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5|回复: 1

[其它] 爱好是促进一切进步的阶梯---附高老夫子知北游专辑序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5 13: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北游是一位民间学术爱好者,也是国学复兴论坛的资深网友。他的学术经历没有什么很特别之处,没进过高等学府,没受过名师指导,主要是靠读书自学。一般来说,民间学术爱好者的第一条件就是“爱好”,爱好是促进一切进步的阶梯,这个当然也是自学的主要动力。
知北游的爱好,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当时在学校里的时候,他读到的一本书就是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对里面的神话传说故事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的疑惑在于,这些神话传说诞生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
他不很满意袁珂先生就神话说神话的方法,而是感觉到这些神话传说和上古历史有莫大的关系。先秦时期的古人,没有专门创造文学性神话传说的意识,所有这些神话传说都是一定历史事件或元素的折射,也就是说这些神话传说里包含了很多历史的影子,而大部分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都是依靠口传传承下来的,而口传的性质就是容易变异,变异到一定程度就成了今天我们认为的神话传说。后来在读了杨宽先生的《中国上古史导论》等著作之后,尤其坚定了这个想法。于是开始进行神话传说资料的本文研究,也就是这些内容的原始资料的研究,尤其是一些新的资料,主要的目的是利用这些资料来进行上古史的研究。
这些资料,有的是出自古书,而有的则是出自甲骨文、金文和简帛等出土文献,要读懂这些资料,不仅仅需要训诂学的基础,还需要古文字学的基础。实际上,前辈的古文字学者,比如甲骨四堂、唐兰、于省吾、胡厚宣等等这些前辈,他们研究古文字的目的仍旧是为了能够正确解读出土的文献资料,进而根据这些进行古史研究。鉴于此,知北游又开始学习古文字学、音韵学,因此他在古文字、训诂、音韵等小学方面下得功夫最大,因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很多弯路。同时也确定了他进行学术研究的大方向:古文字、古文献整理和上古史研究。
在治学方面,知北游虽然是民间草根,但是崇尚学院派的朴实和严谨作风,严格遵循学术原则。他曾经说过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的六条戒律,这个虽然是针对古文字学而言的,但是同样适用于任何学术研究活动,这里就抄在下面:
(一)【戒硬充内行】:凡学有专门。有一等人专喜玩票式的来干一下,学不到三两个月,就自谓全知全能,便可著书立说。又有一等人,自己喜欢涉猎,一无专长,但最不佩服专家,常想用十天半月东翻西检的工夫做一两篇论文来压倒一切的专家。这种做学问,决不会有所成就。
(二)【戒废弃根本】:……研究古文字必须有种种基础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地研究,尤其要紧的是文字学和古器物铭学。有些人除了认识若干文字,记诵一些前人的陈说外,便束书不观,这是不会有进步的。
(三)【戒任意猜测】:有些人没有认清文字的笔画,有些人没有根据精确的材料,有些人不讲求方法,有些人不顾历史,他们先有了主观的见解,随便找些材料来附会,这种研究一定要失败的。
(四)【戒苟且浮躁】:有些人拿住问题,就要明白。因为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因为穿凿得似乎可通,就自觉新奇可喜。因新奇可喜,就照样去解决别的问题。久而久之,就构成一个系统。外面望去,虽似七宝楼台,实在却是空中楼阁。最初,有些假设,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后来成了系统,就居之不疑。这种研究是愈学愈糊涂。
(五)【戒偏守固执】:有些人从一个问题的讨论,牵涉到别的问题,因而发生些见解,这种见解本不一定可靠,但他们却守住了不再容纳别说。有些人死守住前人成说,有些(人)回护自己旧说的短处。这种成见,可以阻止学问的进步。
(六)【戒驳杂纠缠】:有些人用一种方法,不能彻底,有时精密,有时疏阔,这是驳杂。有些人缺乏系统知识,常觉无处入手,研究一个问题时,常兼采各种说法,连自己也没明了,这是纠缠。这虽是较小毛病,也应该力求摆脱。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造就了知北游比较踏实的学风,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从1990年开始,他陆续在海内外的一些学术刊物上、学术网站上发表、发布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

      王宁先生(知北游)的专辑就要呈现给各位了。在这个专辑中,集中展现了王先生近年来在国家专业期刊和主流网站上公开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文章。从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王先生的文章的学术价值和其个人的风采,对论坛的各位网友来讲,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我和王先生相识是在国学论坛的先秦版块,当时知北游正在大战国学论坛的某位版主,对其所著的文章进行了逐条批驳,当时我是知北游的拥趸之一。在这个争论的过程中,使我深刻的体会到王先生作人做学问总是实事求是,从不人云亦云。用王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他每发表一个意见,总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细心查阅前辈学者的各种意见之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如果发现自己的想法欠妥,王先生也从善如流,表现了一个学人良好的学术规范和素养。

       夏商周三代之学,向来是一个充满神秘、令人神往而又困难重重的课题。《八侑》里说:“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可见处于三代末期的孔夫子已经对三代本身就有了很多不明之处,从而有文献不足之叹。对于我们今人来讲,要解开三代的种种谜团,谈何容易!

    但夏商周三代之学的研究实在是太重要了,吕思勉先生曾在《先秦学术概论》里讲到:

    “先秦诸子之学,非至晚周之世,乃突起焉兴起者。其在前此,旁薄郁积,蓄之者既已久矣。至此又遭遇时势,乃如水焉,众派争流:如卉焉,奇花怒放耳。积之久,泄之烈者,其力必伟,而影响于人必深。我国民今日之思想,试默察之,盖无不有先秦学术之成分,在其中者,其人或不自知,其不可诬也。不知本原者,必不能知支流。欲知后世之学术思想者,先秦诸子之学,固不容不究心矣。”

      如吕先生所说,先秦之学确实是中华学术之本源。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从草创走向成熟,形成特色的关键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和思维信仰定型的重要时期。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知北游的文章,在先秦学术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吧。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听之由之,默之察之!是为序。

高老夫子
癸巳年五月初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