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17|回复: 7

[學者專題] 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1: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起

吴起

' f* P8 x4 Q( m! V; f$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1]
! g6 _4 J& k! K0 b/ k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司马迁著《史记》时,将孙武和吴起合立于《孙子吴起列传》。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时,将李悝和吴起合立于列传中。[2]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一书,由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后人将孙武、吴起并称为“孙吴”。[3]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4]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5]0 M. }. `7 h1 H2 g0 u( A. e
' E$ X" [8 h( y$ a5 x  b9 y

相关帖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平
1 q; _! ]2 d7 c& c" l9 q% h3 V- b# N' m( Y' ]( U# C( D+ o; E% }4 X
早年
4 H8 ~. f! U% T7 r2 j8 K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后来吴起拜曾参之子曾申[注 1]为师,学习儒术。吴起的母亲病逝,他没有回家奔丧,曾申恼怒吴起不孝,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于是弃儒学兵,侍奉于鲁国季孙氏门下。[6][7]7 u* d) j1 e5 A" w% I) ?4 G; _
- i9 }0 c, m5 [- ]
侍奉鲁君 - I1 t) M$ E8 K' y0 {
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的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和安阳[注 2]。[9]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穆公对他有所怀疑。吴起渴望成就功名,于是杀掉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注 3]取胜后的吴起引起鲁国群臣的非议,有人在鲁穆公面前中伤吴起说:“吴起是个猜疑残忍的人,早年杀*死乡人,又因为不孝被曾申逐出师门,君上对他有所怀疑的时候他就杀*死自己的妻子。况且鲁国是个小国,一旦有了战胜国的名声,就会招致各国的攻打。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君上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穆公于是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11]而吴起的主公季孙氏也因懈怠宾客被杀,[12]经人劝说,吴起离开鲁国投奔魏国。[7]
( `8 P- X9 L# S% p8 @; Q6 \) u: t) j8 T6 T
投奔魏国 * o3 B* W( w5 ^$ y' w
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贤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询问吴起为人如何,李悝说:“吴起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连司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于是任命吴起为将军,辅佐乐羊攻打中山国。[13][14]
5 ~& [4 e# T1 O* t吴起担任将领期间,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亲自替他吸吮脓液,你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年吴将军替我丈夫吸吮毒疮,他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替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啊。”[注 4][15]; B& S4 S$ H9 K' t
) A2 R, e* i; w5 V- A5 U
西河郡守 - ?( }8 _. Y/ s/ t, M
主条目:河西之战 (战国)% L  z" m+ g; m* E  S
前409年[注 5],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临晋(即王城,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东南)并筑城。[17]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今陕西省华县),攻克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并筑城。[18][19][20]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并筑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南)加以防守。[21]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22]这样加上前412年被公子击占领的繁庞(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23]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经翟璜推荐,由吴起担任首任郡守。[24][25]
+ ^$ t- G. L% U1 P( s0 y$ V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向子夏学习儒家思想,[26]并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吴起规定凡是能够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注 6]之弩,背负箭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税。武卒经过吴起的严格训练,成为魏国的精锐之师。[27]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为抵御秦国的进攻,修筑了吴城(今山西省孝义市西南)。[28]据《吴子兵法》记载,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期间共与诸侯军队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不分胜负。[29]
, @. N; L3 |# }  _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和大臣们乘船在西河郡巡视,魏武侯感叹道:“河山这样的险峻,边防难道不是很坚固吗?”大臣王错[注 7] 在旁边附和道:“这就是魏国强大的原因。如果您再修明政治,那么我们魏国称霸天下的条件就具备了。”吴起回答说:“我们君侯的话,是亡国的论调,你又来附和,这就更加危险了。”魏武侯气愤地说:“你这话是什么道理?”吴起回答说:“河山的险固是不能依靠的,霸业也从来不因为山河的险固而产生。过去三苗居住的地方,左有彭蠡湖,右有洞庭湖,岐山居北面,衡山处南面。虽然有这些天险倚仗,可是政事治理不好,结果大禹流放了他们。夏桀的国家,左面是天门山的北麓,右边是天溪山的南边,庐山和峄山在二山北部,伊水、洛水流经它的南面。有这样的天险,但是没有治理好国政,结果被商汤击败了。殷纣王的国家,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漳水和滏水,面对着黄河,背靠着山。虽有这样的天险,然而国家治理不好,遭到周武王的讨伐。再说您曾经亲自率领我们占领、攻陷了多少城邑,那些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敌兵不是不多,然而能够攻破它们,那还不是因为他们政治腐*败的缘故吗?由此看来,依靠河山险固,怎么能够成就霸业呢?”魏武侯十分赞同吴起的观点。[注 8][30]
" R& f/ F! k' l3 i5 g( T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威信很高。魏武侯继位后,魏国国相一职空缺,许多人都认为吴起能够顺利当选,但最终魏武侯任命田文为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我与您比一下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死战,敌国不敢图谋侵犯魏国,您能和我比吗?”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国库的储备,您能和我比吗?”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拒守西河郡让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让韩国、赵国都服从归顺,您能和我比吗?”田文说:“不如您。”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官位却在我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官位比您高的原因啊。”[注 9][31]3 o2 }$ ^6 B6 X  q3 u7 E; I/ H
6 P$ `; c+ ?- i: t
阴晋之战 & F, P2 j2 b+ P2 \, V# E8 L: W$ R
主条目:阴晋之战- R/ _, A9 d+ j
魏武侯曾按照吴起的建议在庙堂设宴宴请士大夫,席间设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贵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无功者坐后排,只有酒席,没有贵重餐具。宴会后又在庙堂门外按功劳大小赏赐有功人员的父母妻子。对于死难将士的家属,则每年派使者慰问,抚恤他们的父母。
  x8 C! G2 D; C  V此措施实行三年后,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南)。魏国的士卒得知这一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动穿戴盔甲准备抗敌的达数以万计。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注 10][32][33]
, p( a) B! s2 A% v8 b& [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山东省滕县东)。[注 11][34]
8 K$ |; _+ v8 s9 V0 q& Z' n, M8 G1 f8 G1 S. w
投奔楚国
8 a  _3 C. X8 j: G% u3 M/ w田文死后,公叔[注 12]出任国相。公叔非常畏惧吴起的才能,他的仆人向他建议说:“吴起为人有骨气又重视名誉声望。您可以对魏武侯说您的国土太小,容纳不了吴起这样的人才。当魏武侯问您怎么办时,您就建议魏武侯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吴起,如果吴起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就一定会迎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留下来的打算,就一定会推辞。然后您找个机会请吴起到家里来做客,在宴会中故意惹公主发怒,当她当面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这样羞辱您,就肯定不会娶公主了。”公叔采纳了他的建议,吴起见到公主如此羞辱国相,婉言谢绝了魏武侯联姻的邀请。魏武侯从此不再信任吴起。[35]8 W& S4 j) T: E
王错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魏武侯于是派人召唤吴起。吴起行进至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时,停下车回头遥望西河郡,眼泪一行行流了下来。他的车夫对他说:“我私下观察您的心志,把舍弃天下看得就像扔掉鞋子一样。如今您离开西河郡,却流下了眼泪,这是什么缘故啊?”吴起擦去眼泪回答说:“你不知道,如果君侯信任我,让我尽自己的才能,那么我就可以帮助君侯成就王业。如今君侯却听信小人的馋言不信任我,西河郡被秦国攻取的日子不会久了,魏国从此要削弱了。”吴起于是离开魏国投奔楚国。[36]
% ], f; a: n% P
2 a) z' c% X9 k- K吴起变法 0 A, Q) V" R7 e- l! @% o% F
主条目:吴起变法+ g, I$ P) b8 g+ P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才能,任命吴起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期间他曾两次巡视至息县(今河南省息县),向屈宜臼询问在楚国的为臣之道,但屈宜臼对吴起将要在楚国进行的变法持坚决的反对态度。[37]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1.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2.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3.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38][39][40]4.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41]5.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42]6.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43]( A! E- C+ K" l7 S1 f% l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44]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注 13][46][47]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48]
/ J$ m1 p2 c5 I7 h; B身亡 , @" S2 ~; H/ u" D
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49][50]阳城君因参与此事逃奔出国,其封地被没收。[51]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52][53]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54]) M$ k6 W, A+ E! z
" d1 c4 f$ i8 h2 m' y! c7 W
死后 . H) N4 L& K. D  k* c5 ?! T& K
吴起在魏、楚两国*军事、内政方面的成就在战国时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后任魏国国相的公叔痤在浍北之战获胜后主动将战功让给吴起的后人,并称获胜的原因是受“吴起的余教”。[55]与吴起同为卫国人的商鞅,受吴起的影响也很大,如在商鞅变法中的徙木立信和什伍连坐法都是仿效吴起的措施。[10]( r6 n) N4 ~9 x& q2 q) `
: A3 S9 \0 s( c  V( Y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编辑]
1 K2 l$ m" V/ L* e. J
6 n2 C: K% D! k" L3 e; z《汉书·艺文志》兵家权谋论著中记载吴起著有《吴起》48篇。[56]现存《吴子兵法》仅有六篇,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这些篇目。《吴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北宋时期将《吴子兵法》列入《武经七书》中。  c( Q+ Y* y5 y8 B! _
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的成书与吴起有关。最早把吴起同《左传》联系起来的是清代的姚鼐,他认为《左传》并非一人所写,左丘明有草创之功,但编撰增补工作主要是由吴起等人所为,[57]近代学者童书业赞同这种观点。而钱穆和郭沫若则认为《左传》成书于吴起而与左丘明无关。这两种观点都尚存争议。[5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思想
: X, U! U+ r0 c& |5 M9 [1 Y# r: ~, }" @# T. \3 s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59]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60]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61]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62]
3 L' u. S5 H* f' H' n# M吴起主张兵不在多,要建立一支平时守礼法,战时有威势,前进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的军队。[63]建立这样的军队,要选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杀敌立功的人,为他们加官进爵,厚待他们的家人,让他们作为军队的骨干。[64]对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异,使其发挥各自的特长。要按照同乡同里编组,同什同伍相互联保,对部众严格管理。[65]采取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万人教三军的教战方法,严格训练。让士兵适应方阵、圆阵的变化以及掌握队列的前、后、左、右、坐、起、进、止等动作,[66]熟悉金、鼓、旗、铃等指挥号令。[67][68]前进有重赏,后退有重罚,赏罚必信。[69]奖励有功者,勉励无功者,抚恤和慰问牺牲将士的家属。[70]要选拔文武兼备、刚柔并用、安抚士众、威慑敌军、决断疑难的武将作为军队的主将。[71]
; E# e# \4 d8 T4 W吴起主张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地理条件、政治状况、人民习俗、经济实力、军队素质和军阵阵法等特点,制定不同的军事策略,为此他针对六国不同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作战方针和战法。[72]吴起还强调要摸清敌人的部署情况,选择其薄弱环节进行打击,为此他列出了八种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出击、六种不需占卜不要与敌作战的情况。[73]吴起还主张用兵要随机应变,为此他提出击强、击众、谷战、水战、围城等具体战法。[74]此外,吴起还最早对养马和骑战做了专门的论述。[75]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逸事
4 ?4 c# N# b. H' D9 V2 Y) {5 C
2 X& A+ J& G, x谏魏武侯6 p, i5 @& o- l2 f3 Y- u8 B. x
魏武侯曾向吴起询问国君继位后第一年称作“元年”的含义,吴起回答说:“元年就是国君必须要行事谨慎。”魏武侯问:“如何行事谨慎?”吴起说:“君主必须端正自身。”魏武侯又问:“君主应当怎样端正自身?”吴起回答说:“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话有什么办法能端正自身呢?那应当广开言路并从中选择,使自己的心智聪明。古代的君主一开始处理国政时,士大夫如有进言、士人如有请见、百姓如有请求,君主一定会满足他们,公族如果有人来请安问候一定接见他们,四方有人来投奔都不拒绝,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双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赏俸禄必须要周到,使用刑罚必须要恰当,一定要宅心仁厚,时常惦记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患,这样就不会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风要正派,亲信的大臣必须亲自挑选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职务,管理百姓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家族手中,这样君主就不会失去权力,这都是《春秋》中的嘱托,也是君主继位后第一年必须要做的大事。”[76]" \% ]" R- P( ?5 S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有人曾把楚庄王的话告诉过您吗?”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忧虑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话中,他说过:“诸侯中能得到师傅的可称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称霸诸侯,得到提出疑问的人的能够保全国家,自行谋划而没有谁能比得上的会灭亡。”现在凭我这样的本事,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的国家将要灭亡了!因此我深感忧虑。’楚庄王因此而忧虑,而您却因此而高兴。”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77]# j; {* F6 A3 G6 T) s: q% N

  A  F" N& T: y5 [1 N( O' d* b8 |吴起攻亭, g+ l  t8 K  v
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靠近魏国境内。这个岗亭会对魏国的种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它。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说:“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它,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说:“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赏赐如前。”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们争先恐后参战,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了。[注 14][78]0 b* e# q$ ]$ Q& t; X& b# n
7 x8 y$ G3 S; K& k: s
吴起守信
+ C+ ]" m7 d1 B( f5 j+ _7 K/ j吴起出门遇见一位老朋友,便邀请他来家里用餐。这位老朋友让吴起先回家等他,说他过一会就去。吴起说:“那我等您来了再吃。”这人到黄昏都没有来,吴起也不吃饭,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请这位老朋友。直到这位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79]
5 W( e9 Z0 D; G  l/ L" r! H, I2 `' k" u' e; p, \0 V2 V
吴起休妻0 U* c/ Y. o" S  U* W$ E
吴起让他妻子织一条丝带,结果长度比他要求的短了一些。吴起让她去改一下,他妻子答应了。等到织好了又量了量,还是不符合吴起的要求。吴起非常生气,他妻子回答说:“我开始织的时候就把线定好了,不能再改了。”吴起于是休掉了妻子。吴起的妻子向她哥哥求助,她哥哥说:“吴起是制定法令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为大国建立功业。他的法令必须先要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兑现,然后才能推行下去,你不要指望再回去了。”吴起妻子的弟弟后来被卫国国君重用,想凭着自己的身份去求吴起与其姐复婚。吴起没有答应,反而离开了卫国。
2 m! {9 L; \# B另一种说法:吴起把织好的丝带拿给他妻子看后让她织条一模一样的,等到丝带织成后一经比较,新织的那条特别好。吴起说:“让你织条丝带,要求像那条一样。这条织得特别好,是什么原因?”他妻子说;“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所以织的更好。”吴起说:“这不是我的吩咐。”于是让妻子穿好衣服,把她休回了娘家。她的父亲前去求情,吴起说:“我在家从来不说空话。”[8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价
+ y7 J  m) `. y
9 v" C. I* M  \! h) L( o6 K正面评价# ~, N; n1 L; \% v; t, o1 F2 Q4 S
吴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军事上他拥有卓越统帅能力、先进军事思想,他料敌合变、爱兵如子,吴起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在历朝历代都享有极高的赞誉:临武君评价吴起:夫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上者,变轴攻夺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81]鲁仲连称赞吴起: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82]尉缭子称赞吴起: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83]班固称赞吴起: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84]曹操评价吴起: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85]东晋的葛洪称赞吴起:孙吴韩白,用兵之圣也。[86]《旧唐书》评价吴起:凡言将者,以孙、吴、韩、白为首。[87]武成王庙有诗称赞吴起: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幼学琼林》中称赞吴起:孙膑吴起,将略堪夸;穰苴尉缭,兵机莫测。[88]郭沫若称赞吴起: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与商鞅并称的。[89]7 v. i' P% I7 H4 o3 ?
此外,吴起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过改*革使魏、楚两国富国强兵,他在政治上的贡献也得到广泛赞誉:范雎评价吴起: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蔡泽评价吴起: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90]韩非评价吴起:楚不用吴起而削乱。[91]明朝的思想家李贽称赞吴起: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伯。[92]
2 ^' [& _8 Q" {' |( O1 g+ c) \1 R: [1 g( [# G% x, I
负面评价
' ]- P0 x8 ~) N吴起贪恋功名,为取得成功不择手段。他杀妻求将、为子不孝和好色的人格缺陷为这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增加了人生污点,也成为文人墨客诟病的对象:唐代的白居易作诗贬斥吴起: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93]唐彦谦有诗讥讽吴起: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94]南宋的徐钧作诗评价吴起:兵书司马足齐名,盟母戕妻亦骇闻。[95]南宋的于石作诗批判吴起: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96]; q2 E1 j, ~  L% K6 b) ^
此外,对于吴起执法严格、不近人情,用兵杀伐无度,造成横尸遍野、生灵涂炭的行为也多有非议:司马迁评价吴起: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97]班固评价吴起: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B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故可变而诈也、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98]曹丕评价吴起: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99]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 {4 L& u; m/ ^/ j. a  ~+ |
) ?  w' l9 \: s! e" Q
吴起县; o& J# s0 g* }1 {; i# i5 q8 d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邻靖边县,西南邻甘肃省华池县。1819年,清朝在靖边县首次设立吴起镇。相传战国名将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吴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M率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会师,结束长征。1942年,设立吴起县,后改名吴旗县。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属延安市管辖。' G4 G% O" ~- H2 c/ D- m
吴起县境内建有吴起广场,广场中心树立有吴起雕像。[100]. f: v* M& h" b1 h

$ c. Q' e# |3 T. d3 N4 H) d" [' H2 J起台镇
, x7 C2 {1 R; a* M起台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境内,相传吴起率兵东征讨伐齐国,曾在此地安营扎寨,筑起高台点将练兵。两军交战在即时吴起忽闻老母病故,悲痛万分。但吴起以国家为重,率兵出战大获全胜。后人为纪念吴起在此筑寺祭祀,名为“吴起台寺”,简称“起台寺”,起台镇由此得名。因历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并在此立碑,现该碑仍树立在起台镇。[101]& @- }! Q+ e: K1 Q" Z
' b" [) }7 k( I3 C4 e4 r) `
文学形象5 y! \6 |8 ]/ H6 Z
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吴起于第八十五回《乐羊子怒餟中山羹 西门豹乔送河伯妇》中登场。在第八十六回《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中,吴起在鲁穆公手下任职,娶田氏之女为妻。齐国国相田和与田忌、段朋率军攻打鲁国,吴起杀妻取得将位后到达前线,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手下的信任。两军对峙时,田和派部下张丑前往吴起营中打探情报,吴起隐藏军中精兵,故意向张丑展示军中老弱病残,并款待张丑说无意与齐国作战,只想求和,让他麻痹大意。张丑回营时,吴起暗中调兵遣将尾随其后,偷袭齐军主营,齐军大败。田和随后命张丑带美*女二人、黄金千镒贿赂吴起,又暗地散布吴起受贿通齐的事情。鲁穆公得知后罢免吴起的官职准备治他的罪,吴起逃奔魏国,居住于翟璜的家里,经翟璜推荐后担任西河郡守。秦惠公死后,吴起趁秦国君位动荡之机夺取河西五城。其余描述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基本相同。[102]( O* W! ]$ L  Z0 G. {
此外,还有现代作家孙开泰、孙东以吴起为生平的长篇历史小说《吴起传》。[10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1: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5 g; `) p5 z5 X# [  n" Z+ F

+ g4 l1 u+ f: B^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起拜曾子为师,参考曾参于前435年去世,所以曾参不可能为吴起教授儒学。王应麟《考证》引刘向《别录》: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吴起的师傅是曾申而非曾参,曾申为曾参之子,也称为曾子。, A2 i3 g0 y% U$ T; @5 V
^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作葛及安陵。《史记志疑》记载安陵、安阳皆非鲁地,疑有误。而葛乃莒字之误。《史记索隐·项羽本纪》参考《后魏书·地形志》记载己氏有安阳城,在宋州楚丘西北四十里有安阳故城,位置在今山东省曹县东。但杨宽经过考定认为此安阳在东阿,即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五十里阿城镇,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62页。[8]
4 m1 X2 Z0 J1 T$ J^ 钱穆所著《先秦诸子系年·五十·吴起仕鲁考》一文认为鲁穆公任用吴起为将大破齐军正是在此战,[10]但杨宽不赞同此观点,他认为此战是鲁国大败,而吴起弃鲁奔魏的时间不详,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155页。[8]
4 B( S; R' Y, V8 s9 m+ w^ 此段《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三》、《艺文类聚·卷五十九·武部》和《说苑·卷六·复恩》也有记载,但内容与《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有不同。
; Q2 K8 s1 T' N$ |^ 关于吴起夺取秦国临晋的时间,《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及《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记载有误,此处采纳林剑鸣所著《秦史稿》的观点,见林所著《秦史稿》第170页。[16]! c; D( A8 U/ F
^ 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合今30公斤。7 W/ b. b6 q: J! T$ Y' _
^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记载大臣名叫王钟,参考《古本竹书纪年·魏纪》“钟”一作“错”,此大臣名应为王错。% D: h2 n; b/ I7 d9 R$ w
^ 此段《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也有记载,但内容与《战国策》有不同。3 e" Z& K0 T" c9 @! R
^ 此段《吕氏春秋·卷十七·审分览·执一》也有记载,但内容与《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有不同。《吕氏春秋》田文作商文,但马非百所著《秦集史》认为田文的称呼有误,见马所著《秦集史》第433页。[2]9 {$ i+ t. y1 n* J9 w
^ 关于阴晋之战的战况,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详细叙述见林剑鸣所著《秦史稿》第171页。[16]
: M4 e+ h( d' V9 e4 [" L^ 钱穆所著《先秦诸子系年·六十·魏武侯元年乃周安王六年非十六年辨》一文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考定魏武侯元年应为前396年,并将此事由《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的记载移前十年,又考定吴起奔楚的时间在前384年。[10]但杨宽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认为吴起奔楚应在前390年,阴晋之战和伐齐至灵丘的主将皆非吴起,见杨所著《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第223页和第225页。[8]
! I3 G4 D# D. r! |& [: U5 j^ 《史记索隐·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韩国公族,梁玉绳认为此公叔为公叔痤。参考《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公叔痤为魏将》公叔痤主动让功给吴起的后人,公叔痤应该不是主动陷害吴起的人。《吕氏春秋》记载陷害吴起的人是王错。
% P. ~& }/ m+ D- \^ 关于吴起变法的成果,《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引用纵横家的言论多有夸大,此处采纳杨宽所著《战国史》的观点,见杨所著《战国史》第97页。[45]- X4 m9 X4 Z  ]- P/ j# O# @8 ]
^ 此段《吕氏春秋·卷二十五·似顺论·慎小》也有记载,但内容与《韩非子·内储说上·说三》有不同。
8 l9 Y6 O, \: F3 G8 H参考资料[编辑]
% H1 l2 q+ D  Q0 M& ]1 |3 n, A- o; L8 C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吴起,卫左氏中人也。
3 Z3 F% k. G% w3 B) T! o2 J* A- \& z^ 2.0 2.1 马非百. 《秦集史》人物传二十五之三. 中华书局. 1982年8月.2 Z& |& y" K( T8 T) N0 R5 t* v2 u
^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
1 B3 I( n# t- d: A! L^ 《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唐肃宗)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晶国君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
& A: k3 w0 T% H, c^ 《宋史·卷一百零五·礼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除本传已有封爵者,其未经封爵之人…魏西河守吴起封广宗伯…西庑,吴起…凡七十二将云。
: j% K! O) L3 f3 ~5 I. G^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 q% F/ h  R; F; q- c* W% T^ 7.0 7.1 《韩非子·说林上》:鲁季孙新弑其君(应为鲁季孙新被弑),吴起仕焉。或谓起曰:“夫死者始死而血,已血而衄,已衄而灰,已灰而土。及其土也,无可为者矣。今季孙乃始血,其毋乃未可知也。”吴起因去之晋。
+ a) s+ T. d5 f: P+ c^ 8.0 8.1 8.2 杨宽. 《战国史料编年考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7208031851.
! t) h- Y* t/ e& o^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齐宣公)四十四年,伐鲁、莒及安阳。8 K1 u" v: U& ^
^ 10.0 10.1 10.2 钱穆. 《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上海书店. 1992年. ISBN 7805694745.
' @& }! V  |5 }5 r0 z$ c^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9 g" w4 W  y; C/ T: L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季孙好士,终身庄,居处衣服常如朝廷。而季孙适懈,有过失,而不能长为也。故客以为厌易己,相与怨之,遂杀季孙。
- E. y+ m+ e9 L7 }* [* z& r, r% D3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 @+ p+ ?  @1 }3 S^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三》: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2 w- Y0 e6 m* H* t+ y; x4 d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 ?3 M, e) V* D( B$ l: h3 w^ 16.0 16.1 林剑鸣. 《秦史稿》.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 n, w9 I& G2 o: G# ]: }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十六年(应为三十七年),伐秦,筑临晋、元里。6 t4 N" D0 z( q* M8 i7 M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十七年(应为三十八年),伐秦至郑,还筑洛阴。. Q4 _  e. @3 y# Y. K& P1 P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0 M2 H+ h) n8 I$ i^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于是魏文候以(吴起)为将,击秦,拔五城。
5 [; w. x1 H- E"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简公)七年,堑洛,城重泉。
" Y% v+ ^9 [' s0 V^ 《尉缭子·武议》:吴起与秦战, 舍不平陇亩,朴樕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 y& o, x2 G: k6 T  J* Y^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十三年(应为三十四年),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
0 d; D! C4 d2 p' L1 f^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6 Q3 g) I% V: Q. W& d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 k1 A& s: i% W^ 《史记·卷一二一·儒林外传》:子夏居西河…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 Q/ w2 }+ D: x  u: |- P# _^ 《荀子·议兵篇》: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G1 K: w! n3 o: f
^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二·山西四》:吴城,(孝义)县西南七十八里。战国时,魏吴起为西河守,筑此城以拒秦,因名。: i7 f# g# ^5 ]! \& m
^ 《吴子·图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 T* J7 N3 f9 K$ J^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钟(应为错)侍王,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信不足保也;是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溪之阳,庐、峄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
% d3 c6 I& S8 E9 X4 S) E^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 Y, k3 _8 _, A; @& ]! H3 h% @0 w^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三十六年(应为魏武侯七年),秦侵阴晋。7 P2 E# ^9 ~% D7 Z, ]
^ 《吴子·励士》: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饷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看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看席无重器。饷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遣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放行矣。”起对曰:“…君试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士之功也。- w; d0 U' o" r/ F% K8 o6 z
^ 《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武侯)九年,使吴起伐齐,至灵丘。4 ^: i+ \! K* `- V& G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9 H' Q: D+ n1 i6 Z! B
^ 《吕氏春秋·卷十一·仲冬纪·长见》: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8 S# L. k' y2 E; s0 r0 u' ^4 |
^ 《说苑·卷十五·指武》:吴起为苑守,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为苑守,先生将何以教之?”屈公不对。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起问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为之也!”屈公曰:“子将奈何?”吴起曰:“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屈公曰:“吾闻昔善治国家者不变故,不易常。今子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闻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殆人所弃,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鲁兵不宜得志于齐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于秦而得志焉。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主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吴起曰:“起之为人谋。”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处而笃行之,楚国无贵于举贤。”' A( H5 S, n9 ]* [7 X
^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 o  c; }- H% |6 K0 |9 c^ 《韩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N" m4 T8 u  u
^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馀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馀,臣不得而为也。”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
3 E" a6 W. ?; |* Q0 O$ N8 T" S^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图毁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 A. @) o: h3 b/ Y( m* n3 D0 ?7 y^ 《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
5 u3 q' v7 [& W; K- _, B^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义赏》:郢人之以两版垣也,吴起变之而见恶。《吕氏春秋》注云:“教之用四。”- s4 G0 _" `+ L/ u# E
^ 《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
2 ]$ R- d; g1 S: k/ q& w3 M6 g^ 杨宽. 《战国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6年12月.
: x7 g; z1 S0 Q5 o^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敬侯)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八年(应为七年),拔魏黄城。
& [( S+ m3 m3 v' l3 ?3 F^ 《战国策·卷十二·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
6 h6 ~/ Q2 {8 u  g, C3 ^) ]& p^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 t( J) e4 |. e$ i! {) c) Z^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3 u* f2 L1 R% ?( X4 k' t  L, r
^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荆王死,贵人皆来。尸在堂上,贵人相与射吴起。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王!”吴起死矣,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
1 d& S9 v/ E* W% R^ 《吕氏春秋·卷第十九·离俗览·上德》: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
6 P8 H4 X- {% Y, {! e^ 《韩非子·难言》: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
7 k. _7 w$ X. I( I& r/ S^ 《淮南子·卷十·缪称训》:故商鞅立法而支解,吴起刻削而车裂。
7 o) i; k& v+ _2 T. u9 Q) D^ 《韩非子·问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 T2 c' k1 H$ z: I2 A^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公叔痤为魏将》:魏公叔痤为魏将,而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说,迎郊,以上不田百万禄之。共叔痤反走,再拜辞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挠拣而不辟者,此吴起余教也,臣不能为也。”…于是索吴起之后,赐之田二十万。
4 k/ S; x9 Y& S3 `^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吴起》四十八篇。有《列传》。6 J0 l* F# c) G6 C
^ 《左氏补注序》:《左氏书》非出一人,累有附益,而由吴起之徒为之者盖尤多。
# ?, X# n2 v) ?( ]) o! K4 Q4 J# z' l^ 孙开泰、徐勇. 吴起也是史学家. 《吴起传》附录四 (中文(简体)‎).9 }8 e$ x$ L6 M* d- n
^ 《吴子·图国》: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玆,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5 Q% h) h* {% W^ 《吴子·图国》: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8 u8 r4 i- Q' C$ t! f
^ 《吴子·图国》:是故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 h" s7 w  p# f( g+ N
^ 《吴子·图国》: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7 Y2 v6 d2 c2 N" |9 K
^ 《吴子·治兵》: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0 i- A# K- [0 u- x; Z+ o. P
^ 《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审能料此,可以击倍。5 u% I8 L, Y: |# w& {& \1 G, \
^ 《吴子·治兵》: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
' k+ \  ]0 Q# `& V3 ~6 @^ 《吴子·治兵》: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 ]/ X9 A% t. c$ S9 q
^ 《吴子·治兵》: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辩,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D7 b$ h, U+ ?6 b2 x
^ 《吴子·应变》: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 L7 W* {! G/ E
^ 《吴子·治兵》: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 Q8 K/ R) J2 m" L^ 《吴子·励兵》: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 T; ]' t: P' ~0 p$ P
^ 《吴子·论将》: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敌。
3 M( h# O# n4 N1 k% n, D7 C6 ?^ 见《吴子·料敌》。) v- ?- [" r/ e2 g2 @6 o: G
^ 《吴子·料敌》: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有不占而避之者六…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l  d! R! |7 O  f9 a. `
^ 见《吴子·应变》。
; }9 ^5 s' k% W2 N1 ]" a4 s^ 《吴子·治兵》:武侯问曰:“凡蓄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 C, f6 V: _5 N& v% w0 o^ 《说苑·卷三·建本》: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7 e9 r$ B# _. w2 n: i
^ 《荀子·尧问篇》: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谷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群臣莫能逮,吾国几于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 _# G) a% y* B* M" t^ 《韩非子·内储说上·说三》: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遂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c' v. T; Y5 }9 D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六》: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5 c  V) X$ `; r! N^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三》:吴起…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于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 r0 ?8 ?) C6 K
^ 见《新序·卷三·杂事》。* Y& B3 ?' f( I7 X
^ 见《战国策·卷十三·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3 |! h. v2 O# D5 p4 _1 \. B, d
^ 见《尉缭子·制谈》。# |( {+ h" l# o1 q/ C
^ 见《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 C. n: i8 A1 [* i+ r( K+ E^ 见曹操《求逸才令》。6 f( ?* R' q, @% E# I: H
^ 见《抱朴子·卷十二·辨问》。
6 R  S) l) k, |. ?^ 见《旧唐书·卷一百一十·李光弼 王思礼 邓景山 辛云京》。( `9 x4 T( x+ _7 Z- X8 d9 {! |
^ 见《幼学琼林·卷一·武职》。
* l7 E- T  X5 S0 \8 ^^ 郭沫若. 《青铜时代》. 科学出版社. 1957年.$ x8 E% ~/ a  C$ w/ M; L) j
^ 见《战国策·卷五·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 u" N( ^+ Y5 H" R
^ 见《韩非子·问田》。
/ c+ ^  \' b4 Z! S^ 见李贽 《墨子批选·序》。
, w/ ^2 _. W4 E9 i7 R9 V& Z5 L, s^ 见白居易 《慈乌夜啼》。/ W/ K( |% h2 Q" J4 X
^ 见唐彦谦 《客中感怀》。' q& G6 Y) e+ W0 q  ?% t
^ 见徐钧 《吴起》。+ l& O" h& a' I8 I/ d$ g
^ 见于石《感兴五首》。, g5 f. o, I3 y- w# Q5 D
^ 见《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5 R( r; q7 {0 |  z5 \! ~
^ 见《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 Q4 s4 O! `" R# I! P2 h^ 见曹丕 《煌煌京洛行》。5 Y/ M, Q- a, a5 ]
^ 吴起县基本情况介绍. 腾讯·大秦网教育频道. 2010年7月5日 (中文(简体)‎).1 G9 `' J8 t/ W2 }' v9 K( o
^ 傅青. 柘城起台:千年古镇的前世与今生. 商丘报业网. 2007年8月20日 (中文(简体)‎).  Y( W7 \( q  U
^ 见《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吴起杀妻求将 驺忌鼓琴取相》。. v! R. s4 c6 {0 ~
^ 孙开泰; 孙东. 《吴起传》. 北京出版社. 1991年. ISBN 9787200002638.
5 g. A) ]% ^( x8 T^ 专辑:东周列国·战国篇. 56网 (中文(简体)‎).
  r" Z' y4 Z: P^ 京剧剧目考略-吴起 (中文(简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