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虾仁

批儒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06:2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不用其极,与不择手段是两码事,他所要达到的是自我的升华完备,虽然说无所不用其极,实则是约束和生发一体,既生生不止又在方圆之内。
而且对于做官来说,夫子阐述的也很清楚,如有能力则教化于民,态度是谨慎的,从大学八目,中庸之中都可窥见。如果将从事做官归到社会分工也无不可,毕竟达者为先。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农民具备管理才能。
至于后来人怎么演绎那就多有华而不实了!
孔子从小没了父亲,在母亲的照料下,很早就开始独立生活,并一步步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了圣坛,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正是这种精神才是最可贵的,温良恭俭让,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无不彰显他的坚韧,挺拔,和蔼,慈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渊博的知识储备,这一切原来都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生在人世,无为洒脱是一种快乐,那么淋漓尽致何尝不是心之所愿?
他为想要改变命运的人提供了可行的路线,那就是努力,再努力,学无止境行无间歇,抛弃了花俏回归最本质的朴素,以自身的努力,学识,能力,优良的品性,担当的意识,来实现自身又照应了这个整体。
通过提高自身具备的力量来撬动命运,这才是伟大的力量。他在诠释着征服命运,虽然说他相信命运,但却知道命运就在自己手中,就在当下的努力中。他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种精神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然而却因各种原因导致这种精神从来没有被真正的大范围生发过,不是被扭曲就是被阉割,要么就拿来批斗,诋毁,要么用来膜拜,观赏,,,,
直到无所适从时才会想起,强大后又被私欲侵染,恨不得立马兔死狗亨烹。所以圣人有言,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也是为了提醒善良的人们以免难以身退,免不了被迫*害的下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是伴一丝无奈,却又不会因无奈而损伤固有的精神,鞠躬尽瘁,至死不渝,这就是爱啊!大爱无疆!
(冥王不动)
代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18:4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孟没而绝学失传,有千年而浮屠者生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9:34: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呵。佛陀出现。和诸子大致属同一大的历史时期。
公元前后各五百年间。这一大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些学说。都很了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20: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为想要改变命运的人提供了可行的路线,那就是努力,再努力,学无止境行无间歇,抛弃了花俏回归最本质的朴素,以自身的努力,学识,能力,优良的品性,担当的意识,来实现自身又照应了这个整体。

这段话说得堂而皇之。
知道历史上人们批儒的真正原因吗?
儒从来都是奔着白领而去的(由其所开设的学科以及孔子与樊迟的对话等就能看出端倪),可问题是又有哪个人甘愿做蓝领呢?所以,儒不教人投身生产自食其力的能力,而是教人如何治理天下(“学而优则仕”),试想想,如果普天下的人都做了白领,都想治理天下,白领们还有得吃有的穿么?所以说,这是个方向性的大问题。说得好听点,这叫修齐治平,说得难听点,这叫投机取巧。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这就叫剥削。
这就是为什么统治阶级总在捧儒而被统治阶级总在毁儒的实质所在(实际上所体现的是阶级斗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0 13:2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说,道士是浮屠,张道陵是浮屠,老子并不是浮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6 18:2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虾仁兄弟继续,写的挺好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9 16:0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了 发表于 2015-8-9 20:01
他为想要改变命运的人提供了可行的路线,那就是努力,再努力,学无止境行无间歇,抛弃了花俏回归最本质的 ...

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庄子云:己所甚欲,亦勿施于人。
想想这些话都是什么意思?
一个只强调內修的学派会招致其它学派的非难或攻击吗?
站在等级的天平上,儒家的仁还有多大的分量?儒家的这架天平似乎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之“礼”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05:0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8-22 07:48 编辑

说点吧。别对不起人家观众。
说点。借以解答他们替古人或自己争来争去争不到圣人的原因。

中国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伦理思想的萌芽。西周时初步形成一套伦理思想。春秋末。孔子开始讲授。《论语》。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伦理学著作。涉及政冶艺术哲学等方面。孔门后学荀子及思孟一派的《大学》《中庸》。紧随其后。
伦理学研究的是道德现象。
老外们也研究。
苏格拉底首先提出“美德即知识”。其再传弟子亚里斯多德生前系统地讲授伦理学。死后由尼可马克整理。即《尼可马克伦理学》一一西方最早的伦理学著作。

伦理学研究的是道德现象。
道。最初的涵义是道路。如“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来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学说。
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所谓的道。是指做人治国的根本原则。
老子的道。与孔子略有不同。从伦理学上讲。指行为的最高原则。故此。与孔子所说的道意思基本相同。
德。最初见于《周书》。指内心的情感或信念。
儒道两家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儒家认为德就是实行某种原则。心中有所得。如朱熹讲“据于德”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道家呢?庄子说:“物得以生谓之德”。用在人伦上。则为人的本性。品德。
中国伦理学史上。道德联成一个概念来使用的。当属荀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即指人类的行为合于理。利于人。

“经证”:
道。
一。名词。1道路。《史记》:会天大雨。道不通。2规律。法则。《荀子》: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3道理。《庄子》: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4思想观点。主张。学说。《论语》: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5方法。技艺。《孟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6哲学术语。产生宇宙万物的总根源。《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道德。《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二。动词。1治理。《论语》: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2说。谈论。《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3从。由。《管子》: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4引导。诱导。《论语》:道之以政。5通导。疏通。疏导。《左传》:不如小决使道。
德。
一。名词。1道德修养。《左传》:有德不在鼎。2品行。作风。《左传》: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孟子》:德何如则可以王矣。3政治。德教。《书》: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孟子》: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4恩泽。德惠。《史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功德。业绩。《商君书》:倒载千戈。搢笏作为乐。以申其德。6优良的传统。《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7义理。《书》:民有不若德。不听罪。8福。利。《礼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9阴阳五行学说谓四季之中的旺气为德。《礼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二。动词。1感恩。《左传》: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2加惠。《诗经》:三岁贯汝。莫我肯德。3升。登。《书》:桀德。惟乃弗作往任。4通得。《荀子》:德道之人。乱国之君非之上。乱家之人非之下。岂不哀哉。

伦理两字连用。见于《小戴礼·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郑玄注:“伦。犹类也。理。犹分也”。即分类条理。并无人伦之理的意义。后来。《说文解字》之后吧。有了“合理的行为”的意思。
《论语》。“言中伦"。包臧注:“伦。道也。理也”。
《说文解字》:“理。治玉也”。段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左角右思)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
知伦字可训为道可训为理。伦。有次序。等差之意。理。有剖析。分解之意。
西方呢?伦理和道德。意义基本上相同。伦理一词起源于希腊文ethos。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mos。同是风尚习俗性格的意思。直到黑格尔才明确地加以区别。前者指社会道德。后者指个人道德。

“经证”:
伦。
一。名词。1同辈。同类。《礼记》:拟人必于其伦。2道。道理。《礼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3条理。次序。《诗经》:维号斯言。有伦有脊。4人与人的道德关系。行为规范。《论语》:欲洁其身。而乱大伦。5姓。
二。动词。比。《礼记》:“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
三。通抡。选择。选拔。《国语》: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于国者而立之。
理。
一动词。1治玉。《韩非子》: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2治理。治平。《后汉书》:凡天下所以不理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敝而不悟。政寝衰而不改。也指整理。《木兰诗》:当户理红妆。3治疗。《后汉书》:夫以德教除残。是以粱肉理疾。4温习。复习。《颜氏家训》:吾七岁时。诵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名词。1玉石的纹路。引申为物的纹理。或事物的条理。《荀子》:形体色理以目异。2道理。法则。规律。《后汉书》: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法。3狱官。法官。《礼记》:命理瞻伤察创视折。4媒人。《离骚》:吾令蹇修以为理。5星名。《汉书》:左角理。右角将。6通吏。使者。《左传》:行理之命。无日不至。7姓。
三。形容词。顺。《孟子》: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这是道德伦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05:1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8-22 07:40 编辑

战国策一段。(左角右思)字。读如“鳃”。角中骨。《史记》“角觡生”。司马贞索隐:“牛羊有(左解右思)曰角。麋鹿无(左角右思)曰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07:5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问:哪个国家民族不首先重视道德伦理?
纵比。横比。同比。异比。同异交比…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2 08:2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虾仁 发表于 2015-8-22 07:55
试问:哪个国家民族不首先重视道德伦理?
纵比。横比。同比。异比。同异交比…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没有抹杀伦理道德之意,现实无论美好与残酷我们都得正视,只是反对不说真话的粉*饰*太*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2 08:5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了 发表于 2015-8-22 08:27
没有抹杀伦理道德之意,现实无论美好与残酷我们都得正视,只是反对不说真话的粉*饰*太*平。

道家从来就没有主张过血腥,儒家也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修齐治平。这也许就是两家主张的微妙差别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3:2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不用其极,与不择手段是两码事,他所要达到的是自我的升华完备,虽然说无所不用其极,实则是约束和生发一体,既生生不止又在方圆之内。

大爱无疆!

这一大段是一个叫冥王不动的朋友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3:3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在 发表于 2015-8-16 18:28
请虾仁兄弟继续,写的挺好的。

嘿嘿嘿。这阵子只顾看红楼梦了。。。。

从学理上说。三家学说本是一体。
但要把本质说出。只怕三家都不会高兴。
难。。。。
比如恋爱。就是对对方产生了兴趣。要去进一多探究融合。并将这状态保持到地老天荒。但你无论从精神或肉体去探究融合保持。都将是很困难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6 13: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虾仁 发表于 2015-9-26 13:33
嘿嘿嘿。这阵子只顾看红楼梦了。。。。

从学理上说。三家学说本是一体。

问题是,道家“求知悟道”(等价于今天的“实事求是”)的一面被世人忽视了。受传统统治思想的影响,社会主流都把心思放在“治人”上了,这才是中华民族最为可悲的地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7:27: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要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猴子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到头了。开始求道。
也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猴子求得大道。
但。好事多魔。更能者多劳。自古如此。猴子上天入地。神通广大。难免为人利用。又生性高傲。不得已。又戴上了紧箍咒。反不得自在。
总算功成圆满。得证正果。跻身佛界。
但。佛的境界要求是一般人神仙鬼怪更难达到的。必要时时修行。以苦为乐。更不如占山为王时快乐。
有分教。自在不成人(佛)。成人(佛)不自在。
如此。只是度人。而不能自度。
佛。自度度人。是个大谎言。
故此。前贤大德有言在先。学佛是大担当。大愿心。比当王侯将相一点也不轻松。
为度人。把无穷烦恼自己扛着。还要想方设法去替别人分解烦恼。
地藏王菩萨就是例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行佛道。
行佛道。仅证菩萨果。
行菩萨道。连菩萨果也得不到。仅得罗汉果。
已证佛果。也不是一劳永逸。功德碑虽高大。稍有过失。立即连根拔起。涓滴无存。
其实。从西游记中也看得出。佛祖在大雷音寺。也是天天为大众说法。而不是闲卧睡大觉。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的修行就是为菩萨罗汉们等高果位的修行者持续说法。
可怜孙悟空成佛后如何耐得下这心烦?

修来很难。消去却很容易。
比如八戒沙僧。一有过失。立即贬下凡间。重新来过。至于能否再修得正果。看缘份了。

红楼梦中王夫人持斋。
小戏子们要入空门。王夫人*大怒。佛门岂是容易便进的!?
芳官们去佛门。也不过是看厌了大家庭的明争暗斗。几个老尼姑所以收他们。也不过是要几个粗使丫头。
这都与佛无关。
所谓度人。不用说很难。也很难。
自度呢?
芳官们。从小丫头成小沙弥(小尼姑)。本质一点没变。还是为人驱使。
老尼姑。就算身在佛门。一样的有丫头伺候。和“凡尘”无异。
究竟也未自度。
大德在凡尘。甚至在公门。
公门之中好修行。一言能死人。一言也能生人。
世出世入。打通为一。
功德。也只有在凡尘才能体现出来。
故此。无数神圣仙佛必要在凡尘间修行。
一切法是世间法。世法平等。
未知生焉知死?先别讨论死后如何如何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17:3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了 发表于 2015-9-26 13:46
问题是,道家“求知悟道”(等价于今天的“实事求是”)的一面被世人忽视了。受传统统治思想的影响,社会 ...

所以说体和用不是一回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5: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古今大战秦俑情》里有个桥段。说蒙天放来到现在。如同一个傻瓜。啥也不懂。
孔子来到现在。不比蒙天放好到哪里去。
孔子不需要超越。

诸子学说。历几千年而不倒。一直在被应用。不是说这学说一成不变的被应用。恰恰是在一直不变地变通应用。否则是行不通的。

孔老两家学说并不相悖。历来治者都是孔老杂用。哪有纯用一家的?
这个叫做阳奉阴违。山河表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15: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了 发表于 2015-9-26 13:46
问题是,道家“求知悟道”(等价于今天的“实事求是”)的一面被世人忽视了。受传统统治思想的影响,社会 ...

表示赞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3 01: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杂烩,和稀泥,似是而非,勿囵一道。
字典客,书童痴,冬瓜葫芦,沆瀣一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2: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很有见解,虽然有点拉杂,读起来还是挺有味道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因缘生——诸法。包括所有法。也就不会停在任何一个点上了。所有拿来说的点仅仅是其中一个点而已。一法而已。
其实以前早说过很多次了。不赘。
所以。拉杂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