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7|回复: 0

[戏曲综合] 楚剧的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2 10: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剧的简介
转自:戏曲百科

cj0333.jpg
  楚剧是湖北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多反映民间故事和家庭生活,表演朴实,幽默。传统代表剧有《葛麻》《打豆腐》,《百日缘》等。
  楚剧,是孝感的传统剧种,原名黄孝花鼓,也叫西路花鼓。 1926年 9月 10日,在湖北剧学总会开会时,由汉剧艺人傅心一提议,才正式定名为楚剧。
  清代中叶,黄梅县紫云山、垄平山一带的茶农,习惯由一丑一旦踏着高跷歌唱,流传到黄陂、孝感后,乃改为平地演唱,形成表演故事的打锣腔,到道光中期才演变成“黄陂腔、孝感调”的黄孝花鼓戏,演员也发展到“三小”,即小生、小旦和小丑。咸丰前后,孝感的花鼓戏开始进入汉口水陆码头一带演出,演出的剧目不多,只演少数生活折子戏,故有“花鼓戏开了锣,不是喻老四就是张德和”之说。浙江省余姚县人叶调元爱看戏,他看后有兴写了首《汉口竹枝词》:“俗人偏自爱风情,浪语油腔最喜听,土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 1902年?光绪 28年?,孝感花鼓戏进入汉口市内,演出于各租界的茶园、剧院,演员逐渐扩大到 40多人,不仅剧目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1927年在共*产党人李之龙的帮助下,楚剧进入了民众乐园公演,以后到上海、河南、四川、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巡回演出,孝感楚剧可谓誉满江南。抗日期间,楚剧艺人组织六个“抗敌宣传队”赴重庆、桂林等地流动演出,受到郭沫若同志的表彰。他特地书赠沈云陔条幅:“一夕三军唱楚歌,霸王垓下叹奈何,艺事从兹浑无敌,铜琶铁板胜干戈。”楚剧具有题材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故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闻乐见。原孝感县就有 40多个科班,连放牛伢都能哼上几句伢腔。百余年来,不断发展和创新,造就了一大批名演员,影响较大的有 160多人,早期的有邹全顺、邱东元、湛春林、湛驼子、熊三元,杨德安等,名声最著的始有“四喜”,即徐寿喜、李德喜、曹建喜、张四喜,后有章炳炎、关啸彬。巾帼艺人则是胡桂香女士,艺名白莲花,她是孝感西河街人,是孝感楚剧界的第一真旦。她的代表戏是在《送香茶》里饰张月英和《缪老三推车》里演张二妹。她扮相俊俏,唱腔圆润,声音悦耳,表演到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因此有首歌谣:“看戏不好白莲花,心中好像鸡子抓”。一次在新府城演出,当地大地主王庆南让她帮着烧大烟,企图污辱她,她一气之下藉口没有地方演戏离开了。人们都说她是德艺双馨,所以才有白莲花之称。
  解放后,原孝感县成立联盟楚剧工作团、花园楚剧团、车站汉剧团和京剧团。京剧团后由原地区收管。 1955年 10月,湖北省文化局在职剧团登记时,只登记了县楚剧团和花园楚剧团,两剧团演职人员 140人,曾获“红旗剧团”和“五好剧团”称号。两剧团上演了大量的折子戏和新编历史戏,在服务本地观众的同时,还到汉口、沙市、黄石、十堰、鄂州、黄陂、汉阳、武昌、新洲、麻城、钟祥、天门、仙桃、洪湖和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演出,留下了一路风光。 1952年的《送粮船》, 1953年的《新夫妻观灯》,都被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转播。 1956年的《狗油锥子》获省剧目挖掘奖,演员吴月南获表演二等奖;《妇女代表》的演员刘素琴获表演二等奖;《赶工》获剧本整理奖,演员李金翠获表演二等奖。 1964年在省现代戏调演中,《双教子》、《斗笔》、《老俩口过年》获奖,《双教子》在参加中南地区演出和进京汇演后,开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