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7|回复: 0

[各地风情] 席狮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7 14: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席狮舞
转自:岭南风情

xsw064.jpg
xsw164.jpg
  《席狮舞》是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郊范围内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梅州城区民众在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僧尼穿插于佛场间的一种游艺活动。唐朝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32年)佛教传入梅州与当地的文化生态相结合、从而伴生出“香花”派,而《席狮舞》是“香花”佛事中独有的项目之一。
  《席狮舞》也称“打席狮”。《席狮舞》的原生形态是由梅州“香花”佛教僧尼创造,在民间也由“香花”佛教僧尼表演传播,表演者以一张“草席为狮”作为表演的主体,模仿狮的行走跳跃形态,与“南狮”相似的表演程式来表演,在似狮非狮中求其神似,以诙谐风趣的表演风格和鲜明独特的客家特色,深受梅州城区民众喜爱。《席狮舞》的流传与梅州客家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古梅州人多依山近水而居、房舍矮小、居住极为分散,办丧风俗都是日夜连宵、时间又长,众多的宗亲族戚、朋友 的住宿就成了大问题,缘此,“香花佛事”中的“席狮舞”就成了深受人们欢迎的必须项目。狮子是汉民族的辟邪兽,梅州客家人是中原汉民族的后裔,所以客家人喜欢狮子、也特别喜欢舞狮,在梅州客家这个信仰繁杂的民系里,人们深信狮子能驱邪、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安康。据城郊碧峰寺僧人“席狮”二代传承代表释彰龙法师回忆,从清末至上世纪WG前,《席狮舞》在梅州城区民众做“香花佛事”中发展兴旺、十分盛行。“席狮”舞时,由一个和尚就地卷起草席作为“狮子”,另一个和尚拿“青”(多用长命草作“青”)持扇伴舞,表演程式有出狮、引狮、舞狮、种青、偷青、藏青、抢青、逗狮、入狮等数个环节,整个表演约需20分钟左右,用锣、鼓、钹、客家大锣鼓风格伴奏。虽然《席狮舞》的道具和伴奏都很简朴,但显现出一种特有的质朴、亲和美,颇有“鼓盆而歌、长歌当哭”的意境,并有祝愿和保佑在世之人安康祥和之意。
  《席狮舞》在梅州城区民间习俗里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是客家传承“孝悌”美德的缩影,是梅州客家人健康、独特、传递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共建和谐的表现方式之一,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体现,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席狮舞》虽然道具简单,但动作技巧丰富,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它的微妙之处在于以席为狮,似狮非狮;动作滑稽,表演诙谐风趣,既能让人轻松,又不引人发笑;表演恰到好处。从20世纪的50年代初起,源于民间、兴于民间的《席狮舞》开始走上文艺舞台,经收集、挖掘、整理、创作《席狮舞》,参加梅县地区民间艺术汇演获二等奖;1983年6月《席狮舞》获全省业余文艺作品三等奖;1986年7月《席狮舞》获广东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优秀奖;同年12月易名民间三人舞《席趣》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创作三等奖。1987年1月13日梅县地委、行署作出关于表彰、奖励1986年文化艺术优秀成果的决定。1987年3月17日李烈原撰写《“席狮”古艺发新花》一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北京广播电台对李烈原撰写的通讯进行了广播。1990年8月梅州市艺术学校在《席狮舞》的基础上重新编排,获闽、粤、赣三边首届舞蹈邀请赛三等奖。1994年12月,在第12届世界客属恳亲会上表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客家春秋》节目中,《席狮舞》的表演让客家先民庆祝丰收的场面达到高*潮。2005年12月,经创作升华的《中秋席趣》获广东省第三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舞蹈类金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