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张延朋

[易学研究] 天地关系图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体天地关系图v1-2.psd.jpg

重新修正药味的阴阳属性。
修正理由:
1.依据《内径》“气为阳,味为阴”,以及“气厚者为阳中阳,气薄者为阳中阴,味厚者为阴中阴,味薄者为阴中阳”划定规则;
2.依据《内径》“酸苦为阴,甘辛咸为阳”,以及“咸性寒”原则。

综述之:1.苦焦、酸涩、甘甜为阴。甜、苦、酸为味厚,是以为阴中阴;焦、涩、甘为味薄,是以为阴中阳。
2.淡腻、辛臊、香咸为阳。香、辛、淡气厚,是以为阳中阳;腻、臊、咸气薄,是以为阳中阴。咸味,处于立秋后,天气下降之时令,是以性凉寒。

——————————————————————————————

对应人组织结构,腻成毛、臊成毛细、咸成皮、甜成肉、酸成筋、苦成骨、焦成髓、涩成膜、甘成津、香成血、辛成脉、淡成气。


是以,人体毛发油腻,可断此人肺阴盛,即腻强。人体皮肤白,可断此人心阴盛,即咸盛。其余以此类推。

心咸的七杀为胆涩,如果此人头发白,可断定胆涩弱,心咸盛。

咸寒时令为秋时,秋主白。是以咸寒为白色。其余以此类推。
——————————————————————————————————————————
七杀,是指从自身位置顺数第七位置。

焦—涩—甘—香—辛—淡—腻—臊—咸—甜—酸—苦,是一个循环递进封闭式周期。

假设甘的七杀,从甘数第七,则是咸。即咸和甘互为七杀关系。
又比如腻和焦是互为七杀关系。
其余类推。


以十二长生论,所谓七杀就是长生体病变。

如以焦为长生,则:焦长生——涩沐浴——甘冠带——香临宫——辛帝旺——淡衰——腻病——臊死——咸墓——甜绝——酸胎——苦养。
焦的七杀是腻,所以七杀就是长生体已经病变位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1: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论与十二长生论的区别。

五行论是宏观论,十二长生是微观论。
一个是笼统述之,一个是细而论道。

五行是专家高手应用的手段,粗略估算忽略阴阳关系的大论。十二长生是普通大众惯用好使的方法,易通俗易懂掌握阴阳全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1: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杀又可以称为对冲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1月18日最新修正。



本次修正原始反终,恢复到寒心2009年的思考思路。


2009年前的《易理学》,其卦序是:坤6、1——震3——坎5——艮7——乾9、4——兑2——离10——巽8,这一卦序描述的生成顺序。后多次更改,始终认为不妥。
如今,还原这一卦序,只不过是把乾和坤兑换一下。而,数字倒叙排列,即:乾4、9——震7——坎5——艮3——坤1、6——巽8——离10——兑2.。以成熟顺序分布体现气候特征,即:乾9——震7—5中—坎3——艮1——坤6——巽8——10居中——离2——兑4。
这一修正,改变过去时空方位一致的原则,更正为:乾震为阳中阳,坎艮为阳中阴,坤巽为阴中阴,离兑为阴中阳。而方位分布则是乾成熟居于东南、震成熟居于南、坎成熟居于西南、艮成熟居于西、坤成熟居于东、巽成熟居于东北、离成熟居于北、兑成熟居于西北。此分布原理是:气有升降,乾——震——坎——艮化为气,艮为气(活动性最强),艮气降转为坤,因此气之升的位置顶点在西,而气降之坤则在其对立位置,即东。同理,质有升降。兑为质的底部,居于西北。而质升为乾,在其对立方位即东南。一句话气之升和气之降所居住的位置是队立的,一个是上,一个是下,绝对不会处于同层位置,必须依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原则分布。

但,时间是体现成熟体的本性。因此:艮之气和坤之气,其都是气,且艮气生坤气,即气秋分降温。所以艮时与坤时是相连的,但方位是对立(错落)的。

2014.1.17修正图.psd.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1.25修正图.psd.jpg
迄今,修正应该基本结束。

自2010年来,不断修正,反复完善,最终又回到2009年前的思路,但坤和乾位置颠倒即可。

此图与2009年前的《易理学》图具有共性也有微观区别。

1。共性

以秋分为万物生成始点,即《易经》坤彖辞:坤为万物资始。以春分为万物生长始点,即《易经》乾彖辞:乾为万物资生。
体现一阴一阳之谓道。符合乾键震动坎陷艮止坤顺巽入离丽兑悦(说)的属性含义。或者说以乾始,乾——震——坎——艮,是质化气升的过程,实线为质(刚)升化气(柔)的过程,即成气过程。坤始,坤——巽——离——兑,是气化质降的过程,虚线为气(柔)升化质(刚)的过程,即成体过程。

2.区别。

(1)2009年前,数字序列是坤1——震3——坎5——艮7——乾9、4——兑2——离10——巽8——坤6。如今更正为:乾9——震7——天中5——坎3——艮1——坤6——巽8——地中10——离2——兑4.

(2)昼为阴生阳显,夜为阳生阴显。2009年前突出生,即昼道分布顺序为乾——兑——离——巽;夜道分布顺序为坤——震——坎——艮。
如今更正为突出成熟,即:昼分布为乾——震——坎——艮,夜分布为坤——巽——离——兑。
(3)2009年前未注重先生后死,后生先死原则,以及同一种物质两种属性分布位置是对立的,即忽略了气阴物质和气阳物质对立分布。固体与液体同样如此。所以2009年前,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
如今,更正了时间和空间并不统一的方位分布原则。如:艮为阳气坤为阴气,乾为阳刚兑为阴刚,坎震之中为阳性的刚柔相济,巽离之中为阴性的刚柔相济。
所以方位分布是艮和坤对立,乾和兑对立,震和巽对立,坎和离对立的错落分布。而时间上为坤-巽-离-兑-乾-震-坎-艮-坤的周而复始线性流程。
(4)更正卦位置。以前突出卦对应(即正统)二分二至四立(立夏立秋立春立冬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位置。如今更正为二分二至四立为八卦的分界线,见图。由此得知:乾震为阳中阳,统春;坎艮为阳中阴,统夏;坤巽为阴中阴,统秋;离兑为阴中阳,统冬。
这符合,阳生于冬至后的离,即离——兑——乾——震统阳来之道,因此离为乾的家人,乾见兑为悦,见乾为键,见震为无妄,见坎为不亲,见艮为褪,见坤为丕,见巽为遇女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0: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图的修正完善得益于《黄帝内经》,即:昼腑夜脏。膀胱为太阳、胆少阳、胃为阳明,主阳中阳;小肠为太阳、三焦为少阳、大肠为阳明,主阳中阴。六阳,在人体分布也是符合的。肺为太阴、心包为厥阴、心为少阴,主阴中阴;脾为太阴、肝为厥阴、肾为少阴,主阴中阳。六阴与六阳方位分布完全符合对立分布原则,即太阴肺为华盖,居于六阴之上,而肾居于六阴之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昼道,实线上升,为气之生成;夜道,虚线上升,为质之生成。乾始,震——坎——艮——坤,为气之生成;坤始,巽——离——兑——乾,为质之生成。

2.阳道,为上行路线,即气之升;阴之道,为下行路线,气之下降。离始,离——兑——乾——震,为气之升;坎始,坎——艮——坤——巽,为气之降。

3.再看看脏腑对应的卦图。得知《内径》肺心包心脾肝肾六阴,主人体生成过程,即气——脉——血——肉——筋——骨为六阴。膀胱胆胃小肠三焦大肠六阳,主人体气生成过程,即髓——膜——津——皮——毛细——毛为六阳。人体红绿箭头描述了气之演变路径。


八个卦图的虚实线走势,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气与质的演变过程。

这不是“阴阳”两字描述所能替代的。
寒心《易理学》2009年前就指出:阳,是上行力向称名;阴,是下行力向称名。天,是气之生成称名;地,是质之生成称名。
天或称柔道,地或称刚道。阴阳和刚柔(或天地),是有本质区别的。刚柔为本(体变),阴阳为用(寒热变),才是世界万物演变的根本DF。

《易经》彖辞的刚柔概念,就是描述气和质的演变之道。而后来的易学“阴阳”概念,则是用来描述气和质之升降。即:离和兑,是质升;坤和巽,是质降;乾和震,是气升;坎和艮,是气降。从人体医学讲:气、脉、血,是质降;肉、筋、骨,是质升。髓、膜、津,是气升;皮、毛细、毛,是气降。

————————————————————————————————————————————
总之,八卦卦图作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目了然“刚柔”和“阴阳”的区别及其演变过程。有了八卦卦画,可以纠正“阴阳”偏认识。

天盘和地盘同时标识,其目的是为了让有心了解人体与时空关系的准确认识,即明白自然界的地理分布物质与时间属性物质并不统一。简单说,时间和空间,不统一。空间,是同一层面的不同属性物质对立分布。不同属性,是指阴阳这一对立概念。同一层面,是指以刚柔程度划分的等级物质。根据刚柔程度大致分为三种,即气体、液体和固体。再根据这三种物质之间的过渡期,可划分为5种物质,即气体、液体、固体、气液态和固液态。气液态,包含气体转化为液体属性也包含液体转化为气体属性。固液态也是既包含固体转化为液体属性又包含液体转化为固体属性。

这五层面的物质,在中国古代称之为五行。

每一层面物质都有阴阳属性,即升和降。由此有了阴阳五行概念,在古代统称为十天干。

图中的天盘,代表了阴阳五行(即十天干)的时间线性流程,即生成顺序。
图中的地盘,代表了十天干成熟居住的方位,遵循“先生后死,后生先死”以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原则,即对立分布。如八卦艮气(毛开)最后生成,却是最先死亡为坤气(毛闭)。兑质体(骨)最后生成,却是最先死亡为乾质体(髓)。因此乾和艮在方位上对立分布,改变了时间上兑和乾相连的线性关系。坤与艮也是方位上对立分布,改变了时间上的线性相连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厚而降,质实而升。

故:坎、艮,为阳中阴,升中有降。由此,坎为陷(气降),艮为止(升止)。离、兑,为阴中阳,即降中有升。由此,离为丽(质升),兑为悦、毁折(降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2: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1月27日修正十天干属性。
即:十天干代表阴阳或寒热属性。甲乙丙丁戊代表阳或上,甲为阳始,始于丑,戊代表阳或顶极,终于午时,甲乙为阳弱阴强。己庚辛壬癸代表阴或下。己为阴始或下始,癸代表阴极或下极。此规律与奇门遁甲应用吻合。
2014.1.27修正图.psd.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2: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4-1-28 11:18 编辑

由此,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作用区别出来了。
十天干代表阴阳或上下。甲乙丙丁戊为阳,己庚辛壬癸为阴。
十二地支代表天地或刚柔,辰巳午未申酉为天或柔,戌亥子丑寅卯为地或刚。
五行属性以刚柔程度分,即金为气,水为固,火为刚柔相济的液,木为固液态,土为气液态。(此划分根据内经水主骨)。五行有天五行和地五行,即水——木——火——土——金。
十天干对应之,即:丙为阳水、丁为阳木,戊为阳火,己为阳土,庚为阳金;
辛为阴水,壬为阴木,癸为阴火,甲为阴土,乙为阴金。
符合十天干合化五行关系,即丙辛为水,丁壬为木,乙庚为金,甲己为土,戊癸为火。
——————————————————————————————————————
这一认识打破了传统赋予十天干的五行认识。
但寒心这一认识,确实区别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各自的真正使命。二者并非统一。同时体现了刚柔为本,阴阳为用的真面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2: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4-1-28 14:16 编辑

2014.1.27修正图.psd.jpg
由此组合的六十甲子含义也可以顺利破解迷局。

这得感谢中医药论坛余晓辉兄的《侃侃天干地支》一贴,其所创造的天干地支寒热组合灵光思维奠定了寒心大胆修正的思维。
——————————————————————————————————————
图中的刚五行顺序刚水-刚木-刚火-刚土-刚金,本应根据先生后死后生先死的定律编排为刚金-刚土-刚火-刚木-刚水的逆生规律。

但为了与传统的五行相生一致,以及统一十天干合化五行关系,即:甲己合土、乙庚合金、丙辛合水、丁壬合木、戊癸合火,加之竹简《大一生水》篇“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并《易经》彖辞“坤万物资始、乾万物资生”,才遵循五行二次循环相生的规律演变。

实质上,刚水与柔金都是同一层面的两种物质属性,即都是气体产物。而柔金为膨胀的气体即阳,刚水为聚合的气体即阴。其余依次理类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22: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基本结束。

寒心狂妄的下个定义:

以后易理界、医理界、术数界,都会记得寒心冰血或者云南保山张延朋这个名字的。

因为,所以的术数占卜类型和医理、易理,都在此帖最后一张图中统一了起来。

真正破解了六十甲子组合的深刻含义及其拓展应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区别和联系,及其各自的含义都真实地展露无遗。

让我们用时间来证明其正确性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15: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4-2-9 16:04 编辑

2014年2月9日修正。
2014.1.27修正图.psd.jpg
此次修正图,突出:

1.一刚一柔谓之本。即:坎-艮-乾-震,为一刚之道;离-兑-巽-坤,为一柔之道。
乾-震-离-兑,为昼之道,即天道;坤-巽-坎-艮,为夜之道,即地道。

2.修正五行属性。即:
刚柔相济为中,为水;
最虚之气为柔极,为火;
最实之质为刚极,为金;
水金之间为中,为土;
水火之间为中,为木。

柔五行顺生:金化土,土化水,水化木,木化火。或者是固体化液固态,液固态化液态,液态化气液态,气液态化气态。
刚五行逆生:火化木,木化水,水化土,土化金。或者 是气态化气液态,气液态化液态,液态化固液态,固液态化固体。

但《黄帝内经》以水主骨,骨为全身最坚硬体,即固体。由此推论,金为气,土为刚柔相济的中,木为固液态,火为气液态。而寒心权衡再三,以我们常见的水为中,即刚柔相济;而坚硬的石头为金,即坚固体;以土为固液态,以木为气液态,以火为气态。

3恢复传统认识离为阳为南、兑为西的认识;恢复坎为北为阴为大一的认识,恢复艮为东北认识。

4.图中数字序列赋予了真实唯一的刚柔属性。即:
乾9为至刚,坎为1、艮为3、震为7的刚性强度。1和3表示为阴刚,即寒刚;7和9表示阳刚,即热刚。
坤6为至柔,离4、兑2表示阳柔,8巽和坤6表示阴柔。
5和10则是刚柔相济的中,5是阳极,10是阴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15: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4-2-9 16:03 编辑

从医学角度而言,修正了:

1.苦焦为坚固,即金;
酸涩为收、固液态,即土;
甘淡为敛、液态,即水,主液和皮;
甜咸为益气、液态,即水,主血和肉;
香腻为舒、气液态,即木;
辛臊为散、气体,即火。
其中:焦、涩、甘、甜、香、辛,为阳;而焦、涩、甘为刚阳,甜、香、辛为柔阳。
苦、酸、淡、咸、腻、臊为阴;而苦、酸、淡为刚阴;咸、腻、臊为柔阴。

2.髓、膜、皮、血、脉、气,为阳。其中,髓、膜、肉为刚阳;血、脉、气为柔阳。
毛、毛细、皮、液、筋、骨,为阴。其中,骨、筋、液,为刚阴;皮、毛细、毛为柔阴。

————————————————————————————————————

注:刚,本意指实体;柔,本意指虚体;阳,本意指热升;阴,本意指寒降。

刚阳,本意是指有热量并且能升的实体;
阴刚,本意是指有寒量并且能降的实体。
柔阳,本意是指有热量并且能升的虚体;
阴柔,本意是指有寒量并且能降的虚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20: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修正图病理分析案列。

借助中医本草 先生《十年肾病治疗经验的总结》一贴(帖子地址:http://www.zhongyiyao.net/bbs/thread-50133-1-1.html)中药本草先生的常用方分析。
原文内容:“等我慢慢整理吧,我发下常用方,近期用的附子偏少
黄芪90炒白术45山萸肉30枸杞30
炙甘草45车前子30生地30石韦30
桃仁10红花10仙灵脾15巴戟天15

此方是前期刚看了一个重症肾病综合征水肿消退后方,目前治疗三个月,尿蛋白已经完全转阴,此例开始急速无效,单纯中药治疗的”

———————————————————————————————————
寒心分析:

1.尿毒症病机。
尿毒症典型的是不能排除毒素,甚至不能排除尿液。
根据阴阳属性和刚柔属性,可以得知:阳主升,阴主降,刚主闭、柔主开。又根据肾主骨(固体,即至刚)、肾降尿(阴降),根据刚(质体)克柔(气体),阴(寒)制阳(热)原理,得知肾为阴刚,即驱除阳柔(热气体)之功能。

肾不工作,得知刚阴功能散失殆尽,从而不能降热气,热气聚集就是毒气,即毒素。

结合寒心最后修正图,可得知:小肠、三焦、大肠,是气体加工单位,尤其是大肠。所以大肠功能强盛,气体尤胜,毒素越多。
小肠、三焦、大肠,为阳中阴,专门损耗阳中阳之膀胱(髓)、胆(膜)、胃(肉),而小肠三焦大肠生阴中阴肺臊、心包腻、心咸,继而导致质体虚弱,气盛。伴随的症状有血压高(气盛,则膨胀属性强,会晕眩)、毒素强(臊强为毒素),血脂粘稠(腻强则血稠),胃虚弱而欲吐,膀胱虚弱不存尿而尿频,胆气虚弱而易受惊。

治理尿毒症思路:遏制大肠、三焦、小肠之阳中阴,重补刚阳膀胱、胆和胃,辅以补阴中阳脾、肝和肾。

从图中药性看:膀胱阳为焦温味,胆阳为涩温味,胃阳为甘温胃,肾阴为苦凉或平味,肝阴为酸微寒味,脾阴为淡寒味。
脾淡味特点具有生津利尿,而胃甘温味具有益气收敛特点。

2.中医本草的药方:
黄芪90炒白术45山萸肉30枸杞30
炙甘草45车前子30生地30石韦30
桃仁10红花10仙灵脾15巴戟天15

细观之,炙甘草、黄芪、炒白术为甘温味,益气而微敛,符合补胃特征,此味制约心之咸味(胃与心,互为七杀);
山萸肉,酸涩微温,符合补肝胆,肝克制三焦膨胀,胆制约心包阴;
车前子、石韦,属于补脾,制约小肠之膨胀气;
仙灵脾、巴戟天,补刚柔相济的阳,即阳极,介于胃和小肠气之间。
生地,苦甘,为阴中阳,即苦补肾,甘补脾;
唯有枸杞养阴而不妥;
桃仁、红花微量,适当补充小肠、三焦、大肠之气,防止阳中阴受伤(实质上可以更加微量甚至不用)。

此方用的比较好,唯一不足的是补膀胱刚阳焦温味微量(仅在其余药味中夹杂),补肾刚阴不显,应适当加点知母、黄柏。

————————————————————————
治理尿毒症,力避咸、湿腻、辛臊药味,微弱调补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9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质上,《黄帝内经》并不是完美的,有时一些观念会误导中医人。

最典型的:酸苦为阴,甘咸辛为阳。

这一五味划分是根本性错误的。

应该是酸苦淡为刚,甘咸辛为柔。这一划分原则是以坚固和松散的程度划分的。

至于阴阳,则是以刚柔的升降功能划分的。比如:苦味同样有升和降,即阳和阴。其余类推。

因此:读《内经》而鉴定优劣,可真不容易。必须深刻理解易理。

寒心借助易理纠正了中医的药味属性。反过来,借助中医的药物属性纠正了易理的卦序。真是两全其美的大事,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1 07: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1.27修正图.psd.jpg

2014年2月11日再次修正卦序。

1、卦序修正为:乾-艮-离-巽-坤-兑-坎-震。

乾艮,阳中阳,刚升;艮象外实线表示刚阳。
离巽,阳中阴,柔降;巽象里虚线表示柔降。
坤兑,阴中阴,柔升;兑象外虚线表示柔升。
坎震,阴中阳,刚降;震象里实线表示刚降。
————————————————————
乾艮坎震,依然表示刚强,为一刚之道。
坤兑离巽,依然表示柔强,为一柔之道。

乾艮离巽,为阳强,表示一阳之道,其中乾为阳升之始点,巽为阳升极点或终点。
坤兑坎震,为阴强,表示一阴之道,其中坤为阴降合之始点,震为阴降合之终点。

阳,热也;主升。
阴,寒也;主降。
刚,实也;主藏。
柔,虚也,主开。
阴阳之道,或称之为天道。
刚柔之道,或称之为地道。

2、完善人体对应卦序图

乾,头也;
坤,面也;
艮,手也;
兑,颈项也;
离,胸也;
坎,脊柱也;
震,足也;
巽,腹也。
此人体图基本与清华竹简人体图吻合。唯一区别是坤。清华竹简人体图坤在兑下。寒心修正为坤在兑上。

理由:卦序乾艮离巽坤兑坎震,如果方位不考虑同一物质两种属性对立分布原则,则清华竹简人体图完全正确。如果考虑则寒心修正的完全正确。

人体图卦序分布是以刚柔为主线分布。理清了手足各六经分布原理。

3、修正了五行属性。
以《黄帝内经》人体脏腑对应为主。即:土为中,金为气,水为骨,心包心为火,肝为木,肾为水,肺为金,脾为土而定的基调。
即:乾震为水,乾阳水,震阴水;艮坎为木,艮为阳木,坎为阴木;中为土,南为阳土,北为阴土;离兑为火,离为阳火,兑为阴火;巽坤为金,巽为阳金,坤为阴金。
这一五行与传统易学五行乾兑为金、艮坤为土、坎为水、离为火、震巽为木基本不吻合。会招致一些人反对。

但,五行系统或命名,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只是犹如5个人的5个名字而已。关键是要明白:固体-固液态-液体-液气态-气体互相转化和属性的真实含义即可。
有的以金为固体称名之始(传统习惯思维),有的以水为固体称名之始(内经水为骨),不管哪个为始点,依次遵循循环相生的关系即可,膨胀逆生,聚合顺生。这样的模型最终体现气体与固体互为冲制,同属性为制约,如膨胀气体遇到膨胀固体,互为制约;异属性互为冲克,如聚合气体遇到膨胀固体。
其余依次类推。

当今术数不准确的根源就是忽视上述原理演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1 09: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本帖的各楼看,卦序分布变幻了不下十种,但无论如何变,《易理学》的理始终未变。即:

1.昼道为膨胀属性成气,为柔来之道,是阳显;夜道为聚合属性成体,为刚来之道,是阴显。

2.子时——午时,是阳来之道,为刚显之道;午时——子时,是阴来之道,为柔显。

3.根据刚柔和阴阳组合,分为四象,即阳中阳、阴中阴、阳中阴、阴中阳。

这三点,是从寒心首创《易理学》以来至今,未曾改变的根本。

至于卦序组合,其目的是为了让单经卦象真实地反映刚柔阴阳变化关系。

仅仅牵住“阳升、阴降,刚体、柔气”这一牛鼻子,结合“卦象体之虚实线规律变化”,最终体现刚柔盛衰和阴阳盛衰之象。


——————————————————————————

《易经》系词称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也有其规律可循。

乾——艮——离——巽,统天道;依次上行,即升。即键——山起——火——气。
坤——兑——坎——震,统地道;依次下行,即降。即顺——泽下——水——刚(也许刚与铿锵有声相关联,故震取象为雷,即响动。)

而震雷——乾键——艮山——坎水,为刚强之象;
巽风——坤顺柔——兑泽——离火,为柔强之象。

坎水,应是坚冰象;兑泽应是雪花之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1 15: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1.27修正图.psd.jpg
修正脏腑药味属性和人体结构属性。

恢复:肺为辛味,主行气升;心包为香味,主脉升气;心为甘味,主血益气。大肠臊味主毛,三焦腻味主毛细,小肠主皮咸气味。

理由:根据图所示原理,天道即阳显之道,是刚化气,即刚升柔降,柔升初期的乾、艮为阳中阳;而离、巽则是阳中阴。气厚而降为寒。卦象显示:乾艮离巽,外热内寒,但乾为寒始动不显。同理,地道即阴显之道,是气化刚,即气升刚降,刚降初期的坤兑为阴中阴,而坎震为阴中阳。质厚而升为热。卦象显示:坤兑坎震,外寒内热,但坤热始动不显。

或者说:刚降初期,是气升强期。气升腾出位置,便于刚存留。气不升则刚不降。阴降初期,是刚升强期,刚不升则气不降。

八个单经卦的里、中、外虚实线具有了真正意义。
由此,八卦对于中医的贡献尤为突出,特介绍一二看八卦方法。

八卦符号是由虚线和实线相互间或独*立构成里中外的三部结构体。

一条实线两条虚线,构成了刚强气弱的物质结构。其中,实线在外,则表示热在外,虚线则代表寒(或阴),而在里部、中部。实线在中,表示里外都寒,热在中部。
一条虚线两条实线,构成了气强刚弱的物质结构。其中,虚线在外,则表示寒在外,在里则寒在里,在中则表示寒在中。其余两条实线代表热。

一年四季中,最热不是乾和震,而是离和巽位置,而离、巽两实线代表了热量累积,虚线运动则证明热升腾出位置,寒气存留。
同理,一年四季中,最寒不是坤和兑位置时令,而是坎和震。两虚线表示含量累积外出,热能存里。

————————————————————————————

通过八卦卦象,再结合脏腑对应、人体组织结构分布,药味属性,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简单的辨证施治了。

现实的中医世界,普遍存在自我欺骗的医治病人现象。换一句话说,医治对象难以康复甚至短暂康复,更甚至病情加重。这些现象的根源都是被药味属性的表象所欺骗。

在今天以前,寒心也是反复被欺骗的对象之一。今天的卦序图修正后,豁然开朗。
清凉药的辛、香、甘以及苦、酸、淡,未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寒性药。
比如葛根,甘升阳。这是一味好药,表面是寒凉,但符合兑卦统治的时令特征,即与兑卦象吻合,利心脾血肉。兑象,是柔升刚降,并处于气稍强偏中发展阶段,其本质是促进体内寒气升,腾出空间,使刚(热)降,是生体的最佳药。

再如,苦寒。其特征是震象。卦象是两柔升,寒气重,而刚已经真正如里。

再看三焦和大肠对应的卦象,是巽卦。表象是外大热,而寒气入里部。这种药味通常是辛温味和甘温味。人体里部寒,如果寒强于热,则热被寒追出体外,造成脉、血、气热而外出,这就是血管脆化爆裂的根源所在,而通常中医人往往喜欢用辛温、甘温(腻湿)来温里,结果可想而知,不但不会好反而病情加重。
如何根治这一病症呢?
要解决巽象病症,必须用震象。震象药味,是外寒内热。所以苦寒清除辛温,是最佳选择。比如大黄,专门泄去臊湿味。拉肚现象,就是人体里部寒气被大黄引导而出,腾出空间存热,起到了清除里寒的作用。

所以,寒心喜悦的说,虽然反复修正卦序,使得易理更加清晰,对于中医的贡献是巨大的。当然,有些人不以为然,那是作茧自缚、井底之蛙认识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3 2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4-2-15 10:55 编辑

2014.2.12修正图.psd.jpg
1.修正五行。
2.修正脏腑阴阳、刚柔属性。

即六脏为刚强柔弱,六腑为柔强刚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心于易理与医学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寒心的图一直在不停地修改,说明寒心还有未明之处。

究其实,寒心是想结合传统学说自创一套适合实践的医学理论,以示已说有源。这种探索应该得到鼓励和赞赏。

笔者于医学是十足的外行,不敢胡说,但就寒心的易医论谈一点个人看法:

八卦或64卦,源于天文;之后,早已在上千年以前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了。一种理论一旦上升到哲学高度,就可以得以应用,应用的应是其原理,而不是其固定形式。

所以,寒心先生尽可使用不同的卦序,不必强求与什么先天、中天、后天不一,也不必否定各种传统卦序,卦序不同,只是因具体运用不一所致,阴阳变化原理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

这就是说,寒心的理论,既用卦象展示,又无法尽用卦象展示,杂合各种概念,既与传统各种八卦配或五行配不完全相同,其间是并列还是属从关系,寒心还没有交待清楚。

期待有更完善的说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5: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应用易理在于其辩证思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5 11: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4-2-14 13:39
寒心于易理与医学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寒心的图一直在不停地修改,说明寒心还有 ...

多谢鼓励。

但寒心可以表个态:
寒心创作的卦序图不仅仅是用于医理,而是解读《易经》六十四卦卦辞和384爻的爻辞。

如果不能解读卦爻辞,就不叫八卦卦序图。只能说是绣花整头一包草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0: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2.24修正图.jpg

转了2年的圈圈,最终还是回到《易理学》的卦序图中。
所幸,不用太多修正《易理学》书籍原稿,稍加修饰完善即可了。

什么都不想说了,在此的目的只是留个痕迹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6 10: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2.2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5: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经络阴阳名称解译:

太阴者,虚体至柔也,兑象之末、坤象之初是也;
太阳者,实体至刚也,艮象之末、乾象之初是也。

太阴、太阳者,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刚者,并非坚硬之称名也,而是刚体具有成熟的热(或阳)之性也。
柔者,并非虚体之称名也,而是气体具有成熟的寒(或阴)之性也。

太阳者,刚体热之成熟也。
膀胱太阳,刚体聚合生热而成也;小肠太阳,刚体化柔之热出之始也。
阳明者,刚体之热始和末也。
胃阳明,刚体聚合而生热之始也;大肠阳明,刚体化柔,热之末期也。
少阳者,刚体之热生和出之中也。
胆少阳者,刚体聚合生热之中也;三焦少阳者,刚体化柔热出之中也。

太阴者,虚体寒之成熟也。
肺太阴者,实体化成虚体,热之末期寒之成也;脾太阴,虚体化刚寒出之始也。
厥阴者,虚体生寒和化刚寒出之中也。
心包厥阴者,膨胀虚体生寒之中也;
肝厥阴者,虚体聚合化刚之寒出中也。
少阴者,膨胀虚体生寒和化刚寒出之末也。
心少阴者,膨胀虚体生寒之始也;肾少阴,虚体聚合生刚体,寒出之末期也。

—————————————————————————————————
是以:春分,万物动而出之始,乃太阳之象也,即刚体热成而始出也。
秋分,万物静而聚入之始,乃太阴之象也,即虚体寒成而入之始也。

是故,二分节气,乃其静也专,其动也直也。静者,乃寒热成也;直者,其性专一不含杂至也,即阳中无阴和阴中无阳是也。

乾之象,刚健之象也。
坤之象,刚顺服,而柔盛极是也。

是故乾乃纯阳之物,坤乃纯阴之物。乾坤,易之门邪,乾坤毁灭,则易毁。乾坤之动,出入之门也。是以一翕一合谓之变,乃呼吸之道也。

乾掌春分坤直柄秋分,乃万物生化之机要也。

————————————————————

少阳厥阴之枢机,升降之轴也。

胆少阳,艮之象,始于立春也,其象热出外而升;
心包厥阴,兑之象,始于立秋也,其象寒出外而降也。

是以,升降之轴,乃胆心包是也。



坎离之象,乃乾坤之化;
震巽之象,乃艮兑之化。

八卦象乃成,万物变化之道以示象也。

呜呼,万物之变,八卦所示也。天地之道,交合成万物,一切机要概刚柔为本、阴阳为用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6: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卦象四时

八卦者,乾坤坎震艮兑离巽是也。
四时者,春夏秋冬四时是也。

艮乾,主春;
巽离,主夏;
兑坤,主秋;
坎震,主冬。
春生夏,即艮乾生巽离;
夏生秋,即巽离生兑坤;
秋生冬,即兑坤生震坎;
冬生秋,即震坎生艮乾。

春夏,为升;艮、乾、巽、离,其象实线在外,象实体热出,或称为刚。
秋冬,为降;兑、坤、震、坎,其象虚线在外,象虚体寒出,或称为柔。
坎离,刚柔相济。坎离为寒热之母,坎为热之母,离为寒之母。

夏秋,为热;乾、巽、离、兑,两实线一虚线,象热量累积,或称为阳。
冬春,为寒;坤、震、坎、艮,两虚线一实线,象寒量类积,或称为阴。
艮兑,阴阳相济。即艮兑为升降之轴,艮为热升,兑为寒降。

————————————————————————
离兑之象,心、心包、肺之主也;离为心象,是以离为血;兑为肺之象,是以兑为气。
坤震之象,脾、肝、肾之主也;坤为脾象,是以坤为肉;震为肾之象,是以震为骨;
坎艮之象,胃、胆、膀胱之主也;坎为胃象,是以坎为液;艮为膀胱之象,是以艮为髓;
乾巽之象,小肠、三焦、大肠之主也;乾为小肠象,是以乾为皮;巽为大肠之象,是以巽为毛。

自胆始,胆——膀胱——小肠——三焦——大肠——心,主升,即主春夏。
自心包始,心包——肺——脾——肝——肾——胃,主降,即主秋冬。

自小肠始,小肠——三焦——大肠——心——心包——肺,主阳或热,即主夏秋;
自脾始,脾——肝——肾——胃——胆——膀胱,主阴或寒,即主冬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6 13: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3.6.jpg 2014.3.6修正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4: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4-3-25 13:09 编辑


修正地方位分布图
1恢复阳尊地卑的传统认识,即以阳气运行路径为主的卦序图。阳始于北,升于南,后下坠。
2。遵循《黄帝内经》“圣人面南而立”的人体图像。
2014.3.20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5: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