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68|回复: 51

批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5 18:2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3-12-25 18:29 编辑

原是国学聊斋中与天命的”辩难”戏作。借复兴论坛风水宝地一存。


1
两三千年来,儒,如附骨之蛆,在中国占据了国人思想的大部分。
何以呢?
儒,是投机主义者,有奶便是娘。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封妻荫子笏满堂〈床〉),削足适履(克己复礼),无所不用其极。
故此,无孔不入(看明白:此“孔”非孔隙之孔,乃”孔圣人”之孔)也。
儒者,蠕也。可参《易》之尺蠖之喻。
自返而缩,以退为进。不达目的,有进无退。
整个一不撞南墙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服来辩一一一一
一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8:3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
儒。没有原则性:

礼崩乐坏之际。孔子起来。提倡仁义礼智信。廉耻恭俭让。
所谓一以贯之。以忠恕为体。以温良为用。其实便是无原则性的兼收并蓄。

不如此。不足以著书立论。干犯王侯。从而扬名立万。为尊为祖。(曲则全)
千年以降。朱熹们搁置韩愈这个自封的道统大家。直追老祖宗孔孟。隔代承袭孔孟兼收并蓄这一无原则之原则。将释道两家归于道统。韩愈道德文章的影响便只剩下了道统这个名词及被延伸演绎了的概念了。

故知唯精唯一允执厥中云云。为妄谈。
1与2可合参。
既仕。立马变脸: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何曾廉何曾耻。
再来看修身以方正。处世以圆滑(法天则地:天圆地方):
修身为未仕之前(治学攻书)。处世指既仕之后(钻营迎迓)。

综上:
纯儒。穷书生。
醇儒。富官人。
何以纯。穷得啥也没有只有书。
何以醇。富得只剩下温良功夫。

骂(批)它时出现的偏差加捧它时出现的偏差共同成为葬送它的元凶。
唉。忽然想到:理学也算掘墓人呢。
试分析下:理学算不算儒(儒学儒生)的掘墓人呢?

只说一点吧:
亲死。守孝三年(恐非孔制)。后改三月。现代多有三日者。

大约前年吧。俺农村新兴一法:死了人。从发讣告至火化发引下葬等。只在一天之内全部处理完毕。
老百姓很赞同这种移风易俗的做法:真正做到了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能较有效地遏制铺张浪费。老百姓也没那么多闲功夫在死人身上做文章。
不服来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8:31: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3
儒是虚伪的。

仅从几方面对立来说:
文人相轻与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儒。秉承孔孟遗训。谦恭处事。但是。两儒相对时。附庸风雅。诗来赋去。烹茶煮酒。美之名曰以文会友。 却互不能让。格格不能下。倘争执。不免违悖圣训。只好假充谦虚。自承弗如。忍俊不禁。锋芒显露。诩为自古当仁有不让。则让固有理(礼)。争亦理(礼)不亏。真乃进退自如。攻守得宜。
每每以诗言志干犯律令纲常。披枷带锁而不之悔。悲叹为世不知我。以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究竟其才如何。则。其才如其财。等闲不露白。其实无才。
侠。大致略同。从略。
总之便是无时无事不事出有因师出有名。因不明可以明。名不正可以正。

自承第二。却不愿别人称第一。

故知:自诩君子者。多半伪君子。

一一
不服来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0:2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3-12-25 20:25 编辑

诗书易礼春秋(学庸)。据说为孔子(或弟子)删削厘定。朱熹的集注不做准。
参考一。

腐迁之史记为现存最具权威之正史(呼为信史)。其中孔子世家值得一看。
参考二。

各类早期文献中的诗书易礼春秋的逸文记载。可旁证孔子的取舍态度(《太平广记》中不少)。
参考三。

历代反腐儒者不少。可客观点地借鉴:即去除与学术无关的目的性之偏见。
参考四。

深究其本体论。
参考五。

上述五条为俺反儒之初步依据。至少当时是。
原样附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0:2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典故:
仁义之师。在敌人渡河途中。自己严阵以待。等敌人上岸后。两阵对圆。短兵相接。结果实力不行。大败亏输。
另一个反面的典故:
徐阶(?)想扳倒严嵩爷俩儿。告他通倭。其实是冤枉人家。但扳倒他俩算是为国除害。

孔孟之道。建立于人人都是好的基础之上(人之初性本善)。一碰上性不善的。就没招了。君子可欺之以方。

儒的不合时宜。当时就有人提出了。比如《论语》中提到的说孔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这个。可以勉强解释为社会分工不同。但是他周游(游说。可不是旅游)列国。而不见用。说明了不合时宜。
儒家。积极用世(方法也许不尽如人意)。出发点没错。多有所担当。
到了儒教(名教)大行于天下。可就附加的东西太多了。所谓别有用心。历代帝王累加封号。直至封到圣人。至圣先师。其语录名气。金声玉振。高山仰止。朱熹们意犹未尽。再三致意。反复推求。无限上纲。留下了甚于《论语》的一家之言。并又一次将孔孟推上并巩固了其神坛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地位。建立在将孔孟神圣化的基础之上。故此。脱离了群众。也掏空了其学说或主张赖以生存的土壤。孔孟成了文坛(教育行业等)的孤家寡人。贻害后人。流毒无穷。
最突出的便是科举。
熟读四书五经。娴于诗赋八股。一第登科。即可走马上任。出将入相。行政治人。调合鼎鼐。
上行下效:产生了无数挤独木桥的士子。十年(几十年)寒窗。祈盼着鱼跃龙门。一朝翻身。倒真的因此造就了无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着小麦喊韭菜的书呆子…

反儒的。历代都有:王艮。颜元。李贽。陈亮……他们当然各有不同的局限。但至少都切合现实进行过长期思考…

不说啦。说多了显得人家儒一无是处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3:1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叔孙通制礼。是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
朝中君臣间尚无礼仪的约束。混乱得很。高祖不满意。
叔孙通献言:从前五帝的乐章。各有不同。三代的礼仪也各有不同。所谓礼。是要依循时势的变迁。人情的不同来制定。
刘邦同意了。
两年后。长乐宫改修竣工。各诸侯来贺。各依新礼。汉高祖大叹:到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
是为汉家制度。可参后来的萧规曹随。
高祖不废秦代挟书之律。蔑视儒学儒生。儒家学术源流几乎断绝。叔孙通等博士。人数不多。独木难支。
道家重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处下自持。适应战乱之后的恢复。其学术。世无师说。随时损益。故经盖公曹参等人提倡。成了所谓”君人南面之术”。
文景时。王国势力凌驾朝廷。商人豪强日益兼并。匈奴大肆侵掠。无为而治不再适应经济政治的需要。贾谊等提出要”有为”。
挟书令已禁止。儒家典籍渐次浮出世面。博士达七十余人。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商韩苏张之言的贤良。好黄老的窦太后力加反对。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系狱。建元五年。武帝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在官府更加齐备。建元六年。窦太后死。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汉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弟。窦婴。汉文帝窦皇后的堂兄。田曾巴结窦。田一当权。便想超过窦。两相争斗。中间有名的事件有灌夫骂座〉。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
是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此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两千年来的正统思想。
此时的儒家。在先秦儒家仁义学说之外。吸取了阴阳家神化君权学说。鼓吹封禅和改制。以《太初历》替代《颛顼历》。吸取法家尊君抑臣思想。武帝一面“外施仁义”。一面条定刑法。
董仲舒引儒学入法律。以《春秋》经义定疑狱。
此后。宣帝称汉家制度是霸道(法)王道(儒)杂而用之。不主张纯用儒家的德教。
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人君无道。天即降灾异。人君不思悔改。就会“伤败”。故人君须“强勉行道”。
是为天人感应。
他这一套。从略。
儒术既尊。带起了经学。成帝时。博士至三千人。顺帝时。至三万人。
因经学从理论上辩护汉朝的统治。故统治者对儒生广开“禄利之路”。
另。图书的搜集与整理。也大行其道。如《七略》。
另。谶纬之学也大行其道。如《白虎通德论》。
其反面是。使经学的内容更空疏荒诞。有人就起来反谶纬。如桓谭。尹敏。郑兴。张衡。贾逵。服虔。马融。许慎。郑玄。蔡邕。王充。
一一

独尊儒术。对于学术文化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但在当时却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王充。在儒家天人感应说走向荒诞时。自称其思想符合黄老之义。抨击儒学。其《论衡》。对孔孟墨韩邹等人都进行了批判。涉及到汉朝的政治文化设施…其思想的重大缺陷是。陷入了宿命论。
来看王充的论调:
“春观万物之生。秋观其成。天地为之乎。物自然也。如谓天地为之。为之宜用手。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万万千千物乎”。
“`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
“恶人之命不短。善人之年不长”。(以此反问“善人顺道恶人违天”)
“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以此反问天的目的是要行善政)
天生万物“当令其相亲爱。不当令之相贼害”。(何以有互相残害的现象呢)
“物以春生夏长。秋而熟老。适自枯死”。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人之死。犹火之灭也”。“谓人死有知。是谓火灭复有光也”。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国之安危。皆在命时。非人力也”。
“几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

最后两条去宿命论不远了一
一一
桓谭。反对谶纬迷信:“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
天人感应那一套。将一切归于天。忽略或摒弃了人力。人的能动性。这一点。很搞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4 17: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儒以利绑心,下人崇儒,中人附儒,上人被儒灭。

  早年王守仁一心崇老子,结果27岁虽然名动一方,但是屡试不中,格物失败后遵从儒学,平步青云。

  这就是向不向利低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6:4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1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知道点”丛书之田小飞《知道点中国哲学》。据余秋雨先生的序文。知道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中文系的一批青年学者”编的。
该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条。没提田蚡。只提到卫绾和董仲舒。
“无神论斗士王充”条。没提王充的思想体系有何缺点。只说了他的“难能可贵”。
套用余秋雨先生的序文:“…落脚点都显得宏大,而着眼点却很谦虚,显出青年学者的俏皮”。

坛子中该有北大的吧?欢迎拍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6:4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特爵爷 发表于 2014-2-14 17:21
儒以利绑心,下人崇儒,中人附儒,上人被儒灭。

  早年王守仁一心崇老子,结果27岁虽然名动一方,但是屡 ...


敲门必须找块好砖头。学在官府。要入官府。只看这学是啥学。
刘勰的敲门砖是佛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7 19: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情学 都是在官府。。。呵呵 原来您才是大儒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1 12: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特爵爷 发表于 2014-2-17 19:11
感情学 都是在官府。。。呵呵 原来您才是大儒啊

俺。大庙不收小庙不要。也没打算进官学。
哈哈。就是看见了。就是随口一说。而已而已。
差远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8:3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学派思想的“理论核心”是仁(义礼智信)。
批判者。多是批判的儒家学派在社会实践中的现象。忽略了一些问题:其思想理论本身成立么?作为一种理论或说哲理成立么?有价值么?或者。这些人是儒家学派么?或者。如何判断对方是儒?或者。如何判断对方是儒家思想?是纯粹的么?
所以说。批儒捧儒。其实多数与儒无关:批的或捧的是儒者?儒学?儒礼?儒典?…
多数没从学理上深入探讨。却走入了茫无头绪的考证之中。比如。克己复礼。历来不少鸿儒高才解释论证过了。我们现要做的着重点在于结合现状重新讨论其适用性合理性等等。就要从思想理论上加深理解。而不是闭口不谈。不弄明白来龙去脉。怎能捧或批?
放眼天下。可有谁不是儒?
反过来说。可有谁会是儒?
即:啥是儒?
弄不明白。只好乱指点:你这个腐儒!这不知道要冤枉多少人一一有几种可能:1他不是儒。2他是儒但不是腐儒。3他想成为儒而不可得。4他讨厌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2:3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对天地间不能解释不能理解的事物都持敬畏态度。如鬼(抽象的梦)。如神(具象的物)。如已死之先人。如天地日月。如山川禽兽…
由敬畏而尊崇(原始崇拜)。由尊崇而变习惯成自然之礼法。由礼法而变为治理之律令。律令(及其载体)有时而推*翻…
则尊卑之现。非由强制。端在自愿。民(氓)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自愿。则自卑扩大。尊之敬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愿。则自尊扩大。反之抗之。必置之死地而后快。
任何强制都无能为力。故有施教一说:有所宗而施教。诱之导之。使之心向往之。则天下无一而非顺民也。
一切只为平衡尊卑。而臻和谐万物之境也。
世间一切学说。深究下去。莫不归结于一个对立的统一:
对死的恐惧与对生的渴求。
孙悟空看见了死。想到了生。老猴子称赞为道心开发。
长生不死:
长生久视之道。也是矫枉过正法。
老子明明知道物壮则老。又怎会掉嘴提倡长生不死(这是俺之所以反对太极高手道经为仙经说)?
服食修炼。无非延长老去的过程而已(有的修炼法如烧铅炼汞。已走上了适得其反的道路)。前提是物壮则老。
生而必死。向死而生。
魏晋人也看到了。知齐彭殇为扯淡。
总之。就是一个持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2:5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4-6-18 12:55 编辑


1973年的中国哲学史对“仁”的评价:
“天命论讲天有意志。好象客观上有个上帝。哲学上属客观唯心论。仁本来属道德范畴。但孔子却把它和天命联系起来。说成是上帝赋予人的先验的东西。所谓天生德于予。孔子就是以受天之德自命。
孔子的仁。从其阶级性来说。是奴隶主贵族的世界观。因为仁是从天命来的。既然只有奴隶主贵族是受天之命作为统治者。故只有他们这些所谓君子才有仁。至于被统治阶级的奴隶。即所谓小人。上天是不会把仁赐给他们的。所以孔子说。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为要挽回奴隶制的颓势。便把天命思想转化为主观观念的仁。企图用这一先验的道德规范来维护旧社会的秩序。这就是孔子倡导仁的本旨。
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具体运用。就是他的正名论。所谓正名。是存名正实。本来名实关系。从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实是第一性。名是第二性。社会事实变了。名分也跟着改变。但孔子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用旧的名分来规定新的现实。”

1986年版的中国文化史对“仁”的评价是:
“仁。孔子提出的伦理学的范畴。它不仅体现了孔子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也是各种美德的高度概括。仁主要表现为爱人。
而仁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克己复礼为仁。即遵循周礼。
孟子认为。仁是人的天性。”
至于“正名”。荀子进行了推理判断批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3:0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通掌握“三代”古礼的。称为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3:1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诗经易经道德经等先秦古典不难看出。古礼。关系到的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祭祀神祇和战争。至周代。礼数已很完备。也很烦琐。儒。一般都是有一定文化知识和道德的学者。
要实现理想。免不了要从政。至少要干犯王侯。
这一点。就算讨厌礼仪烦琐而另辟新径的墨子也难以免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3:2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后来所谓的儒成了读书人书生专家学者等等。可以看做是时代的演变使然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13:3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一
学术。不要带有情绪。更不能带有政治情绪。否则成了政客了。
我们只是尽量客观地去分析评判一种学术对于我们有没有价值或如何取舍运用。而不是去直接肯定或否定它。
通俗地说吧:一切学术。都要对人有正面的用途我们才认为有价值。但。这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或运用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8 22:4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本就与儒无关。
比如说吧。现在是儒家社会么?是儒在当家么?我们都是儒或都不是儒?
如果说念了几本儒家经典就是儒。或说认识了字就是儒。那么。谁不是儒?墨家道家佛家基*督徒…都是儒。
如果说。奉行忠恕孝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是儒。那么。你反对他干啥?
如果说。奉公守法循规蹈矩就是儒。那么。你反对么?那你去犯法好了。
为政治服务。就错了么?有几个不是为政治服务的“家”?
修齐治平。换个说法。或道或佛或墨或基*督…其学理或终极目的上有本质的不同么?不都是为了人们更好的活着么?
有史以来。反儒的反墨的反道的反佛的反基*督的…
我们反反反。究竟在反啥?
历史上反儒最力的。哪个本身不是鸿儒大家?哪个不精通儒典(甚至旁通内典)?
如果说是反儒(或道或僧…)为政治服务。当政者为啥也反儒(或道或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9 16:3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儒家”?“儒家”是谁?
所谓家。是一家之学术。研读某家学术的人。思想上或行动上未必就是这一“家”之人。比如韩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却成了法家人物。韩非又深究《道德经》。荀子孟子墨子。都出自儒家。儒家孔子曾问礼于道家老子。张仪苏秦孙膑张良们之师承明显是道家。


如果学术师承下来一成不变。那这学术还能发展么?还有价值么?还能“苟日新日日新”么?早给历史的车轮辗碎了。
儒家人物。学而优则仕。行政治人时。还是儒家么?算是法家了吧?
另。儒生拜大将。通晓兵书。算是兵家了吧?
另。逞口舌之利。术动公卿。算是纵横家了吧?
另。古代大儒多通阴阴五行。故此多兼通医理。所谓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算是医家了吧?还有堪舆术士阴阳家
另。儒道两家都通《易经》易理。算啥家?
另。常听有人论及《道德经》是啥帝王之书。又论及儒家掌权。又论及道德经是道家经典。又论及《论语》半部可治天下…究竟是在说啥家的啥典治理天下?

俺今天看道德经。明天看四十二章经。后天没准偏爱圣经。小时候看过三字经。昨天还在看脉经。准备老来找医生去看神经…
你们说。俺是哪一“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6:2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人对周朝的日历很感兴趣。千方百计买全一套。破费不少钱。有人问他有用么?他想了想。老实回答说没什么用。又问:那你花那多钱干什么?他恍然大悟。
一一明·庄元臣《叔苴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0 09: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先生之言。儒者以礼为重,但后来人只重了礼的形式而越加轻视实质。而且确实很多的学儒是为了别人,小人儒。说到底,无论学什么,都是向内学,修行自己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0 1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即礼,礼即儒。
有人说,“立礼的方法不对,导致人民不守礼。”
这算是“反儒”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 10: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诚心儒意 于 2015-1-2 12:00 编辑

看过在网上批儒的很多帖子。 虾仁先生的帖子是最专业的了。 真是相当地下了一番功夫。表示敬佩。
不知先生下如此之大的功夫来批儒, 目的到底为何呢?
是为了要消除“儒”么?, 或者是表达坚决拒绝采用任何“儒”的观念于今后的政治领域?
从先生批儒的强度来说, 是否应该说明“批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 即便先生下了如此之大的功夫, 到底能使先生可以达到多少 预想的目的呢?恐怕先生心里也未必有多少底。 犹如众多批老的人们一样, 他们对老子的批评无论从力度还是从所下的功夫都不在先生之下, 先生会认为他们可以达到他们批老的目的么?
其实, 说起来先生的帖子, 差不多就是把自古以来批儒的各种观点再汇集一次, 再加上先生自己的渲染。 这样说来, 先生不过是继续古人的“批儒”, 古人不能达到目的, 先生真的可以达到古人持续了上千年的努力而未能达到的目的么? 果真如此, 先生的历史地位必定可以超越孔子了。
一个学派历经两千余年流传至今, 除了历代统治者的“应用”之外, 它的“可用性”是自然的。 即便先生所批评的部分是有道理的, 它的“可用性”仍然是无法批驳的。
更实际的是, 如果我们抛弃了儒家理论之后, 我们可能选择哪些理论来代替它的地位呢? 比如使用老子的理论可以么?
如果老子理论的“可用性”高于孔子的理论, 为何很少统治者实际选择它呢?
总之, 政治治理的过程绝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仅仅关于“统治者的统治地位”而已, 历史上没有”不关心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统治者“。也没有”只关心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统治者“。 即便儒家思想的确是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地位的, 统治者们也不会仅仅着眼于此, 历代政治家们的眼光不会都那么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 14:2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批儒,鞭尸,儒学已经渗透到中国人心中,成了百姓日用而不知,虾仁哥口若悬河,倒是令人佩服,儒,古代的一种生物,我们是他们的后代,所以又敬又畏又想扁他,一提起儒让人产生三种心里,现代人已经淡忘了儒,而对日本人的记忆比对儒要来的猛烈,我不反儒,古代政权是利用了儒学,近代又利用了儒学,孔子老被人利用,应把儒学看成一种纯正的学说,还儒本来面貌,不参杂政治的成份才对。在下匹夫之拙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08:2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诚心儒意 发表于 2015-1-2 10:02
看过在网上批儒的很多帖子。 虾仁先生的帖子是最专业的了。 真是相当地下了一番功夫。表示敬佩。
不知先生 ...

孔老两家学说并不相悖。
历来治者都是孔老杂用。
哪有纯用一家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08:3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3-28 09:17 编辑

这就像所谓的武术评论:少林至刚。武当至柔。一看便知胡扯。
《精武英雄》。船越文夫陈真"比武"前有几句对白。很简练。
《霍元甲》。也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
《神雕侠侣》。张君宝内功是够了。但不会招架攻击。

其理一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9 08: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是儒”,赞虾仁先生的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如果不弄清楚啥是儒,儒家的逻辑理论,主儒与反儒都是一句空话。
“学术不要带有情绪,更不能带有政治情绪,否则成了政客”。应从民所共由的理道立场,落具于社会需要。客观事实的形成,离不开政治与思想的上层建筑。民本,决定学术不要带有情绪;非官本,不能带有政治情绪成政客,这就是学术的独*立性。
学术师承决不会一成不变,停留在孔孟理论去认识儒学,停留在《道德经》理论去认识道家,儒学及道家文化水平只能停留在二千数百年前的水平了。停留在程朱陆王的理学心学阶段而认定为孔儒正宗,无疑停留在君主专*制的历史逻辑水平去认识儒学,那就成为现时成惯性认可的儒学模式,道德儒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9 22: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杂烩,和稀泥,似是而非,勿囵一道。
字典客,书童痴,冬瓜葫芦,沆瀣一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08:2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跪求混沌道长不要再来我贴中混沌胡闹。不要再接我的话茬。因为我混沌不起来。谢谢合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