身裙部多褶宽大.已婚妇女的衣袖上缝有一寸来宽的彩布绕袖、穿有彩色布镶边的坎肩。男子的帽子呈圆锥形。顶部有红缨穗,多以蓝布为面,夏季为单布帽,冬帽用羔皮、水獭皮或猞猁皮制作。鄂温克人的皮手套多种多样,其中5指手套缝有美丽图案,很是精制。鄂温克人常穿的皮靴,早期以牛皮做底,羊皮、犊皮、马皮做腰,可分冬夏穿的两种。  
! q# i! g3 ?4 i8 ^5 b# i7 k' p+ V     旧时鄂温克族服饰样式,有社会地位、等级和礼节的区别。如男装普通百姓只有两边开叉,而官员袍子前后左右都有开叉,前后叉口有扣子。
3 l+ }! v* r; P     衣扣鄂温克人叫“陶日奇”,多用铜扣、杏木扣和骨扣。后出现了银扣,富人也有用翡翠、玛瑙、珊瑚等制扣,用布或线绳结扣是以后的做法了。一般百姓衣服只能钉5个扣子,超过5个扣子就是不规矩,让章京(佐领)等官员见了要挨板子的,而官员服开叉上也有扣,多达数十个。
. i0 l9 f' `$ \0 G& f     鄂温克人喜爱蓝、绿、黑色衣服,不喜欢红、黄二色,把白色视为孝服,就是当内衣也一定要用有色线和扣缝制,以示忌讳。% R0 i. f( T' m  s, t" r4 j$ R$ t
pry59814.jpg
: P6 a: k. E+ S4 ^1 b pry69814.jpg 4 y  a( z  R4 p$ h
pry79814.jpg
& {/ s7 e* i! r1 B# k+ N pry8981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2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鄂伦春人的桦皮船% R# g* {6 f; d3 Q" E- C
    兴安岭地区河流很多,鄂伦春人在狩猎、迁徙途中经常会被激流挡住去路。怎么办呢?鄂伦春人不会造桥。桦皮船是鄂伦春人使用的一种古老又适用的水上交通和狩猎工具,不仅用它捕鱼和狩猎,还用它搬运和作交易。8 U! r. X6 r1 G( ^6 y- B
    桦皮船一般长四五米,宽一米,船体很轻,一个人就可以扛走,但运载能力却很大,乘坐两三个人或载四五百斤重的东西没问题。直到现在,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人仍然使用这种船。狩猎途中,需要用桦皮船的时候,就在附近选择粗壮笔直的桦树,把树皮整张剥下来,削平后围成柳叶形的船体。船帮是用松木做的,全船不用一根铁钉,用松木削成木钉,在桦树皮上钻个小眼,把木钉钉进去。船做好后,用松木削一个两头都可以滑水的船桨,这个桦皮船就可以使用了。6月,猎鹿或狍时,猎人要蹲场,坐在桦皮船上静等猎物到有碱滩的水泡子吃水草。在水里追逐猎物,桦皮船那是够快的。4 f' z7 B9 i- x' D* a
elc66025.jpg ' P# {6 [- v$ x! d
elc6612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21: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12-12 11:31 编辑
( k. n" }- Q" X& m$ u3 g/ o4 F1 _% M( g& h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概况7 p, d- }5 e: B. _- }/ n8 t
elc66225.jpg ( f0 P6 m9 V4 C' R. P9 s
elc66325.jpg 2 C2 X: W" u4 P+ Q
elc66425.jpg $ C9 U. J4 S( Y% W5 c. ~
  十八站乡,以清代设置的驿站得名。清初,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开辟墨尔根至雅克萨的驿道,于今乡境东南部设置驿站一处,从墨尔根起依序排为第十八站,故名。隶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隶属呼玛厅设治局和呼玛县管辖。1929年2月,划归鸥浦设治局管辖,同年6月将鸥浦设治局改为鸥浦县。东北沦陷后,隶属鸥浦保。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3月划归呼玛县管辖,隶属鸥浦区。1953年由政府拨款建立新村,安置游猎的鄂伦春族定居。1957年11月,设置十八站鄂伦春族乡。1958年9月,改称十八站人民公社。1981年8月,划归塔河县管辖。1984年初,政社分开,改为十八站鄂伦春族乡,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区之一。+ ]5 `4 x* b8 u5 E
  十八站乡全境地跨呼玛河两岸,属山间盆地。全乡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十八站林业局驻十八站村,经营林业生产。有耕地2.3万亩,主要种植小麦。鄂伦春族主要从事林业,兼事狩猎。位于境内十八站村西呼玛河北岸二级台地上的“十八站遗址”,属旧石器文化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X1 y- `( Q( B9 B& \; { elc66525.jpg
& \/ {  ?3 ?7 X1 s& r9 J呼玛河
# m! @' Y. W+ J. g5 s" r  呼玛河发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麓,向西流经塔河县接纳塔河,在呼玛注入中俄界河黑龙江。干流长542千米。流域面积31 197平方千米。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67.51立方米/秒。
1 G" n; u9 \! e0 I  干流规划5级水电开发:即塔林西水电站、十八站水电站、白哈桥水电站、三间房水电站、余庆屯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80MW。2008年由大唐电力投资开发。
. b7 ~$ b, V; R5 d' S' l9 W) B- ^ elc6662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2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3-12-11 21:33 编辑 ; u! p* s( a+ [: @

2 ]9 K) H  c' O塔河站概况0 \1 ?0 ~1 C2 c* B) f+ I9 k
elc66725.jpg
. `6 H+ Q8 q' R1 g/ K7 L elc66825.jpg / X5 a, x  b- T! c- v
  塔河站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塔河镇,1970年兴建,三等站。$ w! C' F, e! x, Z/ H2 r. ~0 y& z" H2 D
  【车站名称】:塔河站
/ q! ?$ ^& p5 K: ~! `  【车站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塔河镇
$ j% r7 G+ k+ A$ L5 w) P' V  【邮政编码】:1652009 x0 {$ k+ l' h# e
  【兴建时间】:1970年8 \' _) O% |3 \8 Z/ ?
  【前后方车站】:在嫩漠线上行方向距离富裕站630公里,下行方向距离古莲站230公里。. ?% N  _. d2 D4 k4 a% v% R4 I7 |
  【隶属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塔河车务段
9 d, F: {5 ]6 c/ V  【车站等级】:三等站7 m2 o! M6 `6 C& ~. K) A4 ?4 H
  【车站性质】:区段站、编组站  C) X3 i3 T& r# E0 R+ f
  【客运业务】: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 ?9 D/ `; E* s" j- r, d6 O
  【货运业务】: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5 g  G. c. L- w$ h9 m6 c
  【铁道线路】:嫩漠铁路、塔韩铁路。
% |. V9 X( |5 b2 X2 D4 R9 f
& }8 W% p3 C1 A  b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简介
* v3 y4 }5 }* |9 t: r6 V# P* J* ^  在大兴安岭地区的首府加格达奇的北山上,有一座造形奇特的建筑耸立在万绿丛中,那是两根放大的钢轨,各宽1.3米,高20米,中部是一个铁道兵兵徵,像个巨型的解不开的结,把两根钢轨紧紧连接,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铁道兵纪念碑”。   m' c$ C9 @' r% ~0 _$ w
  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5年和1958年两次开发大兴安岭,但由于极度严寒,站不住脚,都先后下马。直到1964年才进行第三次开发。此次开发的成功,功劳应归功于英勇的铁道兵,他们用生命和血的代价打开了大兴安岭这座绿色宝库的大门。据碑文记载,1964年到1983年,铁道兵三、六、九师八万官兵会战大兴安岭,共修建铁路792公里,桥梁124座,隧道14座。铁道兵是大兴安岭开发的功臣,他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英勇开拓,顽强拼搏,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硬是把钢铁的轨道铺进了千年沉寂、人迹罕至的林海雪原,使嫩林铁路贯穿在大兴安岭山脉,一直延伸到祖国版图最北端的城镇——漠河。
4 k$ R- w4 Q& @" \, u$ y  在极端严寒和困苦的条件下,铁道兵战士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每2公里就付出了一个战士的生命。可以说,这是一条用生命铺就的钢铁运线!铁道兵纪念碑,不仅是对八万铁道兵战士开发大兴安岭的纪念,同时也是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史的见证。开发建设43年来,大兴安岭累计为国家上缴木材1.2亿立方米,提供利税54.2亿元,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3 f# B" I6 H! M  x+ ?4 s
  为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缅怀英勇献身的烈士,1985年12月初,地区领导表示完全赞同修建纪念碑。1986年春节前夕,来自北京负责设计纪念碑的中国革*命军事纪念馆的艺术家们,爬上了加格达奇的北山,迎着呼啸的北风,望着茫茫的千里雪原,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铁道兵进军林海的场面,在查阅了当年的历史资料,游览了加格达奇市区之后,艺术家们确定了设计思路: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绿色宝库,而加格达奇是宝库里一颗璀璨明珠,这座纪念碑的建成,既是对打开这座宝库人们的纪念,又是一个艺术品,应超群脱俗,独具风格,像法国巴黎凯旋门一样,成为这个美丽城市的象征。/ _- t( w4 T/ P3 l1 o1 T- L" E
  1988年7月,“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建成了,它似顶天立地、铮铮铁骨的铁道兵战士,巍巍耸立在加格达奇的北山顶上。纪念碑由3个部分组成,主碑是两根放大的不锈钢钢轨,宽1.3米,高20米,中部由一个铁道兵兵徽连接,象征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为祖国架桥铺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20年;主碑的后面是附碑,宽10米,高3米,厚1.3米,花岗岩和大理石结构,下面是“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1964~1984”的题词,和两幅反映铁道兵施工场面的浮雕,背面为纪念碑的碑文;主碑的前边是一个昂首挺立的四不像雕塑,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对铁道兵部队的无私援助。“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铁道兵面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面前无困难。”此时,《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军歌伴着风声、雨声,再一次回荡在大兴安岭的群山峻岭中……. a1 W# ?; }6 w3 G
  1988年7月28日,加格达奇隆重举行了“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落成典礼。前来观礼的原铁道兵和参加过大兴安岭会战的部队老领导,眼望着傲然挺立的纪念碑,澎湃的思绪将他们带到了昔日会战的峥嵘岁月……9 I7 g- e1 _5 o0 o0 \- u0 \
  2005年1月,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_5 _! v' U! o$ L( _) ` elc66925.jpg
, P" p9 {4 y6 s' O( A通车时刻留念。: e8 N2 t1 H5 |7 R# q3 M. Q
elc66926.jpg 2 p% e3 x% x  u7 @- X, D8 H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o% B0 e9 U: s( U; H& E
elc66927.jpg 9 Q3 W/ T' h5 o. ]4 z' A  W' Y
少数民族朋友在观看铁道兵架桥。
8 e1 R) I( v1 w; D elc66928.jpg
4 q/ b, F7 w3 S+ F0 p+ U4 n; l铁道兵医生为少数民族诊病。6 K- d( Y1 N+ A9 `* w* i- F$ F
elc66929.jpg
2 n3 p1 @8 d/ C5 P) d& D7 D铁道兵烈士墓0 a  H$ t9 N1 u; g
  当年为修建铁路,数百位铁道兵战士由于松木和山石滚落,以及溺水等因素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塔河县为殉难的铁道兵修建了烈士墓。& U' r$ N( |% \# `- T1 H
elc66a2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