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72|回复: 17

妈祖故里福建莆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4 19: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7-19 15:35 编辑 6 V5 e% H5 ~, ~* D
5 z! b  t' `. Y  r/ b
妈祖故里福建莆田
4 [; C! I9 ?2 N. R. }转自:华夏经纬网! u: L  f7 I! q3 |# u( \" |8 Q
  莆田市,别称“兴化”,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40’。面积4060.4千万千米。辖城厢、涵江2区,莆田、仙游2县及湄洲岛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人口298.97万,人口密度为780人/平方千米,比全省高了近3倍;通行莆仙方言。全市有少数民族30个。
, k) Q% f) `& W. Q4 K4 D' P( o  莆田市的旅游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250多处,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7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级20处,县(区)级167处,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独有;湄洲妈祖祖庙和三教祖祠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九鲤湖风景区以湖、洞、瀑、石四奇称著,是“福建三绝”之一;距离市区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兰坡,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化寺为福建省四大禅林和“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玄妙观三清殿是本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观建筑群之一;有现已论证的南少林寺遗址,还有宋代的古谯楼及蔡襄墓、瓷窑古遗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筑遗址,也有千年古树,荔枝树——“宋家香”,龙华的古樟等树木。( H7 t' ^; `- x5 g" [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即妈祖)、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土”,“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U6 l9 P0 r* [2 A
  莆田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已达40万人之多,且与台|湾仅一水之隔,闽台交往历史悠久,加上港澳同胞,构成了广泛而密切的海外关系。7 v- w; l# A; y0 D+ y7 s
fjpt0310.jpg 2 e; j5 s% ~. {) I
  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是妈祖的出生地。5 f$ X; ]1 a3 ^0 a" o& ?& r: S1 [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 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享年28岁。+ k. W# [# l4 F" ^( d& L) P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一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 A' [8 f. V; V! l$ J% [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 c: e5 H' @$ }' u* O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9 g( q6 q, U0 j& `& M; d& @
  传说在她十六岁那年,有一天父兄出海打鱼,她在家中织布,傍晚她母亲见她一动也不动做在织布机前,便打了她一巴掌,她"啊"了一声,醒了过来,哭著说:“父亲和哥哥在海上遇难,我出海拯救他们,一手抓著父亲,口中咬著哥哥的衣服,刚刚张开口,哥哥就掉进海里了。”隔天父亲回家,果然带回哥哥落海的消息。
* }, v4 s* \5 y$ y' C$ x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天是一个暴雨天,林默娘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险船民,因风浪太大,不幸在湄洲岛附近被台风卷去。人们不愿承认林默遇难而死,认为她已升天——变成了神龙。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 k4 C* L% F" y/ a( U: \) D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
4 q, X8 _1 b. a; p4 V4 \% {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9 q' c, u8 ?8 G- v3 Y) n6 @
  在宋朝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高丽使团在东海上遇到狂风,八条使船沉没了七条,剩下的一艘船船桅上突然出现一位朱衣女子,保护船只度过风暴,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庙额。
/ T) k" J7 b& S$ A' E+ I  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莆田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妈祖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近年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及泉州天后宫等“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 ^6 }5 F9 O  R# K, |/ V fjpt1310.jpg
  ?6 X* a7 @3 r: Y5 X" ^  湄洲岛妈祖祖庙景区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湄洲岛湄洲湾湾口北半部,因处于湄洲湾而得名。岛上妈祖庙名闻中外,船民崇拜为神灵。岛上树木葱郁,港湾众多,风景奇秀,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8 s; b  Y* G/ U6 q# ~

7 {% b) |. p2 L* |( h ptmz2604.jpg
3 S% y: \9 p5 f. ?% @  妈祖原名林默,是保佑出海者安全的女神,相传由大约一千年前中国宋代的一个女子幻化而成。中国东南沿海、台*湾岛以及东南亚很多地方的居民都非常信奉妈祖,各地建有许多妈祖庙。据统计,仅在台|湾就建有妈祖庙74座,而妈祖庙的祖庭,也就是“总部”。湄洲湾妈祖庙被尊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建于宋雍熙四年(987年)即林默逝世当年。妈祖庙山顶屹立着一尊14米多高的巨型石雕妈祖塑像。
+ d3 b# l% R, U  e  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至今,海峡两岸的妈祖信徒仍很多,妈祖庙的香火依然很旺。
$ H; E( o7 k0 \- T3 H8 A8 @/ P ptmz2605.jpg
6 F9 T( V5 {$ C1 P ptmz2615.jpg
7 j$ C! Z6 W9 X ptmz2625.jpg ! Q/ ?* @3 w4 V; [( c# j: C: m1 h8 G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仅次于南日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包括大小岛、屿、礁30多个。全岛南北纵向狭长,形如娥眉而得名,被誉为“南国蓬莱”,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Y) p: k: q% B8 {$ V* m
  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构成了湄洲岛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湄洲岛包括大小岛、屿、礁30多个,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的妈祖祖庙,这是中国首个世界级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妈祖诞辰日和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 F6 d0 c3 H0 V9 d3 M6 V/ h2 \  自1992年湄洲岛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后,现在湄洲岛景区仍在持续建设、完善中。
. Q0 C- }1 U1 \+ _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1-5 13:26 编辑 $ i6 j9 J* E4 r
4 H+ e! }' v5 g
莆田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贤良港天后祖祠* i% v7 q/ V+ [
  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的贤良港天后祖祠,是妈祖诞生地,拥有天后祖祠、妈祖故居等妈祖文化群景点。  d( K* F  g; h  q( e
fjpt2310.jpg
. T  @! J+ m2 F$ ^$ Q fjpt2311.jpg 5 G- C  \" o' l3 d8 r6 ?/ Z
fjpt2312.jpg ! K0 v, \# Q  e7 y& K6 r$ M- T
fjpt3310.jpg
' T! N8 t: W& y$ F* Y  天后祖祠与湄洲岛妈祖祖庙遥遥相望,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贤良港又名“黄螺港”,今名港里村,原为莆田县忠门镇所辖,现为湄洲湾北岸山亭乡所辖。贤良港天后祖祠里供奉的是妈祖父母神像和宋代“异人妆塑”的妈祖神像,以及妈祖列祖列宗的牌位。据《天后志》记载,妈祖曾祖父“保吉公弃官隐居贤良港”。五代闽王时,其父林惟悫“官湄洲都巡检”。旧时,贤良港是通往湄洲岛的唯一码头。
9 L/ h8 Q, y# x" k6 B  祖祠大殿中供奉的妈祖像,相传是宋代流传下来的。$ F) k" ~( u5 Y" s7 _
fjpt4310.jpg
9 g+ u; z9 U/ ^5 D- }2 ~* N" I妈祖故居
1 X' z" E/ n2 m0 P% H fjpt4311.jpg
+ w" u; e; r! v' F5 P7 _ fjpt4312.jpg ; p8 @* g" O* C+ k9 k
妈祖织布房- ?# |& H) J* A# S% E- [" L1 B
fjpt4314.jpg
6 V! L1 e8 I; k+ @7 \* K8 f' y$ H0 y  妈祖少女时期的仿铜像,她手持着夜明珠,眺望着远方,仿佛在远远地巡视着海上是否还有未归的渔船。
9 o3 V1 y1 [1 `- W( I+ p$ p fjpt4313.jpg * K8 k4 Y6 T0 u. l* }- @+ s6 ^8 B
  如今,贤良港天后祖祠周围尚有“受符井”、“三炷香”礁石、“五帝庙”、“宋塔”、“古码头”等古代遗迹遗址。祖祠里还保存着清代《奉旨春秋谕祭》牌、《重建天后祖祠》碑刻、《历朝褒封徽号》牌刻和《敕封天后志》等珍贵文物,极有史料价值。据资料记载,宋时,贤良港就是繁华的商埠,现存600多米条石砌成的宋代古码头,便是例证。码头两侧还有两座独特的宋代古庙-灵慈东宫和西宫。每当潮涨,微波亲岸,浪花如雪,鸥鸟舟楫,争相入港。每年八月十五大潮来时,更有“螺港秋涨”之奇观。$ X6 f" s- j' u1 d% c7 z- j9 K- L8 H
  以妈祖女神林默娘为原型的青年妈祖石雕像。这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设计、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朱伯雄、朱伯钦安装的妈祖石雕像,由96块花岗岩石组成,底座上部为边长960厘米的正方形,底部为边长987厘米的正方形,寓意妈祖出生于公元960年,升天于公元987年。石雕像高15.13米,屹立在祖祠山公园之顶,面朝兴建中的妈祖城。青年妈祖手持夜明珠,眺望着前方,神态慈祥。青年妈祖石雕像落成后,与妈祖城、妈祖阁、湄洲祖庙连成一体,成为莆田妈祖文化的新标志性景观。0 |: s; ^( {* O+ V* }  b
fjpt431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贤良港天后祖祠海祭妈祖习俗
0 P  @! Z& X  X# J% D& u1 [& x2 ? fjpt5310.jpg 2 `- |* ~( {$ W- Q, |, p! O
fjpt5311.jpg
3 W$ o8 Y8 `& f, p  J) A- ?6 ?  妈祖,名林默,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元)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莆田贤良港,传说其为救助海难而献身,因好善乐施、济世救人,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为救助海上因台风而遇险的船只而不幸罹难,年仅28岁。逝后人们感戴其德,立庙祀之。自北宋末以来,经元、明、清历代地方官府请封赐额,其封号达数十个,宋代被赐封为“夫人”五次,宋至清康熙朝被赐封为“妃”、“天妃”十七次,康熙二十三年(1684)后,被赐封为“天后”达十四次。其信仰随着航海交通而传播于东南沿海及闽台内陆水域,成为水神与海上女神,广为后世所信仰崇拜,如 今成为四海共仰的和平女神,全世界现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
2 S2 W. }3 ~( P, s& A6 t: t9 \  据《天妃显圣录》等文献记载,我国御祭妈祖最早的当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以后,历代帝王 又加以继承和发展。如《元史•祭祀志》载:“岁遣使赍香遍祭,金幡一合,银—锭……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祭文曰:“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 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元代天历三年,元帝御祭妈祖,特遣大臣至莆田虔修祈事。4 t( N; I; a, _5 d9 y( L0 F% X' R
  古代,朝廷拜祭妈祖采用郊祭、庙祭的形式,而民间则大都采用海祭与庙祭相结合的形式。港里妈祖祖祠一般在妈祖诞辰之日(三月二十三)进行庙(祠)祭,在妈祖升天之日(九月初九)因纪念妈祖为拯救海难而逝,大多采用海祭形式。
" P+ q$ f9 V+ t+ z1 `4 u4 Z- c  查阅相关史料,可以发现历代文人墨客在他们的诗文中生动地记载了海祭妈祖的动人场景。如元代黄向在其《天妃迎送神曲》中写道:“龙为舟兮风为马,徯之于望兮江之渚。纷并进兮娠娼,有琼浆兮椒觞。縆丝兮击竹,舞芭兮献曲。五变兮四会,灵之来兮佑福……”3 ^% |0 {. y# A" m, h& m
  元代文宗皇帝图贴睦耳在《祭天祀歌》中云:“剑之水兮潺湲,渺长沙兮汪洋。峙灵宫兮在上,镇海岳兮瑶坛。缤纷兮羽旄,絪缊兮天香。海不扬波兮安流,飘祥飚兮引舟……献琼觞兮式歌且舞,作神主兮永镇千秋。”, k4 l% N4 O% h$ A7 |# L
  元代莆田诗人洪希文在所作《祭天祀歌》中写道:“南海之墟宅祝融,湄洲之岛神所宫。大海荡泊倾鱼龙,神灵秘怪无不容……天香下绕雨露浓,神降忽倏来无踪。礼严祀事宾属从,修陈俎豆酣笙镛……”
" Y3 d9 G& F2 p  元代国子助教张翥在《湄洲屿》中云:“飞舸鲸涛渡渺冥,祠光坛上夜如星。蛟龙簨簴悬金石,云雾衣裳集殿廷。万里使轺游冠盖,千秋海甸仰英灵。乘槎欲借天风便,仿佛神山一发青。”
( p/ w9 ]0 k5 m1 i% p" {9 h/ [  明代宰辅刘伯温在《迎亨送神》歌中曰:“洁珍兮羞肥,芳椒兰兮菲菲。盼灵舟兮驻云旗,神不来兮渺予。思轻霞兮长烟,风飕飕兮水漪涟。神之来号翳九玄,伐鼓兮铿钟。吹羽笙兮舞宽幢,猋回旋兮留六龙。乐具奏兮斋肃雍,鸿熙洽兮嫠祝从。江安流兮海恬波,伏蛟蛇兮偃鼋鼍……”
) \( @, U1 T6 c& y& x( j  明成祖朱棣在《天妃歌》中曰:“湄洲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瀛。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神之来兮佩珑玲,驾飙飙兮旖电旌。云为裳兮雾为屏,灵缤纷兮倏而升……”
: M: E! H5 M) n% ]* Q  明代琼山县学赖聚在《迎送神歌》中写道:“神之来兮紫霞骈,运化机兮鞭雷霆。宣鳀壑兮靖沧溟。神之去兮陟天庭,寰顺轨兮水波不兴,神恩汪氵岁 兮天地清宁。”
; D+ x4 F% {, V6 p; Y' K  清代进士祁顺在《迎亨送神歌》中写道:“荪壁兮药房,辛夷楣兮兰桂梁,杂芬菲兮成堂,神之奠兮海旁……”
0 ?5 H. I9 ~5 R8 G' e8 m! p  从以上的祭祀妈祖的乐歌中可以看到当时大都喜欢以大海为背景,来虔诚拜祭海神妈祖的。“龙为舟兮风为马”,“千秋海甸仰英灵”,“盼灵舟兮驻云 旗”,“风飕飕兮水漪涟”。特别是把祁顺的《迎神歌》翻译成现代诗,就更明确了:“用传说中的香荪草来薰染四壁,用辛夷花装点门楣,用兰花桂花装缀屋梁。 用所有的芬菲构成祭神的殿堂,在那浩瀚的大海之边祭祈伟大的妈祖女神……”
' w  [0 i2 q1 G2 t/ L6 H2 ~* _8 a  根据近几年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资料分析,莆仙沿海地区从古代起就普遍存在海祭妈祖的习俗,港里、涵江、枫亭等地尤甚。在文化大革*命,此俗曾被 迫中断。近年来由于各地妈祖庙的大量兴建,庙祭形式成为祭祈妈祖女神的主流形式,海祭妈祖的习俗渐趋式微,如不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此俗有可能濒临灭 绝。
9 m5 K$ [9 h+ j; {! w( G' n  “神之奠兮海旁”。当务之急,我们要共同努力探研海祭妈祖的古老仪式、丰富内容与文化意蕴,促进传统的海祭仪式的保护和延续传承,真实地再现我国海洋文化历史上的珍贵的民俗画卷。4 H9 d  s! s- x( n% z
  海祭妈祖是妈祖故里港里村的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每年九月初九是妈祖为营救海难而献身的纪念日,港里村的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博爱无疆的女神,都会自发 地聚集在港里古渡口,构筑妈祖神舟和海边祭台,面对天然“三柱香”,举行隆重的海祭仪式。莆田及周边地区的所有舟船都会在这一天前来朝拜女海神,构成了万 舟朝拜的壮观场景。
, B+ X& _: [" S! N  妈祖神舟由十八艘渔船拼装面成,高约3米,面积约300平方米,定位泊于古渡口前。妈祖神舟上供奉妈祖及其父母神像,树立迎神旗幡,陈列各种供品, 铺设朝拜地毯,备好鲜花三筐、美酒三坛,由西向东设有登临妈祖神舟的通道,以供宾客通往。被邀登上妈祖神舟的宾客,被视为最高礼遇。
) U$ I+ }0 T0 M5 o" x! A! V  海边祭台设在古渡口的海边沙滩上,距妈祖神舟约20米。祭台用木件构成,如同乡村戏台,在祭祈前七日作为戏台供社戏演出。祭祈之日,祭台加以柳条鲜 花点缀,形成鲜花拱门,祭台两边挂上巨幅楹联:“万曲天籁歌妈祖;千秋海甸仰英灵”。祭台中间摆放古案供台,供放妈祖女神和妈祖父母神像,以供神舟上看台 和沙滩上看台的观众共同瞻仰。祭台东西左侧设三柱巨香,在祭祀时由最有名望的贵宾点燃。+ Y  H8 p' ?8 P3 K7 k0 M) F
  海祭妈祖的时辰选在农历九月初九早晨九点太阳升高的时候。时辰一到,司仪击鼓三通,鸣铳九响,海螺长鸣,三柱巨香同时点燃。在《迎神曲》的曼妙乐声 中,歌生唱道:“神之来兮彩云飞,舞芭献曲众相随。江安流兮海恬波,幡旗猎猎花芳菲。神驾巡天返故里,祖姑乘风下翠微。神之奠兮海之旁,海甸千秋功长 追!”接着由主祭人宣告祭礼开始,众人向妈祖女神行三跪九叩之礼。接着,在《进香曲》的歌声中信众向妈祖女神和圣父母进献三炷心香。《进香曲》歌曰:“一 柱清香敬女神,人间海晏河亦清。风调雨顺歌盛世,百姓安乐享太平。二柱清香拜女神,泽披四海扬美名。上善若水汝是水,高德如云汝是云。三柱清香祭女神,千 秋长怀故里情。古渡宋井留遗迹,万里海天传颂声。曲曲笙歌颂女神,瓣瓣心香表虔诚。修行德性善为本,大同世界永和平。”主祭人手捧帛书诵读祭文。祭文曰: “婉婉天妃,巍巍神迹。丰功峻德,绝世见希。万斛龙骧,绝海达畿。始礼于莆,螺港肇基;岛夷蛮裔,献琛是职;波晏不扬,神惠孔硕。护国庇民,毋怠毋欺;广 施福泽,大吉大利,灵披海疆,滋至地纪;芸芸众生,崇拜之至,礼备三献,香播万里;五洲光扬,祥祯永极……惟神鉴歆!谨告。”主祭人诵罢祝文,由司仪焚 帛。接着向妈祖女神敬献鲜花,九位身着明装的少女三人一组捧起三筐鲜花,向妈祖神像恭行三拜敬献之礼,后把鲜花款款撒向大海之中。紧接着由身着明装的九位 童男三人一组捧起三坛美酒,向妈祖神像恭行三拜敬献之礼,后把美酒拨洒于波浪之中。至此祭礼形成一个高*潮。接着,开始各种民俗活动和文艺表演,演戏、歌 舞、杂耍、十音八乐大鼓吹等轮番上阵,笙乐悠扬,锣鼓喧天,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数以万计的观众享受着人神共乐,人海共谐的美好时光。
# x8 Q' r5 d9 c+ ?. C. D( k- W  正午时分,在古朴优雅的《送神典》歌声中,宣示祭礼结束。《送神曲》歌曰:“礼既成兮神且行,驾祯云兮陟天庭。泽披四海威灵赫,神留人间庆安宁。螺 港叨光留圣迹,莆阳沐惠播美名。芸芸信众永膜拜,天后垂慈濯劂灵。”这时,贤良港天后祖祠会把安排在妈祖神舟上的尊贵客人邀请到祖祠客堂享用妈祖赐福平安 宴,既有丰富的海鲜佳肴,又有精美的素食美馔。下午,在主人引领下客人参观妈祖故居和妈祖神迹文物,入夜观赏妈祖神舟上燃放的千盏妈祖平安孔明灯和莆仙戏 演出。当晚,来客一般留宿于港里古民居,体验妈祖故里之游的无穷乐趣。
9 I) j4 G. r" J$ _  妈祖故里港里村的海祭妈祖习俗传承千年,与庙祭、祠祭、堂祭、舟祭、家祭等祭祀妈祖习俗相比,更具有古朴、自然、贴切、真实的特点,是妈祖信仰习俗 与海洋文化共同发展密不可分的生动例证。妈祖女神在千百年中,被尊为四海之神,成为沿海人民和航海者的精神支柱。特别是在港里宋代古渡口,面对天然三柱 香,在妈祖升天之日,举行隆重的“海祭妈祖”传统仪式。迎神旗幡与日同升,海螺声声长鸣,万舟归棹拜妈祖,鲜花美酒洒海中,妈祖神舟庇海疆,沧海安澜波不 扬,万众虔诚齐叩首,人神共谐乐无疆。这种民俗活动充分体现了古老的海洋文化特色和妈祖文化的无穷魅力。3 G7 V; e2 A5 d7 F/ U2 _% }7 X
  妈祖故里港里村作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福建旅游名村,能够相对完整地传承海祭妈祖的传统习俗,表现了妈祖故里对祖姑由人而神的崇高敬意。妈祖作为 一个普通的渔村女子,为拯救海难而魂归大海,后被尊为四海之神,在她升天纪念日举行海祭仪式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明代兵科给事中夏子阳在《谕祭祈海神文》 中说:“神无不在,而在海最灵;非神独灵于海也,人之神至海而灵也。……在海言海,其为灵之昭昭也亦宜。”妈祖作为海神,受到沿海民众的膜拜,形成古老的 海祭民俗活动,是符合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的,特别是在海祭活动中保留了诸如戏曲、舞蹈、民间音乐等传统艺术,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生动形式。) @) n: C6 Z5 s1 F
  海祭妈祖是民间祭祀女神最贴切最自然的形式,这种人神共乐、人海共谐的民俗活动涉及民俗学、宗教学、海洋学、艺术学、历史学等诸多内容,其主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7 F' R& ?! [& W7 t2 C* Y8 i
  1、海祭妈祖作为妈祖信俗十大系列之一,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永续传承的历史意义。
1 ~! B; |  }( s# X! y  2、海祭妈祖是台|湾人民和莆田周边地区沿海民众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之一,在密切闽台关系、加强对台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K+ |$ o  E4 n1 d3 l/ {+ I  3、海祭妈祖习俗中所保留着大量民间舞蹈、音乐、戏剧、杂技等艺术内容,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Y% q7 ?- V/ j7 R# s) y" a; F' Q
  4、随着莆田海滨城市的崛起,妈祖城的兴建,海祭妈祖将为莆田旅游文化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 t  H5 J/ N/ o( F% f  5、海祭妈祖作为港里村的重要民俗活动内容之一,为该村打造“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福建省旅游名村”的金字招牌引起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打造海西文化品牌起到积极作用。
: q9 m( q# G& i! _% n( F  “海祭妈祖”祭事习俗影响广泛,每年都有几十个分灵妈祖庙宇派人参加这一活动。台|湾、香港、澳门的妈祖庙进香团也经常前来朝拜。据统计,近二十年来,贤良港天后祖祠已先后接待了台|湾、澳门、香港和米国、东瀛、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妈祖信众达一百多万人次。
+ D. d: R# h( v/ H$ ^  “海祭妈祖”祭事习俗涉及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等许多内容,其主要的价值在于:
: Q6 S6 U( y( d, \. ^  1、作为妈祖文化的组成部分,融入于民俗与民间信仰之中,永续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9 ?# e  C* o7 s, B, x  2、以妈祖文化为契机,密切莆台关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F0 L- P% r* {
  3、因祭事习俗所保留的大量民间舞蹈、音乐、雕刻、彩饰艺术,对保护民间艺术有着重要作用。7 ?* _0 R; E* i2 I$ J
  4、随着妈祖城的崛起,此项目将为莆田旅游文化增光添彩,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 I  \4 S' G/ _" d8 \/ @0 |! k, _  5、此俗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研究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科学依据资料。/ @& X6 p# A, ?! C& k2 ]9 A
  近年来,由于妈祖庙宇的大量兴建,庙祭妈祖成为祭祈女神的主要形式,海祭妈祖的习俗渐趋式微,如不采取抢救性的保护措施,此俗有可能濒临消亡。因此应立项上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这一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传承不息。
" j/ u5 s$ `. P; P"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1-24 22:16 编辑
: i: e  Y7 _3 z3 W* L
" V1 Z. q' l9 |0 Y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3 w( {9 Y( `4 D3 q: w0 `/ \
fjpt6310.jpg
! t: y1 z8 H/ i" B# _. F: f0 w# g fjpt6311.jpg
! u2 k; Y9 G( P6 @ fjpt6312.jpg ! ^6 r( W8 N( w/ V
  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生日,贤良港天后祖祠都要举行“妈祖回娘家”庙祭活动。4 f5 ], a% _1 c# Y
  妈祖,名林默,是宋初出生于莆田贤良港的一个普通女子,传说其为救助海难而献身,因好善乐施、济世救人,死后人们感戴其德,立庙祀之。自北宋末以来,经元、明、清历代地方官府请封赐额,其封号达数十个,宋代被赐封为“夫人”五次,宋至清康熙朝被赐封为“妃”、“天妃”十七次,康熙二十三年(1684)后,被赐封为“天后”达十四次。其信仰随着航海交通而传播于东南沿海及闽台内陆水域,成为水神与海上女神,广为后世所信仰崇拜,如今成为四海共仰的和平女神,全世界现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2 s1 l2 b0 D2 O$ r& D4 I
  据《天妃显圣录》等文献记载,我国御祭妈祖最早的当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以后,历代帝王又加以继承和发展。如《元史•祭祀志》载:“岁遣使  香遍祭,金幡一合,银-锭……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祭文曰:“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元代天历三年,元帝御祭妈祖,特遣大臣至莆田虔修祈事。《明史•礼志》载:“永乐七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诸庙皆少牢(猪一、羊一)”。明代郑和、王景弘七下西洋时,朝廷对妈祖的御祭就达14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诏准福建总督郝提请各省、府、县地方建有的妈祖庙,照例春秋致祭,并行三跪九叩之礼。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妈祖被列为春秋谕祭之神,编入国家祀典,足见妈祖地位之尊荣。至乾隆年间,各府县官祭妈祖的礼仪基本统一,有的还载入地方志。如《长乐县志》载:“每岁春秋日及三月二十三日诞辰致祭,设帛一(白色)、爵三、铡一、篱一、簋一、笾四、豆四、羊一、豕一……正祭日五鼓,正印宫诣庙,朝服行礼,前后三跪九叩,三献饮醴,受胙仪与关帝同。”
2 y! n# ~/ C0 W- Q9 R/ g+ L  贤良港天后祖祠“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已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按中国传统习惯,膜拜神衹必追寻踪迹。因妈祖出生于贤良港,其父母宗祠亦在港里,所以,自古以来信众到湄洲拜祭妈祖女神,必先到贤良港天后祖祠进行朝拜,成为祭神活动的第一站。贤良港祖祠的祭祈活动被称为“妈祖回娘家”,意即寻根问祖,其特点为祭祖与祭妈祖合二为一。春祭为农历三月二十三,秋祭为农历九月九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参加天后祖祠庆典的外地宫庙增多,考虑到外宾参加林氏宗祠祭祖之不便,故春祭(三月二十三日)仅祭拜天后,而秋祭(九月初九日)主要为本族祭祖仪典,在祭祖之后再行祭拜天后。历史上,天后的祖祠与港湾饱经朝代更替、倭寇侵害、驱民截界等人为和自然之灾害而历尽人世沧桑。古老的港湾随着人类族群的聚散、宗族社区的重组、人文的兴衰而历有更变。但妈祖信仰文化在这里已根深蒂固,传统文化的传承沿续不断。自一九八五年起贤良港祖祠恢复“妈祖回娘家”祭事习俗,在传统祭祀仪典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宫庙的“妈祖回娘家”请香仪式,组织本地社区宫庙到三公里外山亭乡公路口与请香仪队会集,恢复了大型迎神出游仪式活动,整个祭典仪式显得隆重、热闹和壮观。祖祠庆诞仪典以道坛庆醮仪式、妈祖回娘家游神仪式和祖祠会祭天后祖神仪典构成了三个不同文化形式组合的整体仪式规模。4 M+ u$ ~$ }9 f4 ?8 I$ a" {' R7 s2 E  w
  “妈祖回娘家”是一种由祖祠分香之宫庙、或认同贤良港祖祠为其原祖的宫庙到祖祠来朝圣、进香的一种仪式行为,各地民众称之为“妈祖回娘家”。以往,各地宫庙之“回娘家”仪式是一种单向性、零散性的进香行为,到祖祠进香也是到湄洲祖庙进香的一个中转地,此与古代贤良港为通往湄洲的必经之地也有关系。近年“回娘家”的习俗不断得以恢复完善,2005年妈祖圣诞日前,各地宫庙通过协商改变零散进香形式,而组成祖祠迎接各宫庙在既定时间统一朝圣的进香迎驾仪式,与古时基本相同。! Q$ \8 Z2 p% P6 v4 {0 J) n1 U
  1、进香迎驾仪式的恢复
3 u: u% P- y0 }7 d9 K6 p  贤良港祖祠庆诞之前,出于方便整体接待和为恢复祖祠之迎神出游考虑,贤良港天后祖祠董事会通过与本地社庙及“回娘家”宫庙进行协商,希望将零散的“回娘家”宫庙组织在一起,并由本社区各宫庙前往港里村约3公里的山亭村会合,而后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仪式队伍,从山亭村向港里祖祠进发,造成一个迎接妈祖回家的巡游气势。在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上午9时,所有参与巡游的宫庙在山亭村会合后向港里天后祖祠进发,形成了有几十个宫庙和单位参与及3千多人参加的大规模的迎神出游的仪式活动。: ~$ @- e* R. I$ S
  2、仪队构成类型
% ]; U) b' A8 D  参加“妈祖回娘家”接驾及出游的宫庙分三个类型,一是“回娘家”的宫庙,二是朝圣进香宫庙,三是本社区迎驾宫庙。“回娘家”的宫庙仪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抬着本宫妈祖的“软身”(出游之神像)神舆,二是有完整的仪队结构。如2005年到祖祠“回娘家”的宫庙为六个,他们是仙游度尾镇龙井宫、莆田白湖顺济社、莆田清风岭天后宫、莆田东山第一坛、莆田文峰宫等;到祖祠“朝圣”进香的大小宫庙于妈祖圣诞前来来去去难以数计。而本年圣诞日参与游神的宫庙有十余个,他们是涵江天后宫、城厢下坂仙水坛、莆田秀屿莆禧天妃宫、莆田文峰宫、莆禧城隍庙、秀屿东仙金陵宫、笏石湄澄圣母庙、黄石天后宫等。这些宫庙多由其炉主或董事会负责人率领朝圣团,并带一乐舞团队组成的仪队,参加接驾游神活动;仪队中的第三类宫庙则是贤良港本社区的宫庙,其中除天后祖祠组织的福首团队外,还有灵慈西宫、灵慈东宫、接水亭(鳌层宫)、新兴宫、开元宫、钱楼宫、吴祖宫、开山宫等宫庙仪队。
1 G$ y) ^3 ?: A+ h  3、进香迎驾仪队顺序7 D, F, s; \; X- J% b( o
  由于董事会和各宫庙负责人的精心安排和各地宫庙的积极支持配合,进香迎驾仪队不仅形成较大的规模,而且充分展示了莆田民间仪式文化与艺术的风采。根据进香迎驾仪式筹备处的安排,仪队由十四个方阵组成。
. @- b3 z0 y, T0 Q+ S  4、祖祠庆诞祭典仪式1 s) a- X5 M$ `2 K* {- ?, T
  贤良港天后祖祠一年一度的庆诞祭典仪式,是妈祖祭祀仪式活动的高|潮。由于主持该仪式的主体既有以林姓宗族的族长为首的福首队,也有管理祖祠的董事会董事长和相关人员,因此,祭典仪式的气氛庄严、隆重。从仪式整体上看,仪式程序虽有简略,但祭典的传统遗迹仍依稀可寻。# @/ K1 G: k1 w% ?7 ^9 r& m+ O) D
  (1)司祭组织8 w0 C% |' ^. _& E+ g
  与历史上之仪式司祭及祭拜人员均出于林氏宗族的情况略有不同的是,自八十年代以来,祖祠成立了董事会,所有与祖祠祭祀、外交及管理的事务均由董事会来负责,因而,祖祠祭典也均由董事会主持。同样,所有参与司祭的成员,都由董事会选出。在祭典之时,例须清退大殿上行香信众人等(特别是神前之女性)。主持祭典之董事会和司仪伫立于拜亭之上,其他所有祭拜者皆立于拜亭之石阶前,拜亭两侧各站司香、鸣金、吹生各一人。在祖祠锣鼓及一切响声停止之际,董事长庄严宣布祭典开始,司仪捧“奉旨谕祭”牌宣布“鸣礼炮”,鸣金十一响、进香、命众朝妈祖行三叩九跪诸礼;而后升阶而上于拜亭中再行三叩九跪礼;最后进入大殿前再行三叩九跪礼。礼毕众跪听读祝宣读祭文;最后由司仪宣布三献礼,一献茶酒、二献果蔬、三献金帛。三献毕,众主祭、陪祭人员由司仪持“奉旨谕祭”为前导,由殿中右阶出右门至庙外化炉前焚金帛。众回庙拜亭前再拜,而后进殿辞神,祖祠中锣鼓大作、鞭炮轰鸣,进香者拥进大殿上香敬神,仪式至此全部结束。在祭典中,除了宣读祭文外,所有祭外都有庄严肃穆而又激扬的鼓吹乐为之伴奏,使祭典之隆重和喜庆气氛给所有参祭者、观祭者、进香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6 K" H% Y/ d) q0 _( Y
  祭典之后,所有外来“回娘家”宫庙仪队及本社区驾、参祭人员,均在祖祠董事会指定的进餐点用午餐。由于民间有神诞中于祖祠取得餐食能消灾纳福之习俗,因此,祖祠还专设素食,以供客人选用。
% C  J' H+ l+ K( U  下午,“回娘家”宫庙之信众,从祖祠大殿中请出本宫神舆,在祖祠旗锣及鼓乐队的欢送下,一一整队返回,其回原住地宫庙后,还要举行本宫庙的妈祖庆诞道坛仪式活动。祖祠于下午四时,才慢慢恢复平静。而祖祠董事会和仪式活动的相关人员则开始紧张忙碌的整理账目、发送祭品、清理卫生等各项工作。晚上,董事会设宴答谢宾客及执行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员。# G* }# u! k1 o
  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古称黄螺港,唐贞元间(公元785-805年)因一世祖林蕴应贤良方正科,村名遂改称“贤良港”。港里是莆田莆禧半岛南部的一个古港渔村,因女神妈祖诞生于此,以及“窥井得符”、“伏机救亲”等许多神话传说,使这个渔村声名远播。
4 o$ z( k- I4 S3 g  港里村现有10个自然村,7000多人口,其中林姓村民2500多人。据当地《林氏族谱》记载,港里村林姓村民系妈祖林默娘之兄林洪毅的后裔。现存的港里妈祖祖祠始建于宋代,后几经修葺,保存明代建置,前殿为天后祠,后殿为林氏宗祠。根据清代林清标《敕封天后志》载“港之祖祠,前代已有建立。明永乐十九年,上以天后屡著灵异,闻祖祠圯坏,特命内官赴港修整”。港里妈祖祖祠自古成为该社区的民俗活动之所。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随妈祖的封号晋升更名为天后祖祠。祖祠每年依例举行的“妈祖回娘家”祭事民俗活动自宋代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港里传统文化遗存的一种独特文化景观,也是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k* U% N2 `7 [' i3 E/ v! e( N' d  “妈祖回娘家”是一种由祖祠分香的宫庙、或认同贤良港祖祠为原祖的宫庙到港里妈祖祖祠来朝圣、进香,祖祠举行盛大祭礼的一种民俗活动。旧时,每年农历正月到三月,各地妈祖庙组团护送妈祖神像到湄洲祖庙进香时,必先来贤良港天后祖祠谒祖。进香队伍先来贤良港天后祖祠进香并驻驾一夜,称为“妈祖回娘家”。第二天天亮时,从贤良港码头渡海到湄洲祖庙进香,完成了“请火”仪式后,又与当天回到贤良港祖祠再驻驾一晚,贤良港妈祖后裔和信众要准备“五味”宴桌接驾,并招待随驾人员食宿。当晚,贤良港祖祠设驻驾筵,点灯结彩,演戏庆祝,热闹非常,成为一道特殊的民俗景观。这期间,贤良港祖都要依例,举行盛大的祭礼。祭礼按照传统的仪式进行,隆重肃穆。其中的道坛科仪严格有序,分为进表科、建坛科、八卦科、入醮科等,显示出妈祖文化与当地三一教文化的交融。' Z$ s* A. D# {( R- 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0: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妈祖阁2 c/ s3 `2 V* [9 n* Y* m
fjptg300.jpg 3 C9 T- J+ h% p: G9 N0 i* L
fjptg320.jpg $ R: c8 \  S5 R# z* f" ~* k5 p
  莆田妈祖阁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北岸山亭乡山柄村的麒山之巅。2006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4月建成开阁。妈祖阁总体造型端庄古朴,轻盈而又有动感,兼容传统风格和现代气息。阁共四层,高32.3米,取妈祖农历三月廿三诞辰之意,总建筑面积为2685平方米,基座面积为1568平方米。阁平面为方形,四角减缺,成海棠状,一楼扩出,环四面为敞廊,外面是基座上的平台。二、三、四层逐层收进,环周边是凭空栏杆,每层3.5米挑檐,屋顶为歇山顶,成前后三重屋脊,主脊升高拔起,二端为歇山,主朝向对着隔海相望的妈祖祖庙。屋顶及各层飞檐铺黄褐色琉璃瓦,以朴实为主调。阁内供奉妈祖神像,设大厅、陈列室、展览馆等,作为焚香朝拜、观光游览、接待休憩、五色土展示及妈祖文化精品展览之用。妈祖阁与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里天后祖祠连成一体,是弘扬妈祖文化的又一传世景观。+ x( Q- Y: G$ O$ B8 b

! Y% M2 r- k- R& I妈祖阁开阁典礼2 U6 g4 z. U& D4 O
fjptg31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0: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妈祖宴”
+ u" v* e# Z( l6 W4 [ fjpt6322.jpg
6 A8 J/ N2 E) k4 |7 |& e/ `- y5 r  “妈祖宴”是莆田菜中最负盛名的宴菜,1987年,为纪念妈祖羽化升天1000周年圣诞,莆田名厨王文基根据妈祖故乡风味,结合宫廷和民间特色,以莆仙地产原料为基础,精心创作出蕴含妈祖文化魅力和神圣色彩的十三道宫廷菜系——妈祖宴菜,受到社会欢迎,深受海内外游客好评。
3 b, q1 x9 R  o/ Q. L) s! v  随着妈祖信俗被列入“非遗”名录,妈祖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日益扩大,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妈祖宴菜亟须推陈出新。莆田市烹饪协会会长关玉标与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经过多年反复推敲、斟酌,推出“恩泽寰宇”、“妈祖寿面”、“镇海平番”、“福佑群生”、“永保祥和”、“惠普慈航”、“金玉满堂”、“醉恋原乡”“圣灵之光”、“曙海祥云”、“富贵康宁”、“天妃赐子”、“安澜利运”十三道妈祖宴菜。这十三道菜均取材莆田本地食材,包括湄屿紫菜、江口醉蛏、温汤羊肉、南日鲍鱼、手工线面、莆田黑猪、哆头土笋冻等。& R  u" l- w0 M4 F+ Y+ u
  全新的“妈祖宴”一推出,就受到海内外各界的欢迎,2009年10月在新加坡举办的品尝会,在当地最负盛名的莆田菜馆献演三场,十三道珍馐,将十三个优美动人的妈祖传说娓娓道来,轰动新加坡。随之,“妈祖宴”在第四届搜厨国际烹饪大赛上一举夺魁,以最高分赢得了团体金奖,在国际餐饮舞td占鳌头。, Z% c& h) C2 m; b
  2010年年中,中国烹饪协会特地派出专家组赴莆田考察,专家组认为,“妈祖宴”依照妈祖故乡民间习俗共设计了13道菜肴,道道都是以莆田当地最地道的优质食材作为菜品主料,同时根据每道菜品的食材和造型特点,结合妈祖传说、典故、封号和祥瑞之语等进行命名,将妈祖故乡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融入妈祖文化中去,这是“妈祖宴”从全国角逐“中国名宴”的20多个菜肴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B- P7 x( a5 y% G1 b
  2010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妈祖宴”为“中国名宴”,这也是福建省这次唯一被授予的“中国名宴”,随后,莆田市烹饪协会收到了“中国名宴”的金匾、证书和通知。, R$ h  j5 M, x3 d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0: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的一道招牌菜:焖鱼饭5 _% G: F" ^! L8 r3 K6 W3 Y; V
小黄鱼加大米 成就美味焖鱼饭; U& u' q/ x" B8 t1 r6 f
  原为渔民的美食,后来做法不断创新,成了莆田的一道招牌菜。
* R% i5 j1 r8 ^! ]+ r9 F3 ~1 x
6 m7 D  Q6 O1 K6 k/ W- ?' @) x  除了米和鱼外,还要用五花肉、干贝、蛏干、目鱼干等配料) {9 b3 ?7 ?3 ?& R
fjpt6323.jpg
; v7 o; l' E  v9 m/ `  装入陶锅的鱼饭再用火焖制, z* x/ x! N5 O
fjpt6324.jpg ' G/ a; u+ ?: y( e3 y: O$ i5 i
  靠海的莆田市自古便流传着一道饭食——焖鱼饭,这是打鱼人家最爱也最常吃的一种饭食。因其做法简单、食之美味,而且营养丰富,而今,这道饭食也是莆田人日常生活的最爱之一,每逢重大节庆,都会摆上桌。
% T( m) q# e+ I# w4 m* T7 B4 t/ p  阿伟海鲜楼的总厨朱先生告诉记者,焖鱼饭要想做出地道绝美的味道,很有讲究。首先是选料,鱼必须是新鲜的黄花鱼,因为黄花鱼肉质鲜嫩,腥味小,刺少好剔除,最好的黄花鱼在1斤到1.3斤之间。米最好有嚼劲、黏性好,莆田以往都用未经改良的早稻米,但这种米产量低,比较少,而今多用东北王替代。接下来就是配料,五花肉、干贝、墨鱼干、蛏干是现在比较多用的食材,这些同米一起煮能增加米的鲜香味。$ ]. L2 b: S) J0 d8 ]3 x0 Q; V2 w
  选好地道的食材,阿伟海鲜楼的厨师长吴先生便一展手艺。首先将黄花鱼处理干净,去掉头尾留作熬汤。沿背脊将半片鱼肉切下来,要避开鱼背脊的鱼骨,再切下另一半。随后将鱼肉切成半个拇指大的小块,接着给鱼肉块裹上一层薄薄的生粉。处理鱼肉的同时,米已经放上海鲜配料,加少量酱油、白糖、盐、味精入蒸锅了。7 R- F* o' r  x
  随后,将鱼下入六成热的油锅,炸成金黄*色便捞出,与蒸好的米再一起稍炒一下便出锅了。厨师长又将装了鱼饭的陶锅盖上盖子,放在小火上蒸起来。原来,这才是“焖”鱼饭!只有最后这一焖,才能让鱼和米的香味彻底地相互融合,提升鲜香之味。开盖,果然是鲜香扑鼻,色泽金黄透亮,鱼肉带点米香,米带有鱼的鲜美,还有海鲜干,丰富而营养。0 W3 O2 W, g4 ^
  关于焖鱼饭的来历,据介绍,渔民出海打鱼时,不方便携带其他食材,只有米和新鲜打捞的鱼,为方便食用,才将鱼和米放在一起煮食,发现既能填饱肚子,又美味营养,便成了沿海百姓家家必做的食物。后来焖鱼饭的做法不断创新,便成了今天地道且鲜美的招牌菜。
7 T) V+ j4 `4 D0 J" Y8 ^9 Q) }5 i6 S4 x7 a2 {
  焖鱼饭做法) W( P; V2 ~4 E2 ]: I% \0 J
  1.将黄花鱼切成小块,裹上生粉;
: W! `& W: F0 t. X! Y( ~  2.在米中加入配料放入蒸锅;' E8 N) M: G. F+ n" A
  3.将鱼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
; m4 q" W0 q, d2 h0 T8 I1 J: m# {" T  4.将鱼与蒸好的米一起炒;
) o8 d0 E; s+ p. A; V  5.炒好的饭放入陶锅用小火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珠宝首饰产业
, V& n& h/ T. r6 x. d. ?  \2 S    长期以来,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在推动莆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2006年莆田珠宝玉石首饰行业产值1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3%,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莆田珠宝玉石行业不仅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还解决了众多的下岗工人、待业青年和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和生活出路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w; b, {; R  v) f) z& S    珠宝玉石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撑,为此,莆田珠宝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例如莆田华昌珠宝公司是由原来走街闯巷的打金手艺人创办并发展到今天的福建省首饰行业龙头企业及全国行业重点企业,拥有素金厂、特种首饰厂、玉镶金挂件厂和镶嵌厂4家工厂,员工400多人。莆田金成珠宝公司、金嘉利珠宝公司也是由推销黄金模具发展成为集开发、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珠宝首饰企业。这些珠宝企业的成功发展是莆田珠宝行业从小变大,从粗放型加工转向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缩影。( `2 G) ]( h: ^2 ^$ e2 w. z* u
fjpt632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3: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1-5 13:43 编辑
, Z. H/ h1 }. h) ?; ?* v7 C2 |0 R# N* [/ {1 ?1 D4 t: \
莆田元宵摆棕轿- n8 k& E5 a% q- U. n
  摆棕轿是福建省莆田民间闹元宵的一种古老民俗活动。人们围在燃烧的篝火(火堆)前,表演者抬着用棕料做成的“轿子”,按抬轿的走步和摆轿的跳步,随着时紧时缓锣鼓声,一次又一次地高举轿子又落下,一圈又一圈的快跑疾跳,围观的人群也随着强烈节奏呐喊助兴。" w1 F+ F; ^$ i* |  v; R
ptbz2605.jpg
& p1 |  @9 v9 s ptbz2615.jpg 9 F* A- d  Q$ Z& m
ptbz2625.jpg 3 l* y; j$ M  h: W- k
  1.简介7 k" f; m  @; p% ~+ X
  摆棕轿是莆田元宵期间最常见最疯狂的娱乐活动,莆田各地几乎都有棕轿表演习俗。各地棕轿样式和材质有很大不同,重量也差别很大,重的几百斤,轻的仅几斤。尽管形式差异大,但每座棕轿顶部都会绑上棕叶,贴上象征不同姓氏、不同村落的神符,各村的棕轿都会放上一尊本村供奉的菩萨,由小伙子抬着,随队伍绕境巡游,每到一户人家就要进行棕轿表演。
9 y* W% b! W0 X3 ^  各地棕轿舞亦各有不同:有跳有摆、有走有跑、有绞有转,有摆着棕轿不停绕埕,有沿街巷快速奔跑,有把棕轿绞在一起绕火堆连续转圈,还有抬棕轿跳过烈火。在呐喊助威声中,抬轿的年轻人在宫埕前围着一堆堆旺火轮番跳跃,你追我赶互不服输。熊熊烈火,滚滚烟尘,表演者奋力竞技,观看者呐喊助威……4 _+ k# ]1 P/ f
  2.风俗由来
* I7 Q# A1 r: d7 _: D4 I  摆棕轿习俗的由来谁也说不清,只知道这样比较神圣庄严。在熊熊燃烧的火堆前摆棕轿,带有原始的神秘光环,又常与各种民俗、宗教、祭祀、红白喜事等活动结合在一起。莆田民间闹元宵时间与其他地域不同,“正统”的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而莆田闹元宵从正月初六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底(相邻的自然村一般不同时举行,而是错开时间闹元宵)。
" @9 Y3 p8 H  ]+ ?3 Z  3.文化内涵
. t" g. _& d$ [4 @4 ]2 ]  摆棕轿既娱神也娱人,带有一定体育动作元素。表演者随着锣鼓声节奏,或边走或边跳,或抬轿或摆轿跳步,既有腿部动作,也有手臂及躯干动作,既有直线又有曲线运动,是一种独特强身健体活动。而且表演者与围观者在活动中相互呼应,淋漓尽致抒发情感,不仅带来视觉冲击,还引发心灵震撼,人们在表达对神敬仰的同时也享受生活乐趣。; X* X- `; T& g# ?9 _/ v
  人们的热情被激燃了,人群沸腾了,这时表演者与围观者已分不清谁是谁了。这种夸张的肢体语言旨在表达对神的敬仰之情。
5 s! I5 b' f* W) g0 N# Z  4.习俗发展
0 `. z: ~9 o! ^* m7 g* i: S  元宵是福建莆田民间一年中重头节庆。每年正月初六起,各地就开始长达二十多天“狂欢节”:村村社社轮流闹元宵,直到正月二十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方休。各地元宵活动各具特色:搭桔塔、蔗塔、糕塔,摆全猪、全羊、全鸡、全鸭,以及剪纸、妆驾、摆斋菜、设宴桌、糊纸样等民间工艺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其中,“摆棕轿”是元宵活动中最热闹传统项目。; v, |6 g' d$ a8 o1 \
  莆田棕轿表演规模最大的要数莆田市城厢区南门社区。正月十五下午二点,南门境内六个社棕轿队从寿光义社出发,开始绕境表演。南门棕轿摆法与众不同,由两个青壮年抬着棕轿,在跑动中不停转动棕轿。一路上,42架棕轿轮番跳过一堆堆旺火,每到一个社就要为敬神表演。绕完6个社,队伍回到寿光义社大埕,代表6个社的六堆干草被点燃了。6支棕轿队同时上场,围着代表自己社的火堆表演,看谁摆得快转得猛。在四周锣鼓声和观众呐喊助威声中,小伙子们使出浑身气力不停地跑啊,转啊,火小了立刻添草,人累了马上替换,就是不能让棕轿先停下来。在这一波高过一波的摆棕轿竞赛中谁也不服输,直到100担干草烧完也应了“新年火旺旺”愿望。活动结束后,由6个社12个福首共同请大家吃福饭。5 R3 F2 S% ~" S( T8 d
  摆棕轿虽是传统民俗,但由于它激|情横溢,极具竞争性,广受当今民众欢迎,不少到了一定岁数的男孩都会参加。丰富多彩的棕轿表演也日益成为莆田最具特色节庆活动。
# S" q2 q! I7 @9 S! E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3: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1-5 13:46 编辑
9 ^; s& Y7 R8 h
) X& F" l6 C& _& A" _, S3 ~莆田线面
2 g  ]7 P& ]1 Z& {) v ptxm0354.jpg
$ [* M; [# k4 Z6 Q0 Q! T ptxm1354.jpg
& P& I7 ~" X. X' s ptxm2354.jpg
( p& s( T& s% Q: g. M) k  莆田线面又称长寿面、妈祖面,系莆田特产面食,历史悠久。线面因其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香醇可口等优点而备人们的热捧。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过土山案诗》中以“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玉挤横”的诗句来赞美线面的特点,可谓形象逼真,脍炙人口。自宋代以来,线面就已融入莆田文化。结婚要吃线面,图一团喜气;过生日,要吃线面,图福寿绵长;坐月子,要吃线面,图个好身子……2 A  k' I$ U$ @& M+ [# {
  由于线面用途如此广泛,因此从事线面加工的艺人层出不穷,特别在莆田沿海农村,几乎每个村都有人从事线面加工业。然而,时过境迁,线面加工业景况不容乐观。
, X3 ~0 N, m  |* {  至于线面加工业由盛而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于近年来机械加工线面的影响。据了解,机械加工的效率是手工的十几倍,而且价格又比手工的低,在质量和口感上虽不如手工加工的,但许多人还是冲着廉价而来。二是传统线面加工效率低、收入少。日人均只能加工三四十斤,只能赚三四十元。而现在,即便在家门口打工,每天少说也能赚五六十元。为此,就连那些曾经是线面加工的能手也纷纷改行另谋生计。三是传统线面加工是种苦差事,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和面,一直忙到下午三四点,既苦又累,因此年轻人几乎没人愿意去学这门手艺。为此,不禁让人担忧,怕有朝一日,线面加工这一莆田人引以为豪的工艺将后继无人。
7 B2 }; q. X, W! ^1 K) J$ e. g  手工制作线面的方法和工艺并不简单,精选优质面粉后,要经过发、捶、挤、搓、拉等九道工序才能完成。首先,是和面,要根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进行调制,在面粉里放入适量的食盐,以增强面韧性,面和好后,要把面团分成粗线条挂在一尺多长的竹棒上,经过一定时间的阴凉后就可上架。线面最关键的工序,就是拉面。如果没有掌握这一技巧,面就制作不成,只能成为腰带粗的大板面了。
7 D( h+ C4 S% R* @2 d" y- q) _  望着“面架”上丝丝宛如流纱,酷似美妙“五线谱”的线面,谁能想像得到那洁白如玉的线面竟承载着莆田民间艺人数百年的辉煌。
1 Y) i" p$ |8 W  在谈及手工线面加工的前景,现在能坚持从事传统线面加工的就剩下一些老艺人了,其前景不由得叫人忧心忡忡。
% d1 Y+ t$ O- z) T, a  为了不让传统线面这一工艺因萎缩而荒废,老艺人会坚持下去,并希望能有关部门出面,像保护文物那样保护优秀民间传统技艺。: p! a* z( P& `# ]; m( Y$ t
  盼望民间工艺后继有人,面食“五线谱” 期待再辉煌。
0 C/ Y  T+ Z; F5 |, D9 \5 ~; Y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3: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南少林寺& l' x) ~  {( V$ _0 t
  南少林寺是福建省莆田市的一个寺庙。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少林功夫名闻遐迩,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因“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 w% B1 t2 x8 r. |' {2 p: B7 \% d( u
ptnslsp0.jpg " ]# ?$ Y: E. d
ptnslsp2.jpg ! C% w3 L1 X# A5 [$ r
ptnslsp3.jpg 6 O3 h. \- H% S' r3 y8 z" H/ O* D
ptnslsp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1-5 14:12 编辑
% `0 E( r" n* u1 O9 a* @. G
6 R: b( C# r5 q4 T( S( Z  k莆田涵江区白塘湖2 Q8 b- p9 q, _  D0 A+ Y
  莆田涵江区白糖镇的白塘湖,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湖,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白塘秋月”胜景的所在地,景区占地2.4平方公里,位于涵江区南郊约2公里处,省道涵黄公路东侧,亘跨白塘湖上梧、洋尾、镇前三镜,交通极为便利。景区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内涵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众多景观与抗金名将李富、民族英雄文天祥、戚继光等历史名人有关,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整个景区与向南不远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宁海初日”和“梅妃故里”构成了众多景点连片,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 }& |( k" g& [4 \( f1 |+ b) E
pthj0sp4.jpg
2 ]! v6 Q. g  O3 ]8 @莆田涵江车鼓
9 h# C: t+ G; e; |! Q' U# P: z  涵江车鼓,“非遗”走进群众生活。5 e) P: }7 Y* Z9 X; @/ u
  如今在涵江,开业、庆典等大型活动,助兴总少不了涵江车鼓。作为第三批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江车鼓已经走进并深入群众生活。/ f+ T9 l/ H1 j5 P) {
  人们以车鼓庆丰收、贺喜事、迎贵宾……处处都离不开。传统的车鼓队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计生、征兵等工作,她们都要主动参与,宣传造势。活动次数由原来的年均20多场增加到现在的百来场。队伍也由过去的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
2 G0 Q& L0 ^0 Q2 ]9 N  据了解,在涵江,几乎每个街道居委会,每个自然村都有一支车鼓队。全区有260多支车鼓表演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誉为“威风锣鼓”的涵江车鼓打响了东南亚。
+ W) {- N7 S$ F9 P% p pthj1sp4.jpg " d2 [: I3 d3 n" e9 F, W
pthj2sp4.jpg ' r- o% \! q- V  K0 r
pthj3sp4.jpg
6 c" H' c  F( g# h( y7 s7 J$ Y涵江火车站
' U4 C/ @3 V! a# {  涵江火车站是福厦铁路莆田段两大客运站点之一,由南昌铁路局管辖,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丰山村,距涵江城区4.5公里,公交车程10分钟。/ `' O( S, `) y. {
  涵江火车站于2009年10月份正式开工,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施工。总投资5300多万元,其中涵江区政府投资3560万。车站设正线2条、旅客列车到发线2条,基本站台2座。火车站总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其中站台雨棚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站房建筑面积4240多平方米,站房候车室面积800多平方米,可摆放400多张座椅,最高聚集人数可达700人,候车室设有多个检票口和商业服务区等。) |# O" s; L4 o2 a6 ]9 y' I& X
pthj4sp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6: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港
7 O; o! Q  [' J2 O3 Q  唐代以前,今木兰溪下游还是一片海湾,今莆田城关以南便是海域。梁陈时期,在今莆城南便有莆田最早的港口莆田港,唐代,港口南移,成为白湖港,港址在今城厢区阔口村,同时另开发有江口港和秀屿港;宋代,增加宁海港(在今莆田县黄石镇)、枫亭港、吉了港,白湖巷为当时兴化最大的港口;元代至明中期,白湖港逐渐荒废,宁海港开发成为最主要的港口;明中期以后,宁海港荒废,涵江港取代宁海港的地位,同时形成三江口港;清代初期,由于“截界迁民”,秀屿、吉了等港口荒废。清代后期,三江口港成为兴化最大的港口。+ [2 {% f! b0 E$ z6 o9 L
ptgz0sp4.jpg
# V, H4 C- F5 F: f$ ?, T莆田站
3 u9 q6 r4 L, O# S8 K6 P1 l  车站位置: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岭美村1 _" t! o5 d# d% t% L
  地理坐标:25°21′13″N 119°03′27″E坐标:25°21′13″N 119°03′27″E
) u5 H8 P; |3 w4 y% W  管辖权归属:南昌铁路局
* p6 X8 C8 U* r1 h9 m! G8 s) K4 x  途经线路:福厦铁路、向莆铁路
# X8 E. U  p# v6 }5 k  车站等级:二等站6 `9 A# w& T# E) l3 r& Y; X
  莆田站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岭美村,是一座铁路客运站,归南昌铁路局管辖。$ V2 H7 D) U8 L7 A: P
  莆田站是福厦铁路的主要客运站之一,又是永莆铁路的终点站,按照国家一级站场标准设计,规模按5000人设计,站房面积约34000平方米,站房高度约31米。
: T, D0 W+ R, t2 \ ptgz1sp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6: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莆田仙游九鲤湖+ F8 u, G6 r9 Z2 q* p
  九鲤湖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城关东北方向约25公里处的钟山镇何岭山峦之巅。是一个天然石湖,相传汉武帝时,庐江府何氏九兄弟为避祸害,来到这里,他们厌世超然,苦炼丹药;丹成,湖中跃出九条鲤鱼,何氏九兄弟骑鲤而去,变成了神仙。九鲤湖因此得名。瀑布是九鲤湖最壮观的景观,湖水从高悬的湖岸边冲出,势不可挡,怒气冲冲,仿佛从半空中飞泻而下,似一练银白的布匹,悬挂半空,发出震耳的轰鸣,人站在旁边,觉得天摇地动,蔚为壮观。九鲤湖本身是一个秀丽的天然湖,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万山丛中。湖的四周千岩竞秀,怪石嶙峋。有“蓬莱石”、“瀛洲石”、“羽化石”、“玄珠石”、“龙擦石”、“枕流石”等等。九鲤湖周围还遍布着不少奇形怪状的溶洞,有的似锅,有的如瓮,有的像盆,有的如葫芦,还有的似脚印,传说这是仙人炼丹时留下的遗迹。有人曾经把染上颜色的稗谷倒进溶洞里,后来在莆田三江口木兰溪入海处发现了这些稗谷。
& n& E8 ^  M0 C4 z jlh19020.jpg
6 Y3 j% `+ \- I# d" w. G, U jlh2902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3: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6-6 23:13 编辑 / o, O/ s6 b# W# |
, ^4 K/ A- f8 O5 T1 B5 P
福建莆田木兰木兰陂
. P- H6 l$ V% F' ~- V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市郊荔城区南门外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湖光山色,景物宜人,尤其在春水初涨,溪水漫陂入海时,白浪滔滔,有“木兰春涨”之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X( J0 s- @- E: t7 s$ A
mlp06291.jpg ( H' F2 p+ d: x, A9 E1 O
  简介1 ^. Z& }$ l. v. _' Z0 v2 S4 R/ d
  当年木兰溪两岸的兴化平原,频遭上游冲下的洪水和下游漫上的海潮侵害。相传有一位长乐妇女钱四娘,目睹当地百姓受灾之苦,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携来巨金动工截流筑堰。因水流湍急,建起来的陂堰很快被山洪冲垮。钱四娘悲愤至极,投入溪洪以身殉陂。此后,与钱四娘同邑的进士林从世携金10万缗来莆继续筑陂,也因水流过急仍未成功。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侯官人李宏(1042-1083年)又捐资筑陂,他总结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在和尚冯智日的帮助下,重新勘察地形水势,把陂址改择在水道宽、流水缓、溪床布有大块岩石的木兰陂今址,经过8年的苦心营建,至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终于大功告成。
) X  O9 c+ \0 s. f  工程分枢纽和配套两大部分。枢纽工程为陂身,由溢流堰、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溢流堰为堰匣滚水式,长219米,高7.5米,设陂门32个,有陂墩29座,旱闭涝启。堰坝用数万块千斤重的花岗石钩锁叠砌而成。这些石块互相衔接,极为牢固,经受900多年来无数次山洪的猛烈冲击,至今仍然完好无损。配套工程有大小沟渠数百条,总长400多公里,其中南干渠长约110公里,北干渠长约200公里,沿线建有陂门、涵洞300多处。整个工程兼具拦洪、蓄水、灌溉、航运、养鱼等功能。1958年,在陂附近兴建架空倒虹吸管工程,引东圳水库之水到沿海地区,使木兰陂大大提高灌溉、排洪能力,灌溉面积从原来的15万亩,增加到25万亩。$ k7 I0 |6 J! y* Z" {! `3 f
  为了纪念建陂的历史名人,陂南原建有协应庙,亦称李宏庙,现改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有钱四娘[3]、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人的塑像,有明、清以来历史名人撰写的修陂碑记,以及1962年冬郭沫若到此游览时写的《咏木兰陂》诗碑6首12块。馆旁有恩功亭和宋郑耕的木兰书堂古迹。馆外湖光山色,景物宜人,尤其在春水初涨,溪水漫陂入海时,白浪滔滔,有“木兰春涨”之誉。) ?8 V" y5 P# T$ \3 ]  m$ F
7 A( s  c* f7 p- q" S0 u
  修建者9 \# I0 E0 p1 V7 Q
  木兰陂对莆田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根本的作用。尤其是农业生产,木兰陂南渠经过的城厢、渠桥(今新度)、黄石、北高、笏石等乡镇;一般还能自流灌溉,管陡门人按期关高些,沟水就能上田,如清江、西洪、东花、江东、金山、海边、东角、遮浪等77个(7.3万亩)村都能,由于围垦的先后,有的埭田高,但原堤尚在只要内陡门加一个,照样可流入田,灌满后,陡门放低些,水就不淹田了。232年后,元延祐二年(1315)创建北渠、灌西天尾、梧塘、涵江、三江口、白塘等乡镇92个村,受益92年村6.4万亩。$ A. _% y7 f' O  b
  木兰陂是李宏建成的,知道的人不太多,人们只以为木兰陂是钱四娘建的,这与史实不符。钱四娘是在将军岩处建陂,陂建成后即被溪洪中毁、无名、只叫钱陂遗址。她的功绩是开创了在木兰溪上建坡的想法,并着手建陂,虽被冲毁,但影响极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创想和建陂教训。所以莆田广大人民念念不忘钱四娘。她随父在广东为官,因早年失母,父女俩相依为命,操持一切家务,其父一生为官,积痨成疾,病故任上,钱四娘搬父柩回乡(长乐),经过莆田,被木兰溪泛滥成灾所阻,听群众说木兰溪水成灾,田园又无水可灌。年仅16岁的女儿家,产生了来木兰溪建陂念头。& }! Q" \: g' H' u
mlp16291.jpg 2 k! S( ^" l& u: Y- d- G
  当把父枢安葬完毕后,她变卖家产和父亲留下钱财等,凑齐十万缗来莆田木兰溪上建陂,她没有助手和亲人陪着孤身一人带巨资来为莆田建陂,感动莆田广大民众,有“抓也十八,捧也十八”的故事,陂三年就建成了,但庆功之时,即被冲毁,钱四娘也投水自尽了。
: ^/ v. v8 B3 T' e9 a  钱四娘筑陂失败后,她的同邑人林从世又捐家财十万缗,在温口继续筑陂,但在工程垂成时,又被凶猛的海潮冲毁,亦归失败。在木兰溪上筑陂,莆田人没有想到,却给过路的钱四娘想到并做到了。% S: a3 [/ f4 Z/ R: _; H( ]
  原来,木兰溪源自仙游县西苑乡、穿高山越夹谷,汇聚着三百六十多条溪涧之水,进入莆田境内,已成为一条水势湍急的大溪了,其最大的洪峰流量每秒曾达362立方米,加上常年同时出现的台风、暴雨和大潮。所以要在这么一条自然条件极其复杂的溪流上筑陂,确是一件十分艰难之事。8 v2 u: H2 P0 Z# X
  过了十年,莆田人在钱四娘建陂的启动下都想着在木兰溪上筑陂,连在京为官的莆籍蔡京也上奏皇帝下诏向天下招贤建陂,侯官县李宏应诏来莆,在有水利工程技术知识的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重新擂起洽服木兰溪的战鼓,进行第三次筑陂。据载:李宏家居时,冯智日常向他化缘,赊酒、缘金再多他也不要,就是不肯走。一天,他约李宏在木兰山下见面。后来李宏到了莆田,果然冯智日先到了木兰山下。他们首先踏查钱,林两陂遗址,认为钱陂踞滩高流急之处,“与水争势,是以不遂”;林陂位在“隙扼两岸,怒涛流悍”的地方,故“是以再坏”。于是他们认真分析了木兰溪的自然情况,十分重视地质和水情的勘察,选择了木兰山下,“溪宽流缓潮尾”的地方,冯涉水杆竹为记,此地正好是在钱,林两陂遗址之间,是个理想的筑陂地址。因在木兰山下,建成后号称木兰陂。9 k& ?4 C/ r; B. o1 e7 \7 e
mlp26291.jpg
6 B# O: L! f) E& k) i: A6 P; a  李宏认真负责,对工程精益求精,花八年时间于元年六年(1083)建成千年不毁的木兰陂,他巡视木兰灌区途中得病行至大孤屿(黄石金山村)逝世,(李宏墓在金山村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终年41岁,建陂的八年成为他人生最后八年,他呕心沥血,对工程精益求精,鞠躬尽瘁,郡人感他建陂功德,在陂南立庙纪念,宋景定三年(1262)诏封惠济侯。
" C$ H/ y1 G% L" }&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5: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祖供品
. Z% P8 I: B, Q5 Y3 z3 q  妈祖供品是莆田民间传统的敬神献礼的食品装饰造型艺术,俗称“妈祖筵桌”,通常在妈祖神诞、升天纪念日和传统节庆期间摆列供奉。其配套和排序均为相对固定的格式,供桌上按序必备:花、果、茶、酒、面、饭、糕果、六斋;筵桌的中间为饼筵、一担盘(即大、中、小10个盘上分别盛有香菇、金针、寿桃、寿面、红米团及其他面食类),两边则分为文筵(斋筵)和武筵(荤筵),每架斋筵的搭配再分为:十斋、十二大碗(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十二小碟等。除规格“筵桌”外,尚有自由创作的供品,其中妈祖故事、水族朝圣、海鲜景、二十四孝故事等人物造型,尤有特色。
$ u( Y9 t& \- S6 `5 K  妈祖供品其源可远溯南宋时期,摆序规范,制作流程代代传承,相沿成俗。( a; O$ w, a0 ?
pu9602.jpg
" m; }) M3 @- [. u0 h  2007年5月,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传承积淀丰厚的传统文化,深化妈祖礼俗文化内涵,文峰天后宫在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莆田市文联、莆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为丰富首届莆台妈祖! }6 s2 [" w* A" e* J2 U1 \
  文化活动周的内容,精心组织民间食品装饰工艺美术精英,挖掘、整理、制作妈祖供品600余件,推出了妈祖供品展示活动项目。展示活动在凤山寺举行,共设置4个展区,具体内容为:
* g+ n: e5 [; o7 r' ?2 D  1、中心展区:按传统敬神献礼的相对固定供奉格式,分中案、龙案、供案3个层次,配套排列必备妈祖供品150余件。
. b( M8 W. P2 V. e# i7 K7 M  2、中南展区:文筵(斋筵)5组,武筵(荤筵)5组,水族朝圣1组计食品装饰造型艺术作品160多件。
' B5 d; h. u, T2 @. v1 \. |  3、东展区:鸟禽食品造型1组,岳家军、杨家将人物造型2组配套摆字筵计作品130多件。( i* b8 J1 J- [, o! ~9 p
  4、西展区:妈妈祖出世、护海庇民故事的人物造型1组,二十四孝故事人物造型1组,海鲜景、水族造型1组,计展示食品装饰造型艺术作品180多件。* T3 e. _: X% J+ H' X) B# w2 c
  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展示,融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为一炉,不仅是相沿成俗的祭祀礼俗活动中静态艺术的微缩,也是可资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芳草地,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无愧为“中华一大绝活”称誉。$ A% C9 ?: m- Z+ x2 q0 \! Q
pu9612.jpg ) s0 V0 R6 u" k! [* @. |) t
  操作流程% b0 N5 p$ ]- c
  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是妈祖祭祀礼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的制品,严格规范,符合礼制,必备供品细则,使用原料,操作流程为:% A3 q/ \8 i6 b3 S; w" p
  1、鲜花:精致的花瓶中插上时令吉祥鲜花。; E, V# [' k! Z9 v, B, F$ i
  2、鲜果:立体透雕的木雕果盒上搭叠塔状的时令祥瑞水果。一般用桔(象征吉祥如意)、苹果(象征平安)等。+ Q/ j1 B3 c" t/ a. [# [  P
  3、馔品:工艺精湛的木雕馔盒上按格分别摆放寓意“龙生贵子”、“财丁骏发”之类的干果,如桂元干(龙眼干)、红枣、花生等。% t- e* r4 O& W) f
  4、茶:清茶三杯。
' o( y. {/ i! Z6 G. y: a# C" T' u  5、酒:白酒三杯。6、糕果:糯米粉加白糖炒熟后,用木制圆形、方形的印模印制而成。5个一叠,小花碟各装盛圆、方形糕果三叠,意味“三多五福”。左摆圆形(代表天),右置方形(代表地)。4 _3 k! N% H$ X4 P
  7、面饭:(1)线面头用红绳丝扎成圆形,高出茶盅二寸;(2)干饭放在两个茶盅内,对合成一盅。5 X) q5 p3 j$ N* R
  8、十斋:香菇、金针(两件必备),及其他素食干品,精制拼合成各种不同花边、图案或用地瓜、芋头(切丝油炸)、面粉、豆皮等制作成各种盆景造型,竖放十个碗之中。. l5 \" F) P/ D4 ~; W0 f
  9、五谷:早谷、晚谷、大麦、小麦、黄豆等五件粮种,盛于青铜制作的祭器内,意味“五谷丰登”。这是该宫独有的礼俗。, r: H0 f/ `% d2 n
  10、饼筵:用面粉、白糖等做成10种以上不同形状、造型各异的饼食类,分别叠放在古色古香的彩盘中。9 ~) _: {! N# i4 s) W9 \8 m
  11、文筵:用素食干品为原料,拼接、粘合制成各种不同图形,艺术造型各异的12件作品,俗称“十二平”。$ `/ J5 \# J2 u7 _/ ~" O5 c
  12、武筵:分四大八小,俗称八平四企。其中四企为立体食品盆景造型。- ~3 _1 E/ r" q6 A5 J4 H* s' o- e
  13、每架筵桌上要配置:6 O8 H. n4 m6 ]( H
  (1)四点心:即精制的4种小巧玲珑,不同花色的糕点。1 J# F; c+ M7 p9 P6 g0 d" D+ C' q
  (2)龙泉三杯:取用位于文献西路“御封”的龙德井清泉三杯。# E  z* u6 [' n* w3 w7 `, a$ I& C( o
  (3)甜汤三小碗:用龙眼干、红枣、冰糖熬成的甜汤。
0 I# _  h5 g+ k1 i8 |2 a6 p  14、海鲜景:用十二种不同的海鲜油炸精制而成,并有十二位妈祖信徒卜告妈祖确定各' H8 R, y( V8 b; W
  献品种的独特习俗。
" p: }8 U+ f# T& s7 Z7 O  15、水族朝圣:素食仿生,用糯米粉或面粉捏制成鱼、虾、蟹、蚌等各种形象奇特,造型逼真的36种水中生物。
" T1 ~6 w. }2 A. v  16、人物造型:用面粉豆皮、紫菜、黄花菜、香菇等为材料,制作的如“妈祖故事”、“群仙聚会”、“八仙献寿”、“二十四孝故事”、“岳家军故事”、“杨家将故事”等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食品装饰造型艺术。一般用豆皮制作衣裳,头发用紫菜为原料等。7 ]  E* P  {2 k' c# z: l. e  V
8 U! H" o' x+ S8 K. Q5 z
  五大特征1 h( J/ {4 g; n6 |/ b1 V+ v, [3 T
  文峰天后宫的前身来自古白湖顺济庙。妈祖供品作为民间传统的敬神献礼的食品装饰造型艺术,其历史应与850年前,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9年)白湖庙肇建之始的祭祀活动息息相关,一样源远流长。它内容丰富多彩,有着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礼俗文化内涵。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既遵从礼制的规范要求,又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形成了现在相对固定格式。其富有浓郁的乡情习俗和审美情趣,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传承性、依存性、观赏性、多源性、丰富性等五大特征。
; o1 W4 T/ c3 p2 C5 H4 l: q  1、传承性: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是广大民间艺人在长期的传统文化熏陶下,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已没人能说得清楚最早的设计者为谁,但它却伴随妈祖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代代传承,并在一双稚嫩或粗糙的巧手中延续着诚挚的信仰。! z% H! I% {7 n* }
  2、依存性: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是一种手工的食品民艺创造,它有别于其他民间工艺美术,其主要特色在于制作原料为食物。把敬神献礼的祭品,巧妙地运用食品,装饰成各种形状的静态艺术,形成了民间美术与祭祀礼俗文化的有机融合,相互依存的特色。9 d: t% I: I( C  m; Q/ B
  3、观赏性: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历经800余载沿革、传承、发展,既保持了传统的格式,又不断推陈出新;既有遵从古制,符合祭礼的现成、简单品种,又有各种蕴含浓郁地域特色,寓意深刻、风格奇特、造型逼真、融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种,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9 {' w) u% p; f2 e# s
  4、多源性: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作为敬神献礼的食品造型艺术,是妈祖祭祀礼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成份。其摆置时间长,所有祭仪都与之有关,并与其他动态艺术活动交相辉映,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和静态艺术交融样式,具有多源性的特征。
4 j4 Y3 M+ F5 U+ S6 v, D  5、丰富性:文峰天后宫妈祖供品制作工艺流程繁多,形式新款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集工艺美术、民间文学、礼俗文化、现代文明为一体,揉进了妈祖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水族世界、花果食物等,具有丰富性的特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5: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6-9-24 15:22 编辑
, w" \) K: T; Q7 M% N1 s" |  y/ r* u. F
平海天后宫- V5 `. D0 V' E$ x7 O
  平海湾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平海天后宫在古卫城南门外,一条平坦的水泥路――滨海路贯穿东西。滨海路一边是潮起潮涌的海滩,一边是整齐排列路边的二层楼房。路面上终年晾晒着绿色的渔网,并随着季节变换晒着不同的海产品:海带、虾米、各种鱼干等。在充满各种海味的海风吹拂下,在以海为生的地方,海神崇拜是多么的自然而然,所以见到天后宫实在是不足为奇。甚至可以说先有海神的庇佑,平海人才有闲暇的闲情接受其他的信仰和精神依托。( l0 }2 h* i. T2 `/ r2 Q( r
  所以,因为这样的背景平海天后宫创建的历史比当地其他的寺庙要来的久远。南宋咸平二年(999年),当地百姓就在平海湾畔,兴建起庙宇,供奉妈祖,当时称为灵慈宫。明代扩建后,易名天妃宫;清初又修缮、扩建,改名天后宫。近10多年又进行大规模修缮,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平海的众多的寺庙里,名声最为响亮、规格和体例也名列前首的庙宇。现在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m! ?$ P3 f" P* {1 |+ y0 D
  当然有关天后的传说,有关平海天后宫的传奇故事也是异常的丰赡的。
4 O* S$ w8 ^& G9 {3 O7 g  现在的平海天后宫坐北朝南,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4平方米,为清初建筑。整个建筑群分为大门建筑物、拜亭、大殿、廊庑、戏台等。大门外有一开阔的场院,院中有口著名的“师泉”井。
5 _5 H( s7 O+ T0 D4 l( a  平海天后宫的特色之处在于当年匠师们寓意深刻的建筑设计,整个天后宫有三处不离开“108”这一数字。首先是大殿的大屋顶和廊庑由108根木柱承托着。因此,又被称做“百柱宫”。而宫内檐下四周又用108块青石砌成,组成内院埕。再有宫前古水井——师泉也是用108块青石砌筑而成,组成较为少见的方形井。108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数字,是易学中的一个“大周天数”,意味着阴历与阳历三个“小周天”后的又一次契合,象征着圆满;又是佛教中的吉祥数字,如佛珠通常是由108颗组成。“108”在天后宫以良好的寓意、有趣的方式再三的被使用,形成一大特色。# p+ g! f3 F4 D# e. |; P
  大殿正中神龛,还与众不同的供奉着五尊妈祖神像。相传明初朱元璋(1328-1398)为平南方叛乱曾率军从水路来到南日水寨。据说舟行古南啸时,巨浪涛天,战船翻腾不定,正不安的时候,忽然之间战船平稳,只见妈祖化身的五个少女压住了朱元璋所乘战船的船锭,引领船队顺利驶进风住浪歇的平海湾。由此朱元璋感动于狂风恶浪后平静的海湾,认为此处应该叫“平海”,遂将原来的南啸改名为平海。也因五位少女神奇的遁去后在战船上留下了五朵金花,故而,为感念于此,平海的天后宫里供奉着独一无二的五尊妈祖神像。: p+ m& Y& k! U
ztd942.jpg ( t- J9 l  s  m' ?" ^
  大殿左右两旁供奉五帝爷、水天王、临水夫人、慈济真君。前上方依次挂着“神昭海表”横匾,和一块独特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直匾。拒传,这块匾额和门口的师泉井都和施琅(1621-1696)有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施琅奉命率领清军渡海征讨台*湾,曾以平海为抗击郑成功部的主要基地,训练水师。时遇大旱,3万大军的饮水都成问题。急切中施琅拜祭妈祖寻求帮助,果然半夜妈祖托梦,手指天后宫前空地说“此泉可以济师”。次日果然于天后宫前得一清泉淙淙的深井。在妈祖庇护下施琅率军成功的收复了台|湾。大军班师回朝之时,施琅在天后宫前用108块石头砌筑深10米,周长3米2的师泉井,并撰写《师泉井记》立牌石于井边。同时重修天后宫,并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牌匾以表对康熙皇帝(1654-1722)的忠心和感谢。历史的风云聚合变幻,当施琅是否为民族英雄成为现在重新解读历史下的一个不小的争议,而平海天后湾畔,屹立千年,面对潮起潮落,历经兴衰,反倒以平静的姿态淡看荣辱了。
* Z, e" ~3 ?0 Z8 W; w0 Z sl3966.jpg
8 y% x$ o2 \0 `& l; b1 F kx523.jpg
* ]( L# M$ L4 |  天后宫师泉井1 e# R0 R. @* x% `1 J
  师泉井,位于平海湾畔朝阳山麓下,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修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十月。它背靠天后宫,面临湄洲岛,满潮时,距大海不过一百来米。' K4 F1 {/ s5 m2 Z1 ^; v% I; L, G
  师泉井是用108块石头砌成,井旁竖立着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师泉”两个大字,是靖海侯施琅将军亲书“师泉”碑记。据清代《敕封天后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施琅进军台|湾,舟师三万驻平海候风时,此处遍地盐卤,仅妈祖庙前一口浅井,井水枯竭,大军面临绝水。施琅遂祈求天后赐水解困,即命军士将枯井挖深数尺,妈祖显圣,井水清泉涌溢,取用不绝,井泉济师,施琅大喜,遂亲笔勒石“师泉”碑记,以为纪念。得天后神助,故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特奏请朝廷,重建此宫。! N: F4 v$ {4 I/ y
ph80ff33.jpg
- Z4 |. T4 q8 r ph80ff32.jpg
7 Q8 C% s" A. n3 l3 ^6 m2 K* |  中文名称:师泉井% t6 d0 R- K  H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 k  T+ O( G! D* z) W3 O2 h) a1 @

; d% B/ A$ ]9 k! I9 @  古迹简介
9 o, L" g* ?0 T* E' C  师泉井,位于平海湾畔朝阳山麓下,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它背靠天后宫,面临湄洲岛,满潮时,距大海不过一百来米。' f0 K# S9 N; l% ^1 J
  平海天后宫,俗称“娘妈宫”,因宫有108根木柱,又称“百柱宫”,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0年历史,为全球仅存几座最早妈祖宫庙之一,亦为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建筑原构妈祖行宫,占地面积1064平方米。宫殿面向大海,与湄洲岛上的妈祖庙隔海相望。
, {# C  X) G0 s, O5 c+ T# z& I1 p" \  平海天后宫门前有一口四方形的“师泉井”,井旁竖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师泉”两个大字,是靖海侯施琅将军亲笔“师泉”碑记。大门脊檩上保留有“大功德主将军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师提督军务施琅重建”铭文。
# `. P- B: {# @) I. W  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建筑规模和风格与莆田其他民间庙宇不同。整个庙宇拥有明暗立柱共108根,廊沿压石也有108条,而宫前“师泉井”也是用108块石头砌成,这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有意安排?宫内保存有《师泉井记》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等碑刻。已列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也列入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4 i+ [, @& O$ r. G- e9 ^
  师泉井记
2 j0 C2 ^) D; f* }$ Y1 T  作者:施琅
7 B+ |: i0 s! l3 v: w7 H( n% U  今上御极之二十一载,壬戌孟冬,予以奉命统率舟师,徂征台*湾。貔虎之校,犀甲之士,简阅而从者,三万有余。众驻集平海之澳,俟长风,破巨浪,以靖扫鲛窟。爰际天时旸亢,泉流殚竭,军中取汲之道,遥遥难致。而平澳故迁徙之壤,介在海陬,昔之井廛,尽成湮废。始得一井于天妃庙之前,距海不盈数十武,渍卤浸润,厥味咸苦。其始未达深源,其流亦复易罄。询诸土人,咸称是井曩仅可供百家之需,至隆冬泽愆之涸,用益不赡。允若兹,是三军之士所藉以朝饔夕飨者果奚恃欤?/ V& Q$ ^, X- ~5 h: I! w# G6 G/ n% v% h
  予乃殚抒诚愫,祈吁神聪。拜祷之余,不崇朝而泉流斯溢,昧转甘和。绠汲挹取之声,昼夜靡间,歕涌滋溉,略不显其亏盈之迹。凡三万之众,咸资饮沃,而无呼癸之虑焉。自非灵光幽赞,佐佑戎师,歼殄妖氛,翼卫王室,未有弘阐嘉祥,湛泽汪 ,若斯之渥者也。因镌石纪异,名曰“师泉”,昭神贶也。
0 k5 c" X6 T+ R: c% r& o  在《易》,地中有水曰“师”。师之行于天下,犹水之行于地中。既著容民蓄众之义,必协行险而顺之德。是知师以众正,乃克副大君讨贰抚顺、怀柔万邦之命。而扬旌海外,发初涯涘,神异初彰,闿惠覃布,诞惟圣天子赫濯之威,以致百灵效顺,川海徵祥,亶其然乎!
" C* F4 H0 ~( l$ i# c$ P' z  昔贰师剑刺大宛之山,而流水溢出;耿恭拜祷疏勒之井,而清泉奔涌;并能拯军士于渴乏者,著万里之奇功。乃今井养不穷,三军获福。予之不敏,其曷以答兹鸿嘉之赐哉!是用勒之贞珉,以志不朽云。
. D7 o8 Z/ w& k1 x) {  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 日
+ Q, _% j8 }/ l  F: r* K  相关故事
6 F! h  ~5 ^. ]$ z  师泉井,位于平海湾畔朝阳山麓下。它背靠天后宫,面临湄洲岛,满潮时,距大海不过一百来米。
/ P' A+ Y( i5 @7 V7 k3 z* P  师泉井修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十月。当年,水师提督施琅将军奉命率领万余清兵准备收复台*湾。当他挥师南下,屯兵平海,操练水师时,吃水难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本来被称为“界外”的平海,十年九旱,水贵如油,其时又适逢罕见的大旱,加上大军压境,吃水问题犹如雪上加霜,益发突出。怎么办?望着士兵们口渴唇裂,萎靡不振的样子,作为提督闽浙水师总兵的施老将军五内俱焚,夙夜忧叹。他深知,如不尽快设法解决吃水问题,那么,收复台*湾的整个作战计划岂不全部泡汤?, d8 ]0 N( a5 r8 F( K6 t. u2 d
  为此,他走访了当地许多百姓,可是没有一个人能为他指点迷津,把个老将军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一日,老将军来到澳仔尾,站在一块巨大的礁石上,举目远眺烟波迷茫的台*湾岛,海峡裂岸的涛声掀起他心底的波澜……海滨仲秋夜的独特风景他无心欣赏。带着重重的心事,他回到了宿营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迷迷糊糊中,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妈祖娘娘从天后宫的神龛上走下,向他款款走来,笑容可掬地对他说:“施将军何必如此长吁短叹,水不就在宫的门口!”言毕,飘然而去。南柯一梦,仙人点化,使将军如梦方醒,茅塞顿开。翌日,他便带领士兵在天后宫门口的海滩上挖井取水……
% f+ n) y9 L6 N! T2 X" p2 j0 y% T  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用两天时间,挖了两丈多深,奇迹便出现了:但见泉水汩汩突涌。老将军俯身捧了一口喝下,有如玉液琼浆,清冽甘醇,直往心底,好不惬意,把个老将军乐得仰天大笑。这洪钟般的阔笑和着大海的波涛,漂洋过海,与阿里山的林涛遥相呼应。为表志记,施老将军欣然命笔,写下了“师泉”二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师泉”石刻迄今还屹立井旁。他还命人刻下他的“师泉井记”的碑文。* X# `8 T8 p3 S
  师泉井的砌石与天后宫的木柱、回廊条石等均为108。据说,这是由天干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衍化而来的。相传,井边的那个状如龟*头的石头,干旱时,只要你在龟|头上连磕三下,那么便会泉涌如潮,永不干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5: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祖面, m( V2 F: t: B/ h3 d
  妈祖面是福建莆田沿海地区的一种汉族特色小吃,属于闽菜系。她是当地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肴,连每逢亲友来访时,当地主人便会特别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着妈祖赐予的平安、吉祥、富贵、长寿的线面,来迎接尊贵的客人,彰显主人的诚意和良好的祝愿。) v% E4 X" J0 K- v1 U2 H
mzmgp1.jpg 8 e0 s9 w" c+ U" ^- n+ L
  中文名:妈祖面
  l, `1 O  h1 c' e  性质:特色小吃2 a5 ?) `4 d: K5 C" |
  原料:面线,花生仁,五花肉
, L. Y+ g$ R, t+ k  寓意:平安、吉祥、富贵、长寿$ S9 i% {8 R0 Y" i4 w% w, n
  所获荣誉:1993年8月荣获中国爱迪生杯金奖4 E7 i& I3 d9 H7 k
  流行地区:莆田沿海地区
1 r+ |4 H* `2 {5 Z' W. f mzmgp0.jpg
$ q' Q; ~6 [# Z, \6 Y  菜系简介" u, S  J0 \; P% @4 S
  妈祖面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户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征平平安安又一岁。& V! D9 }' g+ z" ~
  妈祖面因寓意吉祥,又被称为莆田的状元小吃。莆田的老人们常说,长长的妈祖面又名长寿面,寓意添福添寿,因此,每年春节“必吃”。- i4 ?6 ^( \5 O; j. o$ d! g
  为什么叫妈祖面?原来,古时候,莆田沿海的渔民们,在出海之前,其家人都会给他们煮上一碗妈祖面,以祈求出海捕鱼的渔民能平安归来。随着妈祖信俗的不断传播,妈祖面逐渐成为莆田寻常百姓家的一道主食。
! \5 J) I$ z: c; a5 c* G* w3 t  莆田沿海特色小吃品种繁多,风味独特,风行于市面就有百余种之多。最具风格的是“妈祖12道宴菜”于1993年3年8月荣获中国爱迪生杯金奖而名扬海内外,其中妈祖寿面更是其菜肴中的精品了。6 t. b9 B6 o# D4 w0 V7 R* @8 P3 t& u
  其实,妈祖面在福建莆田沿海地区的民间风俗中,赋予良好的意愿。因为莆田古称兴化,在人们生活习惯中,“兴化粉”( 兴化米粉)与“妈祖面”(妈祖寿面)是两道最负盛名的汉族特色小吃,尤其是妈祖寿面,她不但是当地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肴,连每逢亲友来访时,当地主人便会特别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着妈祖赐予的平安、吉祥、富贵、长寿的线面,来迎接尊贵的客人,彰显主人的诚意和良好的祝愿。' C$ b' N' e  o' Z0 j
3 @  ^! f2 w" z( g* l" _  e' w' m, w
  制作工序: A. c* o6 w+ s; p; X' O: \) S
  妈祖线面在制作过程中选料考究,主要有上等精白的面线、颗粒饱满的花生仁、朵儿圆满的香菇、色泽清丽的干黄花菜、自家生产的鸡或鸭蛋、新出炉的油炸豆腐条、新鲜五花肉、新近晒干的紫菜等,加上烹饪所用的调料,一应俱全地准备到位,方可进行制作。9 q$ W2 b! g( P# K; @8 b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把新炸的花生油放进热锅中,用文火先把花生仁慢慢炸至色泽红润脆熟后捞出,直接附上盐巴精末于其上;在热锅中放上花生油,将淘净的干紫菜扯成丝状后,并排置于油锅中烤去水分,直至清脆后铲出置放一边备用;再将一般以每碗各四块五花肉放进锅中煎熟后,留置待用。然后将去壳后的整个鸡或鸭蛋汁放于锅底,加以文火烧之,用锅铲往四周拨其蛋黄,形成圆形的蛋黄饼,待熟出锅后,用刀切成条块放于一边备用。  Q( h  ^. B8 ], l6 h% p2 _4 I+ H
  完成以上几道工序后,妈祖寿面的制作便进入煎汤和面的最后过程。在煎汤的制作中,先将香菇、黄花菜、油炸豆腐条等混合于汤中烧开,辅上青菜、蒜、葱、精盐、味精、酱油等调味适中后勺出,即成汤。在最后的和面过程中,先将适量的水烧沸后,把精细的线面去掉脖子中红绳后,把其抛进滚滚沸腾的水中煮,待线面熟透后,用少量的冷水渗进沸点的面食中,使线面更俱柔韧性,口感更佳。然后马上捞上放进垫有青菜的碗中,浇上汤汁,点少量地瓜酒后,在线面上方以八卦的图腾方式,相隔分别放置着五花肉、蛋块、豆腐条,顶方以紫菜、黄花菜及花生仁点缀其中,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妈祖寿面便呈现在客人面前了。
7 y: z# Z: y+ g9 g: D& m
  Z, l# [( g0 t" u' Q  发展现状" I' E( @* q& e( \$ b9 ^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逢客人来时,好客的主人依然会烧几道丰盛的菜或直接带客人上饭馆进行宴请。妈祖寿面便只有在红、白事或庙会、节庆等隆重场合中,才制作这道用料考究、制作繁琐的特色菜,以宴请宾朋好友或善男信女们。特别是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好转,民间往来频繁,这道寓意着平安、吉祥、富贵、长寿的妈祖特色小菜,更受妈祖信奉者的喜爱而声名远播,成了莆田沿海众多名菜肴中的精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