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9|回复: 1

河南武陟县嘉应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6 15: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6-16 15:15 编辑
  i- T: A4 C4 R2 H' ~# \  B$ N+ F! o7 S
河南武陟县嘉应观# G0 i8 D1 G" o6 g+ r1 Q
转自:焦作名胜6 D7 V1 Q4 `5 j( _0 s2 |7 h
  嘉应观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坐落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距武陟火车站(焦作东站)不远。2 g' K. i. T: n5 _( c1 G; K
  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是雍正皇帝为祭祀河神、封赏历代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 g  O2 i7 R- v# X  @! j% S0 M4 K
  嘉应观内现存很多珍贵文物和稀世珍宝,如御制铜碑和山门、前殿、配殿等处大面积的彩绘,特别是中大殿顶棚上的 65幅龙凤图;钟楼上能敲击出高低强弱八个音节的大铜钟、雍正皇帝书写的匾额、碑文等。- w0 G+ d" U; _8 a' e4 \
  嘉应观在历史、艺术、科学、古建筑、水利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6 @' F0 M5 d7 Z- r$ l# V
. b7 i" }4 P! v+ h* o
jyg4a809.jpg
- d$ E8 x) k- X' p
$ a. @8 ^4 B( p) Q: _  嘉应观山门门首“敕建嘉应观”为威严的单檐歇山式的建筑,是雍正皇帝的御笔亲书。进入山门,正面看到的就是雍正皇帝御制碑碑亭,御碑亭造型独特,六角重檐,伞形园顶,金黄*色琉璃瓦覆顶。非常像清朝皇帝的皇冠,庄严而富丽堂皇。皇帝为什么把帽子放在嘉应观之内呢?正如康熙病中所言:
1 O7 c8 v. Q: A5 q  “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所以雍正皇帝才把自己的皇冠放在嘉应观之内,以保黄河安澜。御碑亭内有嘉应观的镇观之宝——“大铜碑”,碑高4.3米,宽0.95米,厚0.24米,列全国铜碑之冠,全国罕见。碑头标明“御制”(规格最高),并且是“三龙绕御制”。铜碑上共精雕24条龙,栩栩如生。这二十四条龙象征着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美好祝愿黄河岁岁安澜;同时也代表着大清王朝二十四个疆域区划各个水系的大小龙王。故嘉应观是全国江河的总龙王庙,碑文为雍正皇帝撰文亲书,从碑文可以确定雍正修嘉应观的目的是祭龙王、防水患、保社稷、固江山。雍正的御书碑文是反映清代治理黄河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 c0 ^4 o- N* s" {$ K% k& K jyg4a820.jpg
' m1 x! V- o$ R! }! a4 r jyg4a819.jpg
2 p2 S+ T+ u5 E# F% ]2 Q  碑下压的是什么?你看它,龙头、牛身、狮尾、鹰爪奇特无比。这怪物叫“河蛟”,瞧它,曲身回首,二目圆睁,口吐云雾,大有翻江倒海之势,被认为它是黄河泛滥成灾的祸根,故把它压在这里。以保黄河安澜。铜碑美极了。可惜裂个缝,传说是雷鸣闪电被击开的,泄露了天机。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雍正二年九月初二,当这通大铜碑完成铸造,正在进行立碑仪式时,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现电闪雷鸣,闪电直接劈中了碑身,于是在碑的一侧,裂开了宽约1厘米、长约10厘米的缝,从这条缝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铜碑的里面,竟然是厚厚的铁胎。原来里边包的是铁,嘉应观铜碑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铜碑,而是一个铁胎铜面碑。这给冶金专家出了个大难题;铜和铁溶点、凝固点、膨胀系数大不相同。一次浇铸和两次浇铸现代技术都不好解决,何况这么高级的工艺品!更可惜的是皇帝发现铸官工匠贪污了铜,立刻将他杀了。这精妙的铸造工艺也就失传了。
5 A) b6 g" A1 x! R* x' V
" n& n5 [$ Q- T" h jyg4a818.jpg % l/ {5 r0 t+ {  B2 }
, S; p2 e: O- I; b+ C
  沿着中线往里走,是中大殿,又叫大王殿,说是北京太和殿的缩小型建筑。中大殿天花板上有65幅龙凤图为天下一绝。故宫里也有龙凤图,但故宫的龙凤图为满汉合璧,而这里的龙凤图却是清一色的满族文化风格,天下独此无二。殿内的塑像叫牛钮(生卒年说法不一,待考),相传是顺治帝之子,雍正帝的伯父,因治理黄河有功,而被立像供奉,由于他是皇室,因此大殿的规模和图案具有清代皇家的风格。
& P  [, \2 Z5 M4 e: `+ H, W jyg4a828.jpg
9 N; }( W0 ~5 I7 R5 y jyg4a829.jpg
$ u! I. ^! }. Q$ }0 ^6 w jyg4a831.jpg
2 i; w9 K& Z; _, C# [ jyg4a830.jpg , ?* T/ k' j7 Y: B* r% t
  最后的大殿叫禹王阁,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修建。雕栏楼阁,典雅华贵,颇具南方风格。
7 e: N7 w, E* w/ x) K! D) \& m0 W1 C1 x) [  N1 j- s+ B
jyg4a839.jpg 8 {4 N0 ~( I& d" K; \) J
jyg4a840.jpg
' p8 q& t; X# R4 l8 V+ ?' B, P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6 15: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9-26 21:33 编辑 3 Y4 {+ R/ b' ?& u- G$ f7 \
  J) b3 a4 _2 J/ z: F
嵇曾筠治水3 e2 C' d8 t7 ?& ~7 l
来源:水利人物9 Q8 y# Y0 F, `. S6 `6 O2 W
9 O0 X5 R5 o( ?5 I$ i5 [) @
  清代官员嵇曾筠(1670-1738),字松友,号礼斋。他的父亲嵇永仁,康熙年间在靖南王耿精忠反清时遇害。嵇永仁死时,嵇曾筠才七岁。所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他的母亲杨氏,决心要培养儿子成才,靠织布挣钱送他去上学。1 x6 F0 c" i& L. Y
jd0tim.jpg
# a/ I4 d' g% d  嵇曾筠长大后不负众望,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举,四十五年(1706)登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到雍正元年(1723)正月,已入直南书房兼尚书房行走。当年二月,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兼河南巡抚。六月,晋升为兵部左侍郎。当时,河南郑州东中牟县黄河决口。雍正授他为河南副总河督,堵筑中牟县刘家庄、十里店的决口,结果堵口取得成功。由此,嵇曾筠的治水生涯也正式开始了。而接下来的一件工程,则充分展示了他的治河天才。
7 g! M  W8 _( I  当年,黄河自西向东流至武陟,因地势逐渐平坦,落差减小,大量泥沙淤积河道。再加上黄河武陟上游有伊河、洛河等河流注入,沁河则在武陟入黄,每到汛期,各路洪水汇集到这里,极易造成决口。单单康熙六十年(1721)到雍正元年(1723)的两年多时间里,黄河在武陟一带就决口四次。洪水淹没了焦作、新乡、安阳后继续向北奔流,经卫河入海河,直逼京津,形势很是危急,而黄河武陟段也成了治黄的险工段。* \+ b. p/ @5 d* R- s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登基后,便决定在武陟修建大小河流的总龙王庙——嘉应观,并在嘉应观两侧建东、西两道院。西道院为地方道台衙署,东道院为河督衙署。显而易见,如果黄河武陟段再决堤,不光“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两家衙门也首当其冲。新任河南副总河督的嵇曾筠,正是常驻武陟县主持黄河堤防事务的。这样的绝招,也只有雍正这种铁腕皇帝才想得出,倒也充分显示了当时朝廷治理该河段水患的决心。7 p* ]/ s, |! _' o! ?) W' t
yz0tim.jpg + `; d# V) X8 ]$ K0 a1 `
  经过对黄河与沁河的周密考察,嵇曾筠提出了一套引水和筑堤的方案,得到雍正批准。雍正二年(1724)秋汛前,一条9公里长的黄河大坝修筑完成。这年秋汛,河水猛涨,但大坝却巍然不动。大水退后,出现了奇迹:由于新坝是在旧坝前临水修筑,南岸又开了引河,被迫流向南岸的河水主流大力冲击河沙,刷深了河道,大坝这边成为安全的高滩。从那时起到现在的280多年中,黄河竟再也没有在武陟决口。而在当时,这个奇迹让雍正十分高兴,他亲书“御坝”二字,让人刻碑立在坝上。
/ _$ ~7 {4 d, F% G! C  从此,嵇曾筠辗转黄河流域及南北各地,担负着各项重要的治水工程。他经画有方,调度得宜,湖河得以奠定,民众庆贺安澜。嵇曾筠曾在诗中写下了自己的治河体验:“地势高卑有定形,疏之则泰壅之否。水性平险无常情,逆之则怒顺之喜。体认性慎审形势,行所无事有至理。我事黄河如弟子,河当引我为知己。”可见他完全摸透了黄河的脾性,而后人赞他是能驾驭洪水的“龙王”,实不为过。
3 @, C6 B, _4 U9 a, G  G5 P  以后,嵇曾筠历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等职。雍正十年十二月,加太子太保,十一年四月,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诰授光禄大夫,但仍总督江南河道。到乾隆元年(1736),又兼任浙江巡抚,三月改浙江总督,兼管盐政。十月加太子太傅。赵慎畋在所著《榆巢积识》中说:“(嵇曾筠)所居揆席(宰辅)而未尝一日立朝右,宦迹颇奇。”嵇曾筠自已也有诗曰:“祗为君亲恩并重,征衣不卸叠朝衣。”就是说,他虽贵为一品大员,却一直奔波于全国各地。而且常常是过着“未旦呼灯起,河声逼枕坳”的日子。也可见,这位治河名臣的辛苦劳顿。
, y2 f0 E3 Q2 K4 r  而在嵇曾筠督造的众多水利工程中,浙江的海塘工程也值得一提。现在钱塘江大潮是著名的风景线。但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为了防止它的危害,成年累月地跟它作斗争。直到清乾隆初年,嵇曾筠修建了鱼鳞大石塘,才基本上奠定了永久性海塘的基础,其模式一直沿用到民国初期。1855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见到这种鱼鳞石塘,很感震撼,把它写进书中介绍给西方。目前留存在海宁老盐仓的一段清朝古海塘,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 Q/ H  L% \$ r$ o8 r  x  乾隆三年(1738)九月,上谕曰:“大学士嵇曾筠,在浙江年久,今海塘工程已渐就绪,著入阁办事。”他总算可以结束一段来往奔波忙于治水的生活了。不过,此时他已是积劳成疾,遂奏请回籍调治。乾隆帝为此专门赏赐了他人参十斤,诗一首,还让他的儿子嵇璜回去省视,甚至派了太医来给他治病。但当年十二月还是不治而亡,一代“龙王”终于离去,终年69岁。
% M4 L1 a7 k3 o2 ^
- [1 G4 s, W- O7 B' Z武陟站(焦作东站)4 s/ `: a6 T/ b7 `  f$ A
  焦作东站原名武陟站(詹店站),2011年5月20日更名为焦作东站。站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詹店镇,邮政编码454971.
' `4 S0 E" I6 q  \" k  焦作东站始建于公元1905年,距离北京西站651公里,距离广州站1643公里。现为三等站,隶属于郑州铁路局新乡车务段管辖。
2 R8 u; w: f  Y9 o  现办理旅客乘降和整车货物发到业务。5 L* P) [" H' _
jyg4a84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