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7|回复: 0

[游艺民俗] 沪剧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5 2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沪剧简介
转自:中国戏曲
  沪剧发源于上海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音乐唱腔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据1796年的史料记载,从最早的花鼓戏到当代沪剧,大致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
  沪剧的发展始终和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紧密相关。当上海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江南小镇时,早期沪剧在它的四周乡镇孕育形成。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常年在市郊演出的花鼓戏艺人开始进入刚刚兴起的上海城区,曾先后改名为“本滩”和“申曲”。从街头卖艺、茶楼坐唱,到跻身于当时竞相开办的各种游乐场和剧场,这一发展轨迹和上海城市面貌的历史变化大体吻合。
  沪剧从发源之初起,就形成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传统。早期对子戏、同场戏以说新闻、唱新闻的形式描绘了清末市郊乡镇的世俗风情。进入市区后又演出了大量的时装剧,从不同的侧面相当完整而生动地表现了上海十里洋场地都市生活风貌。这类时装戏被称为“沪剧西装旗袍戏”,约有250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沪剧古装戏和清装戏。沪剧西装旗袍戏吸收借鉴了现代话剧电影的艺术手法,又从社会新闻和小说名著中捕捉题材,进行改编,适应了市民观众新的审美需求,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剧演出的主流。它促进了沪剧剧场艺术和流派唱腔的形成,带来了沪剧的繁荣兴旺。当时各种沪剧表演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艺术上形成竞争态势。沪剧西装旗袍戏的兴盛也为解放后沪剧大量创作演出现代戏积累了经验。这是一份其他戏曲剧种缺乏的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
  解放后沪剧进入大发展的的新阶段。沪剧艺术受到重视,1953年成立了国家剧团上海人民沪剧团。在新文艺工作者的参与下,沪剧现代戏创作演出取得突出成绩。以丁是娥为代表的优秀沪剧演员在现代戏演出中又不少新的创造。《罗汉钱》誉满京华,获奖连连。《星星之火》又在全国打响。这两个戏都被拍成电影,扩大了沪剧剧种的影响。《芦荡火种》和《红灯记》被移植改编成现代京剧,戏中的阿庆嫂和李玉和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典型形象。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沪剧独树一帜,走上了一条以现代剧为主要演出样式的艺术道路,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剧种。
  沪剧作为海派艺术的瑰宝,上海优秀地域文化的代表,长期来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关怀。历届上海市领导也十分关心沪剧艺术,多次强调对沪剧这样具有上海特色的地方戏剧种要多关心、多支持。
  时间转逝,一代又一代的沪剧人以坚韧不拔的努力,使沪剧艺术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生存发展,不断登上新的台阶,走向新的繁荣。

h4610443.jpg
h4611443.jpg
h461244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