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08|回复: 0

[综合讨论] 重庆巫溪与古老的巫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7 15: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巫溪与古老的巫文化
冉瑞栓
  摘要:巫溪是中国巫文化发源地之一,因为巫溪有古人类必需的两种重要物质,即食盐和丹砂,这是为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巫盐周边有众多的古人类遗址,距今200多万年的大庙猿人也近在咫尺。这些古人类均仰食于巫盐,仰用巫溪盛产的丹砂。
  关健词:巫溪;巫文化;发源地
wxdnh005.jpg
  重庆市巫溪县,据《山海经》所述,是古代的巫咸国所在地,曾流行原始宗教及法术,巫师、巫医、巫术、巫文化由此而得名。
  人类幼年,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和梦幻的不理解,对外界自然力缺乏认识,便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自然崇拜和图腾祟拜,幻想依靠神灵和祖先的保护来战胜灾害,祈佑平安。这便是原始宗教的源头,也即是巫教起源之说。
  古老的巫文化,内容复杂,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巫溪与巫文化又有什么渊源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与论证,以请教于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
wxdnh105.jpg
  一、“巫山”、“巫溪”命名的由来
  “巫山”、“巫溪”的命名始于何时?为何如此命名呢?巫溪的命名,史无记载。“巫溪”两字,最早是在西汉初桑钦所撰的《水经》“江水之东,巫溪水注之”中出现的。巫溪县是民*国三年因大宁县与山西大宁同名,更名为巫溪县的。
  巫山呢?光绪《巫山县志》载:“巫山历为唐尧时,巫山以巫咸得名。”复引《艺林伐山》云:“巫山者,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此得名。”
  现代史学家任乃强教授考证:“大宁河沿岸诸山为巫山。”由此,我们可这么推论,大宁河沿岸诸山间的水为“溪”,故名“巫溪”。山者水之源,古为统称,山水一也。
  我们再从地理位置看,巫山与巫溪同属放鄂西、陕西、渝东的大巴山东段南麓,属于长江三峡中段。从地名学看,在全国县名中冠以“巫”名山与冠以“巫”名溪者,仅此两县。从历史地理统属看,巫山、巫溪同属一个地域,楚置巫郡,秦置巫县。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分巫县立北井县,是为巫溪建县之始,巫山则为隋代始置巫山县。
  由此联想到:《炎黄源流史》称:“周初巫人的一支南迁至长江三峡的巫峡、巫山、巫溪一带安居繁衍,故后来置巫郡,秦置巫县。”《山海经.大荒经》四次提到巫山,灵山出现过一次。无论《大荒西经》还是《大荒南经》所描述的中国西部事象,都与长江三峡所在地之巫山、巫溪地带地理方位吻合。新编《巫溪县志》指出:巫咸受封之地,当是《山海经》所载“巫咸国”。其《海外西经》说:“巫咸国……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大荒西经》说:“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爱在”。“群巫所从上下”与“十巫从此升降”,同为一义。“灵”与“巫”古本一字,“灵山”即巫山别称;登,升也,上也。“葆”山,《集解》:“徐广曰《史记》:珍‘宝’字皆作‘葆’,即宝山别称,疑即巫溪盐场宝源山”。大明《一统志》载:“宝源山,在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上有牡丹、芍药、兰蕙,山半有石穴,出泉发如瀑,即(巫溪)咸泉也”。该山盛产食盐药材,又名宝山。
  根据上述文献记载与考证:以巫咸受封之地命名巫山巫溪,是可以确信的。
wxdnh205.jpg
  二、巫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一)什么叫巫文化
  什么叫巫文化?一般人误以为,巫文化者乃端公道士之术也。实质上,端公和道士之术,仅是巫文化构成的微小部分,它不能等同于巫文化。同时,也应指出的是现今的道士与端公之巫术活动,为晚期封建统治者或职业巫师所篡改,增添了不少欺骗成分,并非原始巫术的本来面目。
  巫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自然宗教活动,巫教是因这种宗教活动以巫师为核心展开
  而得名的。巫是远古时代的全能智者,凭着直觉感应于天文地理,用神秘的卜辞谶纬传达远古生产力的信息。祭神的自然祟拜,是人的平安祈祷,对未来的预言,对现实的救助,同时也创造了美的价值。巫文化渗透并影响了阴阳学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禅,中医,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哲学、科学技术,艺术文学,推动了华夏文化的成长。
  (二)巫的起源与历史地位
  外国学者研究,巫教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欧洲尼安得特人已开始安葬死者,出现了灵魂崇拜的萌芽。中国巫教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北京山顶洞人基地,发现死者和随葬物上撒有赤铁矿粉沫,说明灵魂崇拜已经出现。《巫与巫术》指出:“史前人类世界观的核心是鬼神世界观,或说是巫教世界观。”如人有肉体和灵魂之分,动植物和无生物也有灵魂;人有七情六欲,自然界也同样有情欲。由于对自身的生老病死以及梦幻的不能理解,对外界自然力的不能认识,原始人类便产生了灵魂不死的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这便是原始宗教的源头,也即是巫教的起源之说。
  我国古代对“巫”字的解释,上面一横代表着天,下面一横代表着地,中间一竖为通天达地,两旁的“人”字即一男一女,男曰觋女曰巫,男扮女装,为通天达地的执行者,统称“巫祝”。
  巫教的主持人,最早为氏族族长或部落首领。后来才有专业巫师出现。中国古代各民族,
  无处不有巫,无人不信巫,巫专事鬼神,是人与鬼神的媒介,是巫教的执行者,又是通晓歌舞之人。考察历史,奴隶社会是巫教的极盛时期,即以巫维护和巩固统治者的权位。如商巫的核心是:“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即大小事当请示神灵,方法是“占”,标志着我国神教的崛起。神灵就是王权的化身,王权就是神灵的缩影;信仰神灵就是信仰王权,服从王权就是服从神灵,从而达到以神权保护王权的目的。这就是巫的作用与历史地位,也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巫师大体可分三类,即通神巫师,它出现最早;祭师,是较高级的巫师;专业巫师,是晚期出现的,又称之为术士,即山医,命、卜、相等术士。到了周王朝后期,倡导以礼治邦,巫教逐步从宫庭走向民间。这里所说的“巫”,是指北方的巫文化活动,即中原华夏地带的巫文化。而南方则又不同了,中国自古音分南北,先秦南北文化不同,是学术界公认了的。北方以颛顼、尧舜为首的部落,实行“绝天地相通,令神民不杂”,是为了利用宗教来对万民实行统治,巫教只能掌管在官方手里,民间不得为巫史。而南方则正是“家为巫史,民神同位”,人神相通,崇拜鬼神,万物有灵,信仰巫风,不听黄帝教化。由此,引发了著名的“黄帝大战蚩尤”之战。在南方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巫风仍然盛行。有专家指出:屈原就是一位巫师,他的《楚辞》是宗教兴起的文学,与巫祝有关,楚国文化是巫官文化。《天问》是卜辞占卜文学;《九歌》是招魂文学;《离骚》是对神祝辞,叫祝辞文学。所以,南方地带,巫事盛行,也可证明巫山巫溪从上古起就一直盛行着巫事活动。

  三、为什么说巫溪是中国巫巴文化发源地之一
  笔者在巫的起源中谈过,原始宗教的出现,必须有赖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即没有古人类出现,自然也就没有原始宗教的形成。反之,有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方,也必然要产生原始宗教。这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那么,我们说巫溪是中国巫巴文化发源地之一,也就是说巫溪应该是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发祥地之一。对此,笔者试作如下分析推论(据文献记载:“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即巴人与巫人有着极为亲密的亲缘关系,或者说巴人乃是群巫中的一支,故以巫巴文化称之):
  (一)巫溪有古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食盐
  盐对古人类是十分重要的,从猿人开始就嗜好盐,上溯更早,则脊椎动物也均好盐味。巫溪盐泉,是一种从半山岩穴中涌出的自然盐囱,无须人工开凿汲取,其制盐工艺也极为简单,只要有盛囱的器物,或日晒或火煮,即可取得食盐。这是与古人类生产力水平极相适应的。史学家任乃强教授在《四川上古史新探•巫溪盐泉与巫载文化》中指出:“最早被人类发现的地面盐泉区,也就是人类文化发育最早的地区。巫溪与郁山两泉所诞育的‘巫臷文化’与‘黔中文化’,距今五千年以前便开展起来了。与中原解池所在的华夏文化的诞生,约略同时。”同时又指出:“在巴东的其他盐泉尚未发现以前,这里生产的盐,成了秦岭和伏牛山脉以南,整个汉中盆地、四川盆地、两湖盆地与鄂西地区的食品珍宝,各地商民,不顾道里远近,运其可以博得臷民喜爱的物品,来兑换食盐。”民*国《四川盐政史•运销》载:“清雍正年间,四川始实行‘计岸’授盐。由大宁场(巫溪古盐场)航运巫盐至大江,有‘巫楚计岸’9处,即巫山、巴东、秭归、兴山、长阳、鹤峰、恩施、宣恩、长乐九县。至‘长乐岸’途程最远计1240里”。清道光年间篡辑成的《三省边防备览》(民*国时期蒋中正作序更名《川陕鄂边防记》再版)一书,其道路卷,专就大宁场“盐道大路”作了详细记载后写道:“以上盐道纵横交错长达数千余里,途经崇山峻岭,高峡深谷,故有大宁盐道‘东连房竹,北接汉兴,崇山巨壑,鸟道旁通’和‘山中路路相通,飞鸟不到,人可渡越’”之说。该书《山货》谓:“房、竹、兴、归,山内重岗迭 ,官盐运行不至,山民之肩挑背负,赴厂买盐者,冬春之间日常数千人”。
  上述引文,可以表明从上古时期到清末,巫盐一直承担着周边人类食盐的供给。如果说川陕鄂边境,即三峡地带古时另有盐井存在,或者说如近现代盐业兴旺发达,那么当时人们又何以要承受运巫盐之艰难险阻和长途跋涉,肩挑背负这苦呢?事实倒是证实了任教授的考证是可信的,即巫溪盐泉是三峡地区最早发现的唯一地面盐泉。
  (二)巫溪有古人类渴求的仙药丹砂
  我们知道,巫医主要是藉助巫咒祈祷神灵(可称心理疗法)和草药(药物疗法)来治疗疾病。然而,丹砂又名硫化汞,人类对它的认识早在旧石器时期便产生了,当时用它来作颜料和涂料。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它的医药作用被发现了,内服可以镇心养精,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懑,杀精魅邪思,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痿诸疮,亦可用于外治。远古先民认为它是可以使人长生不死,甚至是起死回生的仙药。故《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曰:“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即操有丹砂以拒毒。因为巫山(含巫溪)在古代盛产丹砂,而被称为“丹山”。(引自《巴族史》)。
  (三)巫盐周边有众多的古人类遗址、化石和出土文物佐证
  人类嗜盐,笔者前面已经谈及,然而巫盐周边的古人类绝非例外。在巫盐周边有距今20万年的长阳人,有距今200多万年的巫山大庙猿人。在鄂西巴东建始发现的“南方古猿”和“步氏古猿”牙齿化石多达292枚,且还发现有“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在鄂西武当山下发现今20万年前的石器7000多件。在奉节县境,最近两年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3处之多。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在巫山、奉节、巴东、秭归、宜昌、忠县等地境内亦大批涌现(注:巫溪因地处陕南暴雨集注区,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掩盖层可达到三公尺以上,故不易发现古人类遗址)。如大溪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将长江文化推到黄河文化等同地位。这些地方的古人类均仰食于巫溪盐泉所产的食盐,仰用于巫山(含巫溪)盛产的丹砂,故称巫溪是三峡地区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即巫溪是中国巫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四)巫溪有众多的巫巴文化遗存和遗风
  巫文化在巫溪的遗存和遗风,是极为普遍的,其底蕴也是深厚的。我们在本文进行一定梳理,旨在清理巫巴文化遗存,剔除历史糟粕,保留历史原貌。历史上巫师、星相师、相命师、地理师、草医师和众多的从事巫事活动术士,可谓遍及全县山村。其活动形式:有算命、抽签、卜卦、画符、念咒、请神、烧胎、降乩、发像、招魂、过阴、观花、测字、打烘火、烧泡汤、上刀山、抓油锅、收禁罐、敬山神、打丧鼓、择阴地、选阳宅、泼水饭、焚纸钱、修灵屋、陪十姊妹、请七姑娘、画九龙神水等等。以民*国三十年计,全县有23乡306保15.8万人。以古路乡第七保为例,该保有巫师3人,相命师2人,地理师1人,草医师3人,共计9人。若以全县306保计,不包括其他术士在内,就有2700多人。该乡镇有掌坛师,即有道士衣箱,经*文挂图,各种响器者6家。一坛法事,一般7人。若以全县计,共有掌坛师138家,道士就近1000余人。若加上其他术士,全县将近5000人从事巫术活动,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30。
  再看巴文化在巫溪的遗存和遗风。据考察巴人悬棺在巫溪境内遗存最多,时间最早。据不完全统计,大宁河流域尚存悬棺41具,多集中在巫溪段,荆竹坝一处就有25具,搁置悬棺的洞穴遗址(岩壁人工凿龛)清晰可见的就有278个。以龙蛇命名的地名,就有如青龙、白龙、大龙、石龙、长龙、双龙等行政村名和黑龙池、龙门垭等地名。以龙命名的寺庙有青龙观、白龙寺、九龙观等。在衣物鞋帽上刺绣的白虎图案,以保吉祥,人死后在棺木上铺盖“虎”毯,以避孤魂野鬼扑向生魂等等也是极为普遍的。龙和白虎是巴人的图腾,巫溪至今还有众多巴人后裔,如向姓与冉姓均是人口众多的大族。下里巴人的歌谣也很普遍,如五句子山歌、薅草锣鼓等就是典型的巴人遗风。这些遗存和遗风正是巫巴文化的佐证。

  四、巫文化在巫溪的特点
  (一)巫师活动特点
  巫文化活动,是群众自发信仰,无教义、无创始人的活动;巫师(端公)是人神的媒介,不专职,无支配特权,男扮女装;巫师信仰多神,以自然神为主,诸神平等,互不统辖;巫师无教派之分,有强烈的血缘性、狭隘性和地方性;巫师无系统的思想体系,没有经典,师徒单传口授;巫师无固定活动场所。
  (二)巫医活动特点
  巫医除请神外,多采用民间丹方和中草药、点穴、手术、接骨等给人治病。施术时又多伴以“法术”结合进行。
  (三)晚期专业巫师
  地理师(风水先生),以阴阳为本,为人选择院寺、屋基、基地;相命师(算命先生),根据人象、手掌、指纹来判断吉凶祸福。有的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推算人的命运、婚姻和寿禄等。
  (四)流散巫术活动
  过阴:一人作马脚,头盖黑方巾端坐。施术后,边烧纸钱、边问病因。请七姑娘:选一女子端坐,头盖黑方巾,施术后,该女子随歌起舞,歌快舞快,歌停人倒。九龙水:备碗清水,投入寸长竹笺或铁针,施术后,一口喝下,不卡喉咙。上述巫术,研究者认为不能一概以骗人迷信而加以否定,如九龙水,巫师用指点点画画后,服下便让原卡在喉咙头的骨刺或食物顺流而下,畅通无阻。许多即使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也无法解释的历史现象,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发掘和研究。
  综上所述,已清楚表明巫溪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巫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老的巫文化内容十分复杂,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份遗产。这里还得说明的,巫文化是原始宗教活动,是人类幼年共同的信仰,不同于氏族文化。巴文化是巴人创造的物质和文化的古代文明。我们研究巫巴文化,不是重振昔日“辉煌”,而是展示古老的文明和风采,批判地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倡导科学,反对迷信,这就是我们研究巫巴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发掘巫巴文化,还可仿照丰都鬼文化模式,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