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7|回复: 2

《顿悟道德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1 19: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铁夫 于 2014-5-21 19:34 编辑

顿悟《道德经》
——一念得道

作者:吴铁夫(15221119289)



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实实在在的存在。




我的飞翔是静止的
就像羽毛安伏于鸟的翅膀
就像此时此刻,我站在时光的脊背上




目录

导  读:    什么是道
第一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致虚极  
  第十七章:  太上 
  第十八章:  大道废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  
  第二十三章:希言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
  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大道氾兮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
  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
  第六十章:  治大国
  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
  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第七十一章:知不知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民之饥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第七十七章:天之道
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七十九章:和大怨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
赞美词
作者自述:从一滴眼泪回归大海,万水千山我已走过


导读:什么是道

在人类历史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由老子首先提出的。
可以说,“道”之一字是老子及其著作的思想核心与灵魂。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子之“道”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莫衷
一是,玄之又玄,让人摸不到边际。
因为摸不到边际,所以人们只能在“道”的名相上做文章,而无法真正触及作为宇宙本源的“道”。

今天。现在。
该到解开老子思想之谜的时候了。

无须多言,我们直接去看老子本人对“道”的定义。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上面文字出现在《老子》的第二十五章,在这一章里,老子对“道”给出了清晰、明确的定义。我们来做一下分析:

“先天地生”,表示道的时间;
“寂兮、寥兮”,表示道的状态;
“独*立而不改”,表示道的本质;
“周行而不殆”,表示道的现象;
“可以为天下母”,是对道的概括。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几句话说的都不是“道”,而是对“道”的解释与说明。那么,什么是“道”呢?

“道”就是——“有物混成”。

老子说的很清楚,“有物混成—— 强字之曰道”。他没有说“道是无”、“道不可说”或“道不能用语言表述”。
“有物混成”的第一个字是“有”,第二个字是“物”。老子告诉我们,“道”是“有”,是真实的存在,并且这个“有”是“物”,是一个浑然天成之物。
问题变得简单了,只要我们能知道“有物混成”是什么,我们就可以认识“道”了。那么,“有物混成”到底是什么呢?

“有物混成”就是——宇宙。
也就是说:“道”就是——宇宙。

“老子所说的道,就是宇宙?!”
你或许会说:“有谁不知道宇宙,有谁没看见宇宙?宇宙怎么会是道呢?”
让我们看一下第二十五章“道”的释义:

宇宙是浑然天成的、独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祂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祂寂静无声,空虚无形。
    祂在本质上,永远长存,永不改变。
    祂在现象上,妙用无穷,运动不止,生生不息。
    我们可以称祂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我不知道祂的名字,只好勉强称祂为“道”。

看到“有物混成”的宇宙,然后为祂命名,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能够看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到宇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人”,是一个集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有机体、生命体,这就是老子的智慧!
接下来,我们看看老子对“道”(宇宙)是如何描述的。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翻译过来就是:

     宇宙是真实存在的,祂无边无际,似有若无,飘渺恍惚,令人难以捕捉。
     虽然飘渺恍惚,但我们却能切身体会到祂的博大与虚空,祂的无限与包容。
     虽然飘渺恍惚,但万事万物都在祂的里面,妙有纷呈,变化无限。
     在这深远、幽暗的宇宙里,又有我们看不见的能量。
     能量是真实存在的,能量的里面又包含着全部的信息。

上面的文字出自《老子》的第二十一章,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老子》第十四章对“道”(宇宙)的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译文:

看不到宇宙的尽头,称为夷;
听不到宇宙声音,称为希;
摸不到宇宙的形体,称为微;
宇宙的这三个特征是无法分开的,所以要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描述。
向上看,祂不明;
向下看,祂不暗。
星河灿烂,数不胜数,但在偌大虚空之中,却仿佛空无一物。
宇宙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影像的影像,我们可以称祂为恍惚。

在《老子》中,还有很多描述“道”(宇宙)的章节,这里就不一一介绍,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通过上面三段老子对“道”(宇宙)的描述,我们可以稍作总结:

由于在春秋时代,还没有出现“宇宙”这个词语,所以老子只能称呼宇宙为“道”。
老子看到的“宇宙”是“有物混成”:祂不仅包含物质,也包含精神;不仅包含有形,也包含无形;不仅包含空间,也包含时间;不仅包含“无”,也包含“有”;不仅包含“空”,也包含“色”;不仅包含物质,也包含非物质;不仅包含我们认识的,也包含我们还没有认识的;祂包含了一切的存在,祂是物质、能量与信息的统一,祂是真实的、永恒的、独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何理解宇宙(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呢?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把宇宙比作这棵树。宇宙是一棵永恒的生命树,祂本来没有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这些区分,祂是一个整体,是我们人类站在自身的角度,为方便认识宇宙这棵树而把祂划分为若干部分。但无论如何划分,宇宙终究还是宇宙,整体还是整体,不会因为我们的划分而改变一丝一毫。

对于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用盲人摸象故事加以说明。

有五个盲人没有见过大象,很想知道大象的样子,恰好遇到一个热心人,把大象牵到他们身边,让他们用手去摸。
第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耳朵,就说象好似一把很大的扇子;
第二个盲人摸到了象的鼻子,说象好似很粗的水管;
第三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大腿,说象好似大柱子;
第四个盲人摸到象的尾巴,说象好似一段绳子;
第五个盲人摸到象的身体,说象好似一堵墙。
他们为此争论不休,都不相信别人所说的,都说只有自己摸到的才是真实的大象。

一头完整的大象被五个盲人分割成了五个部分,虽然很多人
不会像那几个盲人以偏概全,但当这头大象“扩展为”宇宙的时候,人们依然会认为宇宙是一个“组合体”,是由物质、能量、信息,或其它什么东西组合而成,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把宇宙分割了。
就像大象一样,宇宙不是组合体,而是一体。谁也不会说大象是由象头、象身、象腿与象尾组装而成,因为它不是玩具,而是一个生命体。宇宙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体,祂不是由万物或是其它什么东西组合而成,而是浑然的、独一的、有机的整体。就像下面的对话一样:

甲:“眼睛是你吗?”
乙:“不是。”
甲:“耳朵是你吗?”
乙:“不是。”
甲:“鼻子是你吗?”
乙:“不是。”
甲:“身体是你吗?”
乙:“不是。”
甲:“意识是你吗?”
乙:“不是。”
甲最后说:“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呢?”

宇宙与万物的关系就是身体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一与一切的关系。就像下面的图一样:


北宋道家人物张伯端,被尊称为“紫阳真人”,他曾经写过这样绝妙的文字: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
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
贵贱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
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也正如一位叫李泽健的哲人说的那样:

“整体不是也不可能是由部分组成,部分是对整体的一种人为划分,是从整体中分割出来的东西,是人们认识整体的一种方法。世界上没有万事万物,世界上只存在一个整体,那就是被我们叫做世界或者宇宙的这个东西。”

宇宙就是宇宙,它是一个亘古不变,永恒惟一的整体。祂就像一个巨人,但人类却把祂强行肢解,使祂的头、躯干和四肢分离了。
因为有了人类,更确切地说,是因为有了人类的分别意识,人类以自身为参照物,才有了所谓的你、我、他与万事万物。所有的区分与名称都是人类赋予的,是人类对宇宙分割的结果。
人类、动物、植物、有机物、无机物……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存在,都是宇宙这个身体上的不同部位,没有任何脱离于宇宙之外的独*立个体,没有一个所谓独*立的我、独*立的你与独*立的他。

生命只有一个:宇宙。天是宇宙的天,地是宇宙的地,人类是宇宙的人类;我是宇宙的我,你是宇宙的你,他是宇宙的他;身体是宇宙的身体,意识是宇宙的意识;名是宇宙的名,利是宇宙的利;痛苦是宇宙的痛苦,快乐是宇宙的快乐;我与我的一切都是宇宙的;宇宙就是“高我”、 “大我”、“本我”与“真我”。
宇宙在现象上永恒变化,在本质上永恒不变。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归宿与最高信仰。在宇宙这个大家庭里,宇宙是父,宇宙是母,一切众生都是兄弟姐妹。
万物一体,宇宙惟一;天上地下,宇宙独尊。
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的;宇宙是完美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宇宙是独一的主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虽然从根本上说,老子的“道”就是宇宙,但在《老子》一书中,“道”在使用上具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要加以区分。
一个是体,即万物的本源,也就是宇宙整体;一个是用,即宇宙的规律与法则。
通过对老子“道”的破解,我们再来通读《老子》全书,以宇宙观之,相信大家会一目了然。

    【注】:因修持方法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所以在本书中没有提及,请海涵。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顿悟】

宇宙是独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可以用“道”来命名,但名称不过是祂的代号,代号并非实物。道非道,是名道;宇宙非宇宙,是名宇宙。
没有名称,宇宙是宇宙,有了名称,宇宙依然是宇宙,宇宙不会因为有无名称而发生丝毫改变。
所以我们要常常用身体去感受与体验万物一体的奇妙,用心灵去欣赏与赞美宇宙的无限辽阔。
身与心虽然名称不同,但都出于一,出于宇宙自己,都是无限丰富、奥妙无穷的。
正是由于身与心的千变万化与无穷奥妙,所以我们才能欣赏到生命之花的绚丽多彩。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顿悟】

当人类迷失了宇宙万物“一”的真*相,都执着在美与丑、善与恶的二元对立上,人的内心与社会就会出现矛盾、冲突,结果是永无宁日。
    要知道,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都是相对的,是人类分别比较的产物。
    因而,得道的人总是把心定在宇宙这个“一”上,守一抱一,言行举止体现与彰显的都是自然。
        就像土地滋养万物,他会默默无闻地付出而不推脱,以无我的姿态活着,收获但不占为己有,成功也不自我炫耀。
正是因为他不把心住在“我”上,而是住在宇宙大自然上,所以他内在的喜悦才会长久。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顿悟】

就像头与脚一样,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下之分,人也是一样,如果国家不去推崇偶像名人,百姓就不会为名起纷争。
凡物各尽其用,本无贵贱,不去标榜稀有贵重的物品,百姓就不会产生攀比与偷盗之心。
不去宣扬助长人的贪欲,人心就不会产生惑乱。
所以,得道的君王治理国家,首先会让百姓觉悟生命的真*相,明了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大道之理,这样百姓的内心就会得到平衡与满足,从而减少对名利的追逐,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常使百姓处在没有诡诈心智与贪婪欲望的状态,让那些自作聪明、玩弄心思计谋的人,没有施展的地方,不敢轻易妄为,社会自然长治久安。
因此,一个君王如果能以无私、无我的心态做事,不谋私利,一切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以百姓心为心,国家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顿悟】

宇宙,仿佛是一只无比巨大的器皿,里面盛装着无穷的妙有,源源不断,用之不竭。
祂深不可测,就像是万物的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万物各安其位,没有哪一个是独大的;平等相处没有纷争,各自闪耀着自己的光芒又交相辉映;彼此无碍,同归一体。
向宇宙的深处凝望,越发的深邃,似乎空无一物,但却是真实地存在着。
神奇啊!我不知道这是谁的创造。
祂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吧!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顿悟】

天地无所谓仁爱,祂不从人的情感出发,万物的有无、生灭都在自然的发生。
得道的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是站在天地的角度,看待一切众生都在无常的变化之中。
风箱是空的,但拉动它的时候,却会有无穷尽的气体从里面喷涌出来,循环不断。宇宙就是这样,虚空中蕴含无限丰富的妙有,生生不息,无止无休。
在宇宙无限的丰富与奇妙面前,诠释与争辩往往是多余的,不如我们自己用身心去认识祂,感受祂,赞美祂,彰显祂,享受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6 17: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暂存于此,以后有活动时再推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7 04: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了个好头,无意识的将25章提到首位,如果是有意识发现文章里的次序的话,那就会真的顿悟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