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7|回复: 1

四川洪雅县瓦屋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31 15: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5-31 15:45 编辑 . I5 I) r' O$ D: P% N" a

) ~+ ^* U. {# j1 q9 n) Z" s四川洪雅县瓦屋山: x* c: e3 O5 I1 u
转自:西南旅游
# j% ]; b* L% G, n' u8 N  瓦屋山,一个名字特殊地理位置特殊景色也特殊的地方,是众多专家、探险者及旅游爱好者等人士一直热衷的地方,乃道教圣地。几十座寺庙,香火不断。朝圣者终年不绝。传说,康熙、乾隆皇帝也来游过。清末以来由于交通不便逐渐被冷落了。山上冰雪蔚为壮观,覆盖冬春两季,苏东坡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嵋翠扫雨余天"就是对瓦屋山的赞美。( x% `* U3 B* C8 E* i' h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沿的眉山市洪雅县境内,距成都180公里。瓦屋山是全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大片的原始森林,让瓦屋山的夏季变得十分凉爽,平均温度在20度左右。核心景区瓦屋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道教发源地,中国鸽子花的故乡,世界杜鹃花的王国。
9 l; z9 a" k6 Y& a( e5 S  瓦屋山山顶是一个巨大的平台,长宽均超过三公里,面积更是达到世界唯一的11平方公里,南北长3375米,东西宽3475米,平均海拔283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山顶平台(桌山)。5 t. p6 R" Q7 Y% c0 g  h/ _. @
wws030.jpg
+ j+ ]9 ^; E  y) [( L: a2 |4 e, I wws031.jpg
. N1 D% q' Z1 K wws130.jpg
- ^( X& r7 M! c; h* |8 ] wws230.jpg
* ^( |  b" c( e3 }- e6 t: `
  h. M3 z7 {3 l+ u" P& R wws330.jpg ! C' D0 {& _/ v# b+ U& d$ Z6 ~( H
wws430.jpg
; I6 p5 @/ o% t( Q, p wws530.jpg
* J$ k! g0 B3 }& q& @% W+ @ wws630.jpg
6 J! K, d9 Q8 a1 A8 L: u  O. N* R: y' 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16: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5-31 16:07 编辑
; C5 n5 @/ `0 H0 z/ M( J* S
4 G  K* I2 n7 j: C洪雅县柳江古镇, r& u" ^' [$ N
  柳江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城西南25公里花溪河支流柳江两岸,明末为三溪场,清雍正十二年(1734)柳姜二姓改建易名柳江场。南宋绍兴十年(1140)更名明月镇,历代屡兴屡废。8 M$ y3 J( C4 W) [3 c
wwsl20.jpg
: R3 D' ?7 s6 A& \6 t8 \( c# g" f wwsl30.jpg , q0 Z9 L; i( L# W
wwsl31.jpg . ~; t8 p$ R: `5 a. \! [
wwsl32.jpg 4 R$ L1 M5 o  ^9 Y
  柳江镇地处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途中,四周青山环抱,天气晴朗时还可远眺峨嵋群峰。解放前,这里是几家大户人家的统辖之地,每户人家都有特别之处,当地人还给他们取了好记的名字,如谁家房子、谁家谷子等。几家大户构成了柳江镇的基础,这些单体的豪宅与秀美的山水几近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加上临水而建的街市。% E3 N0 ?, e- ~. E5 g* s- b0 _& \
  这里常年多雨,有“烟雨柳江”的说法。; _! b0 I7 ^- D  V' r* \) C' n
wwsl36.jpg
( R; d) L9 G# b# s  一幅活脱脱的山水画卷,现存的有保存完好的特色建筑--曾家的大院和老街。) f, e% i. b1 |1 y
  面观峨嵋群峰的曾家大院曾家大院位于柳江古镇北面,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与玉屏国家森林公园的分道寂寞让它如此美丽。建于清朝年间,大院在设计上花了一份苦心,若从空中俯瞰,也就是说其平面图是一个繁写的"寿"字。绕墙行走,则有犬牙交错之感。大院由两个院落组成,一个大门进出,为两兄弟的共同财产,大院有两块大的空地,中间是一幢三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楼将大院一分为二。今天的大门处还有一个大石缸,是以前贮存水的。大院内共有三个戏楼,方向、形制各异。早已没有人居住的大院显得空空荡荡,院落里只有几只老母鸡在找虫吃。环顾四周,挑檐、楼廊仍然那么精美,整个大院在当年算是一方豪宅了。
7 M1 f) D8 s5 k9 {" H2 W! u) ~ wwsl33.jpg 5 `* C* d9 P2 J4 z! t
wwsl34.jpg
1 w3 z3 C# U/ [0 _- Z' l  r  最为奇特的是,临河一边为了追求"寿"字的形,其围墙、房屋的结构如同锯齿状,凹凸弯拐,显得非常怪异。那些随着凹凸弯拐的栏杆、房间则显得神秘莫测,但很协调,这定然出自民间建筑大师之手,只不过当初工匠地位低下,没有留下姓氏,否则还有可能载入史册,让外国的建筑师也记住他的名字。站在三楼的窗前,往南面眺望,只见峨嵋群峰绵延起伏,轻柔的河风时不时撩乱你的头发,几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寂静的氛围,让你的想象再度飞扬。走累了,坐在美人靠上是一种惬意,木质的建筑显得很有亲切感,屋檐下那些透空镂花的构件无一不透出艺术的灵气。眺望河对岸的一字排开的柳江古镇,能觉察到当年主人的几许孤傲之气。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无论曾家大院修建得多么有气魄,装修得多么豪华,在今天都让人感到莫名的寂寥。偌大的院落鲜有人迹,有时大门紧闭,只能在外面偷偷地打望一番。这座豪宅在解放后曾作为镇政府的办公楼,为了保护古迹,镇政府又迁了出来,但又似乎没有做彻底,楼上楼下散落许多已经无用的日历、办公桌等,不知是谁还在二楼的屋檐下养了几只鸽子,它们与鸡成了这里的居民。美其名曰的文物保护单位,到处是灰尘和垃圾,没有人做接待。我们在拍摄期间,来了好几批游客,先是为曾家大院的建筑所折服,然后又在那种残败中遗憾而去。保存这样完好,又极具特色的清代建筑是不多见的,这样的保护显然没有实质作用,没准哪天某位游客不小心留下的烟头会将它付之一炬,成为永远的痛。没有人管理也就没有丝毫的门票收入,旅游开发似乎又成了一句空话,因为好的资源没有为当地带来一点收入。古榕树下的老街柳江的老街距曾家大院不过数十米。穿过狭窄的胡同,一个整洁古朴的小镇出现了。木门、木窗、青瓦以及瓦上不经意长出的几丝绿色,与钢筋水泥群碉式的大都市相比,多了几分诗意。; [9 c, @4 \8 h  r2 o2 u
wwsl35.jpg
" r; s1 ^0 m3 S/ N- e7 P  老街上的住户很少了,他们用自然而闲适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让我们感知了他们的幸福和安宁。去一个地方,你不用多问,就看当地人的眼神便略知大概。纳鞋底的妇女,打川牌的汉子,在家休息的学子,路上自由奔跑的狗,这就是小镇的全部。惟一稍显嘈杂的声音便是我们的脚步声和赞美声。
& ^- j8 Z6 ^! n/ J- H  顺着小镇往东行走,在遮天蔽日的大榕树扶疏的身影下,到了花溪河边,远山含黛,朦胧中竹影摇曳,是连接两岸的通道,石路的铺设阻止了水的流动,源于千山万壑的涓涓细流在这里铺洒开来,驻足停留的水因此平静得如同镜子,成了当地人家浣衣洗菜的地方,也成了鱼虾谈情说爱的平静港湾。美中不足的是跳蹬上布满了各种垃圾,成了破坏这方秀美的超级杀手。河中有一位老人正用拦河网捕鱼,也许是想为家人做一份丰盛的大餐,也许是为了重温儿时的幸福时光。渔猎,既是劳动,又是享受。日子富足了,渔猎就像唱卡拉OK或旅游一样,是一种享受了。河的上空,一只白鹭亮出优雅的身影,无声地滑过宁静的小河,正合了古人的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回望身后临河而建的吊脚楼,屋基是卵石垒砌而成,大小不同的青灰色石头布满青苔,布满了许多沧桑、动人的故事,只是它不能言说,询问几个中年人,无人能讲述古镇的过去。这些民居的大门在老街上,进得大门,便觉凉爽宜人,透过天井洒下来的光线,呈现在眼前的是黄褐色的木板墙以及那些随意栽种的普通花木,走到尽头,推开窗便见到那条不知道名字的小河和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以及含黛的远山。青灰、赭、翠绿、青绿是这里的主色调。本来有些灼人的阳光,被喜爱它的枝叶抚摸之后,化作了温婉可人的有着动人色彩的光斑,星星点点,在带着几许沧桑的老房子和青石板上弹出一些节奏。
# t/ L/ B9 ]# e0 ?" G- _7 ?  前门濒街,后门临河,倚栏而坐,或听音乐、或读书、或冥想,都可进入佳境。步下早已没有棱角的石阶,用不了一分钟,就可与清澈的河水亲密接触。原来的街市就是吊脚楼下一条1米左右宽,不到400米长的人行道,青石铺就的石路,一头连着大山的深处,一头连着通往山外的公路。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人们便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当年交易生猪的市场已长满了青草,几只小鸡在里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食。几株要两三个人合抱的黄桷树正用遮天蔽日的绿色为古镇增添一些青春的气息。谁也不愿意走了,就地而坐,甚至连相机也不想去动了。眼望河水及对岸茂密树丛中的民居,一任潮润、夹杂着植物芳香的空气清洗我们被都市浊尘污染的肺,多想在此间长住,携一红颜伴读渔耕,尽享无欲无争的世外生活。没有多少人居住的古镇显得空空荡荡,它就这样静静地在花溪河与柳江的中间有些孤寂地站立着。古镇上的人喜欢热闹,大都搬到离此二三分钟路程的新街上去居住了,只有我们这些被热闹弄得心浮气燥的城市人才到这些被当地人称作"烂房子"的地方来。居民家中那些天井、石板地、木墙和石质水缸透出非常古老的光,在我们的眼前跳动飞舞,让人误以为是时光流转回从前的岁月。: T8 Q2 w: o- F6 B; t+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