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41|回复: 0

福建漳州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3 13: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漳州窑, M% P7 z4 u% X' i- a
转自:闽南行
% e& {7 C6 u& e  曾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SWATOW(汕头器)”、“克拉克瓷”、“交趾瓷”、“华南三彩”等瓷器,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证实是出自漳州窑。漳州窑俗称"米窑",它因早期仿造青铜器的器型及釉表开细如小米粒片纹而得名,人们对漳州窑瓷的认识也是从它开始的。
- a- J+ p7 A- Y  图为漳州窑明代晚期生产的青花山石人物庭院纹三足炉。此炉造型古朴庄重。炉口沿以缠技花为辅饰;炉体则以山石人物及庭院小景构成主题装饰。整个画面纹饰繁缛,布局紧凑。场景及人物绘画具有明显的晚明时代风格及特征。( u% |' a. o* X7 K
zzy690.jpg 1 g/ N! N6 q/ c: J; g$ w0 p( T
  漳州窑是对明清时期漳州窑业的总称,其窑址分布面较广,其中以平和窑最为集中和最具代表性。据考证:漳州窑的兴起是由一当地的财主因酷爱青铜器而置窑仿制,因而早年的漳州窑产品从制式到纹饰都是仿学青铜器,其色偏米黄,开小米粒似的片纹,胎质粗松。明代中晚期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漳州窑瓷亦成了福建地区重要的瓷器输出产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与艺术魅力从此蜚声海内外。
6 W% k! E% @" v  晚明漳州窑青花及红绿彩、五彩瓷,是主要的出口物质,它的工匠主要来自江西地区,在明清多次反复海禁的情况下,工匠们为谋生存不得不生产一些外销瓷而偷运出境,因漳州特殊的地理环境给瓷业产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故而才使中国陶瓷在逆境中有了一线生机。历史上漳州窑瓷业的发展迅速,与曾经主政过平和的江西籍人士有宻切的关系。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平和芦溪等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提督军门王阳明发二省兵众平定平和宼乱,为安定地方局势,选留随军兵众与当地百姓共建平和,其中江西兵众中不乏制瓷的能工巧匠。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至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间,共有13位江西籍人主政平和,时值月港海上贸昜的繁荣期,作为主要出口创汇的陶瓷器,是这些知县看中的税收来源,因此给予瓷业优恵的税收政策来加以扶持,从而推动了漳州窑瓷业的迅速发展。& O3 o( N5 p, T9 c( n
  晚明时期漳州窑青花瓷的装饰及工艺制作与同时期的景德镇陶瓷极为相似,人们常将两地产品相混淆,这主要是因为窑工的来源均来自景德镇之故。从本文图例看,若不明确其产地而单就纹饰看绝对会眼误。然而,真正能夠体现漳州窑地方特色的产品是该窑所产的红绿彩和五彩瓷,这两种彩瓷地方色彩相当浓郁,个性化特征尤为明显。
( L- Y. j1 n& Z2 |  z, `1 c) Z! c
# \  ]* A# r8 y. L" a“海丝”申遗专家深入华安东溪窑遗址考察' v/ p" i$ e& c# p8 [* A
7 Y/ A5 b, V1 s  E
东溪窑遗址
2 @* K, \, j  T% d9 ~- r9 R4 a8 g zzy691.jpg
9 T5 n" l0 V; J5 C出土的瓷器6 l5 r+ }9 [$ i: g) j  s
zzy692.jpg
9 ^$ B! J7 B' f( o* c) P  2012年5月26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专家一行,前往“海上丝绸之路”漳州史迹华安东溪窑遗址,现场考察遗址申遗备选点——上虾形、扫帚石、马饭坑三处古窑,检查“海丝”展馆。
) ~2 P- ?0 z* H. z- C, v) @  东溪窑遗址自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华安多举措推进申遗步伐,对东溪窑10多处古遗址进行遴选,最终确定东溪窑古遗址的马饭坑(明朝青花瓷器)、上虾形(清朝青花瓷器)、扫帚石作为华安县“海上丝绸之路”申报准备点。目前,华安东溪窑遗址已发现窑口近20处,东溪头、上樟村还有客栈、商店、民居旧址,并有大量堆积层,不少器物和残件被考古界视为具有漳窑典型特征,被国内外瓷器家定为中国名瓷。省博物院及国内外专家对东溪窑遗址进行过二十多次考察,对其中两处遗址考古挖掘,采集标本4000余件。
! [" w# L4 e5 E+ ^# a/ Q+ Z  华安东溪窑是大型民窑,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东溪头(漳州府古龙溪县二十五都升平社),为“漳窑”遗址典型代表,属明中期至清晚期民间大型瓷窑窑厂。窑场规模巨大,窑址约10平方公里,是明清时期漳州地区最大的窑口,也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7 i* W. e8 c9 }/ _3 i8 r
! t, X3 {  d2 m

0 O! u, l# r* o* H1 ~! c南胜窑址――荣膺福建十大考古发现
' b/ \( ^3 ?* _5 w  南胜窑遗址的所在地为福建省平和县,类型为古遗址,批号为35060002,具体地址位于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
3 k7 _) a& {" I7 Z& I% h  南胜、五寨,均为乡镇名,分别位于平和县城东南约16公里和24公里。60年代文物普查时,已在这一带发现古窑址。此后,福建省博物馆与平和县博物馆作过多次复查,发现窑址有:南胜镇的花仔楼、田坑、欧寮;五寨乡的洞口、虎仔山、后巷碗窑山、田中央、垅仔山、大垅、二垅、蛤蟆坡、内窑、扫帚金等。采集的瓷器标本有:青花瓷、白瓷、青瓷、色釉瓷(酱釉、黄釉、蓝釉等)、彩绘瓷(五彩、素三彩等)。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_7 B0 G1 @1 ]5 a( w  D  南胜窑址包括南胜花仔楼窑、田坑窑,五寨大垅窑、二垅窑、洞口陂沟窑、田中央窑等六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面积为23.85公顷,缓冲区面积51.3公顷。这六处窑口产品是明末清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物品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重要的地位。
, g. @( k# Y& }4 f/ r( {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全国文物普查中,南胜古窑址被发现。当时,克拉克瓷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困惑住了国内外所有的专家学者。1992年,国内外古陶瓷专家学者对平和古窑址的标本和国外一些沉船出水文物相比较后,发现了很多相似之处。同年,由国外专家和我国南京大学、福建省博物馆陶瓷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到平和实地考察,并把考察结果形成调查报告报给国家文物局,提出发掘南胜窑申请,获得审批。1994年底至1995年初,专家先后发掘了大垅窑、二垅窑及花仔楼窑;1997年秋天又发掘了田坑窑;1998年6月发掘了洞口陂沟窑,出土了大量的文物。1998年,在福州、漳州等地召开的中国古陶瓷专题研究会上,平和被确定为克拉克瓷的故乡。由此,平和南胜窑址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1999年,南胜窑址的发现,又荣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5 w! h6 x% A, t( Y
zzy693.jpg
- s0 h& O  A3 o* r  q4 \0 ? zzy694.jpg   ~+ x  U  z8 t2 c. p

  I* W5 H( H! m! \% h漳州市博物馆
0 r; D6 e% ~1 N" T7 |0 o  漳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10月,隶属漳州市文化局,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内设3个展厅,设有“漳台民间文化陈列”、“漳台族谱对接成果陈列”、“爱国华侨康荣茂赠品陈列”、“沈柔坚书画作品陈列”等系列展馆。主要的服务方式是对外展览。
, p4 _9 U0 V% T4 n! r% W+ O  1.博物馆介绍$ D* W( O* Y) D/ P& ?+ Z# i
  建馆以来,常年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在旧馆址一楼展厅常年举办国内名家书画作品展,二楼举办漳州历史文物展固定陈列,每年参观人数4.5万人次。其中“漳台民间文化陈列”分同根同源、同炉分香、民居瑰宝、戏曲采风、工艺奇葩等几个单元,从地缘、血缘、文缘、商缘等方面反映了漳台两地的同根同源,再现当时历史时代风貌;“漳台族谱对接成果陈列”,通过对历代肇漳迁台的大姓、著姓、特姓开基祖的各主要支派世系及繁衍迁徙、分布流向的梳理,对来自漳台两地众多的谱牒名录、祖祠家庙、昭穆字辈、碑铭匾联和知名人物的记载、照片、表格数据以及实物等的展示,再现闽台两地无法割裂的渊源。6 b7 a7 N% E3 ^; l
  2.馆内藏品
/ U3 w# c5 T* U$ z+ ^5 ?- f  馆藏历史文物和标本7000多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多件以及近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大师吴昌硕、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吴作人、李可染等书画佳作600多件。此外,展出的还有爱国华侨康荣茂捐赠的数百件化石、陶瓷、书画、工艺品等和书画大师沈柔坚的87幅作品。) f$ L- j9 K9 C& m
  3.展览概括2 @2 V5 k8 {! s/ R2 A/ {
  该馆举办有展览“漳州乡土历史展览”、“沈福文珍藏书画展览”、“周碧初珍藏书画展览”、“漳州历代石刻拓片展览”、“童小鹏摄影展览”等。
3 j/ x# F6 R8 I2 ` zzy695.jpg 3 [- p0 n9 o6 Q2 y0 f# \

6 ~# J7 m8 ~5 N% a( o4 v2 K zzy696.jpg
# C; h" v. T0 W0 h, ^0 }/ v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